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营养化湖泊蓝藻-芦苇碎屑堆积分解过程及其潜在的共代谢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石瑞洁 马杰 +6 位作者 吕成旭 许晓光 党馨逸 蒋燕妮 叶子 吴懿婷 王国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2-1071,共10页
为探究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所富集的有机物对湖泊碳循环和水质的影响,本研究构建微宇宙系统,模拟蓝藻和芦苇碎屑单独分解及混合分解过程.通过测定各组上覆水营养盐浓度、有机质含量及结构的变化,揭示富营养化湖泊藻草残体混合分解过程中养... 为探究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所富集的有机物对湖泊碳循环和水质的影响,本研究构建微宇宙系统,模拟蓝藻和芦苇碎屑单独分解及混合分解过程.通过测定各组上覆水营养盐浓度、有机质含量及结构的变化,揭示富营养化湖泊藻草残体混合分解过程中养分和有机碳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在实验0-88 h内,在添加相同的碳源条件下,蓝藻和芦苇混合处理组总碳(TC)释放量显著高于理论值,表明藻草碎屑混合分解存在共代谢效应.在培养初期,沉积物通过共代谢效应对水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加速向水体中释放氮、磷物质.相较单独的植物分解,混合处理组中总氮(TN)、总磷(TP)的最大释放量分别提高了13.49%和26.84%;通过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的类富里酸荧光强度变化也表明:较芦苇处理组,混合处理组中芦苇的分解速率更快.在培养开始后,各处理组均快速转变为厌氧状态,TC、TN、TP浓度随时间变化总体上呈先快速上升再逐渐平缓的趋势,分别在第228、108和324小时达最大值(372.4±2.98)、(138.45±2.97)和(7.95±1.11)mg/L.细菌特异性脂肪酸含量变化表明,将蓝藻碎屑添加到芦苇碎屑中,会增加芦苇碎屑中细菌的丰度,从而提高分解速率,激发共代谢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随着富营养化湖泊藻类暴发频次增加,共代谢效应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强,对富营养化湖泊水质将会持续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湖泊 共代谢效应 营养盐 三维荧光 元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集厚度藻类分解过程对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
2
作者 严岩 吴懿婷 +3 位作者 周川乔 马天 许晓光 邓杨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为了明确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不同聚集厚度藻类分解过程对碳、氮和磷的产生及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聚集厚度(3 cm、5 cm、10 cm、15 cm和20 cm)藻类衰亡分解过程中碳、氮和磷的迁移特征及温室气体产... 为了明确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不同聚集厚度藻类分解过程对碳、氮和磷的产生及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聚集厚度(3 cm、5 cm、10 cm、15 cm和20 cm)藻类衰亡分解过程中碳、氮和磷的迁移特征及温室气体产生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藻类衰亡分解过程中,藻聚集厚度20 cm时水体溶解性有机碳(TOC)浓度值最高;同时,随着藻类聚集厚度的增加,各处理组中总氮(TN)、总磷(TP)和铵态氮(NH_(4)^(+)-N)的浓度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态碳以CH_(4)和CO_(2)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培养结束时,藻聚集厚度20 cm处理组中CH_(4)和CO_(2)排放通量最大,分别为58.85 mg·m^(-2)·h^(-1);和489.18 mg·m^(-2)·h^(-1);此外,N_(2)O的排放通量随着藻聚集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过程中,水体中NH_(4)^(+)-N与各处理组CO_(2)、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均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揭示了藻类聚集厚度与水体中碳、氮、磷的浓度及CO_(2)、CH_(4)和N_(2)O 3种温室气体释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湖泊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