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牍所见秦代地方禀食标准考论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方浪 吴方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181-185,共5页
秦统一天下前,睡虎地秦简所见法律规定地方禀食是按日与按月的两种计算方式,数量因自然身份和作务不同而各异。统一天下后,里耶秦简记载地方禀食出现了变化,禀食计算方式统一为按日计算,部分人员禀食数量减少。于是,秦代地方禀食标准不... 秦统一天下前,睡虎地秦简所见法律规定地方禀食是按日与按月的两种计算方式,数量因自然身份和作务不同而各异。统一天下后,里耶秦简记载地方禀食出现了变化,禀食计算方式统一为按日计算,部分人员禀食数量减少。于是,秦代地方禀食标准不存在社会阶级划分,而是因其自然身份和劳作不同大致分成三类情况:一,从事重劳作,成年男子每日禀食5/6斗,女子每日禀食2/3斗;二,其他情况,成年男子每日禀食2/3斗,女子每日禀食25/6升,未成年男子的禀食标准等同成年女子;三,婴儿等特殊人员为另一层次,禀食标准独立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代 地方禀食标准 计算方式 口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蜀锦”兴起的若干原因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方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76,共5页
汉代蜀锦的兴起有其特有的自然地理因素,温暖湿润的气候及独特的水资源是蜀锦生产发展的先天性条件;同时,秦及汉政府对巴蜀地区的开发,特别是李冰都江堰的修造,极大改善了巴蜀地区的交通条件,使得隔绝之地,道路纵横;发达的交通条件也为... 汉代蜀锦的兴起有其特有的自然地理因素,温暖湿润的气候及独特的水资源是蜀锦生产发展的先天性条件;同时,秦及汉政府对巴蜀地区的开发,特别是李冰都江堰的修造,极大改善了巴蜀地区的交通条件,使得隔绝之地,道路纵横;发达的交通条件也为蜀地织锦业的生产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丝织品生产技术,在较大程度上改进了该地区的织锦技术,促进了蜀锦商品化生产及蜀锦贸易业的发展;此外,社会上层及地方豪族对蜀锦的消费引导及文人、士大夫的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蜀锦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蜀锦 自然地理 区域开发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昏侯墓新出木楬所见汉代丝织物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方浪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8,共7页
海昏侯墓新出一方编号为“第廿”的木楬记载了刘贺死后随葬丝织物的部分信息,经过对该木楬文字初读,可发现,刘贺墓中随葬有大量的“丸”(纨)类丝织物,产自齐三服官,或为昌邑王国带来之物。木楬所见“绢丸”非指黄色的纨,“绢”通“缣”... 海昏侯墓新出一方编号为“第廿”的木楬记载了刘贺死后随葬丝织物的部分信息,经过对该木楬文字初读,可发现,刘贺墓中随葬有大量的“丸”(纨)类丝织物,产自齐三服官,或为昌邑王国带来之物。木楬所见“绢丸”非指黄色的纨,“绢”通“缣”,“绢丸”即“缣丸”,“绢(缣)丸上衣”则指的是由缣和纨两种丝织品制作而成的上衣。“縹丸”中“縹”在此指浅青色,即浅青色的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墓 “綠” “绢丸” “縹丸” 丝织物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海”字铜印考释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方浪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1,48,共7页
自刘贺墓发掘以来,关于墓中出土器物,特别是"大刘记印"玉印研究,成果丰硕,然鲜有探讨"海"字铜印者。偶有略及,亦论之不详。从印文与形制上看,"海"字铜印正面朱文小篆一"海"字,字腔深峻,字口垂... 自刘贺墓发掘以来,关于墓中出土器物,特别是"大刘记印"玉印研究,成果丰硕,然鲜有探讨"海"字铜印者。偶有略及,亦论之不详。从印文与形制上看,"海"字铜印正面朱文小篆一"海"字,字腔深峻,字口垂直,字底平净,符合汉铸印特征,却无从看出与马相关联信息;背面呈覆斗形,顶部有口形缺口,缺口沿边凹凸不平,为非自然损毁造就,无印纽,亦非烙马印"方形中空,可纳木柄",不具备先秦秦汉烙马印典型特征。从该印形制、印文与海昏侯刘贺实际境况推测,"海"字铜印印文"海"字当为"海昏"省称,属私印,或为刘贺于海昏侯国所铸用于行政文书管理之印信。又该铜印边线与北部正面、顶端三处呈非自然损毁状,或说明该印于墓主刘贺有非同寻常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字铜印 烙马印 私印 行政文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丝织品价格波动看汉代社会消费变迁
5
作者 吴方浪 赵凌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1,共7页
西汉前期至东汉,丝织品价格有较大波动,不同地区丝织品价格也表现出很大差异。通过对比丝织品各时期、不同地域的价格波动差异及与其他生活消费品价格差异,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织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比值在逐步缩减,消费丝织品的数量... 西汉前期至东汉,丝织品价格有较大波动,不同地区丝织品价格也表现出很大差异。通过对比丝织品各时期、不同地域的价格波动差异及与其他生活消费品价格差异,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织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比值在逐步缩减,消费丝织品的数量却在递增。这一现象说明,汉代社会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丝织品逐渐演变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商品,其中缣、素、练等是消费丝织品中的主要品种,极大冲击着封建等级制度,改变了汉代传统消费观念,丝织品消费(非生活必须品)日益成为社会消费的一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丝织品 价格波动 消费变迁 等级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