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行音乐对孕期恐应激子代社交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永叶 杨丽萍 +6 位作者 张振强 赵佳佳 宋琦 侯俊林 王耀辉 李笑琳 关徐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目的探究五行音乐对孕期恐应激子代社交行为的影响和机制,为临床胎源性情志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5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五行音乐组。其中,模型组、五行音乐组均采用旁观电击法造模,五行音乐组在孕期的每天17:00~19... 目的探究五行音乐对孕期恐应激子代社交行为的影响和机制,为临床胎源性情志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5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五行音乐组。其中,模型组、五行音乐组均采用旁观电击法造模,五行音乐组在孕期的每天17:00~19:00播放五行音乐中的宫调。孕第19天对各组孕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corticosterone,CORT)的含量进行造模评价。仔鼠延续母鼠的分组,于8周龄时进行三箱社交实验观察社交行为;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仔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仔鼠mPFC区谷氨酸(glutamate,Glu)总含量;高尔基染色观察仔鼠mPFC区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孕鼠血清中ACTH、CORT含量显著上升,模型组仔鼠社交交互时间和社会新奇偏好指数显著降低,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谷氨酸含量及神经元树突棘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五行音乐组孕鼠血清中ACTH、CORT的含量降低及仔鼠社交行为、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谷氨酸含量及神经元树突棘的状态得到改善。结论五行音乐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孕期恐应激所致子代的社交行为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mPFC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音乐 孕期恐应激 子代 社交行为 谷氨酸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惧应激对妊娠期大鼠胎盘葡萄糖转运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宋琦 杜志欣 +5 位作者 杨丽萍 侯俊林 赵佳佳 吴永叶 王耀辉 李笑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8-835,共8页
目的 探讨孕期恐惧应激对胎盘葡萄糖营养物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 GLUT)表达的影响,为孕期应激致胎损理论提供证据。方法 将20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采取旁观电击法造模持续19 d,对照组正常... 目的 探讨孕期恐惧应激对胎盘葡萄糖营养物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 GLUT)表达的影响,为孕期应激致胎损理论提供证据。方法 将20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采取旁观电击法造模持续19 d,对照组正常饲养。实验结束后记录胎产数量、胎盘与胎鼠重量,计算胎盘效率。透视电镜观察胎盘细胞形态学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孕期恐惧应激胎盘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 1,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葡萄糖转运蛋白6(GLUT6)和葡萄糖转运蛋白7(GLUT7)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胎产数量和胎盘效率显著降低;模型组胎盘微绒毛稀疏短少,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GSEA分析发现,模型组胎盘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葡萄糖稳态;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模型组胎盘中GLUT1、GLUT6以及GLUT7表达均下降。结论 孕期恐惧应激暴露导致不良胎产结局,可能与胎盘中GLUT1、GLUT6、GLUT7三种关键葡萄糖转运体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应激 胎盘 葡萄糖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恐惧防御行为的神经回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佳佳 宋琦 +1 位作者 吴永叶 杨丽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61,共9页
恐惧是危险刺激诱发的一种负性情绪,过度恐惧会诱发精神障碍类疾病。对先天性恐惧的神经环路进行解析有助于理解相关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关于先天性恐惧的研究主要基于嗅觉、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信号刺激的应答反应机制,而... 恐惧是危险刺激诱发的一种负性情绪,过度恐惧会诱发精神障碍类疾病。对先天性恐惧的神经环路进行解析有助于理解相关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关于先天性恐惧的研究主要基于嗅觉、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信号刺激的应答反应机制,而不同类型恐惧信号输入由不同的神经环路调控。主嗅系统和副嗅系统神经回路接收并处理嗅觉刺激信息从而介导冻结等防御反应,视觉刺激信号诱发的逃跑行为主要通过上丘和下丘脑投射回路调控,而听觉刺激信息引发的逃跑等反应主要由听觉皮层投射回路介导。本文综述了视觉、听觉、嗅觉等系统危险刺激投射的神经回路变化,以期为相关精神疾病的诊治提供靶点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 先天性 感觉 自我防御 神经回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