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6年浙江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与ORF3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旺霞 王一成 +4 位作者 吴润 袁秀芳 徐丽华 李军星 苏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8,共9页
为调查近年来浙江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与疫苗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遗传变异情况,2011—2016年,从浙江省各地区采集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料并提取其RNA,用3对特异性引物对S基因和ORF3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序列变化... 为调查近年来浙江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与疫苗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遗传变异情况,2011—2016年,从浙江省各地区采集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料并提取其RNA,用3对特异性引物对S基因和ORF3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序列变化、遗传进化情况和抗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国内疫苗株CV777相比,12个样品株的S基因存在15个核苷酸插入和6个核苷酸缺失,导致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氨基酸插入(^(58)QGVN^(61)和^(140)N)和2个氨基酸缺失(^(163)DI^(164)),且在主要突变区S1区的2个中和表位(499-638和764-771 aa)有8处氨基酸突变;样品株的ORF3基因有7处氨基酸变异。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2株分离株的S基因与亚洲主要疫苗株(国内疫苗株CV777和韩国弱毒疫苗株DR13)的同源性仅为93.3%~94.9%,而与2011—2016年中国流行株(BJ-2011和Hu N)的同源性高达97.8%~99.9%,表明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现较大程度的变异,可为研制更加有效的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基因 ORF3基因 序列特点 基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cR基因缺失对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簇中部分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军 王一成 +4 位作者 姜平 李军星 袁秀芳 徐丽华 吴旺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1-775,共5页
为研究iscR基因对副猪嗜血杆菌(HPs)荚膜多糖(CPS)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野毒株(290A1-WT)和iscR基因缺失株(290A1-△iscR)内构成CPS基因簇相关基因funA、wbgY、capD、wza和funK的表达量变化;并利用透... 为研究iscR基因对副猪嗜血杆菌(HPs)荚膜多糖(CPS)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野毒株(290A1-WT)和iscR基因缺失株(290A1-△iscR)内构成CPS基因簇相关基因funA、wbgY、capD、wza和funK的表达量变化;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两菌株体外培养和与猪血清作用后菌体表面荚膜的差异。结果显示:体外培养时,iscR基因缺失株wza的表达量一直高于野毒株的表达量,在OD_(600nm)值为0.2时差异显著(p<0.05),而capD在OD_(600nm)值为0.2时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当菌株与猪血清作用后,iscR基因缺失株中的capD、wza和funK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在血清作用10 min时,fu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毒株(p<0.05);在血清作用20 min后,wbgY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血清作用前两菌株均无明显荚膜生成,与猪血清作用10 min后野毒株荚膜厚度达到100 nm,而iscR基因缺失株仍无明显荚膜生成,该结果说明iscR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HPs表面荚膜的生成。本研究结果为HPs CPS合成相关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一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荚膜多糖 iscR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