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海玲 覃葆 +3 位作者 宋永龙 李勤 黄华艳 吴尤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755-19757,共3页
[目的]比较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ODS-2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40℃,进... [目的]比较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ODS-2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不同,其排序为生栀子(3.60%)>炒炭品(3.36%)>炒焦品(3.22%)>炒焦品(轻,3.02%)>炒黄品(2.77%)。[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FRUCTUS GARDENIAE) 炮制 栀子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制对栀子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海玲 宋永龙 吴尤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390-391,406,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绿原酸含量影响。[方法]采用InersilODS-2C18柱(250mmx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一浓度0.1%冰醋酸水溶液(12:88,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柱温为25℃。[结果]在0...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绿原酸含量影响。[方法]采用InersilODS-2C18柱(250mmx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一浓度0.1%冰醋酸水溶液(12:88,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柱温为25℃。[结果]在0.42~2.52μg/μl范围内,绿原酸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n=6),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83%,RSD为1.3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FRUCTUS GARDENIAE) 炮制 绿原酸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海玲 覃葆 +2 位作者 徐信 吴尤娇 黄华艳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9-60,共2页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e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临床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瘾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在古代姜黄有多种不同炮制方法,如今主要以生用为主。本文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姜黄炮制历史...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e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临床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瘾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在古代姜黄有多种不同炮制方法,如今主要以生用为主。本文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姜黄炮制历史沿革进行总结,现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炮制 历史沿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苦丁茶多糖的提取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敏桃 吴尤娇 +3 位作者 黄云峰 赖茂祥 黄庶识 刘华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170,共5页
研究苦丁茶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并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苦丁茶多糖含量具有显著差异,13批不同产地苦丁茶多糖含量为39.991~88.437mg/g,以广西大... 研究苦丁茶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并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苦丁茶多糖含量具有显著差异,13批不同产地苦丁茶多糖含量为39.991~88.437mg/g,以广西大新县苦丁茶多糖含量最高。同一品种苦丁茶中的多糖含量7月份的比12月份的高;人工栽培的苦丁茶中多糖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多糖 产地 野生 苯酚-硫酸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不同采收期多糖含量的动态累积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敏桃 吴尤娇 +4 位作者 蔡鹃 黄云峰 赖茂祥 黄庶识 刘华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共4页
评价广西苦丁茶不同生长期多糖含量的动态累积。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于482 nm波长处,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广西苦丁茶不同月份的多糖含量。多糖在5.83 mg/m ... 评价广西苦丁茶不同生长期多糖含量的动态累积。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于482 nm波长处,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广西苦丁茶不同月份的多糖含量。多糖在5.83 mg/m L^38.54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7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18%,RSD为1.96%(n=5);样品的多糖含量在4月份、5月份最高,分别为96.6、82.4 mg/g,随后有所下降,12月份含量最低为47.7 mg/g。4月份苦丁茶多糖含量最高,如果以苦丁茶多糖生物活性作为标准,4月份是苦丁茶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多糖 含量测定 苯酚-硫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