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诗教学与语文教育漫谈--吴投文访谈录 |
吴投文
杨靖雯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1 |
1
|
|
2
|
新世纪诗歌升温的精神症候与文化透视 |
吴投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3
|
论缺失性体验对沈从文早期创作的影响 |
吴投文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
|
|
4
|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生命形式 |
吴投文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1
|
|
5
|
沈从文论闻一多的新诗创作 |
吴投文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6
|
在焦灼与惶惑中的精神突围——残雪文学观的内在景观 |
吴投文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7
|
新诗文化:概念、定位及问题意识 |
吴投文
|
《阴山学刊》
|
2018 |
0 |
|
8
|
中学生文学写作教学的三个面向 |
吴投文
|
《写作》
|
2019 |
0 |
|
9
|
在致敬与对话之间展开的文化想象 |
吴投文
|
《道路交通管理》
|
2014 |
0 |
|
10
|
在生命的限制中对自由的张望——穆旦诗歌《春》导读及相关问题 |
吴投文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黄翔、食指、根子诗歌导读 |
吴投文
|
《阴山学刊》
|
2018 |
1
|
|
12
|
戴望舒、卞之琳、废名、何其芳、金克木诗歌导读 |
吴投文
|
《阴山学刊》
|
2017 |
1
|
|
13
|
珞珈诗派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时 |
吴投文
|
《写作》
|
2018 |
1
|
|
14
|
先锋诗学的多维探索——评罗振亚的《二十世纪中国先锋诗潮》 |
吴投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5
|
“中间代”:当代诗歌的一个环节 |
吴投文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0 |
|
16
|
袁可嘉、杜运燮、郑敏、唐湜诗歌导读 |
吴投文
|
《阴山学刊》
|
2018 |
0 |
|
17
|
舒婷、芒克、多多诗歌导读 |
吴投文
|
《阴山学刊》
|
2020 |
0 |
|
18
|
学术随笔的适体归性与境界——读张伟教授《编馀思与写》的随想 |
吴投文
|
《阴山学刊》
|
2017 |
0 |
|
19
|
“唯洪湖能保全自己”——从诗集《蓑羽鹤》看哨兵的洪湖书写 |
吴投文
|
《长江文艺评论》
|
2018 |
0 |
|
20
|
纪弦、痖弦、洛夫、罗门、陈黎诗歌导读 |
吴投文
|
《阴山学刊》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