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纳米农药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慧慧 申越 +5 位作者 李兴业 李柠君 王心悦 安长成 吴青君 王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6,共12页
纳米材料因其粒径小、尺寸易调节、种类丰富以及良好的移动性等优势,作为有效载体,在农药载药系统及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提升农药生物利用度、溶解性和缓控释特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总结了利... 纳米材料因其粒径小、尺寸易调节、种类丰富以及良好的移动性等优势,作为有效载体,在农药载药系统及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提升农药生物利用度、溶解性和缓控释特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总结了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开发具有功能化纳米农药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系统综述了精准释放农药活性成分的智能响应型农药控释制剂、叶面亲和型、土壤用药型及农药双载体系等不同功能化纳米农药载药系统,概述了其在农药减量增效和精准施用方面的作用效果,并对功能化纳米农药载药系统的应用场景与产业化潜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农药 纳米载药系统 控释 智能响应 双载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氟虫胺对蔬菜蓟马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莹 刘航 +3 位作者 袁江江 郑晓斌 王京 吴青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5,共7页
蔬菜蓟马在我国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必要筛选防治蓟马的优良药剂。本研究评价了新型间二酰胺类杀虫剂环丙氟虫胺对不同蓟马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环丙氟虫胺对豆大蓟马、西花蓟马、花蓟马、瓜蓟马、葱蓟马和茶黄硬蓟马的... 蔬菜蓟马在我国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必要筛选防治蓟马的优良药剂。本研究评价了新型间二酰胺类杀虫剂环丙氟虫胺对不同蓟马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环丙氟虫胺对豆大蓟马、西花蓟马、花蓟马、瓜蓟马、葱蓟马和茶黄硬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均具有较高毒力,LC_(50)值均小于5 mg·L^(-1),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DC)对西花蓟马、花蓟马、葱蓟马和瓜蓟马表现出较高的田间防效,在9 g·hm^(-2)施用剂量下,药后7 d的防效均高于85%。综上,环丙氟虫胺有望成为防治蔬菜蓟马的理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氟虫胺 间二酰胺类杀虫剂 蔬菜蓟马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和抗阿维菌素小菜蛾的生物适合度 被引量:25
3
作者 吴青君 张文吉 +2 位作者 张友军 徐宝云 朱国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阿维菌素汰选的小菜蛾抗性种群 (ABM- R)与相对敏感种群 (ABM- S)相比不表现繁殖不利性。 ABM- R种群的交配率、有效产卵指数和孵化率均显著大于 ABM- S种群 ,ABM- R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 0 .139,是 ABM- S种群的 1.19倍 ,相对适合度为 AB... 阿维菌素汰选的小菜蛾抗性种群 (ABM- R)与相对敏感种群 (ABM- S)相比不表现繁殖不利性。 ABM- R种群的交配率、有效产卵指数和孵化率均显著大于 ABM- S种群 ,ABM- R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 0 .139,是 ABM- S种群的 1.19倍 ,相对适合度为 ABM- S种群的1.4 9倍。建立了 ABM- S和 ABM- R种群的生命表 ,并对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阿维菌素 抗药性 生物适合度 抗性治理 蔬菜 敏感种群 杀虫剂 抗性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蓝色粘板的田间效果评价 被引量:83
4
作者 吴青君 徐宝云 +2 位作者 张友军 张治军 朱国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105,共3页
从18种颜色中筛选出对西花蓟马诱集效果最好的海蓝色,波长为438.2-506.6nm。并将其研制成为诱虫板商品,田间使用效果优于黄板和国外产蓝板,可用于西花蓟马的防治和种群监测。
关键词 西花蓟马 颜色 趋性 蓝板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酶系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青君 张文吉 +2 位作者 张友军 徐宝云 朱国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28,共6页
对阿维菌素敏感 (ABM- S)和抗性 (ABM- R)种群小菜蛾的羧酸酯酶 (Car E)、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和多功能氧化酶 (MFO) O-脱甲基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除 1~ 2龄外 ,ABM- R种群的 Car E活力显著高于 ABM- S种群 ,显著性随幼虫... 对阿维菌素敏感 (ABM- S)和抗性 (ABM- R)种群小菜蛾的羧酸酯酶 (Car E)、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和多功能氧化酶 (MFO) O-脱甲基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除 1~ 2龄外 ,ABM- R种群的 Car E活力显著高于 ABM- S种群 ,显著性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增大 ,ABM- R种群 4龄末期幼虫的 Car E比活力为 ABM- S种群的 2 .2 5倍。动力学研究表明 ,可能是低龄幼虫中酶分子的变构起主要作用 ,而随着虫龄增长 ,酶分子数量的增加对抗性的作用逐渐增大。从酯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得出 ,ABM- R种群的 E7、E13和 E15同工酶活力显著提高是导致 ABM- R种群酯酶活力提高的主要原因。ABM- S和 ABM- R种群 GST的活力差异在1~ 2龄期最大 ,为 2 .0 9倍 ,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 ,4龄幼虫期的 GST无种群差异。未检测到多功能氧化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阿维菌素 抗药性 解毒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嗪不同处理方法对烟粉虱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27
