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红细胞中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的活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闫小华 邓小敏 吴怀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0-232,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人体红细胞中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的活性。以 3,4 二羟基苯甲酸 (DBA)作为酶反应底物 ,S 腺苷甲硫氨酸 (SAM)作为甲基供体 ,在镁离子的存在下 ,将SAM上的甲基转移到DBA 3位的氧上。色谱法测定反...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人体红细胞中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的活性。以 3,4 二羟基苯甲酸 (DBA)作为酶反应底物 ,S 腺苷甲硫氨酸 (SAM)作为甲基供体 ,在镁离子的存在下 ,将SAM上的甲基转移到DBA 3位的氧上。色谱法测定反应产物 4 羟基 3 甲氧基苯甲酸 (4 OH 3 MBA)的生成量。人体红细胞中COMT活性的线性范围在 1U/mL~ 6 0U/mL ,最低检测限为 0 5U/mL(S/N≥ 5 ) ,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平均RSD <1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活性 红细胞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海晨 刘铁榜 +2 位作者 杨孔军 吴怀安 陆亚文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未治期临床特征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1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研究组)与113例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组)患者的未治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未治期>对照组(P&...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未治期临床特征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1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研究组)与113例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组)患者的未治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未治期>对照组(P<0.01),男性<女性(P<0.01),早发组<晚发组(P<0.05),病前性格内向型>外向型(P<0.05),阳性与阴性家族史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治期对其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是导致患者难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难治性 未治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征 杨孔军 +4 位作者 刘铁榜 杨海晨 高欢 吴怀安 陆亚文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中评分≥4分项目数的不同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阳性亚型组、阴性亚型组、混合型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5...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中评分≥4分项目数的不同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阳性亚型组、阴性亚型组、混合型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569,P=0.023)。阳性亚型组较其他组首发年龄大,总病程短,住院次数少,差异显著(P<0.01或P<0.05);混合型组较其他组用药种类多,差异显著(P<0.01或P<0.05);阳性亚型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显著多于其他组,阴性亚型组和混合型组起病慢性。结论阳性亚型组首发年龄较大,总病程较短;混合型组使用过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较多;阴性亚型组和混合型组起病以慢性为主,住院次数也明显比阳性亚型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亚型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付琳 邱相君 +3 位作者 代宗顺 侯淑贤 庞雪冰 吴怀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 :研究国产奥卡西平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健康志愿者 2 0名 ,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的奥卡西平片 ,剂量为 30 0mg ,剂间间隔为 2周。分别于服药后 4 8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目的 :研究国产奥卡西平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健康志愿者 2 0名 ,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的奥卡西平片 ,剂量为 30 0mg ,剂间间隔为 2周。分别于服药后 4 8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奥卡西平的活性代谢物MHD的浓度。结果 :MHD的线性范围为 0 .10~ 10 .0 0mg/L ,最低检测浓度为 0 .10mg/L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99.4± 4 .2 ) %。 2 0名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两种制剂后 ,MHD的cmax分别为 4 .6 1± 0 .5 7mg/L和 16 .34± 5 .2 9mg/L ;tmax分别为 4 .6 5± 2 .74h和 4 .2 0± 2 .0 2h ;t1/2 (Ke) 分别为 16 .5 7± 4 .0 1h和 16 .34± 5 .2 9h ;AUC( 0 48) 分别为 10 0 .2 4± 16 .6 2mg·h/L和 97.97± 19.0 1mg·h/L ;AUC( 0 inf) 分别为 118.93± 4 .6 1mg·h/L和 115 .4 3± 4 .6 4mg·h/L。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 =(10 3.4± 10 .5 ) %。AUC( 0 48) ,cmax,tmax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两种制剂生物学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