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基酯类燃料联产化学品的技术经济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学琴 王志伟 +3 位作者 刘鹏 吴幼青 区境深 雷廷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7,共8页
为探究生物质液体燃料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及替代可能性,以乙酰丙酸酯为研究对象,以年消耗2000 t甘蔗渣制备乙酰丙酸酯规模化生产系统为例,设计生产生物质基酯类燃料的系统边界及工艺过程,建立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模型,进行综合成本估算... 为探究生物质液体燃料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及替代可能性,以乙酰丙酸酯为研究对象,以年消耗2000 t甘蔗渣制备乙酰丙酸酯规模化生产系统为例,设计生产生物质基酯类燃料的系统边界及工艺过程,建立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模型,进行综合成本估算及经济性分析。通过动态分析指标深入研究生物质基酯类燃料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获得生物质水解制备乙酰丙酸酯的经济效益结果,明确影响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并估算生产成本的不确定性;整个工艺过程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可促进生物质基乙酰丙酸酯的清洁生产,为生物质基酯类燃料联产化学品技术规模化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命周期评价 酯类燃料 经济性分析 综合成本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快速和慢速热解神府煤焦的理化性质 被引量:33
2
作者 吴诗勇 顾菁 +2 位作者 李莉 吴幼青 高晋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496,共5页
对慢速制焦温度为950—1400℃和快速制焦温度为950—1500℃的条件下所得神府煤焦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制焦温度和快速、慢速2种热解速率对煤焦的元素组成、比表面积、石墨化程度和矿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慢速热解焦和快... 对慢速制焦温度为950—1400℃和快速制焦温度为950—1500℃的条件下所得神府煤焦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制焦温度和快速、慢速2种热解速率对煤焦的元素组成、比表面积、石墨化程度和矿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慢速热解焦和快速热解焦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二者的C和H含量明显不同;随热解温度的增加,慢速热解焦的比表面积减少,而快速热解焦的比表面积增大;慢速热解煤焦比快速热解煤焦的石墨化程度大;前者的矿物质在热解温度高于1100℃时,发生熔融并团聚成更大的球形颗粒,而后者的矿物质在热解温度高于1300℃时,熔融成小球,稍有团聚的趋势,但没有团聚成更大的球形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高温 快速热解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煅烧条件下石油焦和沥青焦的物理结构及其CO_2气化特性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诗勇 吴幼青 +2 位作者 顾菁 张晓 高晋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8-265,共8页
在950~1400℃对石油焦和沥青焦进行了煅烧处理,考察了其在煅烧过程中的比表面积和碳微晶结构的变化;同时,在反应温度950~1400℃,采用等温热质法对其CO2气化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的增加,石油焦和沥青焦的比... 在950~1400℃对石油焦和沥青焦进行了煅烧处理,考察了其在煅烧过程中的比表面积和碳微晶结构的变化;同时,在反应温度950~1400℃,采用等温热质法对其CO2气化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的增加,石油焦和沥青焦的比表面积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与热解煤焦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随煅烧温度的增加,石油焦和沥青焦的碳微晶结构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温度高于1200℃时,其碳微晶结构有序化程度明显快于煤焦;高温煅烧总体上是有利于提高石油焦和沥青焦的气化反应性,这不同于高温热解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石油焦和沥青焦的气化反应性随反应温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反应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甚至在更高反应温度下,反应控制步骤仍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沥青焦 物理结构 气化特征 高温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硫脲紫外法测定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的检测分析及讨论 被引量:19
4
作者 佘珠花 兰燕丽 +1 位作者 吴幼青 熊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0-42,共3页
