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甘薯生长、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许泽康
石琨
+4 位作者
欧阳宇珺
吴建燕
马洪波
张小贝
汪吉东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694,共7页
甘薯田间施氮通常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后不再追施氮肥,因此研发和遴选符合甘薯不同生育期氮素需求的缓控释氮肥对甘薯增产、氮肥减施很重要。本研究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等量氮、磷、钾投入下,分析不同缓控释氮肥(草酰胺...
甘薯田间施氮通常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后不再追施氮肥,因此研发和遴选符合甘薯不同生育期氮素需求的缓控释氮肥对甘薯增产、氮肥减施很重要。本研究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等量氮、磷、钾投入下,分析不同缓控释氮肥(草酰胺、硫包衣尿素、脲甲醛、尿素结合硝化抑制剂)对甘薯不同生育期(苗期、封垄期、膨大期和收获期)生长和氮含量、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硫包衣尿素和草酰胺控释氮肥分别提高甘薯的块根生物量96.79%和103.59%,且显著高于脲甲醛和尿素结合硝化抑制剂处理(P<0.05)。在膨大期和收获期,硫包衣尿素处理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有利于提高块根的生物量。(2)硫包衣尿素和草酰胺在甘薯苗期和封垄期氮素释放量较少,在甘薯膨大期和收获期释放量较多,铵态氮和硝态氮之和是脲甲醛和尿素结合硝化抑制剂的1.24~1.60倍,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17~1.80倍。因此,硫包衣尿素和草酰胺较为符合甘薯生产上的一次性氮肥投入。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薯的养分管理和氮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甘薯
光合速率
矿质氮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期施氮肥对黄棕壤微生物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被引量:
22
2
作者
王静
王磊
+5 位作者
刘耀斌
章欢
张辉
汪吉东
吴建燕
张永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3-843,共11页
基于黄棕壤小麦-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潜在调控因子,为科学施氮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始于2011年4个施氮处理:不施肥(CK)、不...
基于黄棕壤小麦-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潜在调控因子,为科学施氮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始于2011年4个施氮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化学氮肥(NPK)和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NPKM),调查两季作物收获后土壤MBC和MBN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明确调控弱酸性黄棕壤中MBC和MBN变化的潜在因素。小麦和甘薯两季的结果表明:施氮肥降低了土壤MBC、MBN含量和蔗糖酶(SSC)、脲酶(SUE)活性,与NPK处理相比, NPKM处理增加了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长期施用氮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养分[全氮(TN)和矿质态氮(MN)]含量,但施氮肥显著降低土壤p H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与小麦季相比,甘薯季土壤SOC和MN含量有所下降,而MBN含量和SSC活性有所升高。RDA和SEM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强化了MBC与MBN、SSC与MBC以及SUE与MBC之间的关联性;不同施氮处理下土壤pH、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其中pH是调控土壤MBC变化的直接因素,而土壤SSC和SUE活性与MBC、MBN含量相互影响。长期施用氮肥降低了黄棕壤MBC、MBN含量和酶活性,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缓解生物性状的下降,土壤p H是影响MBC变化的主要因素,小麦-甘薯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强烈的碳代谢过程利于增加MB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
氮肥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潜在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肥形态对甘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18
3
作者
安霞
董月
+4 位作者
吴建燕
宁运旺
许建平
李传哲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9-1054,共6页
为给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肥,研究了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甘薯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均可提高单株甘薯产量、薯数及单个薯质量,其中以铵态氮肥...
