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干打垒型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技术
1
作者 门雪杰 周进 +5 位作者 吴杨焕 杨启航 陈芳 刘晓奇 帕如克·阿尼瓦尔 刘存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6,共8页
对新疆老旧日光温室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在日光温室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后墙、山墙、后屋面、前屋面进行相应的保温增温改造,达到在冷季晴朗天气,室外气温达-30℃以下时,室内白天温度25℃以上,夜间最低温度维持在8~9℃的效果。结合日... 对新疆老旧日光温室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在日光温室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后墙、山墙、后屋面、前屋面进行相应的保温增温改造,达到在冷季晴朗天气,室外气温达-30℃以下时,室内白天温度25℃以上,夜间最低温度维持在8~9℃的效果。结合日光温室越冬茬茄果类蔬菜节能高效栽培技术的使用,实现了新疆冬季本地蔬菜供应市场的技术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墙 后屋面 前屋面 老旧日光温室 山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不同密度下辐热积与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杨焕 李杰 +7 位作者 杨平 柴顺喜 陈锐 费聪 彭新新 马富裕 贾彪 张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5-1772,共8页
【目的】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研究辐热积与棉花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为辐热积监测棉花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供试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4号和新陆早50号,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是240×10~3(D1)、176×10~3(D2)和82.5×... 【目的】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研究辐热积与棉花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为辐热积监测棉花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供试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4号和新陆早50号,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是240×10~3(D1)、176×10~3(D2)和82.5×10~3株/hm^2(D3),每隔7~10 d对棉花干物质、株高、蕾铃数等指标进行测定,从石河子气象站获得棉花生育期内的辐射数据。【结果】降低密度能增加单株结铃数,但密度过小导致棉花单铃重有所减小,不利于棉花产量形成。鲁棉研24号和新陆早50号均以在176×10~3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分别为4 852.27和5 167.73 kg/hm^2。适当降低密度有利于减少各生育期所需累积辐热积,同时缩短生育期,有利于棉花早熟,但密度过低将产生反作用。【结论】176×10~3株/hm^2密度条件下,棉花所需辐热积最小,生育期最短,产量构成因子相对最好,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辐热积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农田蒸散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杰 陈锐 +5 位作者 吴杨焕 杨平 崔静 贾彪 郑重 马富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7,80,共8页
于石河子大学灌溉试验站运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间蒸发器开展滴灌冬小麦田间控水试验,设置3个灌量处理(W1=375 mm、W2=600 mm、W3=750 mm),旨在探明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生育期农田蒸散与棵间蒸发特征。结果表明:滴灌冬小麦产量随... 于石河子大学灌溉试验站运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间蒸发器开展滴灌冬小麦田间控水试验,设置3个灌量处理(W1=375 mm、W2=600 mm、W3=750 mm),旨在探明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生育期农田蒸散与棵间蒸发特征。结果表明:滴灌冬小麦产量随灌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但W2(8 450 kg·hm^(-2))与W3(8 670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以W2处理最大(1.4 kg·m^(-3)),显著高于W3和W1处理;滴灌冬小麦全生育期蒸散量随灌量增加而增加,介于412.3~707.6 mm,其中棵间蒸发量占蒸散量的27.9%~29.1%。表层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对棵间土壤蒸发影响明显,二者与棵间土壤蒸发占耗水比例均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深入分析表明,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高产高效实现背景下生育期内的耗水特征为:生育期内耗水强度播种~越冬为1.0mm·d^(^(-1))、越冬~返青为0.3 mm·d^(^(-1))、返青~拔节为2.6 mm·d^(^(-1))、拔节~抽穗为6.3 mm·d^(^(-1))、抽穗~乳熟为6.6mm·d^(^(-1))、乳熟~成熟为6.2 mm·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滴灌 冬小麦 蒸散量 棵间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株高变化动态分析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乐 吴杨焕 +4 位作者 李杰 杨平 柴顺喜 陈锐 马富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目的】研究棉花品种间相对有效积温与相对株高的关系,通过相对有效积温监测,为棉花株高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品种试验,利用归一化和聚类分析法,设置29个新疆主栽品种,从三叶期开始,每隔7 d定点、定株测量棉花株高;当年气象... 【目的】研究棉花品种间相对有效积温与相对株高的关系,通过相对有效积温监测,为棉花株高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品种试验,利用归一化和聚类分析法,设置29个新疆主栽品种,从三叶期开始,每隔7 d定点、定株测量棉花株高;当年气象数据从石河子气象局获取。