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三低”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若宁 刘云 +5 位作者 余海棠 兰晓龙 艾先婷 郭星波 高攀明 邓富元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针对东部超浅层水平井水平段钻井中降摩阻扭矩大、托压严重等问题,分析了该区块的储层特征,构建了“低摩阻、强携砂、防水锁”的思路,优选了低成本的关键处理剂,形成了低摩阻、低成本和低伤害的水基钻井液体系,评价了其主要性能,并进行... 针对东部超浅层水平井水平段钻井中降摩阻扭矩大、托压严重等问题,分析了该区块的储层特征,构建了“低摩阻、强携砂、防水锁”的思路,优选了低成本的关键处理剂,形成了低摩阻、低成本和低伤害的水基钻井液体系,评价了其主要性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及试验表明,羧甲基纤维素(CMC)增黏提切效果好,最优加量为0.3%~0.5%,聚丙烯酸钾(KPAM)降失水明显,最优加量为1.0%~1.5%,复合润滑剂中固体润滑剂(SH-2)和液体润滑剂(RY-838)最佳复配比例为3∶7,防水剂为0.5%F-113。该钻井液体系渗透率恢复平均值为85.38%,中压失水小于5 mL,泥饼粘滞系数为0.0524~0.0612,动塑比为0.52~0.55。现场应用1口井,未出现严重托压,较邻井钻速提高13.5%,钻井液成本降低5.3%,有效解决了超浅层水平井钻井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层 井眼清洁 降摩减阻 储层保护 复合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易漏失区块固井技术
2
作者 杨艳 刘云 +3 位作者 贺康 吴若宁 郭星波 包恒 《石化技术》 2024年第12期256-258,共3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区块固井过程中二开裸眼封固段长、漏失层位多、水泥浆一次性上返困难的问题,从井身结构、水泥浆浆柱结构和固井施工工艺与设计方面开展了易漏失区块提高固井质量技术研究。采用分级固井对常规定向井的漏失情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区块固井过程中二开裸眼封固段长、漏失层位多、水泥浆一次性上返困难的问题,从井身结构、水泥浆浆柱结构和固井施工工艺与设计方面开展了易漏失区块提高固井质量技术研究。采用分级固井对常规定向井的漏失情况有极大改善,经统计漏失井数减少了39%,同时全井段固井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2%以上,但在水平井中不适用。通过优化井身结构,在南部区块设计使用深表套,对仅延安组上部存在漏失的水平井的固井质量有明显提升,但深表套应用局限性较大。对漏失层位多的井采用多凝水泥浆体系,合理设计水泥浆密度梯度和封固段长,确保不压漏地层。对漏失压力掌握清楚的井采用小排量顶替+井口反挤的固井方式,精确控制井筒压力,防止漏失,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漏失 水平井固井 井口反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塔中区块碳酸盐岩缝洞型异常高温高压储集层的钻井液承压堵漏材料 被引量:31
3
作者 苏晓明 练章华 +3 位作者 方俊伟 熊汉桥 吴若宁 袁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5-172,共8页
为了有效地解决塔中区块碳酸盐岩缝洞型异常高温高压储集层在钻完井过程中井漏、溢流频发的问题,在对该区块目标储集层地质特征和漏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抗高温、高承压和研磨性好的刚性堵漏材料GZD,通过静态承压封堵实验对... 为了有效地解决塔中区块碳酸盐岩缝洞型异常高温高压储集层在钻完井过程中井漏、溢流频发的问题,在对该区块目标储集层地质特征和漏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抗高温、高承压和研磨性好的刚性堵漏材料GZD,通过静态承压封堵实验对单剂加量及其与木质素纤维、弹性材料SQD-98和碳酸钙的复配加量进行了优化,形成了抗高温、高承压的新型复合堵漏材料SXM-I并通过钻井液配伍性实验、裂缝静态封堵承压实验和岩屑砂床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堵漏材料与现场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形成的堵漏钻井液既能封缝又能堵洞,裂缝静态承压9 MPa以上,累计漏失量仅13.4 mL;大孔径岩屑砂床30 min内侵入深度仅为2.5 cm,表现出较好的高温高压封堵性能,为该区块的顺利钻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集层 承压堵漏 抗高温 堵漏材料 钻井液 塔里木盆地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油田长7页岩油层钻井液优化研究
4
作者 高攀明 陈峰 +4 位作者 谢颖 宗亭良 雷晓银 安鑫胜 吴若宁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4期144-151,共8页
