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β-防御素-2转化酿酒酵母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雅琨 彭子欣 +3 位作者 冯秋月 谢飞 刘鹏 王安如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8-141,共4页
为了建立操作简单、高效率的猪β-防御素-2转化酿酒酵母的方法,试验比较了酿酒酵母的两种转化方法,即电转化和醋酸锂法。结果显示,两种转化方法对细胞生长状态均有严格的要求。在醋酸锂转化中,以培养10h,D600nm为1.051的细胞制备感受态... 为了建立操作简单、高效率的猪β-防御素-2转化酿酒酵母的方法,试验比较了酿酒酵母的两种转化方法,即电转化和醋酸锂法。结果显示,两种转化方法对细胞生长状态均有严格的要求。在醋酸锂转化中,以培养10h,D600nm为1.051的细胞制备感受态,热激时间为60min时,转化率为136个/μg DNA;在电转化中,以培养12h,D600nm为1.359的细胞制备感受态,电击电压2.5kV时转化效率为154个/μg DNA。但综合操作效率,最终选择醋酸锂法进行酿酒酵母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2 酿酒酵母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葡萄酒酵母菌种的分离、鉴定和酿造性能评价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慧 王惠玲 +1 位作者 吴雅琨 黄卫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20,共7页
从"北红"葡萄汁的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天然葡萄酒酵母,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到7种类型的葡萄酒酵母,其中1株具有典型的酿酒酵母特征。对该株酵母进行进一步的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DNA序列... 从"北红"葡萄汁的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天然葡萄酒酵母,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到7种类型的葡萄酒酵母,其中1株具有典型的酿酒酵母特征。对该株酵母进行进一步的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DNA序列分析,证明为酿酒酵母。利用模拟葡萄汁模拟标准葡萄汁的成分,以2株商业葡萄酒酵母为参照,研究分离酿酒酵母的酿造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酒精转化性能,较快的酒精发酵速率及甘油产生能力。对模拟葡萄汁进行改良以研究分离菌株的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模拟葡萄汁适于葡萄酒酵母单一抗逆性能的研究,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温度(特别是高温)、酒精、渗透压和低pH耐受性。天然葡萄汁对分离菌株酿造性能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该菌株良好的酿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L营养琼脂培养基 模拟葡萄汁 改良模拟葡萄汁 天然葡萄酒酿酒酵母 酿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欣 陈丽仙 +2 位作者 吴雅琨 龙芳羽 王安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30-4031,4042,共3页
介绍了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微生态制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现状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β-防御素-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谢飞 吴雅琨 +3 位作者 冯秋月 陈慧鑫 王安如 彭子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共4页
将猪β-防御素-2基因(pBD-2)片段正确连接到pET32a载体上,从而得到稳定表达pBD-2的大肠杆菌表达株。根据已报道的pBD-2基因序列,按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原则合成了5条pBD-2基因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SOE PCR)方法将这5段延伸成完整的pBD-... 将猪β-防御素-2基因(pBD-2)片段正确连接到pET32a载体上,从而得到稳定表达pBD-2的大肠杆菌表达株。根据已报道的pBD-2基因序列,按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原则合成了5条pBD-2基因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SOE PCR)方法将这5段延伸成完整的pBD-2基因序列,将该基因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32a的多克隆位点上,成功地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出TrxA-pBD2融合蛋白。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用肠激酶切掉TrxA后做琼脂孔穴扩散法检测,pBD-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表明试验获得表达pBD-2的大肠杆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β-防御素-2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氏乳杆菌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欣 吴雅琨 +2 位作者 陈丽仙 龙芳羽 王安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24-4726,共3页
综述了徳氏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在食品发酵、饲料工业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生理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浓度添加对樟子松幼苗根际土壤的影响
6
作者 李思怡 刘松青 +3 位作者 吴雅琨 赵金金 刘洋 刘铮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1期1-3,29,共4页
[目的]探索氮素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以高纯度的NH_(4)NO_(3)作为试验用氮肥,添加量等级分别为0 g/m^(2)·a^(-1)(CK)、20 g/m^(2)·a^(-1)(N1)、40 g/m^(2)·a^(-1)(N2)、80 g/m^(2)&#... [目的]探索氮素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以高纯度的NH_(4)NO_(3)作为试验用氮肥,添加量等级分别为0 g/m^(2)·a^(-1)(CK)、20 g/m^(2)·a^(-1)(N1)、40 g/m^(2)·a^(-1)(N2)、80 g/m^(2)·a^(-1)(N3)共4个不同浓度的氮添加处理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氮添加对樟子松幼苗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酶活指标(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土壤净氮转化、N2O排放速率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不同氮添加对樟子松幼苗根际土壤的影响。[结果]N2处理组对樟子松幼苗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3处理组对土壤净氮转化和N2O排放速率的促进作用最强,N2处理组次之。[结论]考虑到实际生产的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该研究认为以40 g/m^(2)·a^(-1)的NH_(4)NO_(3)添加量是更为适宜樟子松幼苗培育的浓度。这对呼伦贝尔樟子松林区造林技术和实践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樟子松的苗圃培育幼苗、指导林地施肥习惯和樟子松林科学的人工抚育提供理论依据,可有效解决樟子松幼苗数量少、质量差等问题,加快樟子松人工林培育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氮添加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