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绰墩遗址新石器时期水稻田、古水稻土剖面、植硅体和炭化稻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志洪 杨林章 +8 位作者 林先贵 胡正义 董元华 章钢娅 陆彦椿 尹睿 吴艳宏 丁金龙 郑云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847,共10页
绰墩遗址第六次发掘的300m^2范围内出土22块古田块,通过对其田埂、灌排系统(水口、水沟、水井)等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对古田块和水沟中出土的灌溉用具——陶罐和陶盆碎片的鉴定是属于马家滨文化时期的器物;从田块表土层中淘洗出大... 绰墩遗址第六次发掘的300m^2范围内出土22块古田块,通过对其田埂、灌排系统(水口、水沟、水井)等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对古田块和水沟中出土的灌溉用具——陶罐和陶盆碎片的鉴定是属于马家滨文化时期的器物;从田块表土层中淘洗出大量的炭化稻粒,每克土壤中检测到有上万至十余万颗水稻植硅体,这些结果证明所发现的田块是马家滨时期的灌溉稻田。对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土壤有机质的14^C定年结果表明其年龄分别为5907 a BP和6280 a BP,是新石器即晚马家滨文化时期的水稻文明。对在遗址挖掘的两个整段剖面(P-01和P.03)的研究发现,P-01剖面上42~103cm层位埋藏有马桥文化-商朝初期(3320aBP)和在103~200cm层位埋藏有马家滨时期(6280aRP)的两个古水稻土剖面,这一结果佐证了前人关于800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曾有过几次大的洪水泛滥而使人类耕作活动中断的气候变化事件的结论。然而距P-01仅15m的P-03整段剖面上仅出现了马桥-商朝初期的古水稻土剖面(40~100cm),未发现马家滨时期古水稻土剖面(100~200cm),说明当时的生产力非常低下,仅能利用低洼平坦的地方种稻,稍高一点的居住点附近的坡地就无法改成梯田种植水稻了。这两个埋藏的古水稻土剖面均已经发育了水稻土的明显特征。对出土炭化稻粒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外型多为椭圆形,长宽比的变异较大,稃面有方格凹陷结构、周边有稃毛,顶端残留有稻芒的基部,基部有护颖而没有小梗,“钝形”的双峰乳突、浅平的凹陷乳沟等均显示其为人工栽培的粳型水稻。结果与丁颖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汉代的炭化稻粒的特征是吻合的,从而支持了关于“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古代最早栽培的水稻都是粳稻品种”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古水稻田 古水稻土 新石器时期 水稻植硅体 粳型栽培稻 14^C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序列矿物组成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子江 邴海健 +5 位作者 周俊 吴艳宏 孙宏洋 罗辑 孙守琴 王吉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7-516,共10页
阐明土壤中矿物随时间变化的机制是理解矿物风化和土壤发育的基础。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矿物组成随成土作用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冰川退缩区成土母质的矿物组成同质性较高,以硅酸盐矿物为主(约90... 阐明土壤中矿物随时间变化的机制是理解矿物风化和土壤发育的基础。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矿物组成随成土作用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冰川退缩区成土母质的矿物组成同质性较高,以硅酸盐矿物为主(约90%),包括:斜长石(28.5%)、石英(24.5%)、黑云母、钾长石、普通辉石、角闪石、绿泥石、蛭石;并有少量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8%)、白云石(<2.3%);以及磷酸盐矿物磷灰石(<2.1%)。退缩区土壤的矿物组成总体呈新发育土壤特征,随着成土年龄的增加,方解石逐渐被风化成为草酸钙石,角闪石、黑云母、磷灰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降低,长英质矿物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成土作用中矿物组成的变化受植被原生演替和土壤p H的影响,快速发育的植被导致土壤p H迅速降低,风化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矿物 早期风化过程 土壤序列 冰川退缩区 X射线衍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东坡亚高山土壤生物有效磷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晓丽 吴艳宏 +2 位作者 周俊 邴海健 孙宏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2-1512,共11页
采用湿化学浸提法测定了贡嘎山东坡亚高山带不同海拔(2 628 m、2 781 m、3 044 m和3210m)峨眉冷杉林的土壤生物有效磷(Bio-PL)含量,并利用原位树脂袋包埋法测定了土壤生物有效磷(Bio-PS)供给量,以阐明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垂直分异和季节变... 采用湿化学浸提法测定了贡嘎山东坡亚高山带不同海拔(2 628 m、2 781 m、3 044 m和3210m)峨眉冷杉林的土壤生物有效磷(Bio-PL)含量,并利用原位树脂袋包埋法测定了土壤生物有效磷(Bio-PS)供给量,以阐明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垂直分异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土壤Bio-PL库及Bio-PS均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低海拔地区生物有效磷因淋溶大量流失是形成这种梯度变化的主要原因。(2)随土层深度增加,Bio-PL库及Bio-PS显著降低,有机质层(O层)Bio-PL库约占土壤剖面的75%且该层的Bio-PS全年均为正值。O层中较高的有机磷含量和较强的磷酸酶活性是O层生物有效磷富集的重要原因。(3)2 781 m样点O层Bio-PS在9月最高,而3 044 m和3 210 m样点的Bio-PS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高值。各样点矿质土层的Bio-PS全年多低于0,在8月时最低。Bio-PS的季节变化主要受生物吸收及径流流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磷 树脂袋 垂直分异 季节变化 贡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有效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艳宏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14期180-182,共3页
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潮流的深入,英语学习已经成为各个阶段学习的重要任务,尤其作为英语学习基础学段的小学,对学生认知字母、练习发音具有启蒙意义。小学英语教学目前还存在“讲——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小学... 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潮流的深入,英语学习已经成为各个阶段学习的重要任务,尤其作为英语学习基础学段的小学,对学生认知字母、练习发音具有启蒙意义。小学英语教学目前还存在“讲——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限度,也忽视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模式,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让课堂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思维迸发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 高效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5
作者 吴艳宏 《成才之路》 2023年第6期129-132,共4页
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主题,教师可围绕这一主题,规划和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开展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主题,教师可围绕这一主题,规划和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开展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创设相应的交际场景,引导学生在场景中对话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策略 交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