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对杜甫诗并未妄加抑扬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直雄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3期51-59,共9页
关键词 毛泽东 杜甫草堂 杜诗 杜甫诗 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扬李抑杜 现实主义 书法艺术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西红军时期的楹联作品看红军的光辉战斗历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直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9-81,共3页
对于江西红军时期的历史,史学工作者从多重角度进了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研究。然而,搜集整理红军时期的楹联创作并进行研究者却不多见。红军时期的楹联作品,不是一般的文艺创作。它出自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楹联作品... 对于江西红军时期的历史,史学工作者从多重角度进了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研究。然而,搜集整理红军时期的楹联创作并进行研究者却不多见。红军时期的楹联作品,不是一般的文艺创作。它出自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楹联作品,或出自苏区群众之手,或出自红军战士之手,或出自红军首长之手,表现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楹联作品,自出机杼,不拘一格,或论述革命纲领,或颂扬党的政策,或缅怀革命先烈,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再现了当年红军的风貌和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是无产阶级文艺的瑰宝。一、江西红军时期的楹联,记录了当年官兵、军民的鱼水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时期 楹联 江西 毛泽东 史学工作者 搜集整理 作品 史料价值 革命斗争 文艺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点符号的超常用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直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34-35,共2页
标点符号都是用于句中和句末的,将标点符号用于句前或以标点符号代字组句的现象较为罕见,笔者称这种用法为标点符号的超常用法。现归纳为下列数种形式并简析之,以为引玉之砖。一是借助标点符号的独特形貌,将其置于句前,使句子更加引人注... 标点符号都是用于句中和句末的,将标点符号用于句前或以标点符号代字组句的现象较为罕见,笔者称这种用法为标点符号的超常用法。现归纳为下列数种形式并简析之,以为引玉之砖。一是借助标点符号的独特形貌,将其置于句前,使句子更加引人注目,从而增强文句的表达能力。比如: !!!——张海迪的事迹令人惊叹。???——张海迪的事迹教人沉思。(曹宪文《奋斗者的“力学”》,载“中国青年》,1983年第4期,第25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法 代字 张海迪 陈望道先生 修辞效果 朱德熙先生 中国青年 积极修辞 奋斗者 现代汉语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