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渠道综合糙率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1
作者 吴永妍 钮新强 +1 位作者 孙卫军 王磊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63,共8页
为辨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过流能力变化,基于2019—2023年总干渠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构建了渠道综合糙率率定模型,分析了渠道综合糙率的总体规律及其对总干渠过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各段渠道的综合糙率存在差异,总体... 为辨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过流能力变化,基于2019—2023年总干渠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构建了渠道综合糙率率定模型,分析了渠道综合糙率的总体规律及其对总干渠过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各段渠道的综合糙率存在差异,总体呈现上游大于下游的规律,上游段和下游段渠道综合糙率均值分别为0.0168和0.0157;渠道综合糙率可能随运行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采取适当的工程维护或改造措施可降低渠道综合糙率;当总干渠输水流量为设计流量时,渠道综合糙率变化导致中线工程漳河倒虹吸上游约456 km范围渠道超设计水位。为保障工程输水安全,提出了系统开展总干渠过流能力制约机理及挖潜措施研究、适时开展总干渠全线加大流量输水试验、建立渠道综合糙率实时预测系统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糙率 过流能力 输水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灌区多级树状灌溉渠系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2
作者 朱哲立 吴永妍 +1 位作者 王磊 管光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5,共8页
当前明渠自动化控制研究多以单渠池或串联多渠池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灌溉渠系中多级渠道间的水力耦合影响,难以保证灌溉输水效率及公平性。作者曾为小规模分岔灌溉渠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即ADMM-DMP... 当前明渠自动化控制研究多以单渠池或串联多渠池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灌溉渠系中多级渠道间的水力耦合影响,难以保证灌溉输水效率及公平性。作者曾为小规模分岔灌溉渠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即ADMM-DMPC算法。为检验该算法的可扩展性和控制效果,以湖北省漳河灌区的大规模三级树状灌溉渠系为测试算例,并与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经典PI复合控制及传统人工控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当控制对象的规模和复杂性大幅度扩展时,ADMM-DMPC算法仍能保证各级渠道各渠池各控制点水位均在安全范围内小偏差波动,且水位降速满足安全限制,控制性能远胜于经典PI复合控制和传统人工控制。充分证明了ADMM-DMPC算法在大型灌区多级树状灌溉渠系水力调控上的可行性和优势,在精准灌溉和灌区现代化方面有较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渠道 渠系自动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分布式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大型灌区 精准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段沉藻池规模设计及运用研究
3
作者 李明新 肖华 +3 位作者 黄明海 职承杰 吴永妍 杨川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6期45-48,62,共5页
为合理设计沉藻池,高效解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藻类沉积问题,根据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段输水条件和藻类含量,结合概化理论和工程经验方法,对藻类淤积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中线西黑山段藻类年淤积量约8.58万m^(3),为留有淤积容量,暂按... 为合理设计沉藻池,高效解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藻类沉积问题,根据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段输水条件和藻类含量,结合概化理论和工程经验方法,对藻类淤积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中线西黑山段藻类年淤积量约8.58万m^(3),为留有淤积容量,暂按2.0倍扩大系数确定,沉藻池年淤积量为17.2万m^(3),考虑藻类沉积不均匀性,则沉藻池规模不宜低于30万m^(3)。结合沉藻池使用,建议清淤周期为1 a,清淤时间为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2月底,可采用干地清淤和湿地清淤相结合方式。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总干渠沉藻池规模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藻池设计 淤积规模 清淤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智慧调度的研究框架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永妍 陈晓楠 +3 位作者 陈根发 段文刚 黄会勇 冯志勇 《中国水利》 