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诗教学与语文教育漫谈--吴投文访谈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投文 杨靖雯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1期4-13,共10页
杨靖雯:吴老师,很长时间里您都在研究中国新诗,自己也写诗,您在中文系是否开了专门的新诗鉴赏与写作之类的课程?吴投文:自我在大学中文系任教以来,我主讲的课程是“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程实际上包含“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 杨靖雯:吴老师,很长时间里您都在研究中国新诗,自己也写诗,您在中文系是否开了专门的新诗鉴赏与写作之类的课程?吴投文:自我在大学中文系任教以来,我主讲的课程是“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程实际上包含“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两个部分,其中也涉及到了“中国现代新诗史”和“中国现代新诗经典解读”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新诗 吴投文 新诗教学 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 新诗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诗歌升温的精神症候与文化透视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投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伴随着新媒体的扩张,新世纪诗坛呈现出此前未有的景象:诗歌数量呈爆炸性增长、诗歌活动频繁主办、诗歌刊物和诗歌选本大量涌现、诗歌评奖层出不穷、诗歌批评和诗歌研究机构急剧增多、诗歌翻译与出版异常活跃、大量的流失诗人再度归来... 伴随着新媒体的扩张,新世纪诗坛呈现出此前未有的景象:诗歌数量呈爆炸性增长、诗歌活动频繁主办、诗歌刊物和诗歌选本大量涌现、诗歌评奖层出不穷、诗歌批评和诗歌研究机构急剧增多、诗歌翻译与出版异常活跃、大量的流失诗人再度归来、诗歌的筹资渠道普遍民间化,等等。这一切都表明,新世纪诗歌的不断升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预示着新一轮“诗歌热”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中国新诗极有可能重现一九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文化透视 症候 精神 诗歌活动 诗歌选本 研究机构 诗歌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缺失性体验对沈从文早期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投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沈从文的早期创作中,缺失性体验具有整体性影响。缺失性体验不仅是沈从文最初走上创作道路的深层心理驱动因素,而且潜在地规约着沈从文对于题材的选择、创作格局的形成和艺术风格的建构。另一方面,沈从文的早期创作基本上是以自我抒... 在沈从文的早期创作中,缺失性体验具有整体性影响。缺失性体验不仅是沈从文最初走上创作道路的深层心理驱动因素,而且潜在地规约着沈从文对于题材的选择、创作格局的形成和艺术风格的建构。另一方面,沈从文的早期创作基本上是以自我抒写为中心而展开的,自我形象成为其早期创作的主体形象,这也与沈从文的缺失性体验直接相关。从缺失性体验这一特定的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沈从文的早期创作,不仅可以发现沈从文步入文坛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把握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缺失性体验 皈依情结 自我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生命形式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投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0-25,共6页
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具有对立与对照的性质,代表沈从文不同的生命理想与情感取向。沈从文对都市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包含着一种犀利的文化批判眼光,从中传达出沈从文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其独... 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具有对立与对照的性质,代表沈从文不同的生命理想与情感取向。沈从文对都市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包含着一种犀利的文化批判眼光,从中传达出沈从文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其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由此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都市生命形式 湘西生命形式 生命理想 生命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论闻一多的新诗创作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投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9-82,共4页