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简便的硫脲紫外吸收法 ,对脱毒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进行了检测 ,并对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在肯定检测硫甙改进方法[1] 的前提下 ,对此提出两点改进意见 :明确“氨性乙醇”的确切制备法 ;对紫外测定中用来检测异硫氰... 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简便的硫脲紫外吸收法 ,对脱毒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进行了检测 ,并对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在肯定检测硫甙改进方法[1] 的前提下 ,对此提出两点改进意见 :明确“氨性乙醇”的确切制备法 ;对紫外测定中用来检测异硫氰酸酯 (ITC)、唑烷硫酮 (OZT)两种硫甙所用空白进行了重新选择。实践表明 ,改进后的方法检测成功率高 ,重现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紫外法 硫代葡萄糖甙 检测分析 脱毒菜籽饼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热重法研究神府高温煤焦-CO_2气化反应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顾菁 李莉 +2 位作者 吴诗勇 吴幼青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4-358,共5页
在制焦温度为1223-1773 K内,制备了慢速和快速神府煤焦,采用程序升温热重法研究了煤焦-CO2高温气化反应性。主要研究了升温速率、制焦温度和热解速率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并对一种高温慢速热解焦(制焦温度为1573 K)的程序升温和等温动... 在制焦温度为1223-1773 K内,制备了慢速和快速神府煤焦,采用程序升温热重法研究了煤焦-CO2高温气化反应性。主要研究了升温速率、制焦温度和热解速率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并对一种高温慢速热解焦(制焦温度为1573 K)的程序升温和等温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煤焦-CO2气化反应有明显影响;制焦温度较高的煤焦反应性较低;快速热解有利于提高煤焦的反应性;由程序升温法和等温法所得活化能随转化率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但所得活化能的平均值分别为160.13 kJ/mol和163.21 kJ/mol,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CO2气化 程序升温热重法 高温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灰渣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石油焦/CO_2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平雅敏 黄胜 +2 位作者 吴诗勇 吴幼青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6,52,共6页
采用XRF、XRD和SEM/EDS等分析手段对神华煤气化灰渣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气化灰渣对金山石油焦/CO2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底灰渣和炉顶飞灰的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8.39%和62.71%;炉底灰渣中Ca和Fe的质量分数较炉顶... 采用XRF、XRD和SEM/EDS等分析手段对神华煤气化灰渣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气化灰渣对金山石油焦/CO2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底灰渣和炉顶飞灰的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8.39%和62.71%;炉底灰渣中Ca和Fe的质量分数较炉顶飞灰高,而炉顶飞灰中Si和Al的质量分数则比炉底灰渣高;气化灰渣中的矿物质主要以对气化反应无催化活性的惰性物质形态存在,炉底灰渣中对含碳物料气化反应有催化作用的主要是少量的硫酸钙、氧化铁和钾芒硝(K3Na(SO4)2),而炉顶飞灰中则是少量的硫酸钙;随着气化灰渣添加量的增加,石油焦催化气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转化率逐渐减小。当气化灰渣的添加量为5%~30%时,石油焦的气化活性提高了2~7倍,其中炉底灰渣的催化活性稍优于炉顶飞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气化灰渣 理化性质 催化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与氢氧化钠共处理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望 黄胜 +2 位作者 吴诗勇 吴幼青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9-434,476,共7页
以山西新峪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NaOH质量分数以及液固质量比等参数对煤中有机硫脱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微波处理前后煤样的表面官能团和不同形态硫的含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与NaOH共处理与两者分别单独处... 以山西新峪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NaOH质量分数以及液固质量比等参数对煤中有机硫脱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微波处理前后煤样的表面官能团和不同形态硫的含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与NaOH共处理与两者分别单独处理相比,对煤中有机硫有更明显的脱硫作用,较优的共处理脱硫条件为:微波功率385 W,微波辐照30min,NaOH质量分数10%以及液固质量比10∶1,此时脱硫率高达62.66%。微波处理后煤样中不同形态硫的衍射峰强度明显减弱,与此同时煤中脂肪结构的衍射峰强度也有所减弱。煤中不同形态硫通过微波脱除由易到难的顺序为:硫醇和硫醚,砜类,亚砜,噻吩。在上述较优的工艺条件下新峪煤中硫醇和硫醚的脱除率可达89.87%,砜类的脱除率为79.74%,亚砜类脱除率为44.30%,而噻吩类的脱除率仅为14.07%。