2024年第4期67-72,21,共7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智慧调度是新形势下实现精确精准调水、支撑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系统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的运行条件变化,提出了新形势下中线工程智慧调度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内容:要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智慧调度是新形势下实现精确精准调水、支撑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系统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的运行条件变化,提出了新形势下中线工程智慧调度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内容:要在研究复杂调水系统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均衡调配方法基础上,研发中线工程多场景输水智慧调控技术、事故智能预警与精细控制技术体系、决策支持平台,形成中线工程调度的科学决策管理模式,为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智慧调度管理提供科学应用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智慧调度 输水调控 多水源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沉藻池布置方案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永妍 李书友 +2 位作者 郭辉 刘少华 黄明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809,共12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联通工程处拟新建沉藻池,实现总干渠藻类等混合物集中沉降和处理。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总干渠水体藻类等混合物沉降特性,并采用二维水动力数值仿真分析沉藻池在设计工况条件下的水流特性,提出导流墩的优化布置思路。结...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联通工程处拟新建沉藻池,实现总干渠藻类等混合物集中沉降和处理。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总干渠水体藻类等混合物沉降特性,并采用二维水动力数值仿真分析沉藻池在设计工况条件下的水流特性,提出导流墩的优化布置思路。结果表明:在水深基本一致条件下,随着断面平均流速的增加,有效沉降距离增加,有效沉降率有所降低;在沉藻池初始设计方案下,藻类等混合物可在沉藻池内进行沉降,但沉藻池利用效率不足;布置纵向导流墩后,可有效改善沉藻池内水流平顺性和水体交换能力;在设计工况下,沉藻池内回流区水域面积占比从57%降低至7%,池内水流平均流速从约0.10 m/s降低至约0.07 m/s,平均水龄从约18 h降低至约6 h。研究成果可为中线沉藻池工程布置提供基本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沉藻池 工程布置 导流墩 沉降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象模型GFDL-SPEAR月降水预报订正与检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泽青 赵铜铁钢 +3 位作者 田雨 吴永妍 李波 陈晓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6,共11页
由于全球气象模型产生的原始预报通常包含复杂的误差,为评估新一代的GFDL-SPEAR模型对我国各二级水资源区的适用性,构建伯努利-伽马-高斯模型开展统计订正的对比实验,从逐月与累计降水2个方面评估预报的相关性、系统偏差、可靠性以及预... 由于全球气象模型产生的原始预报通常包含复杂的误差,为评估新一代的GFDL-SPEAR模型对我国各二级水资源区的适用性,构建伯努利-伽马-高斯模型开展统计订正的对比实验,从逐月与累计降水2个方面评估预报的相关性、系统偏差、可靠性以及预报精度,从而辨析原始预报的误差并分析预报订正的作用。结果表明:GFDL-SPEAR原始预报与观测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但包含-20%到50%的系统偏差,导致预报可靠性与预报精度较低;伯努利-伽马-高斯模型能够有效订正系统偏差,生成可靠的预报时间序列,使逐月与累计降水的预报精度分别提高约25%和45%;相比总量订正,逐月订正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整体上,订正后的GFDL-SPEAR降水预报可为流域水资源调控与防洪抗旱提供6个月乃至1年预见期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DL-SPEAR预报 预报订正 伯努利-伽马-高斯模型 逐月降水 累计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筋高填方路基应力变形模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永妍 《北方交通》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合理确定高填方路基土工格栅加筋层数,通过建立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测进行验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五层土工格栅加筋效果最佳,可明显降低高填方路基土压力及沉降。分析现场监测结果得出,土工格栅加筋后的... 为合理确定高填方路基土工格栅加筋层数,通过建立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测进行验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五层土工格栅加筋效果最佳,可明显降低高填方路基土压力及沉降。分析现场监测结果得出,土工格栅加筋后的路基土压力和沉降下降明显,加筋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加筋 高填方路基 土压力 路基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水渠系着生藻类多目标水力优化调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靖宇 管光华 +2 位作者 杨梦薇 吴婷婷 吴永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123,130,共8页
输水渠系正面临着生藻类肆虐的危害,亟需通过水力调控方法剥离边壁的着生藻类,然而大范围的着生藻类脱落将进一步造成渠道水质破坏。为了探究同时满足除藻和水质管理双重目标的最优水力调控模式,研究基于着生藻类水力调控模型,以南方某... 输水渠系正面临着生藻类肆虐的危害,亟需通过水力调控方法剥离边壁的着生藻类,然而大范围的着生藻类脱落将进一步造成渠道水质破坏。为了探究同时满足除藻和水质管理双重目标的最优水力调控模式,研究基于着生藻类水力调控模型,以南方某灌区四干渠为仿真实例,运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方法设计不同类型的水力调控方案,对比分析水力调控对边壁着生藻类生物量的剥离效果以及对渠道水质的干扰。研究结果表明,在着生藻类爆发后期用高冲刷流量持续冲刷中等时长的调控模式可极大程度地兼顾藻类调控与水质管理两大需求。实际运用中应结合渠道的着生藻类爆发时段以及流量调度能力,在区间内选择适宜的水力调控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渠系 着生藻类 水力除藻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特征研究
