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注入诱变选育氨肽酶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初步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庆勋 谷海先 赵光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N+注入米曲霉WJ05-1,筛选得到2株氨肽酶活力提高了30%的高产菌株M60-5-13和M80-10-7,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2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对M80-10-7的发酵条件,如碳氮源及浓度、起始pH、发酵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初步优化,进一步使产酶... 通过N+注入米曲霉WJ05-1,筛选得到2株氨肽酶活力提高了30%的高产菌株M60-5-13和M80-10-7,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2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对M80-10-7的发酵条件,如碳氮源及浓度、起始pH、发酵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初步优化,进一步使产酶水平提高了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诱变育种 氨肽酶 米曲霉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富烃凹陷烃源岩测井定量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鹏 徐猛 +1 位作者 尹诗琪 吴庆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年第6期19-22,77,共4页
辽中凹陷作为一个富烃凹陷,对其优质烃源岩的研究仅仅处在基础阶段。为了对辽中凹陷优质烃源岩进行进一步的评价,识别优质烃源岩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受成本限制,不可能完全依靠地球化学分析获得凹陷内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情况。... 辽中凹陷作为一个富烃凹陷,对其优质烃源岩的研究仅仅处在基础阶段。为了对辽中凹陷优质烃源岩进行进一步的评价,识别优质烃源岩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受成本限制,不可能完全依靠地球化学分析获得凹陷内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情况。利用测井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烃源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TOC)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80%,相关性较好。这为后续辽中凹陷优质烃源岩研究及相似凹陷的研究提供了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测井响应 有机碳含量 优质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肉神经活跃度反馈的航天服关节助力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翔 刘昊 +2 位作者 吴庆勋 廖平平 张利剑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8-453,474,共7页
为解决航天服隔离助力系统与人体造成的人机运动协同问题,提出了基于肌肉神经活跃度建模的肌力特征识别方法,从肌电信号(EMG)量化分析了肌肉发力水平,而后根据肌肉实时发力意图对助力系统进行动力学控制,实现了航天员、航天服与助力系... 为解决航天服隔离助力系统与人体造成的人机运动协同问题,提出了基于肌肉神经活跃度建模的肌力特征识别方法,从肌电信号(EMG)量化分析了肌肉发力水平,而后根据肌肉实时发力意图对助力系统进行动力学控制,实现了航天员、航天服与助力系统的协同运动。最后,通过穿戴式柔索传动系统模拟了航天服肘关节助力工效实验,对基于肌肉神经活跃度的关节助力技术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G 肌肉神经活跃度 航天服 关节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骨骼伺服驱动器效率提升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宇 吴庆勋 +2 位作者 李如飞 刘昊 张利剑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以电机驱动为动力源的外骨骼具有控制精度高、安全可靠等特点,然而能耗问题限制了此类外骨骼的工作时长。为提升外骨骼伺服驱动器效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调制策略进行研究。通过不同调制策略的开关损耗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不连续脉宽调... 以电机驱动为动力源的外骨骼具有控制精度高、安全可靠等特点,然而能耗问题限制了此类外骨骼的工作时长。为提升外骨骼伺服驱动器效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调制策略进行研究。通过不同调制策略的开关损耗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不连续脉宽调制技术DPWM的效率优化控制策略,并采用基于零序分量注入的方法,实现调制策略的归一化生成。对驱动器效率、电机响应性能等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DPWM的效率优化控制策略在重载条件下可有效提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 伺服系统 开关损耗 D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阵列肌电信号的空间外骨骼运动意图辨识方法
5