微波辐照脱除煤中的有机硫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热效应促进NaOH与煤中的有机硫化物发生反应,同时也能促进煤中键能较小的C—S键直接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脱硫 微波 有机硫 氢氧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体中碱蒸气吸附剂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依丽 高晋生 吴幼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制一组碱蒸气吸附剂,在900℃高温通过与天然矿物脱碱性能的研究比较,结果得出自制样GM6具有最高的碱容量.实验表明,吸附剂对碱蒸气的吸附不仅与吸附剂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吸附剂内部的孔结构有关.由GM6的XRD结果和反应... 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制一组碱蒸气吸附剂,在900℃高温通过与天然矿物脱碱性能的研究比较,结果得出自制样GM6具有最高的碱容量.实验表明,吸附剂对碱蒸气的吸附不仅与吸附剂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吸附剂内部的孔结构有关.由GM6的XRD结果和反应动力学结果可见,无水蒸气条件下吸附剂对碱蒸气的吸附属物理吸附,吸附反应受产物层扩散控制;有水蒸气条件下吸附剂对碱蒸气的吸附属化学吸附,吸附反应同时受化学反应和产物层的扩散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体 碱蒸气吸附剂 孔结构 天然矿物 脱碱性能 化学成分 氯化钠 氯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相炭化焦的物理结构及CO2气化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黄胜 吴幼青 +3 位作者 吴诗勇 高晋生 向军 张军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以石油醚和蒽油为原料,在炭化温度为1 000-1 300°C的条件下制备了两种气相炭化焦,主要考察了这两种高温气相炭化焦的物理结构和CO2气化活性,并与液相炭化焦和煤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石油醚气相炭化以裂解和缩聚反应并存,而蒽... 以石油醚和蒽油为原料,在炭化温度为1 000-1 300°C的条件下制备了两种气相炭化焦,主要考察了这两种高温气相炭化焦的物理结构和CO2气化活性,并与液相炭化焦和煤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石油醚气相炭化以裂解和缩聚反应并存,而蒽油气相炭化以缩聚反应为主;两种气相炭化焦的颗粒均为均匀的球形颗粒(粒径为0.1-0.5μm),且随炭化温度增加,颗粒粒径减小,焦块结构趋于致密化;炭化温度增加有利于气相炭化焦的碳微晶结构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在相同炭化温度下,气相炭化焦最具石墨化倾向,液相炭化焦次之,煤焦最小;炭的气化活性不是仅由碳微晶结构唯一决定的,不同炭化过程所形成焦的气化活性顺序为:煤焦〉气相炭化焦〉液相炭化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炭化焦 物理结构 碳微晶 气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气中焦油净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亚 黄胜 +2 位作者 吴诗勇 吴幼青 高晋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对生物质燃气中焦油的净化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在喷淋塔前设置空冷塔的焦油净化系统,并以稻秸秆为原料考察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燃气中焦油在空冷塔和喷淋塔中的分配情况及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气中80%的焦油可在空冷塔中富集,... 对生物质燃气中焦油的净化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在喷淋塔前设置空冷塔的焦油净化系统,并以稻秸秆为原料考察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燃气中焦油在空冷塔和喷淋塔中的分配情况及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气中80%的焦油可在空冷塔中富集,当热解温度由500℃升至750℃时,空冷塔中焦油的占比由84.26%降至80.55%,喷淋塔中焦油占比由15.74%升至19.45%;生物质焦油中超过99%、81%、84%和93%的酚类化合物、烷烯烃、含氮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除酚类化合物外)在空冷塔中富集,而超过76%的芳烃及其衍生物在喷淋塔中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焦油 净化 空冷塔 喷淋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依丽 吴幼青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1-514,共4页
以价廉易得的天然矿物及碱为化学活性组分 ,制得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 GH1。该脱氯剂在 65 0°C高温、空速 2 5 0 0 h-1和进口 HCl气体体积浓度 1 5 0 0 mg/m3~ 2 0 0 0 mg/m3条件下的穿透氯容量达到 37.2 % ,同时机械强度合格... 以价廉易得的天然矿物及碱为化学活性组分 ,制得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 GH1。该脱氯剂在 65 0°C高温、空速 2 5 0 0 h-1和进口 HCl气体体积浓度 1 5 0 0 mg/m3~ 2 0 0 0 mg/m3条件下的穿透氯容量达到 37.2 % ,同时机械强度合格。实验还考察了主要成分配比、空速和温度对脱氯性能的影响 ,并讨论了有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氯剂 高温煤气 HCl气体脱除剂 穿透氯容量 机械强度 氯化氢 脱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鼓泡床反应器流场流动特性及强化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胜 钱嘉澍 +3 位作者 张园林 吴诗勇 陈剑佩 吴幼青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4,共11页
