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玉米种子成熟度的无损检测
1
作者 曾柯宜 刘禹彤 +2 位作者 张倩 陈媛媛 吴静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目的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多模态融合方法,实现对玉米种子成熟度精准、无损检测。方法获取高、低成熟度玉米种子高光谱图像,采用自举软收缩算法与连续投影算法的级联算法(bootstrapping soft shrinkage-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 目的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多模态融合方法,实现对玉米种子成熟度精准、无损检测。方法获取高、低成熟度玉米种子高光谱图像,采用自举软收缩算法与连续投影算法的级联算法(bootstrapping soft shrinkage-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BOSS-SPA)进行特征波长提取,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进行图像纹理特征提取,选择能量、熵、相关性、逆方差和对比度5个特征参数,将光谱与图像数据进行特征级融合,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建立玉米种子成熟度分类模型。结果确定使用SG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avitzky-Golay convolution smoothing-standard normal variable,SG-SNV)作为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BOSS-SPA方法提取的11个波长表现出良好建模性能,基于光谱图像融合数据的模型测试集总体识别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高光谱技术结合多模态特征融合方法有望成为玉米种子成熟度的无损检测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玉米种子成熟度 多模态融合 特征波长提取 纹理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食品领域数智化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静珠 李林 +6 位作者 吴宗柠 于重重 成军虎 曾新安 赵霞 杨一 马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食品领域的数据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不仅来源多样、结构复杂,且缺乏统一的术语标准,给食品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带来了挑战。知识图谱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石,以其在数据整合和...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食品领域的数据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不仅来源多样、结构复杂,且缺乏统一的术语标准,给食品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带来了挑战。知识图谱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石,以其在数据整合和语义理解方面的能力,为食品领域的数据组织、管理与应用提供了支持。通过总结近年来知识图谱在食品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食品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涵盖本体构建、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和加工等关键环节;重点梳理了当前食品领域知识图谱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创新与研发、食品安全与溯源3个方面的数智化应用;基于食品领域知识图谱的发展现状,从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大语言模型构建以及食品领域工业设备智能化发展角度展望了食品领域知识图谱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本体构建 营养分析 食品研发 食品安全 食品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花生冻伤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程 刘翠玲 +1 位作者 孙晓荣 吴静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233,共8页
花生在收获、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易受到温、湿度变化导致冻伤现象,从而影响花生及其制品的品质,为探索花生冻伤机理并提高冻伤花生检测效率,本文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技术研究花生冻伤无损检测可行性、基于特征变量筛选的判别模型优化... 花生在收获、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易受到温、湿度变化导致冻伤现象,从而影响花生及其制品的品质,为探索花生冻伤机理并提高冻伤花生检测效率,本文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技术研究花生冻伤无损检测可行性、基于特征变量筛选的判别模型优化方法以及花生冻伤机理。实验研究了变量标准化(Standard Normalized Variate,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Savitzky-Golag(SG)平滑以及SG平滑-SNV和SG平滑-MSC五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数据的影响,随后分别采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competitive adapa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随机蛙跳(random frog,RF)、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Monte Carlo 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MC-UVE)、迭代保留信息变量(Iteration retention information variable,IRIV)、变量组合种群分析-迭代保留信息变量(Variable combination population analysis-Iteration retention information variable,VCPA-IRIV)和变量组合种群分析-遗传算法(Variable combination population analysis-Genetic Algorithm,VCPAGA)8种变量选择方法筛选得到与花生冻伤相关的特征波长,通过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选用达到判别准确率阈值为90%的特征波长作为花生冻伤特征波长。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花生冻伤检测总体可行,且精度较高,所有变量选择方法均能有效筛选与冻伤相关的特征波长,其中VCPAGA算法选择了最少的7个特征波长,仅占数据集所有波长的3.125%,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1.60%和90.12%。经过筛选得出的冻伤特征波长体现了油酸和蛋白质的信息,验证了过低的温度会导致花生中油酸含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上升。本研究为花生冻伤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冻伤 高光谱成像 特征波长选择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LDA和拉曼光谱快速定性识别食用植物油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静珠 石瑞杰 +2 位作者 陈岩 刘翠玲 徐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8,共4页