6
作者 吴青君 徐宝云 +1 位作者 张友军 朱国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0-74,共5页
以烟粉虱为供试昆虫,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噻虫嗪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3种处理方法对烟粉虱若虫毒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正面施药法、叶柄包药棉法和浸叶法的最高浓度(125mg/L,2000倍液)对1、2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浸叶法和叶柄... 以烟粉虱为供试昆虫,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噻虫嗪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3种处理方法对烟粉虱若虫毒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正面施药法、叶柄包药棉法和浸叶法的最高浓度(125mg/L,2000倍液)对1、2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浸叶法和叶柄包药棉法的效果优于正面施药法。噻虫嗪对烟粉虱成虫同样具有较高活性,内吸作用效果最好,其次为浸叶法,正面施药法最低。灌根和喷雾施药方法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方法,药后1d、3d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灌根方法持效期可达14d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噻虫嗪的内吸传导作用最强,其次为触杀活性,并有一定的渗透性,在田间持效期长,在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施药方式,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烟粉虱 处理方法 内吸活性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及抗药性现状 被引量:65
7
作者 吴青君 张文吉 朱国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51,共3页
近几十年来,小菜蛾一直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在局部地区常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对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和抗药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治理 蔬菜害虫 为害特点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谷氨酸受体(IGluRs)通道及其相关杀虫剂的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青君 张友军 徐宝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1-259,共9页
抑制性谷氨酸受体(IGluRs)属于半胱氨酸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超家族,主要介导神经和肌肉细胞中抑制性的神经传递,目前仅在无脊椎动物中发现,在脊椎动物中尚未发现,因此是高选择性杀虫剂的理想靶标。IGluRs主要分布在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和肌... 抑制性谷氨酸受体(IGluRs)属于半胱氨酸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超家族,主要介导神经和肌肉细胞中抑制性的神经传递,目前仅在无脊椎动物中发现,在脊椎动物中尚未发现,因此是高选择性杀虫剂的理想靶标。IGluRs主要分布在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和肌肉组织中,对控制吞咽、运动、感知和保幼激素的生物合成等可能起关键作用。人们对IGluRs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对线虫和模式昆虫的研究,目前在线虫中共发现了4种α亚基和1种β亚基,是否有一种新的亚基类型如γ亚基尚不确定,从昆虫体内仅克隆了α亚基。就生理功能和药理特性而言,IGluRs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最为类似,但其氨基酸序列却与甘氨酸受体相似性最高。作用于IGluRs的杀虫剂包括阿维菌素/美倍霉素类、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以及吲哚二萜类化合物Nodulisporic acid等。对IGluRs的生理功能、分子特性、药理性质及相关杀虫剂的作用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谷氨酸受体通道 生理功能 分子特性 药理性质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死虫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的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吴青君 徐宝云 +2 位作者 徐维红 张友军 朱国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13,共3页
敌死虫对烟粉虱成虫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 ,99 1%敌死虫 2 0 0、10 0、5 0倍液药后 2h~ 12 0h对黄瓜上烟粉虱的驱避率均在 90 %以上 ,5 0倍液处理药后 3d的驱避率为 98%~ 10 0 %。药剂处理的非洲菊上烟粉虱成虫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敌... 敌死虫对烟粉虱成虫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 ,99 1%敌死虫 2 0 0、10 0、5 0倍液药后 2h~ 12 0h对黄瓜上烟粉虱的驱避率均在 90 %以上 ,5 0倍液处理药后 3d的驱避率为 98%~ 10 0 %。药剂处理的非洲菊上烟粉虱成虫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敌死虫对烟粉虱卵具有一定活性 ,致死中量为 10 4 6 8 6mg/kg ;对若虫活性较高 ,对 1、2、3龄若虫的致死中量分别为 16 5 81、199 4 6、2 32 38mg/kg ,稀释倍数分别为 5 976、4 96 8、4 2 6 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阶段 烟粉虱 生物活性 敌死虫 矿物油 蔬菜害虫 花卉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在春茬甘蓝上的分布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青君 朱国仁 +1 位作者 徐宝云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系统调查了小菜蛾在春茬甘蓝不同生育期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甘蓝莲座期,小菜蛾的卵主要产在甘蓝近地面的茎部、叶柄和叶背等比较隐蔽的部位,包心初期,大量的小菜蛾幼虫集中在甘蓝的心叶进行为害,进入包心后期,小菜蛾主要在甘... 