【结果】不同品种间,棉花相对株高随相对有效积温的变化规律一致,建立了三大类基于相对有效积温的棉花相对株高模拟模型Y=a/(1+exp(b-cx))1d。其中,第Ⅰ类(棉花三叶期(相对株高值<0.14)至十一叶期(相对株高<0.7),株高生长速率较慢):Y=0.997/(1+exp(26.08-33.62X))1/8.66(r=0.997 6);第Ⅱ类(棉花三叶期(相对株高值在0.14~0.18)至十一叶期(相对株高在0.7~0.8),株高生长速率较快):Y=0.997/(1+exp(26.09-28.65X))1/8.41(r=0.996 7);第Ⅲ类(棉花三叶期(相对株高值>0.18)至十一叶期(相对株高>0.8),株高生长速率最快):Y=1.02/(1+exp(8.55-12.68X))1/3.25(r=0.997 3)。对模型检验结果表明,RMSE=1.699 8 cm,模拟值与观测值误差小,能反映常规条件下棉花株高的生长发育状况。【结论】Richards函数可以有效地预测棉花相对株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相对株高 相对有效积温 聚类分析 归一化 RICHARDS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纬度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栽培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门雪杰 吴杨焕 +4 位作者 周进 杨启航 帕如克·阿尼瓦尔 陈芳 刘存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我国北疆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且漫长,设施茄果类蔬菜越冬生产需投入较高的加温成本。通过加厚日光温室后墙、挖防寒沟、更换高效防寒保温被、应用金属离子吸热采光防滴PO膜等改造,可以实现设施茄果类蔬菜冬季不加温生产。近年来,新疆生... 我国北疆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且漫长,设施茄果类蔬菜越冬生产需投入较高的加温成本。通过加厚日光温室后墙、挖防寒沟、更换高效防寒保温被、应用金属离子吸热采光防滴PO膜等改造,可以实现设施茄果类蔬菜冬季不加温生产。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设施农业面积基本稳定在370.52 hm^(2),其中近90%种植设施蔬菜。茄子是当地设施蔬菜的主栽种类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设施蔬菜 设施茄果类蔬菜 栽培技术 防寒保温 越冬茬茄子 高纬度地区 五家渠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设施滴灌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周进 吴杨焕 +1 位作者 陈芳 门雪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8-506,共9页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设施滴灌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等的影响,为设施滴灌番茄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马54号为试验材料,设N0(不施氮肥)、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N4(600 kg/hm^2)、N5(75...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设施滴灌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等的影响,为设施滴灌番茄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马54号为试验材料,设N0(不施氮肥)、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N4(600 kg/hm^2)、N5(750 kg/hm^2)共6个处理,研究设施滴灌番茄的氮肥的运行规律及最佳氮肥使用量。【结果】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加,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为45.8~52.7 d。叶面积指数在定植后40~80 d,各处理差异显著,在定植后60 d最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趋势。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胞CO 2浓度随氮肥的增加而下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产量贡献率N4(60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9.35~10.26 t/667m 2、42.61%~43.56%、33.89%~29.92%。【结论】5个氮肥处理下N4(6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氮肥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对设施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进 门雪杰 吴杨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究葡萄最优灌溉定额和灌水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方法】在设施大棚内采用小管出流灌溉,以新疆常见葡萄品种红地球(RedGlobe)为试材,研究了4种水分处理T1、T2、T3、T4(灌溉定额分别是580、620、660、700 mm)对葡萄果粒横纵... 【目的】探究葡萄最优灌溉定额和灌水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方法】在设施大棚内采用小管出流灌溉,以新疆常见葡萄品种红地球(RedGlobe)为试材,研究了4种水分处理T1、T2、T3、T4(灌溉定额分别是580、620、660、700 mm)对葡萄果粒横纵径、果实产量、单粒质量、葡萄浆果可溶性固物、可滴定酸、葡萄糖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水分处理对葡萄果粒横纵径、品质和产量均产生影响,T4处理横径较其他处理显著(P<0.05),但T3、T4处理之间纵径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方面,T3、T4处理产量显著高于T1、T2处理,且T3、T4处理单粒质量无明显差异;T2处理浆果可溶性固物、可滴定酸较T3、T4显著降低,但葡萄糖量最大,且与T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溉水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T1处理最大,依次T4、T3处理,T2处理最小,且T1处理与其他3种处理差异显著。【结论】综合分析葡萄产量、品质指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660 mm左右灌溉定额为最优灌水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控 设施葡萄 品质 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