为给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肥,研究了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甘薯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均可提高单株甘薯产量、薯数及单个薯质量,其中以铵态氮肥(T3)处理的单株甘薯产量和单株结薯数最高,分别达到995.16 g、5.42个,显著高于酰胺态氮肥(T1)处理和硝态氮肥(T2)处理(P<0.05),单个薯质量则以硝态氮处理最高,为185.87 g。叶面积指数在移栽后60 d时达到最大值,其中铵态氮肥处理(3.73)>硝态氮肥处理(3.43)>酰胺态氮肥处理(2.63)。甘薯根、叶干物质累积速率以铵态氮肥(T3)处理最高,其次为硝态氮肥(T2)处理。甘薯地上部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主要集中在甘薯旺长期、膨大期,其中,甘薯叶、茎柄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K的累积量T3处理>T2处理>T1处理;由于块根的不断膨大,甘薯根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则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根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的累积量T1处理>T2处理>T3处理,对K的累积量T3处理>T1处理>T2处理。3种形态氮肥处理中,硝态氮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39.23%),其次为铵态氮肥处理(29.91%),酰胺态氮肥处理最低(27.56%);但铵态氮肥处理收获指数最高,为0.67,其次为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处理,均为0.64。因此,施用铵态氮肥最利于甘薯的高产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肥形态
叶面积指数
氮素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物料输入对黄河故道区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传哲
姚文静
+6 位作者
杨苏
徐聪
马洪波
吴建燕
汪吉东
艾玉春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45-250,共6页
通过研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添加对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合理培肥、提升当地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故道区典型潮土和当地有机物料为供试材料,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CK(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
通过研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添加对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合理培肥、提升当地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故道区典型潮土和当地有机物料为供试材料,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CK(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6 t/hm^(2))及M2(有机肥12 t/hm^(2))、S1(秸秆菌渣6 t/hm^(2))及S2(秸秆菌渣12 t/hm^(2))、B1(树枝菌渣6 t/hm^(2))及B2(树枝菌渣12 t/hm^(2))共7个处理,应用常规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物料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得到改善,>0.250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增加,<0.053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呈降低趋势,且在0~10 cm土层施用效果优于10~20 cm土层;有机物料输入可调节土壤三相比,减少液相比和气相比,增加固相比,降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ED),其中输入秸秆菌渣的S2处理土壤STPED值最低(25.31),与输入树枝菌渣的B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三相比均接近理想状态;与CK相比,有机物料施用可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树枝菌渣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透水透气性增强,土壤板结状况得到缓解。说明外源有机物输入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影响,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效果考虑,每年在耕作层施入树枝菌渣12 t/hm^(2)为最佳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区
有机物料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三相比
土壤紧实度
土壤容重
土壤物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甘薯生长、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许泽康
石琨
欧阳宇珺
吴建燕
马洪波
张小贝
汪吉东
机构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所/农业农村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烟台泓源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694,共7页
基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ZDYF2020226)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o.CARS-10-GW10,No.CARS-10-GW2)。
文摘
甘薯田间施氮通常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后不再追施氮肥,因此研发和遴选符合甘薯不同生育期氮素需求的缓控释氮肥对甘薯增产、氮肥减施很重要。本研究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等量氮、磷、钾投入下,分析不同缓控释氮肥(草酰胺、硫包衣尿素、脲甲醛、尿素结合硝化抑制剂)对甘薯不同生育期(苗期、封垄期、膨大期和收获期)生长和氮含量、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硫包衣尿素和草酰胺控释氮肥分别提高甘薯的块根生物量96.79%和103.59%,且显著高于脲甲醛和尿素结合硝化抑制剂处理(P<0.05)。在膨大期和收获期,硫包衣尿素处理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有利于提高块根的生物量。(2)硫包衣尿素和草酰胺在甘薯苗期和封垄期氮素释放量较少,在甘薯膨大期和收获期释放量较多,铵态氮和硝态氮之和是脲甲醛和尿素结合硝化抑制剂的1.24~1.60倍,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17~1.80倍。因此,硫包衣尿素和草酰胺较为符合甘薯生产上的一次性氮肥投入。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薯的养分管理和氮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甘薯
光合速率
矿质氮
氮肥利用率
Keywords
slow-relea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sweet potato
photosynthetic rate
mineral nitroge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31.0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施氮肥对黄棕壤微生物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被引量:
22
2
作者
王静
王磊
刘耀斌
章欢
张辉
汪吉东
吴建燕
张永春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站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烟台泓源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3-843,共11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90259)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0-B9)
+1 种基金
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BE2019378)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D0200505)资助。
文摘