系统调查了小菜蛾在春茬甘蓝不同生育期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甘蓝莲座期,小菜蛾的卵主要产在甘蓝近地面的茎部、叶柄和叶背等比较隐蔽的部位,包心初期,大量的小菜蛾幼虫集中在甘蓝的心叶进行为害,进入包心后期,小菜蛾主要在甘蓝的内叶为害,进入收获初期,小菜蛾转移到外叶为害。据此,甘蓝的包心初期和后期是对小菜蛾进行防治的两个重点时期,结合科学合理施药,在甘蓝的整个生长季节施药2~3次即可有效控制小菜蛾的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甘蓝 分布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延庆县小菜蛾种群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青君 徐宝云 +1 位作者 朱国仁 张友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北京 延庆县 小菜蛾 种群抗药性 蔬菜 抗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花蓟马主要寄主植物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测定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吴青君 龚佑辉 徐宝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22,共3页
测定了8种植物不同器官中可溶性糖(以棉子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代表)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比例。总体上,测定的18个样品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比例最大为1627.00,最小为2.71,成熟叶中的可溶... 测定了8种植物不同器官中可溶性糖(以棉子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代表)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比例。总体上,测定的18个样品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比例最大为1627.00,最小为2.71,成熟叶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大多高于幼叶。辣椒中西花蓟马主要取食的花器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及其有关杀虫药剂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青君 张文吉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41,共3页
对烟碱基本结构作适当调整 ,出现新一代烟碱类似物 ,其杀虫活性和稳定性明显高于烟碱 ,它们的作用靶点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重点阐述了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结构和药理特性 ,并简要介绍其有关的杀虫药剂。
关键词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分子结构 药理性质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使用指南(十) 防治蓟马灌根效果好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青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1,共1页
蓟马(1hrips)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的总称,有7400多种,其中约有1%的种类可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西花蓟马[Frankl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花蓟马[Fintonsa(Yrybom)]、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和烟... 蓟马(1hrips)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的总称,有7400多种,其中约有1%的种类可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西花蓟马[Frankl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花蓟马[Fintonsa(Yrybom)]、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和烟蓟马[Ztabaci(Linde—man)]等是世界性园艺作物上的重要害虫。蓟马类害虫为锉吸式口器害虫,主要为害辣椒、黄瓜、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灌根效果 防治 棕榈蓟马 园艺作物 缨翅目 农作物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蔬菜的生产
15
作者 吴青君 李哲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1年第4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农业 绿色蔬菜 生产技术 设施栽培 无污染 品种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在北京发生危害 被引量:259
16
作者 张友军 吴青君 +1 位作者 徐宝云 朱国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59,共2页
近年来,蓟马在我国北方设施栽培作物上突然严重发生,并造成明显危害.特别是2003年上半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其中北京市郊大棚辣椒每朵花上有蓟马成、若虫100头以上,平均每株辣椒叶和花上蓟马总数达数千头,用锉吸式口器穿刺,锉伤花、... 近年来,蓟马在我国北方设施栽培作物上突然严重发生,并造成明显危害.特别是2003年上半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其中北京市郊大棚辣椒每朵花上有蓟马成、若虫100头以上,平均每株辣椒叶和花上蓟马总数达数千头,用锉吸式口器穿刺,锉伤花、叶组织吸食汁液,受害轻的影响植株生长、开花,重的植株生长停滞,矮小枯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 西花蓟马 北京 发生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光峰 张友军 +3 位作者 柏连阳 吴青君 徐宝云 朱国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0-46,共7页