针对大型鼓泡床反应器存在返混增强、物料流场分布不匀匀性趋强以及传质效率低等影响反应器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突出问题,开发了一种径向展开的新型阻尼分布器,在冷模试验平台上探索阻尼分布器对气泡聚并及破碎行为的影响规律,考察大型... 针对大型鼓泡床反应器存在返混增强、物料流场分布不匀匀性趋强以及传质效率低等影响反应器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突出问题,开发了一种径向展开的新型阻尼分布器,在冷模试验平台上探索阻尼分布器对气泡聚并及破碎行为的影响规律,考察大型反应器中不同阻尼分布器组合方式的流场流动特性,探究了阻尼分布器组合在工业反应器放大过程中的流场强化效果。结果表明:设置阻尼分布器后,鼓泡床反应器冷模试验装置中湍流涡尺度减小,气泡破碎概率提高,不同气泡群经阻尼分布器后气泡群平均直径从13.48~24.38 mm降至9.40~20.38 mm,表面积增幅为8.5%~71.9%。设置阻尼分布器可提高反应器局部气含率和液速分布均匀性,适当增加阻尼分布器层数有利于扩大流场的轴向影响范围。增大阻尼分布器直径有利于减小各高度平面间局部液速的差值并提高局部气含率径向分布均匀性,不同高度平面中心液速的差值由0.6 mm/s降至0.3 mm/s,同一高度平面局部气含率方差可降至未设置阻尼分布器时的15%。在反应器放大过程中,流体绕流的径向范围扩大,设置阻尼分布器后局部气含率和液速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同一高度平面局部气含率方差可降低至未设置分布器时的7%,局部液速差值由1.3~2.7 mm/s降至1.0~1.1 mm/s。设置1/4倍塔径分布器并以安装间隔∶分布器直径=7∶1的方式设置阻尼分布器组合时,流场强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鼓泡床反应器 阻尼分布器 流场强化 局部气含率 局部液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快速热解液相炭化焦的物理性质及CO_2气化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诗勇 吴幼青 +2 位作者 顾菁 张晓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以一种液相炭化焦(石油焦)为原料,在快速升温和热解压力为常压至3 MPa下制备了热解焦,主要考察了热解停留时间和热解压力对其失重、BET表面积和CO2气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快速热解条件下,随热解停留时间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 以一种液相炭化焦(石油焦)为原料,在快速升温和热解压力为常压至3 MPa下制备了热解焦,主要考察了热解停留时间和热解压力对其失重、BET表面积和CO2气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快速热解条件下,随热解停留时间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呈下降趋势,气化活性略微减小;随热解压力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气化活性略微变化,甚至基本不变;常压条件下液相炭化焦的气化活性明显高于加压条件下的气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炭化焦 快速升温 加压热解 BET表面积 气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煤焦气化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诗勇 张晓 +2 位作者 顾菁 吴幼青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以煤焦气化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BP神经网络参数估计器,建立了用于模拟煤焦气化过程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该混合神经网络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煤焦的气化过程,可以得到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测得的2个参数,即:在煤焦中具有活性的碳与总碳... 以煤焦气化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BP神经网络参数估计器,建立了用于模拟煤焦气化过程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该混合神经网络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煤焦的气化过程,可以得到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测得的2个参数,即:在煤焦中具有活性的碳与总碳的比值A和具有活性碳的单位质量反应速率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神经网络模型 煤焦 气化过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阶烟煤和石油渣油的混合加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晋生 吴幼青 +1 位作者 H.H.Oelert 张佩芳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561-567,共7页
在小型间歇式反应釜内,进行了文题的试验,考察了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可能性。发现煤种影响虽不如煤直接液化那样敏感,但选择合适煤种仍是重要的。在440℃、18MPa(冷初压6MPa)、60min和加赤泥催化剂时,以依兰煤和阿拉伯减压渣油为原料... 在小型间歇式反应釜内,进行了文题的试验,考察了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可能性。发现煤种影响虽不如煤直接液化那样敏感,但选择合适煤种仍是重要的。在440℃、18MPa(冷初压6MPa)、60min和加赤泥催化剂时,以依兰煤和阿拉伯减压渣油为原料进行混合加工,石脑油产率21%,重油产率36%,后者平均分子量为291,400℃热失重率65.2%,Ni和V的脱除率分别达81.0%和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液化 渣油 石油 氢化 煤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体中碱金属蒸气的脱除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依丽 吴幼青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以NaCl蒸气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自建的碱金属蒸气脱除装置,在850°C和气体流速为11.0m/h的条件下对6种天然矿物及活性氧化铝的脱碱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活性氧化铝具有最高的碱容量,高岭土次之,铝土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对碱... 