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HBV-DC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邦富 杨江英 +10 位作者 周赟 张大维 温凌 肖间开 王巧瑜 吴伟鸿 张美华 潘洁 彭英宇 杨军 吴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6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简称抗HBV-DC)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HBeAg阳性和5例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简称抗HBV-DC)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HBeAg阳性和5例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扩增出DC,并予HBsAg致敏DC。第7天收获DC静脉回输,1次/周,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结果:治愈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19/20),治愈率5%(1/20)。结论:抗HBV-DC静脉回输可有效地抑制慢性HBV携带者的病毒复制,降低并清除病毒抗原,促进HBeAg/HBeAb的血清学转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HBV携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疫苗 携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V-DC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邦富 杨江英 +4 位作者 周赟 温凌 肖间开 彭英宇 杨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期68-69,160,共3页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简称抗HBV-DC)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例慢性HBV携带者及17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临...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简称抗HBV-DC)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例慢性HBV携带者及17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检测治疗前后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两次检测平均间隔40d。结果:治愈5例,好转21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19.23%。治疗前后HBsAg分别为(129.58±112.68)ng/ml和(42.67±51.41)ng/ml(t=5.57,P<0.001),平均下降68%,5例HBsAg转阴。7例治疗前HBV-DNA定量高于正常,为(2.17±5.27)×106copies/ml,治疗后6例下降,其中,5例降为正常,1例升高0.49log;原1例HBV-DNA定量正常者升高到1.30×103copies/ml。治疗前后ALT分别为(30.04±19.99)U/L和(40.50±45.10)U/L,有升高趋势(t=1.75,P=0.09),HBsAb、HBeAb、HBcAb及TBIL无显著变化。结论:抗HBV-DC静脉回输可显著降低并清除HBsAg,抑制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清除病毒,彻底治愈慢性HBV感染者。CHB患者、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均可对抗HBV-DC的治疗发生良好的应答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地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方法,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延长疗程和增加治疗次数可望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及MARS人工肝救治肝损害型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江英 吴邦富 +2 位作者 江朝强 黄荣华 刘薇薇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7期395-398,共4页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人类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表现因误食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表现各异.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损害,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极高.2002年3月底4月初,广州地区连续发生两起误食白毒伞类毒...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人类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表现因误食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表现各异.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损害,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极高.2002年3月底4月初,广州地区连续发生两起误食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我们对两起中毒事件的全部9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浆置换 (PE) 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 进行抢救, 抢救成功率达 77.8%(7/9).现对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今后抢救类似病例时在选择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机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害 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 血液净化 血浆置换 MARS人工肝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5例报道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江英 吴邦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9期534-534,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例分析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迁移质谱技术及其在脂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邦富 魏芳 +3 位作者 谢亚 徐淑玲 吕昕 陈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88-1395,共8页
脂质在细胞和生物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脂质组学分析方法虽可以实现脂质鉴定,但脂质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仍为脂质组学研究中全脂质分析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离子迁移谱是根据离子在缓冲气体或电力场中的迁移特性对其进行分离的技... 脂质在细胞和生物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脂质组学分析方法虽可以实现脂质鉴定,但脂质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仍为脂质组学研究中全脂质分析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离子迁移谱是根据离子在缓冲气体或电力场中的迁移特性对其进行分离的技术,将离子迁移谱与传统脂质分析方法联用不仅有助于复杂脂质的分离,同时还可对脂质异构体进行分析鉴定,提高脂质分析的分辨率和选择性。该文主要对不同离子迁移质谱技术及其在脂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离子迁移谱 离子迁移质谱技术 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邦富 董绪燕 +6 位作者 邓乾春 从仁怀 魏芳 陈洪 吕昕 臧茜茜 黄凤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2期29-32,共4页
目的:肉豆蔻精油因刺激性气味及易挥发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提高肉豆蔻精油的适用性,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方法: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制备微胶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目的:肉豆蔻精油因刺激性气味及易挥发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提高肉豆蔻精油的适用性,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方法: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制备微胶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了包埋前后肉豆蔻精油的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对微胶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和保留率分别达到99. 28%和88. 15%,且40℃时保持稳定。结论: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好,且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微胶囊 储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胃肠道功能食品及其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邦富 幸红林 +7 位作者 董绪燕 邓乾春 从仁怀 魏芳 陈洪 吕昕 臧茜茜 黄凤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就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功能食品中使用的调节胃肠道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调节胃肠道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调节胃肠道功能 功能食品 胃肠道疾病 功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作物中特异性脂类伴随物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瑶 吴邦富 +3 位作者 吕昕 谢亚 陈洪 魏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0-541,共12页
油料作物作为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量和营养素。油料作物中存在许多特异性脂类伴随物,如植物甾醇、植物多酚、角鲨烯、生育酚、白藜芦醇等,这些特异性成分不仅能影响油料作物的生理过程,也对食用油的品质... 油料作物作为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量和营养素。油料作物中存在许多特异性脂类伴随物,如植物甾醇、植物多酚、角鲨烯、生育酚、白藜芦醇等,这些特异性成分不仅能影响油料作物的生理过程,也对食用油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油料作物中主要的特异性脂类伴随物及其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油料作物深加工产品开发、植物油营养成分及功能评价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作物 特异性 脂类伴随物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油品质控制及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甜 徐淑玲 +5 位作者 吴邦富 吕昕 谢亚 周爱军 陈洪 魏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2-670,共9页
冷榨油是在稳定低温下,通过外力机械作用直接挤压含油种子生产的植物油,由于保留了原料中的活性天然成分,如角鲨烯、植物甾醇、多酚、生育酚等,且未破坏油脂中抗氧化物,其营养价值和稳定性较高。本文介绍冷榨油特点和优势,综述了冷榨油... 冷榨油是在稳定低温下,通过外力机械作用直接挤压含油种子生产的植物油,由于保留了原料中的活性天然成分,如角鲨烯、植物甾醇、多酚、生育酚等,且未破坏油脂中抗氧化物,其营养价值和稳定性较高。本文介绍冷榨油特点和优势,综述了冷榨油营养特性及生理功能,并以橄榄油和菜籽油等为例,分析了脂质化合物和脂质伴随物作为冷榨油检测评判指标的原理及其在鉴定真伪中的应用,总结了冷榨油品质检测的技术手段,并对冷榨油在市场上更加精准便捷的检测方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油 营养特性 脂质分析 脂质伴随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便马铃薯薯粉的制作工艺研究
10
作者 张星星 黄露 +1 位作者 吴邦富 李艳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2期18-23,共6页
以马铃薯全粉、鸡蛋、水等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配比调成浆料,入模经恒温熟制切条后,干燥一段时间冷却后即可得到方便马铃薯薯粉。分别考察了鸡蛋的添加量、水分的添加量、熟制方法以及干燥时间四个因素对方便马铃薯薯粉品质的影响。结... 以马铃薯全粉、鸡蛋、水等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配比调成浆料,入模经恒温熟制切条后,干燥一段时间冷却后即可得到方便马铃薯薯粉。分别考察了鸡蛋的添加量、水分的添加量、熟制方法以及干燥时间四个因素对方便马铃薯薯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薯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马铃薯全粉、水、蛋液的质量比为1∶1∶0.7,采取恒温熟制的方法切条,100℃干燥35min。得到的方便马铃薯薯粉的最佳复水时间为5min,微生物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均达到了国家卫生要求,保质期为450 d。该工艺改善了薯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便马铃薯薯粉 制作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