吴起油田长7页岩油层在钻井过程中易发生大规模井壁掉块,这是影响吴起区块长7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提效和综合录井效果的主要原因。为解决页岩失稳问题,利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设备,分析了长7页岩的微观特征和理化特... 吴起油田长7页岩油层在钻井过程中易发生大规模井壁掉块,这是影响吴起区块长7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提效和综合录井效果的主要原因。为解决页岩失稳问题,利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设备,分析了长7页岩的微观特征和理化特性。研究表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长7页岩微裂缝发育,黏土矿物比例较高,高岭石相对占比为37.56%,遇水易泥化破碎;伊利石和伊/蒙混层接近50%,岩层膨胀压力大,井壁不稳定,在钻井过程中需要注重油层保护;针对吴起地区长7页岩提出了强封堵强抑制的聚合物钻井液的技术对策。钻井液配方为4%膨润土+适量烧碱+适量纯碱+0.3%(HVCMC)+2%(NH4HPAN)+2%(WNP2)+5%PTGE+1%超细碳酸钙+3%纳米碳酸钙+荞麦皮+重晶石。评价表明,该体系老化后黏度和切力小,塑性黏度为16 mPa·s,动塑比为0.44;滤失量和润滑性满足现场要求,API失水3.8 mL,摩擦系数为0.614;岩屑回收率高,达到98.3%,渗透恢复率高,配液污染前后性能稳定。该研究成果对吴起区块水平井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油田 掉块 页岩 钻井液 优选 性能评价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膜封堵技术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若宁 熊汉桥 +3 位作者 苏晓明 朱杰 孙运昌 王启任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6期57-61,69,共6页
钻井过程中,当钻遇复杂段地层时,由于钻井液的渗漏,容易引发井壁失稳。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钻井液成膜封堵思路,室内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成膜钻井液泥饼的微观结构,通过透水实验评价了封堵膜的抗水化性能,利用改进的砂床实验模拟了成膜钻... 钻井过程中,当钻遇复杂段地层时,由于钻井液的渗漏,容易引发井壁失稳。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钻井液成膜封堵思路,室内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成膜钻井液泥饼的微观结构,通过透水实验评价了封堵膜的抗水化性能,利用改进的砂床实验模拟了成膜钻井液对不同渗透性地层的封堵情况,使用自主设计的未固结砂岩心流动实验对形成封堵膜的正向承压能力和返排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成膜钻井液抗温能力可达150℃,API滤失形成的泥饼更加致密;相同时间段内,泥饼透水量基本保持不变,封堵膜具有一定的抗水化性能;当成膜封堵剂加量为2%~3%时,不同目数的砂床被完全封堵,钻井液无滤失,封堵膜形成后正向承压值较高,可以达到16 MPa,反向驱动时,突破压力为0.5~1 MPa,返排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 成膜封堵 封堵膜 抗水化 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锰矿粉与重晶石加重油基钻井液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若宁 孙枝青 +4 位作者 艾先婷 张金元 杨艳 刘云 贺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7-41,共5页
重晶石是油基钻井液的主要加重剂,但是其加重的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探究微锰矿粉在油基钻井液中的适用性,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重晶石和微锰矿粉的粒度分布和微观形态,对比分析了重晶石油基钻井液体系和... 重晶石是油基钻井液的主要加重剂,但是其加重的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探究微锰矿粉在油基钻井液中的适用性,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重晶石和微锰矿粉的粒度分布和微观形态,对比分析了重晶石油基钻井液体系和微锰矿粉油基钻井液体系在流变性、失水造壁性、润滑性、沉降稳定性、储层保护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条件下,微锰矿粉体系和重晶石体系差异小;在高密度或超高密度条件下,微锰矿粉体系低黏高切,泥饼黏滞系数小于0.10,沉降密度差小于0.03 g/cm^(3),酸溶后渗透率恢复率大于95.00%,其流变性、润滑性、沉降稳定性、储层保护性能均优于重晶石体系;微锰矿粉体系比重晶石体系失水量大,泥饼质量差,建议将微锰矿粉中复配重晶石以提高体系的失水造壁性。研究结果全面揭示了微锰矿粉油基钻井液体系和重晶石油基钻井液体系性能的差异,对微锰矿粉改善高密度、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的性能提供支撑,也为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加重剂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锰矿粉 重晶石 流变性 储层保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钻井过程中储层损害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若宁 刘云 +4 位作者 成志刚 邓富元 郭红强 包恒 郭星波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伤害的问题,以东部油区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分析了水平井钻井中的储层损害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对策。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伤害的问题,以东部油区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分析了水平井钻井中的储层损害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对策。