以6种食用油共计23个样本为分析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法(PLS-LDA)和拉曼光谱进行单一种类(橄榄油、花生油和玉米油)食用油快速定性检测,通过自适应迭代惩罚最小二乘法(airPLS)对拉曼信号进行背景扣除,以及蒙特卡洛无信息变... 以6种食用油共计23个样本为分析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法(PLS-LDA)和拉曼光谱进行单一种类(橄榄油、花生油和玉米油)食用油快速定性检测,通过自适应迭代惩罚最小二乘法(airPLS)对拉曼信号进行背景扣除,以及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法筛选波长变量,不但有效减少了波长点数,降低了建模运算量,而且提高了单一种类食用油的识别率,使得总体识别率均高于90%,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采用PLS-LDA进行多种类食用油识别的检测流程。实验结果表明PLS-LDA在食用油定性识别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该方法也可为定性检测食品及农产品品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法 拉曼光谱 食用植物油 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预处理在农产品近红外模型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静珠 李慧 +2 位作者 王克栋 陈媛媛 徐云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在农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所建品质模型的稳健性和准确性。为此,使用132个小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集为例,分别对于原始光谱集和添加不同比例高斯白噪声的光谱集建模,比较了几种常见的光谱预处理方法(... 在农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所建品质模型的稳健性和准确性。为此,使用132个小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集为例,分别对于原始光谱集和添加不同比例高斯白噪声的光谱集建模,比较了几种常见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小波消噪、光程校正、导数、基于遗传算法的谱区挑选、正交信号校正)对建模的影响。从实例中得出:在光谱信号较好的前提下,谱区挑选是首选的预处理方法;矢量归一化预处理能够比较有效地去除高斯白噪声;在噪声较大的情况下,预处理方法组合明显提高了模型的质量,但是组合顺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光谱预处理 模型优化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油酸的近红外特征谱区优选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静珠 石瑞杰 +1 位作者 陈岩 刘翠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为提高食用油油酸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4种波长变量优选方法: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算法(MWPLS)、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 PLS)、向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Bi PLS)、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算法(Si PLS),优选食用油油酸近红外光谱特征... 为提高食用油油酸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4种波长变量优选方法: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算法(MWPLS)、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 PLS)、向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Bi PLS)、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算法(Si PLS),优选食用油油酸近红外光谱特征区间,建立57份食用油样本的油酸定量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全谱建模,4种变量优选方法都能在有效地减少建模所用的变量数的同时提高模型性能,其中采用Si PLS优选变量所建的油酸定量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优,决定系数R2为0.995 0,交叉校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037 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924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食用油 油酸 特征谱区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结合距离匹配法快速鉴别掺伪食用油 被引量:8
7
作者 吴静珠 张宇靖 +2 位作者 石瑞杰 陈岩 刘翠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122,共4页