以NaCl蒸气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自建的碱金属蒸气脱除装置,在850°C和气体流速为11.0m/h的条件下对6种天然矿物及活性氧化铝的脱碱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活性氧化铝具有最高的碱容量,高岭土次之,铝土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对碱金属蒸气的吸附不仅与吸附剂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吸附剂内部的孔结构有关;XRD和SEM结果证明活性氧化铝对NaCl的吸附属多分子层的物理吸附,吸附的主要阻力集中在碱金属蒸气扩散至吸附剂的内孔;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同时受吸附和产物层的扩散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体 碱金属蒸气 吸附剂 碱容量 煤燃烧 煤气化 脱除装置 活性氧化铝 物理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蒸气吸附剂的研制与开发
17
作者 李依丽 高晋生 +2 位作者 吴幼青 金毓峑 李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11-114,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制一系列碱金属蒸气吸附剂,通过脱碱性能比较验证了吸附剂对碱金属蒸气的吸附不仅与吸附剂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吸附剂内部的孔结构有关;XRD结果表明,煤灰中的主要成分对碱金属蒸气具有一定的脱除能力;各吸附剂对... 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制一系列碱金属蒸气吸附剂,通过脱碱性能比较验证了吸附剂对碱金属蒸气的吸附不仅与吸附剂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吸附剂内部的孔结构有关;XRD结果表明,煤灰中的主要成分对碱金属蒸气具有一定的脱除能力;各吸附剂对碱金属蒸气的吸附性能在有水蒸汽条件下的碱容量均高于无水蒸汽条件下的碱容量,对碱金属蒸气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是自制样GM6、高岭土和活性氧化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蒸气 吸附剂 天然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气中碱金属蒸气的研究及其净化技术新进展
18
作者 李依丽 高晋生 +1 位作者 吴幼青 金毓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101-104,共4页
论述了高温煤气中碱金属蒸气的存在形式、危害及其对燃气轮机的热腐蚀机理,并考察了国内外碱金属蒸气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净化机理.
关键词 高温煤气 碱金属蒸气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的研究与开发
19
作者 李依丽 吴幼青 高晋生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7-39,共3页
以价廉易得的天然矿物及碱为化学活性组分 ,制得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 GH1。该脱氯剂在 65 0°C高温、空速 2 5 0 0 h-1和进口 HCl气体体积浓度 1 80 0 mg/m3 条件下的穿透氯容量达到37.2 % ,同时机械强度合格。实验还考察了主要... 以价廉易得的天然矿物及碱为化学活性组分 ,制得一种新型高温煤气脱氯剂 GH1。该脱氯剂在 65 0°C高温、空速 2 5 0 0 h-1和进口 HCl气体体积浓度 1 80 0 mg/m3 条件下的穿透氯容量达到37.2 % ,同时机械强度合格。实验还考察了主要成分配比、空速和温度对脱氯性能的影响 ,并讨论了有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HCL 吸附剂 穿透氯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加氢液化中铁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研究
20
作者 高晋生 吴幼青 +1 位作者 程蕾萍 戚桢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84-91,共8页
本文用小型高压釜对充州高硫煤和先锋褐煤进行了不同条件的加氮液化试验,考察了不同铁催化剂的活性及影响因素,并用穆斯堡尔(M(o|')ssbauer)波谱研究了加氢反应前后铁催化剂形态的变化。试验发现:1.兖州煤因含较多的FeS_2故有一定... 本文用小型高压釜对充州高硫煤和先锋褐煤进行了不同条件的加氮液化试验,考察了不同铁催化剂的活性及影响因素,并用穆斯堡尔(M(o|')ssbauer)波谱研究了加氢反应前后铁催化剂形态的变化。试验发现:1.兖州煤因含较多的FeS_2故有一定的自催化能力,但加入矿物类铁催化剂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活性顺序为拜尔赤泥>海南铁矿>山东赤泥,适当提高铁催化剂的酸性对反应有利。2.先锋褐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七种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FeS_2和Fe_4S_8>α-Fe_2O_3+0.5%SO^-_4>γ-Fe_2O_3>Fe_3O_4和α-Fe_2O_3>FeSO_4。在S/Fe为5∶2时α-Fe_2O_3反应后全部转变成Fe_(1-x)S,在无硫或低硫铁比时它仅转变成Fe_3O_4。3.先锋褐煤以Fe^(3+)交换后液化性能明显优于原煤和以机械混合方式加入Fe^(3+)或Fe_2O_3的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液化 铁催化剂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