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钒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起鑫 王建平 +1 位作者 车东 顾亚 《资源与产业》 2016年第3期29-33,共5页
钒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我国是钒资源大国,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文章介绍了我国的钒资源利用基本情况,包括我国钒资源分布区域及特点、现今开发利用状况等,并与其他国家的钒矿资源的产、储量进行综合比... 钒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我国是钒资源大国,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文章介绍了我国的钒资源利用基本情况,包括我国钒资源分布区域及特点、现今开发利用状况等,并与其他国家的钒矿资源的产、储量进行综合比对分析,指出未来我国钒矿储量趋于饱和,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严重。此外,我国钒矿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开发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等问题。对此,提出重视回收利用,加强技术研发力度,严控污染物,政府引导等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钒矿资源 可持续发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锆资源形势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8
2
作者 车东 王建平 +2 位作者 吴起鑫 顾亚 余超 《资源与产业》 2016年第3期23-28,共6页
锆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锆英砂消费国,但是我国在锆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文章通过对我国锆资源分布、储量、产量、消费结构和供应量的综合分析,提出我国... 锆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锆英砂消费国,但是我国在锆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文章通过对我国锆资源分布、储量、产量、消费结构和供应量的综合分析,提出我国锆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可采储量不足、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过度依赖进口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使我国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提高含锆矿物综合利用能力、加强技术改造、增加环保投入、积极开发利用海外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锆矿 资源现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磷素输出对次降雨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宏佳 吴起鑫 +4 位作者 任斐鹏 安艳玲 付宇文 刘瑞禄 吕婕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6-765,共10页
为探究喀斯特地区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土流失及磷素输出对次降雨特征的响应,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保林、耕地、自然草地、裸地、经果林)坡面场次降雨的水土流失和磷素输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 为探究喀斯特地区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土流失及磷素输出对次降雨特征的响应,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保林、耕地、自然草地、裸地、经果林)坡面场次降雨的水土流失和磷素输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系数由大到小整体表现为裸地>自然草地>耕地>水保林>经果林,而单位面积产沙量、单位面积磷流失量整体表现为耕地>裸地>经果林>水保林>自然草地。其中耕地和裸地在大雨量、高强度降雨事件的影响下径流系数、单位面积产沙量、单位面积磷流失量急剧增大。雨强是影响水土流失、磷素输出的重要因素,可以很好地拟合水土流失量。径流中磷素输出以颗粒态磷(PP)为主,占总磷(TP)的比例介于75.47%~97.91%之间。降雨引起的耕地径流[0.73 mg·L-1<ρ(TP)<2.49 mg·L-1]、裸地径流[0.10 mg·L-1<ρ(TP)<0.50 mg·L-1]和经果林径流[0.13 mg·L-1<ρ(TP)<0.46 mg·L-1]磷输出对受纳水体磷的含量有增加的风险,而自然草地径流[0.03 mg·L-1<ρ(TP)<0.09mg·L-1]影响较小。坡面水土流失和磷素输出与降雨过程、土地利用方式关系密切,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人为扰动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减轻流域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地利用方式 次降雨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驱动下洪泽湖支流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流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叶祖鑫 林晨 +4 位作者 安艳玲 吴起鑫 刘斌 隋雪艳 马荣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4-742,共9页
选取洪泽湖支流流域,根据1990、2000、2005、201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应用泥沙输移分布模型,计算出研究区非点源颗粒态磷流失负荷,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颗粒态磷流失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与非点源颗粒态磷流失负荷... 选取洪泽湖支流流域,根据1990、2000、2005、201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应用泥沙输移分布模型,计算出研究区非点源颗粒态磷流失负荷,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颗粒态磷流失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与非点源颗粒态磷流失负荷息息相关:在2、3号子流域,建设用地、林地和颗粒态磷流失负荷呈正相关,主要因为2号和3号子流域在盱眙及周边城市需求驱动下,耕地由原来种植水稻转型为蔬菜等高附值经济作物,种植强度较高,磷肥施肥量增加,造成颗粒态磷的流失负荷与当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变化趋势相近;4号子流域由于土地类型转变,造成旱地与颗粒态磷流失负荷呈负相关;其他子流域大多为水田、旱地与颗粒态磷流失负荷呈正相关,建设用地、林地和颗粒态磷流失负荷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态磷 土地利用 相关性 泥沙输移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铅资源开发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17
5
作者 顾亚 王建平 +2 位作者 王修 车东 吴起鑫 《资源与产业》 2018年第1期39-46,共8页
通过收集整理近十年铅资源相关统计数据,从我国铅资源的储量、产量、供需关系、进出口及市场价格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我国铅资源的开发现状,指出我国铅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我国是世界铅资源大国,储量位居世界前... 通过收集整理近十年铅资源相关统计数据,从我国铅资源的储量、产量、供需关系、进出口及市场价格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我国铅资源的开发现状,指出我国铅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我国是世界铅资源大国,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铅资源开发存在资源保障程度偏低、矿石依赖进口严重、再生铅业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找矿勘查,提高资源储量;增强国际合作,减少矿石依赖;加快发展再生铅产业,高效利用资源;严格监督执法,保护资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资源 资源现状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与污染控制的单元化研究——以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吴贻创 何守阳 +3 位作者 杨应增 吴攀 韩志伟 吴起鑫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20,共10页
以喀斯特山区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地下水排泄与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水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和水量—水质同步估测模型等分析了流域水质变化及其污染负荷和核算了多水文情势下的水环境容量等。结果表... 以喀斯特山区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地下水排泄与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水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和水量—水质同步估测模型等分析了流域水质变化及其污染负荷和核算了多水文情势下的水环境容量等。结果表明,流域污染负荷为:氨氮(NH-3-N)312.85t/a,总磷(TP)274.91t/a,氟化物(F^-)311.82t/a,主要为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排放且具明显空间分布特征。控制单元Ⅰ的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未超载;控制单元Ⅱ和Ⅲ的TP、F^-和NH-3-N浓度均显著下降,前者水环境容量均超载,后者TP为过载状态;控制单元Ⅳ主要污染物浓度无明显升降趋势,但TP和F-出现超载,TP严重超载为枯竭状态;控制单元Ⅴ的TP和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均为超载状态,亟待实施NH-3-N、TP和F^-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精准削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水量-水质同步估量模型 多水文情势 喀斯特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氮磷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晓雯 安艳玲 +3 位作者 吴起鑫 吕婕梅 高世林 李钒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9-185,共7页
为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山区河流氮磷分布情况,以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为对象,开展野外调研,对其干流及各条支流进行了水样采集并分析。结果表明:桐梓河总氮、总磷浓度均值分别为2.85,0.13 mg/L。氮磷浓度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总氮从上... 为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山区河流氮磷分布情况,以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为对象,开展野外调研,对其干流及各条支流进行了水样采集并分析。结果表明:桐梓河总氮、总磷浓度均值分别为2.85,0.13 mg/L。氮磷浓度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总氮从上游到下游呈波动式增长,总磷则上游高于中下游。总氮有明显的累积效应,从上游源河的1.34 mg/L,升高到下游河口的3.40 mg/L,其空间变化主要受上游城镇污水的点源输入、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及水利工程等综合影响。而上游城镇外源污染对总磷的输入,使其在桐梓县城段的干流浓度维持在0.16 mg/L,到下游河口则降低至0.09 mg/L,说明桐梓河受人为污染输入与水体自净能力的双重作用。桐梓河氮磷比例关系总体表现为磷限制,但上游城镇段河流显示处于潜在富营养区,水质可能受到氮磷污染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氮磷 空间分布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