在沈从文的著作中,有不少论及闻一多的文字,从中不仅可以发现沈从文对闻一多有独到而深入的认识,而且可以看出沈从文与闻一多在精神上的某些深层联系,并进而透视在现代中国的文化生态与社会政治背景下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沈从文 闻一多 “新月派”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焦灼与惶惑中的精神突围——残雪文学观的内在景观
6
作者 吴投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29,共4页
残雪一直标举"纯文学"的文学观,在"实验文学"的路径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在残雪创作的整体研究上,需要深入其文学观的内在路径,全面把握其文学观与创作之间的复杂关联。残雪的文学观有着极端的形式,有她自成一套的语... 残雪一直标举"纯文学"的文学观,在"实验文学"的路径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在残雪创作的整体研究上,需要深入其文学观的内在路径,全面把握其文学观与创作之间的复杂关联。残雪的文学观有着极端的形式,有她自成一套的语言系统,传统文论的范畴与边界在此全部失效,但仍然有着明确的观念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深层现实” “纯文学” “自动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文化:概念、定位及问题意识
7
作者 吴投文 《阴山学刊》 2018年第4期18-23,共6页
在新诗研究中,新诗文化研究是一个有待拓垦的新领域。提出新诗文化这一命题具有历史依据和现实意义,可以为解释新诗的历史合理性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可以促进新诗趋向更成熟的创新形态。新诗文化既具有在诗学理论层面探讨的价值,也具有实... 在新诗研究中,新诗文化研究是一个有待拓垦的新领域。提出新诗文化这一命题具有历史依据和现实意义,可以为解释新诗的历史合理性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可以促进新诗趋向更成熟的创新形态。新诗文化既具有在诗学理论层面探讨的价值,也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对新诗文化的整体性研究需要问题意识的带动,而问题意识来源于现实文化情境的激发,因此,探讨新诗文化是与当前的文化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新诗文化 文化自觉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文学写作教学的三个面向
8
作者 吴投文 《写作》 2019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文学写作教学对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的作文教学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方式,把文学写作教学作为常规作文教学的补充,以适应中学生文学爱好者的需要。文学写作教学作为常规作文教学的提升阶段,与常规作... 文学写作教学对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的作文教学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方式,把文学写作教学作为常规作文教学的补充,以适应中学生文学爱好者的需要。文学写作教学作为常规作文教学的提升阶段,与常规作文教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必须采取适合学习者自身特征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中学生文学写作教学包含着三个基本面向:文学写作教学中的灵感激发;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介入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文学写作 常规作文教学 文学写作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致敬与对话之间展开的文化想象
9
作者 吴投文 《道路交通管理》 2014年第12期88-88,共1页
读长征的《习经笔记》可以说是一次充满快意的阅读,似乎在时空的流转中和远古的先人一起呼吸清晨的空气,不管你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都会发现你自己的倒影,不过在恍惚之间,又使你疑心远古先人的忧郁和悲伤原来也是自己的一部分。这... 读长征的《习经笔记》可以说是一次充满快意的阅读,似乎在时空的流转中和远古的先人一起呼吸清晨的空气,不管你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都会发现你自己的倒影,不过在恍惚之间,又使你疑心远古先人的忧郁和悲伤原来也是自己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对《诗经》跨时空的呼应,也是来自经典的诱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对话 《诗经》 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生命的限制中对自由的张望——穆旦诗歌《春》导读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投文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41,共6页