以农贸市场购买的散装问题油为掺伪物,采用大豆油和玉米油为简单背景制备掺伪样本65份,采用4类食用调和油为复杂背景制备掺伪样本40份,收集市售合格食用植物油样本27份。按样本数3∶1划分建模集和校验集,采用拉曼光谱和距离匹配法分别... 以农贸市场购买的散装问题油为掺伪物,采用大豆油和玉米油为简单背景制备掺伪样本65份,采用4类食用调和油为复杂背景制备掺伪样本40份,收集市售合格食用植物油样本27份。按样本数3∶1划分建模集和校验集,采用拉曼光谱和距离匹配法分别建立简单背景和复杂背景的食用油掺伪快速定性识别模型:在简单背景掺伪下采用全谱建模预测可得真样本识别率为85.7%,伪样本识别率为94.1%,总识别率为91.7%;在复杂背景掺伪下经谱区挑选优化建模预测可得真样本识别率为87.5%,伪样本识别率为100%,总识别率为94.4%。试验结果表明拉曼光谱结合距离匹配法能简单、有效、快速地检测食用植物油是否掺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距离匹配 食用植物油 掺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种类鉴别及脂肪酸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吴静珠 刘翠玲 +1 位作者 李慧 孙晓荣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建立了快速鉴别食用植物油种类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及测定食用植物油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实验根据19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建立了纯橄榄-芝麻-花生油定性识别模型,识别率和...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建立了快速鉴别食用植物油种类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及测定食用植物油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实验根据19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建立了纯橄榄-芝麻-花生油定性识别模型,识别率和预测率可达100%.根据59个食用植物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型优化方法建立了食用植物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且模型指标较好.实验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植物油品质快速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食用植物油 脂肪酸 定性识别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近红外光谱法用于真假奶粉的判别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静珠 王一鸣 +1 位作者 张小超 耿朝曦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58,共4页
将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对真假奶粉进行分类判别。以50个奶粉样品作为实验材料,通过SVM建立识别真假奶粉的模型。实验中采用高斯径向基函数(RBF)为核函数,根据SVM的不同输入量调整核参数γ建立最... 将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对真假奶粉进行分类判别。以50个奶粉样品作为实验材料,通过SVM建立识别真假奶粉的模型。实验中采用高斯径向基函数(RBF)为核函数,根据SVM的不同输入量调整核参数γ建立最佳SVM模型,对学习机的38个样品识别率可达到100%,对预测集12个奶粉样品预测率可达到100%。实验表明,应用支持向量机—近红外光谱法建立判别真假奶粉的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为真假奶粉的判别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支持向量机 试验 近红外 奶粉 径向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技术检测单籽粒小麦粗蛋白含量探索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静珠 刘倩 +1 位作者 陈岩 刘翠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5期127-131,共5页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性状遗传力较高,通过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籽粒母本可以达到优质育种的预期效果。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多籽粒小麦粗蛋白平均模型来实现单籽粒小麦粗蛋白含量的快速预测。实验采集47份小麦样本(...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性状遗传力较高,通过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籽粒母本可以达到优质育种的预期效果。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多籽粒小麦粗蛋白平均模型来实现单籽粒小麦粗蛋白含量的快速预测。实验采集47份小麦样本(每份100粒)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平均光谱信息,通过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筛选特征变量优化建立多籽粒小麦粗蛋白平均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4,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28%,相对分析误差为3.30。通过图像处理提取出待测单籽粒小麦的高光谱图像,应用平均模型预测单籽粒小麦在每个空间像素点的粗蛋白,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粒麦种的最终粗蛋白含量。经验证,应用上述模型预测同一组样本的单籽粒小麦时,不同籽粒的小麦粗蛋白含量确实存在差异,但蛋白含量均围绕其所在样本的平均值浮动,因此反映出采用平均模型预测单籽粒小麦蛋白的准确性和基本可行性。该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小麦育种过程中高蛋白籽粒麦种的优选提供一种新思路,推动小麦优质育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单籽粒小麦 粗蛋白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静珠 刘翠玲 +1 位作者 李慧 孙晓荣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快速鉴别花生油掺伪鉴别技术的现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实验分别配制了掺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调和油的4类掺伪花生油样品共40个,纯花生油样品5个,采集样品近红外全谱,通过支持向量...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快速鉴别花生油掺伪鉴别技术的现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实验分别配制了掺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调和油的4类掺伪花生油样品共40个,纯花生油样品5个,采集样品近红外全谱,通过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纯花生油掺伪鉴别模型.结果表明,选取径向基函数为支持向量机核函数,通过网格搜索和k折校验法确定核参数γ为1,惩罚参数c为1 024,建立纯花生油掺伪鉴别模型的识别率和预测率均达到100%,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花生油掺伪快速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花生油 掺伪鉴别 近红外光谱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的蔬菜农残快速定性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静珠 李慧 +1 位作者 刘翠玲 王克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77-379,共3页