报道了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 Sp odopetera exigua(Hübner)多酚氧化酶 (PPO)和羧酸酯酶(Car E)的影响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了很高的毒力 ,对三龄幼虫的 L C50 值为 0 .80 mg/ L。离体条件下 ,1.0× 10 -3~ 0 .5 mg/ L多杀... 报道了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 Sp odopetera exigua(Hübner)多酚氧化酶 (PPO)和羧酸酯酶(Car E)的影响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了很高的毒力 ,对三龄幼虫的 L C50 值为 0 .80 mg/ L。离体条件下 ,1.0× 10 -3~ 0 .5 mg/ L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的抑制率超过 5 0 % ,且表现为随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能力增强的趋势。活体条件下 ,0 .1~ 0 .8mg/ L多杀菌素在处理的早期诱导虫体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 ,但 12 h后却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1.0× 10 -3~ 1.0 mg/ L多杀菌素在离体条件下对羧酸酯酶不表现任何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甜菜夜蛾 多酚氧化酶 羧酸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3
18
作者 尹显慧 吴青君 +2 位作者 李学锋 张友军 徐宝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8-34,共7页
采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以浸叶法分别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敏感种群(SS)和亚致死选育种群[Sub-SS,即用亚致死浓度(LC25)连续处理5代后的种群]的3龄幼虫,分别测定饲喂处理6、12、24、48和72h后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CarE)、... 采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以浸叶法分别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敏感种群(SS)和亚致死选育种群[Sub-SS,即用亚致死浓度(LC25)连续处理5代后的种群]的3龄幼虫,分别测定饲喂处理6、12、24、48和72h后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分析了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SS种群小菜蛾CarE的活性在不同时间段波动较大,经多杀菌素处理后,开始时段比活力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比活力逐渐被抑制,Sub-SS种群的GarE活力高于SS种群;多杀菌素对GST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亚致死浓度处理后GSTs比活力呈上升趋势,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O-脱甲基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连续处理5代后,该酶活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亚致死浓度 多杀菌素 解毒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菌素对不同发育阶段甜菜夜蛾的毒力及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友军 王光锋 +4 位作者 吴青君 徐宝云 柏连阳 朱国仁 张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38,共8页
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能显著降低其初孵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经6.25μg/mL药液处理的卵,其初孵幼虫存活率仅为7.48%,而对照则为76.72%;取食12.50μg/L药液的成虫,其产卵量和成虫寿命仅为取食蜂蜜水... 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能显著降低其初孵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经6.25μg/mL药液处理的卵,其初孵幼虫存活率仅为7.48%,而对照则为76.72%;取食12.50μg/L药液的成虫,其产卵量和成虫寿命仅为取食蜂蜜水的1/6和1/2.5。随虫龄的增加,甜菜夜蛾幼虫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显著降低,3龄、4龄幼虫的敏感性仅为2龄幼虫的1/9和1/16,且增效剂氧化胡椒基丁醚(PBO)与磷酸三苯酯(TPP)表皮点滴处理不表现增效作用。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蛹重以及蛹的羽化率没有明显影响。亚致死剂量处理3龄幼虫后,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主要保护酶系的活性在处理后0~24h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保护酶系与甜菜夜蛾对多杀菌素敏感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茵素 甜菜夜蛾 毒力测定 保护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北京和河北局部地区Q型烟粉虱取代了B型烟粉虱 被引量:27
20
作者 潘慧鹏 戈大庆 +4 位作者 王少丽 吴青君 徐宝云 谢文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4,共5页
利用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生物型和Q生物型mtDNA COⅠ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及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片段通用引物,对2009年采自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和河北廊坊市的蔬菜所3个基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同时以本... 利用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生物型和Q生物型mtDNA COⅠ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及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片段通用引物,对2009年采自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和河北廊坊市的蔬菜所3个基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同时以本实验室在温室内长期饲养的B型烟粉虱种群作为对照。结果表明,2009年在3个地区所采集的烟粉虱全部为Q型,而在2004年这3个基地发生为害的烟粉虱全部为B型,表明Q型烟粉虱已经取代了B型烟粉虱在这些地区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B生物型 Q生物型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 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