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新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家瑞在《中央日报》发文报道,他曾于杭州书铺中见到明刻本《陶真选粹乐府红珊》,未及细阅而原书迷失。六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韩南,看到了大英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的《乐府红珊》,写出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家瑞在《中央日报》发文报道,他曾于杭州书铺中见到明刻本《陶真选粹乐府红珊》,未及细阅而原书迷失。六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韩南,看到了大英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的《乐府红珊》,写出了《乐府红珊考》,指出李家瑞认为此书是陶真选集的错误,确考此书为戏曲选集,并对全书十六卷所选剧目的来历一一考查清楚。但由于他在美国不了解中国的昆曲艺术,不了解魏良辅《曲律》,所以未能指出此书是昆曲折子戏选集,未能考出《乐府红珊凡例》是魏良辅的曲论。本文对此作进一步的考释,并对国家图书馆所藏孤本《乐府名词》也作了考述,阐明《乐府红珊凡例》和《乐府名词曲条》均源出于魏良辅的《南词引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红珊》 《乐府名词》 曲律 曲论 《南词引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剧坛昆曲史略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新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8-85,共8页
南京是我国江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明清以来昆曲活动的重要据点。晚明南京昆曲演唱活动的极盛,清代南京昆班的繁荣及近百年来南京的昆剧活动无不表明,正是南京深厚的文化历史和文化环境使高品位的昆曲得以根深叶茂。
关键词 南京 昆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腔形成期的顾坚与顾瑛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新雷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南词引正》有关元末昆山腔创始人顾坚和顾瑛"为友"的记载后,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资料缺乏,一直少有具体的论证。令人注目的是,《中国昆曲论坛2009》发表了郑闰的《解密顾坚身世之谜》一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南词引正》有关元末昆山腔创始人顾坚和顾瑛"为友"的记载后,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资料缺乏,一直少有具体的论证。令人注目的是,《中国昆曲论坛2009》发表了郑闰的《解密顾坚身世之谜》一文,公布了他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发现的新材料。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并对南曲歌手顾坚和文坛盟主顾瑛的史料进行考辨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顾坚 顾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长生殿》串演全本戏之探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新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1期103-111,133,共10页
洪昇《长生殿》问世后,南北昆班争相献演全本。乾、嘉以后,折子戏盛行,未再见有全演的记载或集折串演。近、现代以来,"全本"的概念有所演变。20世纪后期,涌现了《长生殿》的各种各样的整理本和改编本。21世纪,集折串连的单本... 洪昇《长生殿》问世后,南北昆班争相献演全本。乾、嘉以后,折子戏盛行,未再见有全演的记载或集折串演。近、现代以来,"全本"的概念有所演变。20世纪后期,涌现了《长生殿》的各种各样的整理本和改编本。21世纪,集折串连的单本、上下二本、三本连台、四本连台等本子,各有千秋。整理旧本、改编新排,或从单本、二本发展为多本连台,数百年来,《长生殿》演出逐渐走上了多元化道路。集折串演是常用的格范,各本关键在于处理主线与副线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全本 家班 集折串演 周传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评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新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20-22,共3页
王学奇教授《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贯通了中国戏曲史的时序脉络,拓宽了曲辞上下左右的领域,内中包括宋元戏文,金元诸宫调,元明清杂剧、散曲和明清传奇的各种文体。此书的特点是材料丰赡系统,征引广博,在解词释义方面精确贴切,识... 王学奇教授《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贯通了中国戏曲史的时序脉络,拓宽了曲辞上下左右的领域,内中包括宋元戏文,金元诸宫调,元明清杂剧、散曲和明清传奇的各种文体。此书的特点是材料丰赡系统,征引广博,在解词释义方面精确贴切,识见深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曲 王学奇 《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系“传”字辈──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80周年