将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和近红外光谱(NIR)技术相结合,用于蔬菜上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分析。实验以蔬菜上常用的毒死蜱农药为分析对象,配制了浓度为0.005~5mg/kg共86个模拟的蔬菜农残样品,分别采用含量梯度法和Kennard... 将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和近红外光谱(NIR)技术相结合,用于蔬菜上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分析。实验以蔬菜上常用的毒死蜱农药为分析对象,配制了浓度为0.005~5mg/kg共86个模拟的蔬菜农残样品,分别采用含量梯度法和Kennard-Stone法挑选训练集样品,以0.05mg/kg为检测阈值,建立基于样品近红外光谱的支持向量机定性识别模型,通过对惩罚参数的调整取得了满意的鉴别效果,为实现对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分析进行快速检测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支持向量机 定性分析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分辨率的选取对食用油近红外模型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静珠 刘翠玲 +1 位作者 邢素霞 孙梅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66-68,73,共4页
近红外光谱仪的类型和工作参数的设定对测量过程和分析结果均有一定影响.重点讨论了在傅立叶变换型光谱仪上设定不同的光谱分辨率对食用油近红外定量模型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Vertex 70光谱仪,在3种光谱分辨率(4,8,16 cm-1)条件下,采用... 近红外光谱仪的类型和工作参数的设定对测量过程和分析结果均有一定影响.重点讨论了在傅立叶变换型光谱仪上设定不同的光谱分辨率对食用油近红外定量模型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Vertex 70光谱仪,在3种光谱分辨率(4,8,16 cm-1)条件下,采用透射式液体光纤探头采集60份食用油样品近红外谱图.针对3组近红外光谱样品集,分别采用蒙特卡罗采样法剔除异常样品,根据Kennard-Stone法划分校正集和校验集后,建立优化食用油棕榈酸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并作预测.结果表明基于16 cm-1建立的食用油近红外模型指标优于4 cm-1和8 cm-1所建的模型,该结果可以为均匀液体作近红外检测时光谱分辨率的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辨率 近红外 蒙特卡洛采样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系统聚类法的样品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静珠 刘翠玲 +2 位作者 陈岩 陈媛媛 隋淑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3-145,共3页
近红外校正模型中样品的变异范围,会导致模型的预测能力下降。为此,将系统聚类法与统计量(R2统计量,半偏相关统计量SPRSQ,伪F统计量PSF,伪t2统计量PST2)相结合,指导分类建模,减小建模集的变异范围。实例表明,该方法克服了系统聚类分析... 近红外校正模型中样品的变异范围,会导致模型的预测能力下降。为此,将系统聚类法与统计量(R2统计量,半偏相关统计量SPRSQ,伪F统计量PSF,伪t2统计量PST2)相结合,指导分类建模,减小建模集的变异范围。实例表明,该方法克服了系统聚类分析中无法确定聚类数目的问题,并能剔除部分异常样品,提高了校正模型的可靠性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统计量 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Hz-ATR技术的水稻品种快速无损识别研究
15
作者 吴静珠 李阳 +3 位作者 孙丽娟 刘翠玲 孙晓荣 陈媛媛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6-251,共6页
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自身品种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太赫兹衰减全反射式(THz-ATR)技术采集8个品种水稻种子0~359.97 cm^(-1)光谱,并通过光学参数计算得到样本集的折射率谱和吸收谱。采用3点移动窗口平滑预处理和支持向量机分别优化及建立... 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自身品种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太赫兹衰减全反射式(THz-ATR)技术采集8个品种水稻种子0~359.97 cm^(-1)光谱,并通过光学参数计算得到样本集的折射率谱和吸收谱。采用3点移动窗口平滑预处理和支持向量机分别优化及建立基于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8个水稻品种识别模型,其中基于吸收系数的SVM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8.5%,基于折射率谱的SVM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9%;实验结果表明,将THz-ATR技术用于水稻品种识别具有初步可行性,有望为水稻品种快速鉴定提供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鉴别 支持向量机 太赫兹衰减全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牛奶中的三聚氰胺 被引量:39
16
作者 徐云 王一鸣 +1 位作者 吴静珠 张小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研究了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纯牛奶中三聚氰胺.实验分别配制了两组不同三聚氰胺含量的纯牛奶样品,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近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将含有和不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样品有效分类;结合光谱预处理和波... 研究了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纯牛奶中三聚氰胺.实验分别配制了两组不同三聚氰胺含量的纯牛奶样品,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近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将含有和不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样品有效分类;结合光谱预处理和波长选择及模型优化方法建立的检测三聚氰胺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方便和环保的检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三聚氰胺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类杀菌剂在蔬菜中的残留分布及对不同人群的累积性膳食摄入风险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翠玲 张冉 +4 位作者 杨桂玲 王豆 于重重 孙晓荣 吴静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4-1204,共11页