作者 胡源渊 吴庆勋 +2 位作者 刘瑞达 刘昊 张利剑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针对太空微重力环境对IMU等传感器的影响问题,提出基于柔性阵列肌电信号(EMG)的空间外骨骼运动意图辨识方法,以提高意图辨识的实时性。首先提出了柔性阵列电极以及扫频筛选通断检测方法,将人体运动时与皮肤不接触电极点进行物理隔离,并... 针对太空微重力环境对IMU等传感器的影响问题,提出基于柔性阵列肌电信号(EMG)的空间外骨骼运动意图辨识方法,以提高意图辨识的实时性。首先提出了柔性阵列电极以及扫频筛选通断检测方法,将人体运动时与皮肤不接触电极点进行物理隔离,并研制分布式肌电采集系统,精确获取人体运动时各个肌肉群的肌电信号;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基于样本熵的运动意图辨识方法;最后,在搭建的模拟低重力试验系统上进行运动意图辨识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及响应速率,支撑了人机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外骨骼 柔性阵列电极 肌电信号 运动意图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中生代火山岩喷发旋回划分及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庆勋 王粤川 +4 位作者 韦阿娟 吴昊明 赵弟江 高坤顺 付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6,共9页
渤海海域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但其空间叠置关系复杂,制约了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基于大量钻井取心、壁心、薄片、测井、锆石U-Pb测年以及地震资料,综合运用地质分析、地球物理分析以及岩石年代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火山岩喷发旋回进行... 渤海海域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但其空间叠置关系复杂,制约了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基于大量钻井取心、壁心、薄片、测井、锆石U-Pb测年以及地震资料,综合运用地质分析、地球物理分析以及岩石年代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火山岩喷发旋回进行了划分,建立了渤海海域中生代火山岩喷发旋回序列。渤海海域中生代火山岩可以划分为3个喷发旋回,分别为侏罗纪(旋回Ⅰ)、早白垩世早中期(旋回Ⅱ)、早白垩世晚期至中生代末(旋回Ⅲ)。旋回Ⅱ又可细分为3个亚旋回Ⅱ1、Ⅱ2、Ⅱ3,喷发时间分别为128~122、122~118、117.8~114.4 Ma,岩性由基性向酸性演变,其中Ⅱ1亚旋回以溢流相中基性火山岩为主,沿深大断裂呈裂隙式喷发,分布广泛;Ⅱ3亚旋回酸性火山岩沿郯庐走滑断层成"串珠状"零星分布,多为中心式喷发;Ⅱ2亚旋回介于两者之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火山岩喷发旋回与油气的关系,认为沿郯庐断裂带分布的Ⅱ2和Ⅱ3亚旋回中酸性火山岩优质储层发育,靠近生烃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输导和聚集条件,是渤海海域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文研究对类似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喷发旋回划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中生代 火山岩 喷发旋回 锆石U-PB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凹陷区复杂断裂带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油气运移模拟 被引量:29
7
作者 徐长贵 彭靖淞 +2 位作者 吴庆勋 孙哲 叶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4-692,共9页
基于渤海中南部地区复杂断裂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大数据分析,得到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形成的定量/半定量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建模辅助分析,实现了黄河口东洼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源外充注点/段大数据搜索,并在此约束下进行油气充注、运... 基于渤海中南部地区复杂断裂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大数据分析,得到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形成的定量/半定量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建模辅助分析,实现了黄河口东洼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源外充注点/段大数据搜索,并在此约束下进行油气充注、运移数值模拟,成功预测了复杂断裂带浅层的油气运移路径和油气富集断块。研究认为,活动断裂带浅层充注存在差异性,垂向优势运移通道的充注点/段是浅层油气运移的起点,对于浅层油气运移及其成藏非常重要;在浅层的断层中,切割深层中转仓或深层主要运移通道、断接厚度小于400m、成藏期断层断距大于80m的断层容易形成凹陷区垂向优势运移通道;新构造运动通过控制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源外充注点/段的差异分布,决定了复杂断裂带的差异成藏。研究成果对于复杂断裂带的精细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凹陷区 垂向优势运移通道 复杂断裂带 充注点 新构造运动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测井-地质岩性综合识别方法 被引量:23
8
作者 叶涛 韦阿娟 +2 位作者 高坤顺 吴庆勋 赵弟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3,共6页
以渤海海域丰富的钻井取心、薄片鉴定及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以岩石成分、岩石结构为主导的研究区中生界火山岩测井-地质分类方案,明确了不同类型火山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其中自然伽马与密度对岩石成分响应敏感,声波时差、中子孔隙... 以渤海海域丰富的钻井取心、薄片鉴定及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以岩石成分、岩石结构为主导的研究区中生界火山岩测井-地质分类方案,明确了不同类型火山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其中自然伽马与密度对岩石成分响应敏感,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及电阻率对岩石结构识别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中生界火山岩岩石成分识别图版、岩石结构识别图版及岩性综合识别图版,并将识别图版应用于实际生产,认为安山岩及安山角砾岩是研究区中生界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储集岩。