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21年北京足尺路面环道中心站沥青路面服役性能观测数据集
1
作者 周兴业 王旭东 +7 位作者 肖倩 谢国瑞 杨光 关伟 单伶燕 刘旭 吴将丰 吴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293-315,共23页
全寿命周期内沥青路面服役性能观测,对于路面设计和养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取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内的服役性能长期演化数据,本研究基于北京大杜社公路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中心站——足尺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环... 全寿命周期内沥青路面服役性能观测,对于路面设计和养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取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内的服役性能长期演化数据,本研究基于北京大杜社公路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中心站——足尺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环道(简称北京足尺路面环道中心站),开展沥青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获取各类路面结构全寿命周期内的车辙深度、结构弯沉、平整度、抗滑性能等长期演化数据,覆盖了2016-2021年间足尺路面环道19种沥青路面结构在6000万次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下的试验结果,通过数据采集设备的定期检定或校准、增加每次数据采集的平行试验次数、控制相邻检测周期服役性能变化幅度等方法保证数据质量。本数据集可用于分析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内各类服役性能的长期演化现象及影响因素、揭示性能衰变机理,为建立各类服役性能的预估模型和设计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役性能 车辙深度 结构弯沉 平整度 抗滑性能 全寿命周期 沥青路面 足尺路面环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尺试验环道路面摆值变化趋势预测
2
作者 吴将丰 王旭东 +1 位作者 关伟 肖倩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路面抗滑性能是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行车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依托RIOHTrack足尺试验环道的检测数据,选用足尺试验环道STR2、STR4、STR9和STR164种结构的357组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数据,采用路面温度、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和路面磨... 路面抗滑性能是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行车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依托RIOHTrack足尺试验环道的检测数据,选用足尺试验环道STR2、STR4、STR9和STR164种结构的357组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数据,采用路面温度、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和路面磨耗次数3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路面摆值(BPN)指标作为因变量,选用300组检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其余57组数据作为验证样本,构建了BPN的显示化和隐式化预测模型.基于温度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具备一定影响范围的假定,构建了路面摆值的显示化预测模型,其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625,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0.227%.同时,采用不同的隐含层神经元和训练函数,构建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隐式化预测模型),模型的BPN预测值和真实值基本吻合,变化趋势一致,平均相对误差为4.484%.研究提高了路面抗滑性能指标预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同预测模型具备不同的应用前景,为路面抗滑性能的预测分析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抗滑性能 BP神经网络 足尺试验环道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OS的地震人员伤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将丰 王海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8,共8页
选用震级、震中烈度、极震区面积、Ⅴ度区以上面积、地震预报、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房屋倒塌面积、房屋破坏面积(中等破坏及以上)、男女性别比、受灾区人口密度、地震时间、震源深度13个因子作为地震人员伤亡的影响因... 选用震级、震中烈度、极震区面积、Ⅴ度区以上面积、地震预报、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房屋倒塌面积、房屋破坏面积(中等破坏及以上)、男女性别比、受灾区人口密度、地震时间、震源深度13个因子作为地震人员伤亡的影响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PSS、AMOS软件,选用1949年至2010年间发生在我国的362次成灾地震进行数据分析,构建地震人员伤亡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人员伤亡的影响程度。模型的GFI为0.911,RMSEA为0.081,PGFI为0.607,PNFI为0.596,NC为3.077,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适配合理,具有简约适配度。分析表明:房屋倒塌面积、房屋破坏面积(中等破坏及以上)、震中烈度、震级、五度区以上面积是影响地震人员伤亡的五项最主要影响因素,减少房屋的倒塌和破坏情况、进行地震预报是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的主要措施,并按重要性分别提出关键措施、一般措施和其他措施,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伤亡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