为探明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可能存在的累积性膳食摄入风险,本研究基于蔬菜样品检测获得的三唑类杀菌剂残留数据,分析了来自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及福建省5个地区的1612批次蔬菜样本中8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分布,并采用... 为探明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可能存在的累积性膳食摄入风险,本研究基于蔬菜样品检测获得的三唑类杀菌剂残留数据,分析了来自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及福建省5个地区的1612批次蔬菜样本中8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分布,并采用相对效能因子法以及概率评估方法的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技术和Bootstrap抽样技术,对目标人群通过蔬菜摄入三唑类杀菌剂的累积急性及慢性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检出较多的农药及产品组合为芹菜和西红柿中的苯醚甲环唑,检出率分别达到23.1%和20.4%,其他检出率较高的农药还有三唑酮、戊唑醇、氟硅唑、烯唑醇、丙环唑、抑霉唑及腈菌唑。各类蔬菜中,黄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对不同人群累积暴露量的贡献率最大,为50%~70%。在第97.5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慢性暴露量均低于慢性参考剂量(ADI),其中0~35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商(%ADI)值最高,平均为34.6%,但仍低于100%;在第99.9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急性暴露量均低于急性参考剂量(ARfD),0~35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商(%ARfD)值最高,平均为51.7%,但也低于100%。研究表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及福建5个地区蔬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累积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皆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三唑类杀菌剂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 累积性风险 概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伤寒论》中汗法伤阳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静珠 陈宁勇 史喜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3-5,共3页
《伤寒论》中论述汗法的条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有余,汗出得法,邪去正安。仲景运用汗法辨证灵活,施用广泛,对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汗法后调理等都论述详细,强调太阳病当汗出而解,发汗时间当适中,汗出中病即止。认为阳气是汗液生成和... 《伤寒论》中论述汗法的条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有余,汗出得法,邪去正安。仲景运用汗法辨证灵活,施用广泛,对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汗法后调理等都论述详细,强调太阳病当汗出而解,发汗时间当适中,汗出中病即止。认为阳气是汗液生成和疏泄以及调控发汗的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当鼓舞阳气,祛邪以汗。同时强调误汗或过汗都可损阳伤正,据其脏腑生理特性不同,当有伤卫阳、心阳、脾阳、肾阳等之分,且从机体生理以及病机演变中论述伤阳之根源,其内容丰富,论述详细,可谓汗法伤阳之宗始。其汗法具体应用原则至今为临床所应用和尊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汗法 阳气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翠玲 郑光 +2 位作者 吴静珠 孙晓荣 李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选取菠菜作为叶菜代表,将其经过化学前处理配制成样品溶液,进行光谱扫描,用偏最小二乘(PLS)建立分析模型。实验表明,预测... 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选取菠菜作为叶菜代表,将其经过化学前处理配制成样品溶液,进行光谱扫描,用偏最小二乘(PLS)建立分析模型。实验表明,预测结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农药残留 偏最小二乘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移学习在食用油光谱模型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翠玲 周子彦 +3 位作者 李天瑞 徐莹莹 孙晓荣 吴静珠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102,共8页
由不同光谱仪器采集的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在共享使用时,会出现模型失效问题,使得模型的利用率低,不利于光谱行业的发展需要。尝试采用迁移学习方法探究在食用油酸值和过氧化值2个指标上的模型转移。实验样本为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和... 由不同光谱仪器采集的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在共享使用时,会出现模型失效问题,使得模型的利用率低,不利于光谱行业的发展需要。尝试采用迁移学习方法探究在食用油酸值和过氧化值2个指标上的模型转移。实验样本为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和玉米油共50个食用油样本;实验仪器为VERTEX7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AntarisⅡ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包含光纤探头和透射探头)。以不同的仪器组合设计了3组实验,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进行了模型转移研究。以第一组实验为例,经过迁移学习后建立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模型的相关系数,由0.068419和-0.371980上升至0.730980和0.819040;校正均方根误差系数由0.358180和0.090110下降至0.192480和0.032720。实验表明,迁移学习可以有效地缓解模型失效问题,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该研究可为光谱分析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迁移学习 食用油 酸值 过氧化值 模型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