穆旦是一位晚出而重要的现代诗人。穆旦的晚出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时间节点:一是在中国现代新诗的代际序列中,出场较晚;二是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较晚;穆旦的写作具有独断的性质,诗歌展开的前景更符合新诗发展的艺术逻辑。但穆旦对后来者的创... 穆旦是一位晚出而重要的现代诗人。穆旦的晚出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时间节点:一是在中国现代新诗的代际序列中,出场较晚;二是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较晚;穆旦的写作具有独断的性质,诗歌展开的前景更符合新诗发展的艺术逻辑。但穆旦对后来者的创作缺乏深刻的介入性影响,"诗歌艺术精神"似乎具有某种孤立的性质,在后来者的写作中,很难找到比较清晰的对应和传承线索。《春》,或许可以从一个视角带动对穆旦诗歌相关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春》 现代诗歌谱系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翔、食指、根子诗歌导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投文 《阴山学刊》 2018年第3期47-54,共8页
长期以来,朦胧诗的身世之谜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关键之处大概还是朦胧诗的源头所由何来。黄翔并不是后来公认的朦胧诗代表诗人,但他的创作中包含着朦胧诗创作的先导性因素。在朦胧诗演变的历史链条上,食指被认为是一个相当关键甚或具... 长期以来,朦胧诗的身世之谜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关键之处大概还是朦胧诗的源头所由何来。黄翔并不是后来公认的朦胧诗代表诗人,但他的创作中包含着朦胧诗创作的先导性因素。在朦胧诗演变的历史链条上,食指被认为是一个相当关键甚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诗人。根子的创作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长诗《三月与末日》即使在所有朦胧诗人的创作中,也称得上是巅峰性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黄翔 食指 根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望舒、卞之琳、废名、何其芳、金克木诗歌导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投文 《阴山学刊》 2017年第2期32-38,共7页
在中国新诗史上,1930年代的现代诗派实际上是一个并不确定的概念,有其不易厘清的复杂性。一般认为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人是现代诗派的主要成员,其中尤以戴望舒对中国新诗影响巨大。戴望舒的诗《我的记忆》接近一种散文化的原生形态... 在中国新诗史上,1930年代的现代诗派实际上是一个并不确定的概念,有其不易厘清的复杂性。一般认为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人是现代诗派的主要成员,其中尤以戴望舒对中国新诗影响巨大。戴望舒的诗《我的记忆》接近一种散文化的原生形态,但其中贯串着极妥贴的韵律,这是此诗成功的一个基础。现代诗派以诗艺的精湛著称,对新诗的艺术提升促动极大,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人都有强烈的艺术本位意识,亦在新诗史上深有影响,各自显示出鲜明的风格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派 现代主义 戴望舒 风格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珞珈诗派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投文 《写作》 2018年第5期25-32,共8页
武汉大学有深厚的文学传统,珞珈诗派是从武汉大学的文学传统中内生出来的,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延展性。随着历届学生的毕业,珞珈诗派的成员扩散到世界各地,其中不乏一些诗人在中国当代诗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总体上看,珞珈诗派追求纯正... 武汉大学有深厚的文学传统,珞珈诗派是从武汉大学的文学传统中内生出来的,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延展性。随着历届学生的毕业,珞珈诗派的成员扩散到世界各地,其中不乏一些诗人在中国当代诗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总体上看,珞珈诗派追求纯正的诗歌精神,崇尚美的纯粹性,他们的创作往往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珞珈诗派 文学传统 知识分子写作 诗歌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诗学的多维探索——评罗振亚的《二十世纪中国先锋诗潮》
14
作者 吴投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9-183,共5页
关键词 中国新诗 二十世纪 先锋诗 罗振亚 诗学 现代主义诗潮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代”:当代诗歌的一个环节
15
作者 吴投文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当代诗歌 现实可能性 冲击力 研究者 群落 安琪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可嘉、杜运燮、郑敏、唐湜诗歌导读
16
