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商标记“怎么样”的触发条件及其行为表现
1
作者 吴春相 吴炳璋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6,共12页
文章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出发,根据附加问“怎么样”所处话轮中的核心言语行为将其分为征求型协商、提议型协商、建议型协商以及请求型协商四类。从交际意图看,协商标记“怎么样”的触发条件主要受到社会、心理、文化三个层面的影响,其中... 文章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出发,根据附加问“怎么样”所处话轮中的核心言语行为将其分为征求型协商、提议型协商、建议型协商以及请求型协商四类。从交际意图看,协商标记“怎么样”的触发条件主要受到社会、心理、文化三个层面的影响,其中心理条件是触发说话人使用“怎么样”进行协商的主要动因。“怎么样”在实施建议、提议型协商时,给予受话人的选择自由度较大,属于协商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数量占比最大。而征求、请求型协商为边缘成员,数量占比相对较小。“怎么样”行使四类协商言语行为的应答接受度可排序为:提议型协商>建议型协商>征求型协商>请求型协商。从认知层面看,交际双方的协商认知模式是导致不同协商言语行为应答偏好产生差异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标记 言语行为 触发条件 应答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交际中“你猜”的功能演变分析
2
作者 姚瑞 吴春相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6-52,65,共8页
文章根据言者的问答形式,将“你猜”引导的疑问句分为“言者问,听者答”和“言者问,言者答”两种情况。我们在分析语料时发现“言者问,听者答”情况中的“你猜”具有猜测的功能和语义;“言者问,言者答”情况中猜测的语义和功能消失,提... 文章根据言者的问答形式,将“你猜”引导的疑问句分为“言者问,听者答”和“言者问,言者答”两种情况。我们在分析语料时发现“言者问,听者答”情况中的“你猜”具有猜测的功能和语义;“言者问,言者答”情况中猜测的语义和功能消失,提示功能浮现。“你猜”不再只是言者对听者的提问,而是言者提示听者注意听言者要表达的新信息。“你猜”在由“让你猜测”功能向提示功能过渡的过程中,通过语用推理机制得以浮现,演变的条件是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和言者表述中短暂停顿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猜” 猜测 提示 机制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心理距离与书面语、口语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春相 金基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8,共6页
本文探讨了交际双方人数对比类型同心理距离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一对多"交际方式及其话语表现特点,揭示了心理距离是制约言语语体色彩的一种重要因素,认为心理距离越远,言语表达越接近书面语特征;心理距离越近,言语表达越接... 本文探讨了交际双方人数对比类型同心理距离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一对多"交际方式及其话语表现特点,揭示了心理距离是制约言语语体色彩的一种重要因素,认为心理距离越远,言语表达越接近书面语特征;心理距离越近,言语表达越接近口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距离 书面语 口语 交际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汉语“最高级”从序列到程度的语义演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春相 曹春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4,共10页
当代汉语"最高级"在"最高级的X"和"X的最高级"中发生了语义演变,由表示序列首位的单一功能演变为兼表程度极量与序列首位的双重语义功能。这一演变的实现主要得益于X的扩大化与"最高级"语义演... 当代汉语"最高级"在"最高级的X"和"X的最高级"中发生了语义演变,由表示序列首位的单一功能演变为兼表程度极量与序列首位的双重语义功能。这一演变的实现主要得益于X的扩大化与"最高级"语义演变的交互作用、构式与构件的互动以及构式原型序列首位与最高程度之间的高度相似性。"最高级的X"与"X的最高级"的语义演变,受到说话人主观性量级序列临时建构的驱动,同时也与语言接触中外语习得时的母语讲解有关,"最高级"与英语量级语法术语的汉语翻译相契合进一步推动了"最高级"的语义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级的X” “X的最高级” 语义演变 序列 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的层级和语义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春相 丁淑娟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5,共6页
本文把频率副词从语义和形式上分为五级频率值。从句外否定观察,一般随频率值的减小,句外否定式的义域逐渐减小,否则相反,但极低值与极高值频率副词的句外否定正好完全相反;从句内否定观察,高、中、低值频率副词肯定和否定的义值交叉相等。
关键词 频率副词 频率值 层级 语义 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现句式、处所句式与语序的类型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春相 杜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6,共14页
本文尝试把语言类型学与构式语法相结合,对50多种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归纳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的主要类型特征,并利用"可别度领前原则""语义靠近原则"结合语序类型特征探寻存现句式与处所... 本文尝试把语言类型学与构式语法相结合,对50多种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归纳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的主要类型特征,并利用"可别度领前原则""语义靠近原则"结合语序类型特征探寻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的语序形成机制,进而寻求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以及形成蕴含共性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现句式 处所句式 语序 蕴含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法和修辞的界面看相关语言结构的创新和演化——兼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动态调整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春相 许惠玲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6年第3期40-45,共6页
本文支持语言规范的动态观,认为语言结构的演化可以在语法和修辞两个层面之间形成连续统。论文在展现语法结构和修辞结构相互演化特点的基础之上,从普通话语法的规范化、语法项目的统计和专家论证等多角度讨论了语法项目的动态调整问题... 本文支持语言规范的动态观,认为语言结构的演化可以在语法和修辞两个层面之间形成连续统。论文在展现语法结构和修辞结构相互演化特点的基础之上,从普通话语法的规范化、语法项目的统计和专家论证等多角度讨论了语法项目的动态调整问题,并从使用群体、语体以及使用频率角度讨论了对语言结构演化动向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结构 语法结构 修辞结构 演化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然/未然范畴下时体助词的同形异质性 被引量:3
8
作者 于秀金 吴春相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2,共11页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时体助词"了/着/过"的同形异质性,"了_1/了_2/着_1/过_(1-2)"属于较为典型的时体助词,而"了_3/了_4/着_2/着_3/过_3"是前者的同形异质语素。这些不同语素在共时句法分布、历时语法地位...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时体助词"了/着/过"的同形异质性,"了_1/了_2/着_1/过_(1-2)"属于较为典型的时体助词,而"了_3/了_4/着_2/着_3/过_3"是前者的同形异质语素。这些不同语素在共时句法分布、历时语法地位以及语法化程度三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在汉语中性语境下的独立小句中,相对于时-体-情态三个范畴,已然/未然是一个更为显赫的范畴,时体助词主要表达已然范畴,未然范畴则主要由情态副词或情态助动词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体助词 同形异质性 已然/未然 时-体-情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类型学中现实/非现实的原型范畴化与显赫性 被引量:1
9
作者 于秀金 吴春相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6,111,共8页
本文梳理学界对跨语言现实/非现实范畴的争论,重新构建跨语言现实/非现实的理论系统,并在不同语言中进行验证。本文主张现实/非现实是语言类型学中超越情态范畴的有效范畴。从表达形式上看,其语法化程度因不同语言而有别,分为现实/非现... 本文梳理学界对跨语言现实/非现实范畴的争论,重新构建跨语言现实/非现实的理论系统,并在不同语言中进行验证。本文主张现实/非现实是语言类型学中超越情态范畴的有效范畴。从表达形式上看,其语法化程度因不同语言而有别,分为现实/非现实显赫和不显赫两种类型;从语义上看,显赫现实/非现实范畴和时-体-情态三个范畴构成一个原型范畴化层级,该层级可在世界语言现实/非现实与时-体-情态的显赫性分布上得到验证,显赫现实/非现实的原型在不同语言中有差异。英语是现实/非现实不显赫而时范畴显赫的语言,显赫时范畴具有向不显赫情态范畴扩张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非现实 时-体-情态 原型范畴化层级 显赫性 语言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