6
作者 吴新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在庆贺我国的昆曲艺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侯,正逢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活动。缅怀“传”字辈艺术家存亡继绝的历史功绩,评述他们在培训演艺人才,授曲教戏,以及对传统剧目继承创新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关键词 昆曲 昆剧 传习所 “传”字辈 存亡继绝 历史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贺第二届北京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的昆曲演出圆满成功
7
作者 吴新雷 《曹雪芹研究》 2011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由北京曹雪芹学会主办的文化艺术节今年进入第二届,其间的重头活动是邀请江苏省昆剧院进京在北大讲堂演出昆曲折子戏版《红楼梦》,又相继搬演《红楼梦》中的昆曲折子戏。我和省昆素有交往,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排演。
关键词 江苏省昆剧院 文化艺术节 一级编剧 牡丹亭 醉打山门 石小梅 文华奖 西楼记 入第 葫芦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1962年重印《粟庐曲谱》遗存校样的说明
8
作者 吴新雷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第5期43-44,共2页
俞先生的自存本由于“文革”中库房遭遇火灾全被焚去,独遗下我珍藏的这份校样尚留存人间,现今找出来捐献给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以便公之于同好!1962年下半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呼应南北曲友的热切期盼,筹划重印《粟庐曲谱》。印刷出文字部分... 俞先生的自存本由于“文革”中库房遭遇火灾全被焚去,独遗下我珍藏的这份校样尚留存人间,现今找出来捐献给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以便公之于同好!1962年下半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呼应南北曲友的热切期盼,筹划重印《粟庐曲谱》。印刷出文字部分清样后,俞振飞先生亲自校对。当时俞先生因我正在研究“俞派唱法”,便把多印的一份校样邮赠给我查证并参校。不料形势有变,出版社骤然叫停,重印计划没有实现。俞先生的自存本由于“文革”中库房遭遇火灾全被焚去,独遗下我珍藏的这份校样尚留存人间,现今找出来捐献给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以便公之于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艺出版社 俞振飞 校样 校对 捐献 曲谱 自存 库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史札记
9
作者 吴新雷 《阴山学刊》 1998年第3期10-14,共5页
昆曲“不提防”的流行时代很早,绝对不是到了道光衰世才唱起来的。而且也不限于苏州、北京,浙江、湖北、河南各地都传唱此曲。《北饯》《回回》两折戏,实际上均出于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杂剧《十面》不属《千金记》,而... 昆曲“不提防”的流行时代很早,绝对不是到了道光衰世才唱起来的。而且也不限于苏州、北京,浙江、湖北、河南各地都传唱此曲。《北饯》《回回》两折戏,实际上均出于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杂剧《十面》不属《千金记》,而是艺人据元人散曲创制的“大十面”。清军平定三藩乱后,陈圆圆确实在昆明三圣庵安度了晚年。从刘墉《现剧》诗16首,知他是一位昆曲爱好者,是观剧的行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三藏》 《十面埋伏·十面》 戏剧史 昆曲 杂剧 《西游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青早年以李云鹤本名演出京剧的戏单
10
作者 吴新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75-76,共2页
一张1931年北平华乐园的演出戏单,为江青曾以本名李云鹤演出京剧《玉堂春》和《打金砖》提供了实证,从而为徐铸成《旧闻杂忆续篇》和叶永烈《江青传》填补了一段史迹空缺。
关键词 江青 李云鹤 本名 戏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的界说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新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1-47,共7页
