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智慧的延伸——当代华文诗歌的一种发展趋向
1
作者 吴开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新诗自五四诞生以来,已向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当代华文诗歌,也展示了它独具的风采。以大陆、台湾为两大中心、兼及港澳及海外为多翼的华文诗,大都经过了向西方文化靠拢又转而向东方文化回归的过程。但... 中国新诗自五四诞生以来,已向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当代华文诗歌,也展示了它独具的风采。以大陆、台湾为两大中心、兼及港澳及海外为多翼的华文诗,大都经过了向西方文化靠拢又转而向东方文化回归的过程。但这种回归并非简单的复古,又回到五四前的诗坛状态,而是以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新的价值观,去观照古老的东方文化,从更深的层面上吸取东方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东方型的智慧延伸。当然,它又渗透着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的风韵。这种东方智慧的延伸,其表现大致有两种形态四种方式。第一种形态是外在的和内在的东方文化神韵均很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诗歌 《葡萄园》 东方智慧 发展趋向 东方文化 传统文化 意境美 古诗词 文化回归 当代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作荣对诗艺诗美的不倦探索
2
作者 吴开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6,120,共4页
论韩作荣对诗艺诗美的不倦探索吴开晋每一位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诗歌世界,他是用自己的心血营造出来的。正如苏珊·朗格所说:“创造诗歌世界并把它虚的生活因素组织起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情感与形式》第14章)。作为... 论韩作荣对诗艺诗美的不倦探索吴开晋每一位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诗歌世界,他是用自己的心血营造出来的。正如苏珊·朗格所说:“创造诗歌世界并把它虚的生活因素组织起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情感与形式》第14章)。作为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中年诗人,韩作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作荣 浪漫主义 形象的直觉 诗艺 意象美 陕北民歌 内心世界 意象诗 意象主义 诗歌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兰先生朗诵诗与教学研究及其人格精神
3
作者 吴开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4,共8页
高兰先生是著名的朗诵诗人和现代文学史家。在抗日战争中,他的朗诵诗号召人们起来保卫国土,赶走侵略者,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因而他被人们尊称为"钢铁的喉咙",是抗战诗歌史上的代表性诗人。他的名作《哭亡女苏菲》是其代表作... 高兰先生是著名的朗诵诗人和现代文学史家。在抗日战争中,他的朗诵诗号召人们起来保卫国土,赶走侵略者,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因而他被人们尊称为"钢铁的喉咙",是抗战诗歌史上的代表性诗人。他的名作《哭亡女苏菲》是其代表作。他对朗诵诗和如何进行诗朗诵,具有系统完备的理论。他所推动的诗朗诵运动被茅盾先生称为诗歌的再解放运动。此外,他在李后主研究和现代诗歌的研究与教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一生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百折不挠,始终不渝,展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兰 朗诵诗 教学研究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臧克家的新诗创作对当代诗坛的启示
4
作者 吴开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2,共5页
臧克家先生为中国诗坛留下一份丰厚的遗产,他的新诗创作对当今诗坛仍有深刻启示。一、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始终坚持一种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二、以情为主的创作主旨,多种多样的抒情方式;三、广泛吸收中外优秀文化,虽有侧重,但不偏爱。这... 臧克家先生为中国诗坛留下一份丰厚的遗产,他的新诗创作对当今诗坛仍有深刻启示。一、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始终坚持一种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二、以情为主的创作主旨,多种多样的抒情方式;三、广泛吸收中外优秀文化,虽有侧重,但不偏爱。这些,都值得当代诗人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当代诗坛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夫诗中的禅道意蕴
5
作者 吴开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80,共3页
洛夫是中国华文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他在台湾和移居海外后的许多诗作中,都体现了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宗和道家精神的追求:他追求禅道的最高境界,寻求精神的解脱;他把禅道的最高境界,化为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他以心灵体验之悟性,... 洛夫是中国华文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他在台湾和移居海外后的许多诗作中,都体现了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宗和道家精神的追求:他追求禅道的最高境界,寻求精神的解脱;他把禅道的最高境界,化为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他以心灵体验之悟性,观照"大千世界"之物象。这种追求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夫诗 禅道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美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开晋 《文史哲》 1984年第2期68-73,共6页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一生出版了十几本诗集。关于他的诗作在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思想意义、对后世的影响,几十年来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论及,但从诗美的角度探讨其美学意义及艺术特征,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尝试。...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一生出版了十几本诗集。关于他的诗作在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思想意义、对后世的影响,几十年来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论及,但从诗美的角度探讨其美学意义及艺术特征,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尝试。