9
作者 吴永妍 曾思栋 +3 位作者 季永月 刘强 毛文耀 夏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研究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变化规律对该区域防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气候模式(GCMs)和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典型站点洪水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径流量在4种共... 研究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变化规律对该区域防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气候模式(GCMs)和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典型站点洪水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径流量在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情景下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SSP5-8.5高排放情景下,季节性水文变动更为剧烈且持续。不同气候情景和模式下,大通、汉口、螺山和宜昌等4个站点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3日洪量均有增长趋势。未来小洪水、中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发生比例依次减小。相较SSP3-7.0情景和SSP5-8.5情景,SSP1-2.6情景和SSP2-4.5情景发生小洪水的比例更高,而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比例则更低。在SSP3-7.0和SSP5-8.5情景下,大洪水以上量级的洪水发生概率增大,且这两种情景下大洪水的发生趋于极端化。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洪水演变 DTVGM模型 CMIP6 长江中下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冰期充水控冰调度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卫军 管光华 +2 位作者 熊发京 郭兴涛 吴永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0-210,219,共12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明渠输水为主要的输水形式,沿线距离长、跨度大,渠道首尾气候差异较大。严寒低温会使得渠道内出现冰凌现象,给渠道的运行调度带来极大的挑战。而西黑山节制闸附近的雄安调蓄库的底层温水向渠道充水以提升渠道水温,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明渠输水为主要的输水形式,沿线距离长、跨度大,渠道首尾气候差异较大。严寒低温会使得渠道内出现冰凌现象,给渠道的运行调度带来极大的挑战。而西黑山节制闸附近的雄安调蓄库的底层温水向渠道充水以提升渠道水温,给渠道冰情调控带来了新的思路。通过建立考虑旁侧温水入流的一维渠道冰水力学仿真模型,对温水入渠后渠道内的水温和冰情变化情况进行仿真研究。以京石段干渠为原型构建渠道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入流比例、入流温度、混合水量、入流时间工况,探索不同温水入流条件下渠道内的水温和冰盖厚度的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采用离线水库充蓄缓解渠道冰情的思路基本可行,但调蓄库的来流对总干渠水温的影响主要在下游20km渠道内,越靠近下游的渠池受到的影响越小,且水温升高的滞后时间越长。②水库来流占比越高,对渠池的水温影响越显著。③水库来流温度越高,下游渠池水温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且冰盖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但未能明显减小结冰范围。④混合流量越大,水温降低的速度越慢,出现冰盖的断面的越靠近下游。⑤实际调度时应结合气象预报,在冬季降温之前开始向渠道掺入温水,并持续整个低温期,以达到最好的冰情缓解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输水除冰方案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为工程的可行性作合理参考,亦可对其他类似温度掺混问题计算模拟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输水 充水控冰 南水北调中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蓄量法的南水北调渠系运行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永妍 黄会勇 +1 位作者 闫弈博 刘少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5-69,共5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现运行采取以需定供的供水方式,此供水方式面临用水户临时分水变化的情况。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蓄量法的渠系运行方式,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渠道自身体积调蓄能力,快速响应各种非计划的分水、退水流量变化,减少...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现运行采取以需定供的供水方式,此供水方式面临用水户临时分水变化的情况。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蓄量法的渠系运行方式,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渠道自身体积调蓄能力,快速响应各种非计划的分水、退水流量变化,减少沿线需要参与调节的节制闸数量。该方法包括蓄泄运行周期判断、可调蓄体积分析和节制闸日过闸流量生成3个部分。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北拒马河节制闸的渠段为模拟对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运行方式可以满足中线总干渠安全运行和高效控制的要求,提高了总干渠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对于大型渠系的复杂分水条件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蓄量法 渠系运行方式 非计划分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永妍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第12期93-94,137,共3页