作者 吴投文 《阴山学刊》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新诗流派中,"九叶诗派"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现代主义诗派,成员较多,各有艺术个性,但又凝聚成相对统一的共性特征。袁可嘉是"九叶诗派"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他的诗歌创作亦引人关注。他的短诗《上海》在题... 在中国现代新诗流派中,"九叶诗派"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现代主义诗派,成员较多,各有艺术个性,但又凝聚成相对统一的共性特征。袁可嘉是"九叶诗派"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他的诗歌创作亦引人关注。他的短诗《上海》在题材上有开拓性,在写法上也很现代,对城市经验的处理相当到位。杜运燮、郑敏、唐湜的诗歌代表作亦各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派 袁可嘉 杜运燮 郑敏 唐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婷、芒克、多多诗歌导读
17
作者 吴投文 《阴山学刊》 2020年第3期33-39,共7页
在朦胧诗的代表性诗人中,舒婷、芒克、多多的诗歌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舒婷的创作风格整体上趋向一种古典式的中和之美,显示出形式上的圆满与和谐,也有现代主义诗歌的某种气韵。芒克是一个天性纯真的诗人,对做作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厌恶,... 在朦胧诗的代表性诗人中,舒婷、芒克、多多的诗歌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舒婷的创作风格整体上趋向一种古典式的中和之美,显示出形式上的圆满与和谐,也有现代主义诗歌的某种气韵。芒克是一个天性纯真的诗人,对做作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厌恶,他的诗显示出一种充满肉感和野性的自然气质。多多出国之后的诗有一种特别的思乡情结,似乎看得见乡愁绵密而细小的触须,带给读者心灵上的颤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派 舒婷 芒克 多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随笔的适体归性与境界——读张伟教授《编馀思与写》的随想
18
作者 吴投文 《阴山学刊》 2017年第3期111-112,共2页
读张伟教授的学术随笔集《编馀思与写》(该书获北方十五省市文艺图书奖),颇有一些感慨。在当前的学术体制里,论文被严格规范化。实际上是被严重格式化,不管翻开哪一本学术期刊,所见到的差不多都是面孔相似的论文。学术随笔似乎算... 读张伟教授的学术随笔集《编馀思与写》(该书获北方十五省市文艺图书奖),颇有一些感慨。在当前的学术体制里,论文被严格规范化。实际上是被严重格式化,不管翻开哪一本学术期刊,所见到的差不多都是面孔相似的论文。学术随笔似乎算不得名正言顺的学术作品,在当前的学术考核制度下,是不能算“工分”的,只能算作是学者的余墨喜好而已,被排除在学术考核之外。学术随笔看起来是用论文的边角材料写成的,实际上最见一个学者的学术功力,是一个学者学识才情的体现。著名学者陈平原先生的学术随笔极受读者欢迎,按照他的说法,学术随笔“以学识为根基,以阅历、心境为两翼,再配上适宜的文笔,迹浅而意深,言近而旨远”。相对于论文严肃正经的面孔,学术随笔显得率性自然,可以看出一个学者的禀赋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随笔 教授 张伟 著名学者 随想 考核制度 学术体制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洪湖能保全自己”——从诗集《蓑羽鹤》看哨兵的洪湖书写
19
作者 吴投文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第4期87-92,共6页
哨兵是新世纪中国诗坛的“哨兵”。他的诗既不是夸张式的前哨书写,也不是幽灵般的暗哨书写,而是一个诚挚到执拗的守夜人的自由行吟。多少年来哨兵一直低调地营建着他的洪湖诗歌地理志,从《江湖志》到《清水堡》再到《蓑羽鹤》,一本... 哨兵是新世纪中国诗坛的“哨兵”。他的诗既不是夸张式的前哨书写,也不是幽灵般的暗哨书写,而是一个诚挚到执拗的守夜人的自由行吟。多少年来哨兵一直低调地营建着他的洪湖诗歌地理志,从《江湖志》到《清水堡》再到《蓑羽鹤》,一本本特立独行的诗集勾画着哨兵的精神轨迹和艺术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兵 书写 洪湖 诗集 人的自由 特立独行 地理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弦、痖弦、洛夫、罗门、陈黎诗歌导读
20
作者 吴投文 《阴山学刊》 2017年第5期45-51,73,共8页
台湾新诗的兴起较大陆为晚,却是中国新诗的一座重镇,是构成中国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诗人具有强烈的探索意识,在中与西、古与今的交汇点上进行富有深度的艺术创造,以鲜活的艺术形式书写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图景,他们的诗歌观念... 台湾新诗的兴起较大陆为晚,却是中国新诗的一座重镇,是构成中国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诗人具有强烈的探索意识,在中与西、古与今的交汇点上进行富有深度的艺术创造,以鲜活的艺术形式书写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图景,他们的诗歌观念和创作实践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纪弦、痖弦、洛夫、罗门、陈黎是台湾新诗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各具特色,有不少优秀之作深受读者的喜爱,广为流传。解读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台湾新诗的创作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诗 纪弦 痖弦 洛夫 罗门 陈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