郭沫若早期的诗,主要指他二十年代分别出版的《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诗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早期诗歌 艺术美 艺术风格 艺术特征 诗歌创作 美学意义 风格美 思想意义 新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舍的童话剧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开晋 《齐鲁学刊》 198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老舍一生不但创作了十几部长篇小说和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创作了二十多部反映新旧社会各阶层生活的话剧,而且还挤出时间给孩子们写了童话剧《青蛙骑手》和《宝船》。这两部童话剧,显示了他另一方面的艺术才能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 民间童话 艺术风格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青蛙 新旧 思想性 语言 故事叙述 蚂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新时期文学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开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6-97,共2页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济南召开了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专题讨论会。到会代表共五十余人。会议期间,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教授田仲济先生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并讲了话。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热...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济南召开了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专题讨论会。到会代表共五十余人。会议期间,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教授田仲济先生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并讲了话。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热烈争论,使会议充满了蓬蓬勃勃的生气。会议不仅交流了当前全国文艺界的各种信息,分别就小说,诗歌、散文、影视文学、戏剧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而且还就某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以及我省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状况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争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影视文学 专题讨论会 田仲济 学术问题 文学成就 文艺界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诗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9
作者 吴开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3-77,共5页
新时期诗歌对传统文化有继承又有超越,各诗派的超越有不同表现:现实主义诗派丰富了表现手段,为古文化注入了新内涵;东方隐逸诗派对儒道“天人合一”给以更新,创造了“灵”美的新境界;朦胧诗派为古老神话注入现代人意识;“新生代”诗人... 新时期诗歌对传统文化有继承又有超越,各诗派的超越有不同表现:现实主义诗派丰富了表现手段,为古文化注入了新内涵;东方隐逸诗派对儒道“天人合一”给以更新,创造了“灵”美的新境界;朦胧诗派为古老神话注入现代人意识;“新生代”诗人则使古文化翻新,创作出了标新立异的口语诗和“感觉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新时期诗歌 传统现实主义 朦胧诗 艺术手法 古文化 诗派 隐逸诗 创作方法 新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潮的涌动与走向
10
作者 吴开晋 《文史哲》 1986年第6期18-22,共5页
引言:两次迭起的浪峰新诗潮是一股澎湃的新时期的诗歌浪潮,是具有崭新思想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新诗发生和发展的流向。新崛起的一部分青年诗人的作品是其中最有生气最有力度的一股水流。但并非全部,它还包括一些复出的老年和中年诗... 引言:两次迭起的浪峰新诗潮是一股澎湃的新时期的诗歌浪潮,是具有崭新思想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新诗发生和发展的流向。新崛起的一部分青年诗人的作品是其中最有生气最有力度的一股水流。但并非全部,它还包括一些复出的老年和中年诗人那些由激情的喷射转向思辨性的探求的一部分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潮 艺术表现手法 作品 抒情诗 社会功利性 咏物诗 审美心理结构 孤独感 人与人 邵燕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瑛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11
作者 吴开晋 于丛扬 周岩 《文史哲》 1983年第4期72-77,共6页
李瑛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三十余年来,他在诗歌的园地上辛勤地耕耘,已出版了二十几本诗集,收获是可喜的。他的诗,由于诗人不断地在艺术上进行探索,愈写愈精美,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标志着他的创作... 李瑛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三十余年来,他在诗歌的园地上辛勤地耕耘,已出版了二十几本诗集,收获是可喜的。他的诗,由于诗人不断地在艺术上进行探索,愈写愈精美,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标志着他的创作日益趋向成熟。正如诗人自己所主张的:“诗人应该深刻研究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他越懂得文艺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李瑛 诗歌创作 创作个性 新中国 艺术规律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战士 表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兰和他的朗诵诗
12
作者 吴开晋 张志甫 《文史哲》 1981年第6期19-25,共7页
在莲蓬勃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我国的新诗破土而出。它一经诞生,就把灿若群星的新诗人呈现于世界面前。人们打开新文学史,就会听到郭沫若、闻一多、冰心、朱自清、刘半农以及稍后的艾青、田间、臧克家等诗人的响亮歌唱和深情低吟... 在莲蓬勃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我国的新诗破土而出。它一经诞生,就把灿若群星的新诗人呈现于世界面前。人们打开新文学史,就会听到郭沫若、闻一多、冰心、朱自清、刘半农以及稍后的艾青、田间、臧克家等诗人的响亮歌唱和深情低吟。这些,当然已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了。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在那民族危亡的紧急历史关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诗歌朗诵 朗诵诗 爱国主义思想 抗战期间 新中国 冰心 祖国 重庆 旧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作家研究的新开拓——读《中国作家笔名探源》
13
作者 吴开晋 《中国出版》 1988年第7期82-84,共3页