针对高填方路基沉降问题,文章对强夯处治后的路基采用现场沉降监测和有限元模拟计算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试验段两个监测断面路基坡脚和路基中心处的沉降实测值和计算值,得出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准确,可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同时,采... 针对高填方路基沉降问题,文章对强夯处治后的路基采用现场沉降监测和有限元模拟计算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试验段两个监测断面路基坡脚和路基中心处的沉降实测值和计算值,得出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准确,可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同时,采用有限元法结合生长曲线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得出路基完工后沉降逐步达到了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路基 沉降 强夯法 有限元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输水损失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志勇 李立群 +2 位作者 吴永妍 黄会勇 王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0-609,共10页
为研究已建大型引调水工程运行期输水损失变化,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对象,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到6个典型渠段2018—2021年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输水损失变化过程,并与输水损失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计算时空尺度... 为研究已建大型引调水工程运行期输水损失变化,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对象,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到6个典型渠段2018—2021年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输水损失变化过程,并与输水损失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计算时空尺度下的渠段输水漏损流量结果差异较大,但沿程输水损失率差异较小;入渠流量规模是影响渠段输水漏损流量的主要因素,蒸发量、降雨和冰期冻融等也是造成中线总干渠输水损失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仅考虑渠底渗漏损失不能有效反映中线总干渠输水损失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总干渠 输水损失 水量平衡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冬季大流量输水水温调控措施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维江 左丽 +2 位作者 黄明海 吴永妍 高森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4-1071,1079,共9页
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输水安全,利用建立的总干渠全线一维水温模型,针对350、280、210和150 m3/s这4种不同输水流量方案,模拟分析各方案在强冷冬、冷冬、平冬和暖冬等典型冬季气象条件下总干渠冬季输水保温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总... 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输水安全,利用建立的总干渠全线一维水温模型,针对350、280、210和150 m3/s这4种不同输水流量方案,模拟分析各方案在强冷冬、冷冬、平冬和暖冬等典型冬季气象条件下总干渠冬季输水保温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总干渠冬季无冰盖大流量输水水温调控措施。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典型冬季气象条件,在有限条件下采取无冰盖大流量输水调度运行方式,可不同程度缩短输水流动时长、减少沿程水体热量损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在各典型冬季年份气象条件下,随着总干渠输水流量增大,沿程水温比降相应减缓,明渠末端水温相应提升;在冬季气象条件适宜情况下,总干渠冬季采取无冰盖大流量输水水温调控措施,既有利于减小水温降幅,同时也可有效解决冬季输水能力受限问题;建议根据总干渠中短期气温预报和水温预测情况,在冷冬、平冬和暖冬等典型冬季气象条件下尽可能采取较大输水流量输水模式,在强冷冬气象条件下可分时段、分渠段采用无冰盖大流量输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无冰盖输水 大流量 保温措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河近期冲淤变化特征及防洪治理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志勇 吴永妍 +3 位作者 王磊 尹志 章广越 谈广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0,共7页
