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CK、CKMB、LDH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许高峰 吴秋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47-349,441,共4页
目的:观察相关血清酶学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心肌损伤(Myocardial damage,MD)患儿中的变化,并分析血清因子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2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相关血清酶学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心肌损伤(Myocardial damage,MD)患儿中的变化,并分析血清因子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2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将MPP患儿分为非心肌损伤组(MPP组)和心肌损伤组(MPP+MD组)。治疗前(入院确诊后)、治疗后7 d测定并对比两组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分析血清CK、CKMB、LDH与MPP合并MD的相关性及对MPP合并MD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MPP患儿依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分为非心肌损伤组(MPP组,n=91)和心肌损伤组(MPP+MD组,n=31)。MPP+MD组的血清CK、CKMB、LDH均显著高于MPP组(P<0.05)。MPP+MD组治疗后的血清CK、CKMB、LDH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K(OR=1.017,P=0.016)、CKMB(OR=1.230,P=0.002)、LDH(OR=1.055,P=0.004)均为MPP合并M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K、CKMB、LDH单独诊断MPP合并MD的AUC为0.843、0.873、0.888,敏感度为0.839、0.871、0.839,特异度为0.989、0.989、0.945;三项联合后AUC提高为0.994、敏感度为0.968,且三项联合AUC高于血清CK、CKMB、LDH单独诊断(P<0.05)。结论:MPP合并MD患儿血清CK、CKMB、LDH异常升高,且均可作为诊断合并MD的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伤 心肌酶谱 L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及十二指肠胃粘膜异位症76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秋珍 李海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3期91-91,共1页
目的总结胃粘膜异位症内镜下的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7月期间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内镜下诊断及病理证实胃粘膜异位症的76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胃黏膜异位症患者中,临床表现... 目的总结胃粘膜异位症内镜下的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7月期间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内镜下诊断及病理证实胃粘膜异位症的76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胃黏膜异位症患者中,临床表现均以上腹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而就诊,内镜所见食管、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单个或多个广基息肉样隆起。取材病理组织学检查符合胃粘膜异位。其中十二指肠球部胃粘异位者71例,占93.42%,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者1例,占1.32%,食管下段贲门口胃粘膜异位者4例,占5.26%。结论本组76例病例以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症为主,占93.42%,故对于内镜下十二指肠息肉样隆起病变,多灶取材获得病理结果,并给予内镜下射频、电切及热活检钳治疗是诊治此病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胃黏膜异位 内镜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消化道症状就诊14例巨幼细胞贫血临床分析
3
作者 古艳芳 吴秋珍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10期794-795,共2页
关键词 消化道症状 临床表现 巨幼细胞贫血 临床分析 白细胞 叶酸 胃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探讨
4
作者 白聪 吴秋珍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7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胃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2010年的18例胃MALT型淋巴瘤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初始症状、内镜下特点、病理特点,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60岁,男女比... 目的分析胃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2010年的18例胃MALT型淋巴瘤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初始症状、内镜下特点、病理特点,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60岁,男女比例1.25:1;本组18例中16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88.9%;内镜下8例表现为胃窦部黏膜霜斑样糜烂,6例表现为胃窦巨大溃疡(疑似BorrmannⅢ),3例见胃窦、胃体多灶结节性隆起,1例为胃壁弥漫浸润(疑似BorrmannⅣ),全部病例均经胃黏膜活检病理确诊。16例HP阳性患者经根除HP治疗后12例(75%)病灶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直接手术者2例行术后化疗,随访5年未复发。结论胃MALT型淋巴瘤起病隐匿,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临床上惰性经过,预后良好;根除HP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秋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1107-1108,共2页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修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前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蒙脱...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修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前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儿痊愈13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儿痊愈21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蒙脱石散与金双歧片联合治疗急性腹泻患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散 金双岐片 小儿急性腹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例肠易激综合征纤维结肠镜下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秋珍 卢齐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51-51,共1页
125例肠易激综合征纤维结肠镜下表现山西省大同市三医院内科(037008)吴秋珍山西省大同市中医研究所(037004)卢齐来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属于肠道运动、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及排便... 125例肠易激综合征纤维结肠镜下表现山西省大同市三医院内科(037008)吴秋珍山西省大同市中医研究所(037004)卢齐来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属于肠道运动、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及排便异常,而系统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纤维结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州城区大气监测优化布点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光正 魏娟 吴秋珍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8-101,共4页
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城市大气质量监测点位确定的影响,以荆州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布点为研究对象,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运用相关系数法和几何平均最小法分别进行归类,所得结果极为接近;并由此确定了4类监测点位。经过比... 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城市大气质量监测点位确定的影响,以荆州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布点为研究对象,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运用相关系数法和几何平均最小法分别进行归类,所得结果极为接近;并由此确定了4类监测点位。经过比较,主要根据相关系数法的分类结果拟定了4组大气预选优化布点方案;标准化检验结果表明,这4组预选优化方案的第30,50,80和90百分位数的相对误差小于15%,均符合城市大气质量监测要求。综合考虑预选优化布点的地理位置及荆州城区发展规划,最后选定了一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监测 优化布点 模糊聚类分析 荆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吴秋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0期3722-3723,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34例)与联合组(34例)。单药组接受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联合组接受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34例)与联合组(34例)。单药组接受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联合组接受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单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6.47%,单药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行喜炎平辅助治疗可取得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喜炎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