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来源脂肪干细胞促进血管化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艳清 许其军 +3 位作者 张洁 吴希晞 黄燕 江昌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8-320,33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解剖部位来源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促进血管化方面的作用差异。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来自人腹部和大腿的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脂肪干细胞,实验组加入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分化,阴性对照... 目的比较不同解剖部位来源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促进血管化方面的作用差异。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来自人腹部和大腿的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脂肪干细胞,实验组加入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分化,阴性对照组不加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液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1的表达。利用ELISA法检测实验组脂肪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结果实验组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第10天,其外形开始由梭形转变为上皮样的圆形。第3周,实验组(腹部)、实验组(大腿)和阴性对照组脂肪干细胞CD31表达的百分比分别是(99.45±0.06)%、(84.87±0.03)%和(0.25±0.02)%,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部)脂肪干细胞分泌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大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来自大腿的脂肪干细胞相比较,来自腹部的脂肪干细胞在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和分泌VEGF方面有更多的优势,可能更利于新生血管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解剖部位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