中国古典戏曲的文学剧本有杂剧、南戏和传奇三大体式。金元杂剧从“金院本”发展而来,属北曲系统;宋元南戏从“宋杂剧”发展而来,属南曲系统。北曲杂剧大多是一本四折的短制,南戏则是一本几十出的长篇大制。所以杂剧与南戏壁垒分明,容... 中国古典戏曲的文学剧本有杂剧、南戏和传奇三大体式。金元杂剧从“金院本”发展而来,属北曲系统;宋元南戏从“宋杂剧”发展而来,属南曲系统。北曲杂剧大多是一本四折的短制,南戏则是一本几十出的长篇大制。所以杂剧与南戏壁垒分明,容易区别。 明清传奇是从宋元南戏直接发展而来的,无论是剧本的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结构,都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时代、社会和经济基础的不同,明清传奇在体制、格律和唱腔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南戏 明清传奇 中国古典戏曲 宋杂剧 金元杂剧 文学剧本 外在形式 北曲 南曲 内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大徽班与扬州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新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0-46,共7页
引 论 四大徽班进京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们把诸腔各调带到了北京,交流融合,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了京剧。 四大徽班的勃兴与江苏扬州的关系极为密切。三庆班是乾隆五十五年从扬州启程进京的,至今已届二百年。春台班是徽商江春在... 引 论 四大徽班进京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们把诸腔各调带到了北京,交流融合,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了京剧。 四大徽班的勃兴与江苏扬州的关系极为密切。三庆班是乾隆五十五年从扬州启程进京的,至今已届二百年。春台班是徽商江春在扬州创建的,其中荟萃了一批梨园精英。而四喜班是在扬州唱红的,和春班则是在扬州组合而成的。这原因是:当时全国戏曲活动的中心在扬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戏曲活动 徽班进京 戏曲史 徽商 乾隆 台班 京剧 江苏 《扬州画舫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艺术中的俞派唱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新雷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35,共2页
俞振飞先生编订整理的工尺谱《粟庐曲谱》今年初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面世后,引起了学界对“俞派唱法”的热议。我们知道,在昆曲艺术中,俞派唱法是俞粟庐和俞振飞父子从事艺术实践创造性的声乐成果,且在长期传播和教学演出活动中被... 俞振飞先生编订整理的工尺谱《粟庐曲谱》今年初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面世后,引起了学界对“俞派唱法”的热议。我们知道,在昆曲艺术中,俞派唱法是俞粟庐和俞振飞父子从事艺术实践创造性的声乐成果,且在长期传播和教学演出活动中被文化界所公认。其创始人是俞粟庐(1847—1930),而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并作出贡献的则是俞振飞(1902—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艺术 唱法 上海辞书出版社 俞振飞 艺术实践 演出活动 艺术体系 工尺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填补空白的戏曲史专著──徐子方《明杂剧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新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9-130,共2页
在中国戏曲史上,明杂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上承元代的北曲杂剧,而且创造性地变出了“南杂剧”,下开清人杂剧的新路.单就明杂剧的数量而言,其作品总数竟超过了元杂剧和南戏之总和.对于这一文学现象,是很值得进行研究的.但... 在中国戏曲史上,明杂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上承元代的北曲杂剧,而且创造性地变出了“南杂剧”,下开清人杂剧的新路.单就明杂剧的数量而言,其作品总数竟超过了元杂剧和南戏之总和.对于这一文学现象,是很值得进行研究的.但过去的戏曲史、文学史著作,往往是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杂剧 徐子方 填补空白 戏曲史 元杂剧 南杂剧 关汉卿 《娇红记》 《录鬼簿续编》 文人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得失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新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8-100,共3页
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得失谈吴新雷长达五部八十四集的《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气势恢宏,场面壮阔,播放以来,反应强烈,广大观众或赞赏,或批评,褒贬不一。总的看来,这部电视剧的改编是成功的。从导演的总体构思到演员塑造的人物... 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得失谈吴新雷长达五部八十四集的《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气势恢宏,场面壮阔,播放以来,反应强烈,广大观众或赞赏,或批评,褒贬不一。总的看来,这部电视剧的改编是成功的。从导演的总体构思到演员塑造的人物形像,从音乐歌舞、美工设计到场景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改编得失 改编者 《三国》电视剧 司马懿 曹操 诸葛亮 “尊刘贬曹” 原著 戏剧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剧坛评点之学的源流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新雷 《艺术百家》 1987年第4期47-53,共7页