基于黄棕壤小麦-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潜在调控因子,为科学施氮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始于2011年4个施氮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化学氮肥(NPK)和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NPKM),调查两季作物收获后土壤MBC和MBN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明确调控弱酸性黄棕壤中MBC和MBN变化的潜在因素。小麦和甘薯两季的结果表明:施氮肥降低了土壤MBC、MBN含量和蔗糖酶(SSC)、脲酶(SUE)活性,与NPK处理相比, NPKM处理增加了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长期施用氮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养分[全氮(TN)和矿质态氮(MN)]含量,但施氮肥显著降低土壤p H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与小麦季相比,甘薯季土壤SOC和MN含量有所下降,而MBN含量和SSC活性有所升高。RDA和SEM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强化了MBC与MBN、SSC与MBC以及SUE与MBC之间的关联性;不同施氮处理下土壤pH、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其中pH是调控土壤MBC变化的直接因素,而土壤SSC和SUE活性与MBC、MBN含量相互影响。长期施用氮肥降低了黄棕壤MBC、MBN含量和酶活性,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缓解生物性状的下降,土壤p H是影响MBC变化的主要因素,小麦-甘薯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强烈的碳代谢过程利于增加MBN。
关键词
黄棕壤
氮肥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潜在调控因子
Keywords
Yellow brown soil
N fertilizers
Microbial biomass
Enzyme activities
Potential regulatory factors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肥形态对甘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18
3
作者
安霞
董月
吴建燕
宁运旺
许建平
李传哲
张永春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南京农业大学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9-1054,共6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基金项目(CARS-11-B-1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导向型重大项目[CX(14)2005]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1337)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合作项目(JIANGSU-11)
文摘
为给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肥,研究了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甘薯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均可提高单株甘薯产量、薯数及单个薯质量,其中以铵态氮肥(T3)处理的单株甘薯产量和单株结薯数最高,分别达到995.16 g、5.42个,显著高于酰胺态氮肥(T1)处理和硝态氮肥(T2)处理(P<0.05),单个薯质量则以硝态氮处理最高,为185.87 g。叶面积指数在移栽后60 d时达到最大值,其中铵态氮肥处理(3.73)>硝态氮肥处理(3.43)>酰胺态氮肥处理(2.63)。甘薯根、叶干物质累积速率以铵态氮肥(T3)处理最高,其次为硝态氮肥(T2)处理。甘薯地上部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主要集中在甘薯旺长期、膨大期,其中,甘薯叶、茎柄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K的累积量T3处理>T2处理>T1处理;由于块根的不断膨大,甘薯根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则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根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的累积量T1处理>T2处理>T3处理,对K的累积量T3处理>T1处理>T2处理。3种形态氮肥处理中,硝态氮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39.23%),其次为铵态氮肥处理(29.91%),酰胺态氮肥处理最低(27.56%);但铵态氮肥处理收获指数最高,为0.67,其次为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处理,均为0.64。因此,施用铵态氮肥最利于甘薯的高产和高效。
关键词
甘薯
氮肥形态
叶面积指数
氮素生产效率
Keywords
sweet potato
form of nitrogen fertilizer
leaf area index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物料输入对黄河故道区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传哲
姚文静
杨苏
徐聪
马洪波
吴建燕
汪吉东
艾玉春
张永春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竹类研究所
烟台泓源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45-250,共6页
基金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BE2021378)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21)307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D0800301-02)。
文摘
通过研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添加对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合理培肥、提升当地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故道区典型潮土和当地有机物料为供试材料,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CK(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6 t/hm^(2))及M2(有机肥12 t/hm^(2))、S1(秸秆菌渣6 t/hm^(2))及S2(秸秆菌渣12 t/hm^(2))、B1(树枝菌渣6 t/hm^(2))及B2(树枝菌渣12 t/hm^(2))共7个处理,应用常规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物料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得到改善,>0.250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增加,<0.053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呈降低趋势,且在0~10 cm土层施用效果优于10~20 cm土层;有机物料输入可调节土壤三相比,减少液相比和气相比,增加固相比,降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ED),其中输入秸秆菌渣的S2处理土壤STPED值最低(25.31),与输入树枝菌渣的B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三相比均接近理想状态;与CK相比,有机物料施用可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树枝菌渣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透水透气性增强,土壤板结状况得到缓解。说明外源有机物输入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影响,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效果考虑,每年在耕作层施入树枝菌渣12 t/hm^(2)为最佳施肥量。
关键词
黄河故道区
有机物料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三相比
土壤紧实度
土壤容重
土壤物理结构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甘薯生长、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许泽康
石琨
欧阳宇珺
吴建燕
马洪波
张小贝
汪吉东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期施氮肥对黄棕壤微生物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王静
王磊
刘耀斌
章欢
张辉
汪吉东
吴建燕
张永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氮肥形态对甘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安霞
董月
吴建燕
宁运旺
许建平
李传哲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有机物料输入对黄河故道区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
李传哲
姚文静
杨苏
徐聪
马洪波
吴建燕
汪吉东
艾玉春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