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肺未发育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吴秋歌 孙培宗 蒋军广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0期906-907,F0003,共3页
患者,女,30岁,以反复咳嗽、咳痰28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7月9日入院。28年来患者咳嗽、咳痰反复发作,冬重夏轻,晨起咳痰较多,受凉及吸入刺激性气味可诱发,曾在多家医院住院,给予抗感染及解痉平喘药治疗后好转。5年前活动后憋气逐渐加重,... 患者,女,30岁,以反复咳嗽、咳痰28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7月9日入院。28年来患者咳嗽、咳痰反复发作,冬重夏轻,晨起咳痰较多,受凉及吸入刺激性气味可诱发,曾在多家医院住院,给予抗感染及解痉平喘药治疗后好转。5年前活动后憋气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做肺功能示:以阻塞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治疗,活动后闷气无明显减轻,咳嗽、咳痰仍间断发作,间断服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疾病 肺发育不全 放射摄影术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在肺癌患者家庭功能与死亡焦虑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瑞 李秋芳 +3 位作者 郭菲菲 吴秋歌 米艳芝 赵毛妮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19,共4页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家庭功能与死亡焦虑的关系及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和肿瘤科住院肺癌患者3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家庭功能与死亡焦虑的关系及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和肿瘤科住院肺癌患者3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死亡焦虑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家庭功能总分、生命意义总分、生命意义寻求、生命意义体验及死亡焦虑得分分别为(6.90±1.56)分、(42.34±4.58)分、(19.83±2.25)分、(22.51±2.33)分、(7.13±2.12)分。家庭功能与生命意义寻求、生命意义体验得分呈正相关、与死亡焦虑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家庭功能对死亡焦虑的作用路径包括"家庭功能→生命意义寻求→死亡焦虑"、"家庭功能→生命意义体验→死亡焦虑"和"家庭功能→生命意义寻求→生命意义体验→死亡焦虑",其中生命意义追寻和体验的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10%。结论家庭功能不仅可通过生命意义寻求、生命意义体验的中介作用缓解肺癌患者的死亡焦虑,还可通过生命意义寻求-体验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死亡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家庭功能 生命意义 死亡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健康 邝红萍 +3 位作者 康贝贝 邓淑萍 吴秋歌 王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疾病的主要吸入性过敏原,为其流行病学的研究、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670例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并对其分布、年龄、性别...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疾病的主要吸入性过敏原,为其流行病学的研究、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670例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并对其分布、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1 670例皮肤点刺试验,901例阳性,阳性率为54.0%;阳性率最高的为尘螨;儿童组阳性率为71.7%,成人组为51.8%;男性患者阳性率为52.0%,女性患者阳性率为55.4%;支气管哮喘组阳性率为59.8%,慢性咳嗽组阳性率为44.0%,过敏性鼻炎组阳性率为71.9%。结论:常见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的是尘螨;过敏原是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与成人相比,儿童过敏原阳性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皮肤点刺试验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慢性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重定位策略挖掘肺腺癌治疗药物
4
作者 王存良 吴秋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1767-1771,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肺腺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借助关联性图谱(CMAP)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讨潜在的具有肺腺癌治疗作用的小分子药物。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中的3个肺腺癌相关数据集(GSE10072、GSE87340、GS...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肺腺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借助关联性图谱(CMAP)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讨潜在的具有肺腺癌治疗作用的小分子药物。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中的3个肺腺癌相关数据集(GSE10072、GSE87340、GSE40419),获得肺腺癌差异表达基因,之后借助CMAP数据库寻找肺腺癌的潜在治疗药物,并阐述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利用肺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和CMAP数据库,筛选出洛贝林、苄普地尔、氯丙嗪、荜茇酰胺、碘化丙啶、奎尼卡因等共10种候选药物。上述药物对肺腺癌患者基因表达谱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提示可能具有治疗肺腺癌的潜能。既往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对肺腺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验证了该药物筛选方法的可靠性。结论利用肺腺癌患者肺组织全基因组表达谱和CMAP数据库能够快速筛选出具有治疗潜能的药物,未来可对候选药物进行下一步体外、体内和临床试验以证实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全基因表达谱 关联性图谱 药物重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对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露露 王喜玲 +2 位作者 马东波 伍冬冬 吴秋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肺结节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视及肺结节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测... 目的通过探讨肺结节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视及肺结节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测量表(SDS)、焦虑自评测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患病时间及肺结节影像学特征与患者SDS、SAS得分情况的关系。结果肺结节患者抑郁、焦虑及焦虑抑郁共病的检出率分别为3.1%、7.1%和3.1%;女性肺结节患者SDS得分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与患病时间和SAS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随着肺结节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抑郁症状会加重,且女性患者的抑郁症状较男性更重,此外,抑郁症状重的患者可能也伴有较重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患病时间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隔离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朱静静 李艳娟 +4 位作者 葛路路 马东波 汪洋 张辉 吴秋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947-1950,共4页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PS)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疗方法,以提高对PS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男46例(52.87%),女41例(47.13%),年...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PS)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疗方法,以提高对PS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男46例(52.87%),女41例(47.13%),年龄2~69岁,中位年龄35岁。P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影(39.08%)、囊性影(26.44%)、斑片状影(20.69%)及囊实性肿块影(13.79%)。62例(71.26%)病变位于左下肺,25例(28.74%)位于右下肺。术前经增强CT和CT血管造影(CTA)确诊70例、误诊17例,误诊率为19.54%。手术治疗74例(85.06%),其中49例(56.32%)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25例(28.74%)接受开胸手术,1例为介入下异常血管栓塞,余12例(13.79%)接受对症治疗。术中证实叶内型83例(95.40%)、叶外型4例(4.60%),供应血管来源于胸主动脉(70.11%)、腹主动脉(11.49%)、腹腔干(5.75%)及其他动脉(12.65%)。VATS和开胸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4.2)、(13.5±4.6)d,VATS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病例。结论P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增强CT和CTA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PS的主要方法,在开胸手术和VATS均可行的情况下,建议首选V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临床特点 影像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艳娟 朱静静 +4 位作者 葛路路 马东波 汪洋 王静 吴秋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5期4626-4629,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IPA的1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IPA的1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无基础疾病IPA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或经支气管壁肺活检(TBLB)或胸腔镜下病肺切除。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痰中带血及咯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沉(ESR)增快、降钙素原(PCT)升高、白蛋白降低及实变影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占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3种确诊方式(TBLB、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胸腔镜下病肺切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15~30 d正规抗真菌治疗或手术后,两组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IPA患者相较无基础疾病IPA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消耗可能更严重,更易合并细菌感染,需要引起重视,在患者一般情况允许时,尽早获得病理学证据,及时抗真菌治疗,转归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常东歌 吴秋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O_2、FEV_1、FEV_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CO_2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O_2、FEV_1、FEV_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能够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呼吸衰竭 噻托溴铵 无创呼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