本文方法对于渤海海域寻找火山岩优质储层,降低火山岩油气藏勘探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中生界 火山岩 岩性识别 测井-地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428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震 张新涛 +2 位作者 徐春强 吴庆勋 李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7,I0005,共10页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渤海海域428潜山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复杂。根据新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采用水平相干体技术,分析428潜山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探讨构造成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山东、西两个构造脊分别具有...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渤海海域428潜山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复杂。根据新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采用水平相干体技术,分析428潜山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探讨构造成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山东、西两个构造脊分别具有古生界和前寒武系、中生界和前寒武系双层结构特征;经历印支运动期的近SN向逆冲挤压、燕山运动早期的NW向继承性挤压、燕山运动中期的NW-SE向强烈伸展断陷、燕山运动晚期的NWW向挤压隆升,以及喜山运动期以来的伸展、走滑复合叠加改造,428潜山发育长期活动、早期活动和晚期活动3类断层,一系列网格状裂缝及多个不整合面改善潜山储层物性,增强油气输导能力。该结果为渤中坳陷区域内潜山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结构 构造演化 控藏作用 428潜山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新生界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史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志强 杨波 +2 位作者 王军 韩自军 吴庆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9-431,共13页
南黄海盆地迄今未获商业性油气突破,或与对其中-新生界3套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和生烃史研究薄弱有关。对来自3套烃源岩的41块样本进行岩石热解、微量元素、X衍射和色谱-质谱分析后发现,泰州组二段腐泥组含量高,为Ⅱ_(1)型干酪根,以水... 南黄海盆地迄今未获商业性油气突破,或与对其中-新生界3套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和生烃史研究薄弱有关。对来自3套烃源岩的41块样本进行岩石热解、微量元素、X衍射和色谱-质谱分析后发现,泰州组二段腐泥组含量高,为Ⅱ_(1)型干酪根,以水生有机质输入为主,C_(27)甾烷占优,受海侵影响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古水体还原性强且盐度高,利于有机质保存;阜宁组二段和泰州组二段古水体环境相似,但C_(28)甾烷含量显著增高,为藻类为主和陆源为辅的双重有机质输入,是典型的湖相烃源岩;阜四段的C_(29)甾烷含量占绝对优势,TAR比值高,为单一的陆源有机质输入,古水体偏氧化性且盐度低,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烃源岩复杂的母质输入类型和沉积环境不利于对其热成熟度的评价,对以甾烷20S/(20S+20R)或Ts/(Ts+Tm)参数表达的“未熟”特征应谨慎。基于断陷型-拗陷型的构造背景转换分析,建立了潜力生油层的生烃过程,认为活跃的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生烃有促进作用,且北部坳陷以早期生烃为主,南部坳陷存在早、晚两期生烃,以三垛组沉积时期生烃为主。研究对南黄海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热成熟度 湖相烃源岩 泰州组 阜宁组 中-新生界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东南洼陷优质烃源岩定量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弟江 韦阿娟 +3 位作者 郭永华 付立 吴庆勋 曾金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6-441,498,共7页
辽东南洼陷埋藏较浅,构造演化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认识不清,对其开展烃源岩评价极为必要。运用地球化学、古生物等分析手段,确定了辽东南洼陷主要生烃层系,认为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一—沙二段与沙三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成熟度较... 辽东南洼陷埋藏较浅,构造演化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认识不清,对其开展烃源岩评价极为必要。运用地球化学、古生物等分析手段,确定了辽东南洼陷主要生烃层系,认为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一—沙二段与沙三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成熟度较高,是研究区主力烃源岩;沙四段—孔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稍差,但成熟度较高,且发育规模较大,是辽东南洼陷非常有潜力的烃源岩;渐新统东营组东三段烃源岩成熟度较低,生烃贡献较小。根据测井资料与地震多属性反演技术,对各套烃源岩发育规模进行定量评价后发现,辽东南洼陷烃源岩发育层系较多,分布范围较广,生烃潜力较大,极具油气勘探潜力。辽东南洼陷北部优质烃源岩厚度明显比南部大,是研究区生烃中心,南部烃源岩主要沿走滑断层呈串珠状分布,明显受到走滑断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辽东南洼陷 优质烃源岩 古生物 测井响应 多属性反演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中侏罗统煤系碎屑岩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粤川 韦阿娟 +2 位作者 郭颖 吴庆勋 李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38,共6页