受深圳河治理工程和流域城市化影响,近年来深圳河河道形态及防洪能力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实测水沙地形资料,系统分析了深圳河近期冲淤变化特征,并利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河道清淤方案实施后深圳河防洪能力变化及回淤特性... 受深圳河治理工程和流域城市化影响,近年来深圳河河道形态及防洪能力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实测水沙地形资料,系统分析了深圳河近期冲淤变化特征,并利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河道清淤方案实施后深圳河防洪能力变化及回淤特性。结果表明:2007-2017年间深圳河发生快速回淤,累计淤积量达74.6万m3,冲淤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主槽冲淤交替,边滩显著淤积,冲淤幅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治理工程实施后水流挟沙能力下降是导致深圳河近期快速淤积的主要原因,而淤积速率则与河口涨潮量和上游来沙量有关。河道淤积导致深圳河防洪能力下降,深港两侧现状满足50年一遇防洪能力的河段占比分别仅有63.2%和56.8%。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不同河道清淤方案实施后深圳河的防洪能力提升幅度基本与其回淤幅度成正比。从防洪效益和经济成本的角度,提出了深圳河防洪能力提升方案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河 河道淤积 防洪能力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材灌区现代化改造智慧水管理实践探索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健 钱萍 +2 位作者 胡钢 吴永妍 胡小梅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年第10期71-75,80,共6页
文章基于黄材灌区智慧水管理的不足,分析了灌区智慧水管理的必要性。根据灌区智慧水管理规划目标,提出了满足灌区智慧水管理运行的建设体系。黄材灌区智慧水管理体系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灌溉供水管理水平,增强水资源调配的合理性,提高... 文章基于黄材灌区智慧水管理的不足,分析了灌区智慧水管理的必要性。根据灌区智慧水管理规划目标,提出了满足灌区智慧水管理运行的建设体系。黄材灌区智慧水管理体系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灌溉供水管理水平,增强水资源调配的合理性,提高灌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大型灌区智慧水管理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材灌区 智慧水管理 必要性 建设体系 管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渠道闸门故障扰动及小影响应急调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万蕙 黄会勇 +4 位作者 闫弈博 曾思栋 吴永妍 刘少华 魏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4-78,共5页
闸门控制故障是威胁长距离输水渠道正常调度运行的常见风险之一,研究闸门故障工况下渠道水力响应及快速应急调度响应措施对长距离输水渠段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通水3 a以来的实际调度运行状况,... 闸门控制故障是威胁长距离输水渠道正常调度运行的常见风险之一,研究闸门故障工况下渠道水力响应及快速应急调度响应措施对长距离输水渠段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通水3 a以来的实际调度运行状况,构建闸门故障扰动一维非恒定流水力学模型,分析渠段的水力响应,并研究应对闸门故障扰动的小影响应急调度措施。计算结果表明:闸门故障扰动下的水力响应与渠道流量、渠段长度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旁侧闸门的小影响应急调度措施能尽可能减小事故闸门的影响,维持上下游渠道水位的相对稳定,且响应时间越早越有利于闸门事故控制;事故闸门开度长时间大幅度异常时,需联合临近节制闸、分水闸、退水闸共同调度才能维持渠道正常输水及安全运行。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度运行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水渠道 闸门故障扰动 小影响应急调度 水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输水调度状态分析及预警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瓅瑶 王汉东 +1 位作者 吴永妍 黄会勇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3期111-116,共6页
引调水工程往往线路长,节点多,监测数据量大,控制要求复杂,人工分析判读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构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输水调度状态分析及预警系统,结合监测数据、调度规程、水利专业模型,提出输水调度运行状态自动判读方法。介绍了系统... 引调水工程往往线路长,节点多,监测数据量大,控制要求复杂,人工分析判读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构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输水调度状态分析及预警系统,结合监测数据、调度规程、水利专业模型,提出输水调度运行状态自动判读方法。介绍了系统设计总体框架、技术路线及系统功能,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中线工程输水运行状态自动判读,能进行不同工况下的输水调度运行过程模拟,可为调度人员进行状态分析判读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调水工程 水量调度 预警系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冈城区堤防硬质护坡生态复绿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健 胡钢 +3 位作者 高华斌 吴永妍 刘巍 钱萍 《水利水电快报》 2022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由于长江堤防实施了大量的硬质护坡,阻断了水体与近岸陆地土壤之间的联系,破坏了长江沿线的整体生态景观,亟需对长江堤防进行生态复绿研究。以黄冈城区堤防硬护坡生态复绿为例,对联锁式生态护坡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联锁... 由于长江堤防实施了大量的硬质护坡,阻断了水体与近岸陆地土壤之间的联系,破坏了长江沿线的整体生态景观,亟需对长江堤防进行生态复绿研究。以黄冈城区堤防硬护坡生态复绿为例,对联锁式生态护坡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联锁式生态护坡方案能够抵抗水流冲刷,复绿效果好,对提高堤防生态复绿的水平具有参考作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硬质护坡 生态复绿 联锁式生态护坡 黄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