晚明的戏剧评论活动十分活跃,除了出现王骥德《曲律》、徐复祚《曲论》和凌濛初《谭曲杂劄》等各家专著以外,许多曲家是采用剧本评点的形式来表达意见的。最闻名的如王思任有《清晖阁批评玉茗堂还魂记》,沈际飞有《独深居点次玉茗堂传奇... 晚明的戏剧评论活动十分活跃,除了出现王骥德《曲律》、徐复祚《曲论》和凌濛初《谭曲杂劄》等各家专著以外,许多曲家是采用剧本评点的形式来表达意见的。最闻名的如王思任有《清晖阁批评玉茗堂还魂记》,沈际飞有《独深居点次玉茗堂传奇》,而冯梦龙评改《新灌园》等为《墨憨斋定本传奇》,陈继儒(眉公)评点《琵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思任 《琵琶》 戏剧评论 《曲律》 王骥德 冯梦龙 陈继儒 明清 源流 剧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振飞先生在“俞派唱法”形成中的卓越贡献——为纪念俞振飞先生百年诞辰而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新雷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14,共4页
“俞派唱法”是俞粟庐和俞振飞父子从事艺术实践的创造性的声乐成果,是在长期传播和教学演出活动中被文化界所公认的其创始人是俞粟庐(1847—1930),而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则是振飞先生(1902—1993)作出的贡献。最早提出“俞派唱法”名... “俞派唱法”是俞粟庐和俞振飞父子从事艺术实践的创造性的声乐成果,是在长期传播和教学演出活动中被文化界所公认的其创始人是俞粟庐(1847—1930),而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则是振飞先生(1902—1993)作出的贡献。最早提出“俞派唱法”名称的,是《昆剧表演一得》的作者徐凌云,他于1945年10月在《粟庐曲谱·游园惊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派唱法” 俞振飞 艺术家 昆曲艺术 唱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州派戏曲家李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新雷 《北方论丛》 1981年第5期44-49,共6页
我在《李玉生平、交游、作品考》中,曾探讨了明末清初在苏州形成的别树一帜的戏剧流派,指出他们都是为戏班服务的市民作家,风格相近,倾向一致。我认为,李玉是苏州派的开道者和总的代表者,当晚明剧坛澜漫着浮艳卑靡之风时,他能独... 我在《李玉生平、交游、作品考》中,曾探讨了明末清初在苏州形成的别树一帜的戏剧流派,指出他们都是为戏班服务的市民作家,风格相近,倾向一致。我认为,李玉是苏州派的开道者和总的代表者,当晚明剧坛澜漫着浮艳卑靡之风时,他能独辟蹊径,开创苏州派的写实局面,使昆曲剧目的面貌为之一新,确是难能可贵的。这里就管见所及,试论李玉戏曲创作的成就及其局限,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玉 苏州 戏曲家 明末清初 戏曲创作 代表者 交游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和清代戏剧创作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新雷 《阴山学刊》 1990年第2期1-4,9,共5页
元明以来戏剧创作论的流变可分为三个阶段。自元代至明万历以前是开创时期,论者偏于戏曲音律。明万历以后则是成熟时期,内容丰富,已涉及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各个方面,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既有论著,也有评点,比前一阶段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创作论 李渔 戏曲创作 创作思想 李笠翁曲话 花部 曲海总目 《桃花扇》 明万历 李调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赴台参加两岸戏曲学术研讨会小记
20
作者 吴新雷 《戏剧之家》 1997年第5期9-10,共2页
今年六月,我们一行6人,应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之邀,赴台参加了"明清戏曲学术研讨会"。文哲所出面筹办会务的负责人是华玮(女)和王瑗玲(女)两位专家,她俩发来的邀请信说明会议的宗旨是:"集合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共同... 今年六月,我们一行6人,应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之邀,赴台参加了"明清戏曲学术研讨会"。文哲所出面筹办会务的负责人是华玮(女)和王瑗玲(女)两位专家,她俩发来的邀请信说明会议的宗旨是:"集合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明清戏曲的相关课题。"研讨的范围包括明清剧作家及作品、曲学及中西戏剧理论、明清戏剧现象、妇女与明清剧坛、明清戏曲表演艺术等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 学术研讨会 表演艺术 戏剧理论 传统戏曲 明清戏剧 海峡两岸 台湾 曲学 共同研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