渤海中侏罗统煤系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对其进一步勘探。以歧南断阶带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为例,利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煤系碎屑岩储层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 渤海中侏罗统煤系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对其进一步勘探。以歧南断阶带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为例,利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煤系碎屑岩储层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优质储层发育,其中,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保持性和建设性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成岩早期形成的微晶石英和铁白云石等胶结物有利于原始孔隙保存,成岩中期深部有机酸溶蚀作用及表生期风化淋滤作用形成了大量次生孔隙。研究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有利沉积相带和富火山碎屑物质分布区,有利勘探方向为歧南断阶带海四断裂两盘,油气勘探有望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碎屑岩 储层 主控因素 中侏罗统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式弹性压爪送料装置的结构分析及应用
13
作者 吴庆勋 《木工机床》 2007年第2期8-9,4,共3页
对各种履带式弹性压爪送料装置的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各类结构的优缺点和设计应考虑的要点,以及适合应用本装置的机床。
关键词 履带式 弹性压爪 送料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时代归属与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坤顺 吴庆勋 +2 位作者 彭靖淞 郭颖 马正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6,共8页
钻探揭示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地层结构在东西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寒武纪地势西高东低、中生代末地势西低东高,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跷跷板”现象。综合运用钻井、锆石U-Pb年代学、微古生物化石、三维地震等资料,明确了渤海海域前... 钻探揭示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地层结构在东西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寒武纪地势西高东低、中生代末地势西低东高,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跷跷板”现象。综合运用钻井、锆石U-Pb年代学、微古生物化石、三维地震等资料,明确了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时代归属,刻画了中生界、古生界残余地层分布特征。渤海西部前寒武系为变质岩基底,其年龄大致可以分为2 500 Ma左右和3 000 Ma左右两组,属于前中元古界;郯庐断裂东侧前寒武系古生物分析首次在渤海海域探井中发现新元古代疑源类化石,明确该区前寒武系碳酸盐岩为新元古界。郯庐断裂以西普遍残存古生界和局部残存侏罗系,郯庐断裂以东古生界几乎剥蚀殆尽,无侏罗系。南华纪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以及印支期华南、华北两板块剪刀式碰撞是造成研究区前新生代构造演化“跷跷板”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前新生代 基底时代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跷跷板”现象 南华纪 锆石U-PB定年 疑源类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颖 王粤川 +3 位作者 彭靖淞 高坤顺 吴庆勋 吴昊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50,共10页
渤海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条件复杂。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 渤海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条件复杂。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砂砾岩,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晶间孔为主,属中孔低渗储层,不同层段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岩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砂砾岩储层物性最好,砂岩和含砾砂岩次之,凝灰质砂岩最差;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砂体次之,水上分支河道、决口扇和河漫沉积物性较差;抗压实作用、表生风化淋滤作用和深部溶蚀作用是较高孔隙度储层普遍发育的主要原因,自生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充填和分布差异最终决定了储层渗透性和物性,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高岭石大量富集带内。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歧南断阶带及渤海海域中生界碎屑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区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歧口凹陷 歧南断阶带 中下侏罗统 碎屑岩潜山 优质储层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