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黏土矿物主要以绿泥石和高岭石为主,伊蒙混层次之,不含蒙脱石。水敏指数为53.82%,盐敏指数为55.86%,碱敏指数为67.20%,应力敏感指数为85.88%,水锁损害率为82%,敏感性损害和水锁损害是造成储层损害的重要因素。采用“防水锁+强抑制”的储层保护对策,优选出高效的防水锁剂F-113和强抑制剂聚胺CYF-1+KCl,形成了“多元协同”的保护特低渗储层的钻井液体系,体系配方为原钻井液+(0.3%~0.5%)防水锁剂F-113+1%聚胺CYF-1+1%KCl。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渗透率恢复率大于85%,满足延长油田东部油区钻井工程及储层保护的技术要求,为延长油田东部油区水平井钻井过程的储层保护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损害 水锁 配伍性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密度清洁复合盐水完井液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若宁 熊汉桥 +3 位作者 岳超先 朱杰 孙运昌 王启任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为了研究一种价格低廉的新型高密度清洁复合盐水完井液,对常见的无机盐氯化钙和氯化锌使用增溶剂,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量,来达到在不增加完井液固相含量的同时提高完井液密度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2种增溶剂,得出2种增溶剂在2%LAS-3... 为了研究一种价格低廉的新型高密度清洁复合盐水完井液,对常见的无机盐氯化钙和氯化锌使用增溶剂,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量,来达到在不增加完井液固相含量的同时提高完井液密度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2种增溶剂,得出2种增溶剂在2%LAS-30+2%SLF-4的用量下增溶效果最好,在该用量下2种无机盐复配后所配制的清洁盐水体系的最大密度可以达到1.926 g/cm^3,此时氯化钙的溶解量为160 g/100 m L水,氯化锌的溶解量为98 g/100 m L水。新型完井液的表观黏度为33 m Pa·s,抗温可达140℃,渗透率恢复值高达96%,保护储层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固相清洁盐水完井液 高密度 抗高温 防止储层损害 增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油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振宇 郭红强 +3 位作者 姚健 吴若宁 董越 梅艳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了促进延长油田化学渗吸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延长HZP区块长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水驱波及范围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测试及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润湿性和界面张力渗吸体系的渗吸驱油效率和规律。结果表明,润湿性不... 为了促进延长油田化学渗吸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延长HZP区块长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水驱波及范围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测试及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润湿性和界面张力渗吸体系的渗吸驱油效率和规律。结果表明,润湿性不同的岩心渗吸驱油速度和效率由强到弱依次为亲水性、中性、亲油性,注入水体系中,原油在亲水岩心中的粘附功最小,仅有2.4645×10^(-3) J/m^(2),在亲油岩心中的粘附功达到16.7437×10^(-3) J/m^(2),是亲水岩心的6.8倍,不同表面活性剂均可以使粘附功不同程度的降低。十六烷基磺酸钠溶液渗吸效率最高,亲水岩心中渗吸效率达到25.2%,中性润湿岩心中渗吸效率为20%,均高于注入水渗吸驱油效率。矿场应用后油井综合含水下降20个百分点。对低渗油藏化学渗吸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特低渗油藏 渗吸驱油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墨竹画中的士人精神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若宁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1期44-44,共1页
墨竹画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具备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感。文章从墨竹画的变迁探讨其逐步被赋予的士人精神,解读士人精神的内涵,剖析了士人精神在墨竹画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墨竹画 士人精神 文人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水驱油影响因素及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红强 马赞 +3 位作者 白惠文 宜海友 吴若宁 王晓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5-20,37,共7页
