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刘天华《悲歌》的音乐语言特色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吴红非
-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艺术系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3年第4期45-49,共5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刘天华先生的二胡独奏曲《悲歌》的分析,探讨作者如何将西洋作曲技法中的节奏意识和展开手法有机地运用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线条思维模式中,以及形成的音乐语言的独特风格。
-
关键词
《悲歌》
节奏贯穿
结束性因素
结论性因素
延伸
加花环绕变奏
-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
-
题名胡琴琴弓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吴红非
-
机构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3期52-53,共2页
-
文摘
乐器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一般是打击、吹管及弹拨乐器在先,弓弦乐器在后,中外的乐器发展史都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唐代即产生了原始形态的弓弦乐器,同时有了一种原始形态的“弓”。“引”在乐器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弓”的历史及沿革,从中找到规律,分析一下目前胡琴琴弓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弓弦乐器及其表现力,使我国民族音乐这颗明珠更加光辉灿烂。 (一)胡琴弓的起源 我国的弓弦乐器起源于唐宋。奚琴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弓弦乐器,它的形制在宋《陈乐书》中有一段简要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蓄其制而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用焉。
-
关键词
弓弦乐器
琴弓
胡琴
“弓”
二胡演奏艺术
硬弓
原始形态
民族音乐
继承和发展
演奏风格
-
分类号
J632.2
[艺术—音乐]
-
-
题名《二泉映月》中的性格因素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吴红非
-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2年第4期43-45,共3页
-
文摘
《二泉映月》中的性格因素是《二泉映月》的精神内涵和音乐形象的重要组成,本文对其形成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
关键词
《二泉映月》
性格
精神内涵
音乐形象
二胡
-
分类号
J648.21
[艺术—音乐]
J605
[艺术—音乐]
-
-
题名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趣味”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吴红非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1年第4期49-50,共2页
-
-
关键词
中国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
艺术
音乐教学
趣味
标志
普及
魅力
客观
华夏文明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浅谈二胡演奏中的“形”与“神”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吴红非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八四届民乐专业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4年第4期89-92,共4页
-
文摘
艺术无“形”,就会失去它的真实,艺术无“神”,便显示不出它的生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艺术应是“形”与“神”的高度统一。那末,“形”与“神”所指的是什么呢?艺术的“形”是“离形得似”之“形”,它是真实自然的提炼和升华,并非切切酷肖的真实自然形态。它要求其具有典型性和合乎自然的真实,若不典型,那便只能是“握手已违”而已.
-
关键词
二胡演奏
阿炳
演奏者
音乐形象
《二泉映月》
乐曲
音乐作品
二胡曲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二胡演奏中的“形”与“神”
- 6
-
-
作者
吴红非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八四届民乐专业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4年第4期89-92,共4页
-
文摘
艺术无"形",就会失去它的真实,艺术无"神",便显示不出它的生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艺术应是"形"与"神"的高度统一。那末,"形"与"神"所指的是什么呢?艺术的"形"是"离形得似"之"形",它是真.
-
关键词
二胡演奏
阿炳
演奏者
音乐形象
《二泉映月》
乐曲
音乐作品
二胡曲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小议二胡演奏中的揉弦与换把
- 7
-
-
作者
吴红非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年第4期36-39,共4页
-
文摘
二胡的揉弦基本上可分为普遍揉弦、滑揉、压揉三种类型.普遍揉弦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指头的屈伸运动,造成的指尖在弦上作上下滚动的动作。
-
关键词
二胡演奏
二胡的揉弦
手指
掌指关节
音乐表现
小议
北方风格
外拱起
准确性
音准
-
分类号
J632.21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