多年来,对我国现、当代作家进行研究的论著可谓多样,但也不外乎“评传”、“专论”之类。今有丁国成、于丛扬、于胜三同志编著、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作家笔名探源》一书,从一个侧面对作家的生平、经历、气质、品德进行研究,可... 多年来,对我国现、当代作家进行研究的论著可谓多样,但也不外乎“评传”、“专论”之类。今有丁国成、于丛扬、于胜三同志编著、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作家笔名探源》一书,从一个侧面对作家的生平、经历、气质、品德进行研究,可以说是别开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家 笔名 作家研究 当代作家 探源 鲁迅 代表作品 考证 新开拓 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鉴赏艺术理论的系统工程——读《文体鉴赏艺术》
14
作者 吴开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09-110,共2页
新时期以来,文体鉴赏方面的著述颇丰。但是,系统地探索文体鉴赏艺术理论和研究不同文体鉴赏艺术规律并加以比较研究的论著尚未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青年学者曹明海同志,积数年之努力,撰写了《文体鉴赏艺术论》一书适时出版.恰... 新时期以来,文体鉴赏方面的著述颇丰。但是,系统地探索文体鉴赏艺术理论和研究不同文体鉴赏艺术规律并加以比较研究的论著尚未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青年学者曹明海同志,积数年之努力,撰写了《文体鉴赏艺术论》一书适时出版.恰恰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确是件可喜可贺之事。著名学者和散文家林非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是一部在文体鉴赏艺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研究著作,较为系统完整地探讨了文体鉴赏艺术的原理。因为在邀个研究领域之内,系统性的著作还不多见,所以这部《文体鉴赏艺术论》,可说是具有开拓性的创举。”这一总体评价是非常切实和中肯的。本书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意在探索文体鉴赏的总体艺术规律,作者在研究了众多的文体鉴赏的不同见解后,从美学和心理学角度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文体 艺术论 系统工程 艺术规律 总体评价 理论价值 青年学者 研究著作 意象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艾青早期和中期的诗作
15
作者 吴开晋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6期64-71,共8页
艾青,作为中国当代诗坛的泰斗已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创作道路,从他放下画笔拿起诗笔创作第一首新诗《会合》开始,就以澎湃的诗情为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争取光明的斗争而热烈歌唱,他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出了各具其态的艺术形象,为中国现代和... 艾青,作为中国当代诗坛的泰斗已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创作道路,从他放下画笔拿起诗笔创作第一首新诗《会合》开始,就以澎湃的诗情为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争取光明的斗争而热烈歌唱,他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出了各具其态的艺术形象,为中国现代和当代诗坛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拟就其早期诗作与建国初期诗作,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中国人民 中国现代 形象思维 中国当代 太阳 诗歌创作 光明 艺术手法 诗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旧体诗简论
16
作者 吴开晋 张志甫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9-25,共7页
众所周知,在我国'五四'以来的诸作家中,老舍是以其小说、戏剧创作的卓著成就和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的。然而,老舍的文学创作,除了小说和戏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诗歌,尤其是他的旧体诗。老舍爱诗,也爱写诗,又特别以... 众所周知,在我国'五四'以来的诸作家中,老舍是以其小说、戏剧创作的卓著成就和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的。然而,老舍的文学创作,除了小说和戏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诗歌,尤其是他的旧体诗。老舍爱诗,也爱写诗,又特别以旧体诗见长。还在中学时代,他就在老师方还先生宗子威先生的指导下,努力钻研我国古典诗词,并且开始学习写诗。许多古典诗词大师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吴梅村等,都是他师法的榜样。其中,如陆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词 艺术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瑛诗歌的语言技巧
17
作者 于丛杨 周岩 吴开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文学的'使命是在于磨炼那十分需要磨炼的语言。'~①诗人李瑛忠实于使命,他从不信手成篇。他的每一首诗,几乎都是经过了相当的磨炼才拿出来发表的。苦心磨炼语言,是李瑛赋于自己的崇高使命,是他在艺术上锐意求...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文学的'使命是在于磨炼那十分需要磨炼的语言。'~①诗人李瑛忠实于使命,他从不信手成篇。他的每一首诗,几乎都是经过了相当的磨炼才拿出来发表的。苦心磨炼语言,是李瑛赋于自己的崇高使命,是他在艺术上锐意求新的表现。我们虽然从没有见到他关于锤炼语言方面的宣言,但是,从他的作品里,不难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化 动作动词 比喻手法 《红柳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抒情诗的诗情及其表现特征
18
作者 吴开晋 《文史哲》 1979年第2期63-68,共6页
诗歌的旗帜上高悬着“诗言志”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所谓言志,就是要表达诗人内心强烈而饱满的思想感情,并非就是用诗来发表一通政治宣言。千百年来。
关键词 抒情诗 诗情 诗歌 思想感情 现实生活 艺术形象 郭沫若 李白 爱情生活 杜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崭新的形式,民族的传统——学习五四以来新诗发展问题的体会
19
作者 吴开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45-53,共9页
从五四运动的白话诗算起,新诗已有六十年的历史,比之几千年的古典诗歌,时间虽短,但也贡献出了众多的诗人和不朽的诗章。新诗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有什么经验和规律?它的前途如何?这一直是诗歌理论界和广大诗歌爱好者共同关心的问... 从五四运动的白话诗算起,新诗已有六十年的历史,比之几千年的古典诗歌,时间虽短,但也贡献出了众多的诗人和不朽的诗章。新诗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有什么经验和规律?它的前途如何?这一直是诗歌理论界和广大诗歌爱好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略作探讨,求教于大家。一、思想的解放与诗体的解放一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一种诗体的兴起与演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而同时,也与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分不开。五四以来新诗的产生与发展,也同样如此。其实,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的,以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发展 诗歌形式 古典诗词 自由体 外国诗歌 信天游 《王贵与李香香》 五四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