建立了延长油田X区块油藏数值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机理数值模拟,分别讨论了注水方式、注水速度、注水压力及裂缝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驱油机理。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延长油田X区块周期注水效果好于常规注水;随注水速度增大... 建立了延长油田X区块油藏数值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机理数值模拟,分别讨论了注水方式、注水速度、注水压力及裂缝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驱油机理。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延长油田X区块周期注水效果好于常规注水;随注水速度增大,采收率先增大后减小,油井见水时间提前,无水采油期变短,含水率增大,注水速度15 m3/d为宜;随注入压力增大,采收率逐渐增大,但油井见水时间更早,无水采油期变短,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含水率更高,注入压力14 MPa为宜;裂缝模型存在毛管力作用时,渗吸驱油效果更好。该研究成果对于低渗特低渗油藏水驱油提高采收率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水驱油 影响因素及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闲云漫飞过溪谷——读伍小东先生的水墨
12
作者 吴若宁 《歌海》 2016年第4期123-124,共2页
初见伍小东先生的画还是四五年前,在学院美术馆的画展上,当时只觉扑面的山林野逸之风;后来跟着小东先生学习国画,他示范最多的是墨竹;一晃眼半旬就要过去了,小东先生的关注点在变,他的画也在变,笔墨愈见精到,走笔间更显韧劲,画面透露出... 初见伍小东先生的画还是四五年前,在学院美术馆的画展上,当时只觉扑面的山林野逸之风;后来跟着小东先生学习国画,他示范最多的是墨竹;一晃眼半旬就要过去了,小东先生的关注点在变,他的画也在变,笔墨愈见精到,走笔间更显韧劲,画面透露出清新的山林野逸的气象之余,更多沉静稳健的文气和哲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东 学院美术馆 野逸 哲思 禅意 画中 花影 有月 洋紫荆 中国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调驱技术在低渗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金元 杨彪强 +1 位作者 李育 吴若宁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8-22,共5页
为了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后期易发生水窜、水淹现象,影响注水开发效果,采用弱凝胶深部整体调驱技术进行矿场试验。试验区块7口注水井对应43口采油井,日产油量由9.91 t上升到17.77 t,综合含水率由60.48%下降到46.34%,一年... 为了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后期易发生水窜、水淹现象,影响注水开发效果,采用弱凝胶深部整体调驱技术进行矿场试验。试验区块7口注水井对应43口采油井,日产油量由9.91 t上升到17.77 t,综合含水率由60.48%下降到46.34%,一年累计增油2345.35 t,每t原油税后价格按1900元计算,投入产出比1∶2.4。有效地解决了中山川油区水窜问题。弱凝胶体系有效控制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液流转向,增大水驱波及效率,提高采收率,为子长采油厂中山川油区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区域性水窜、水淹治理和增油降水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矿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凝胶 深度调驱 矿场试验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反向调驱(堵水)技术在低渗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金元 杨彪强 +1 位作者 李育 吴若宁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1-64,69,共5页
为提高因天然裂缝或压裂裂缝造成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指进导致油井含水上升的水淹油井的采收率,采用适合高渗油层和裂缝性低渗油藏封堵大孔道的反向调驱(堵水)技术,对高含水油井进行反向调驱(堵水),在靖边采油厂实施矿场试验井4口,单井平... 为提高因天然裂缝或压裂裂缝造成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指进导致油井含水上升的水淹油井的采收率,采用适合高渗油层和裂缝性低渗油藏封堵大孔道的反向调驱(堵水)技术,对高含水油井进行反向调驱(堵水),在靖边采油厂实施矿场试验井4口,单井平均含水率从95.6%降至53.65%,单井平均日产油从0.115 t上升至1.32 t,累计增油2870.9 t,投入产出比为1∶3.1,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对提高水淹井的利用率和油田的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堵水 反向调驱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