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轴全息成像的旋流喷雾冷/热态三维油雾场对比研究
1
作者 王瑞 赵越 +6 位作者 王昱 张航 吴迎春 宋阁 刘涛 陈思 吴学成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174,共10页
为获取近喷嘴燃烧油雾场三维多参数雾化特性,构建了双相机高分辨全息粒子追踪测速系统,以开放空间燃烧喷雾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对某型旋流杯雾化喷嘴出口燃烧油雾场约20 cm3内雾滴粒径与速度的三维、高分辨同时测量,并与同工况下冷态喷雾... 为获取近喷嘴燃烧油雾场三维多参数雾化特性,构建了双相机高分辨全息粒子追踪测速系统,以开放空间燃烧喷雾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对某型旋流杯雾化喷嘴出口燃烧油雾场约20 cm3内雾滴粒径与速度的三维、高分辨同时测量,并与同工况下冷态喷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离轴全息可以克服湍流燃烧场内折射率梯度变化,重建得到清晰的油雾粒子图像;热态喷雾位于旋流杯出口1~2 mm内小液滴迅速蒸发,致使该区域25μm以下颗粒数目占比不足同工况冷态喷雾的1/3;旋流杯出口以下约20 mm空间内,热态喷雾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分布向下游发展呈单调升高趋势,雾滴主要聚集在边缘高速射流区;热态喷雾液滴以射流运动为主,不存在显著回流区,视场内最大轴向速度较冷态对应位置高2~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旋流喷雾燃烧 数字离轴全息 液滴粒径 粒子追踪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全息测量风电齿轮箱润滑油中磨粒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柯挺 金其文 +3 位作者 李承浩 林志明 吴学成 吴迎春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1-687,共7页
在线监测润滑油中的磨损颗粒对及时评估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的运行状态和实现故障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字全息技术搭建了润滑油磨损颗粒在线监测实验系统,对含不同粒径大小、不同浓度磨粒的润滑油进行在线测量,并将粒径分布测量结果... 在线监测润滑油中的磨损颗粒对及时评估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的运行状态和实现故障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字全息技术搭建了润滑油磨损颗粒在线监测实验系统,对含不同粒径大小、不同浓度磨粒的润滑油进行在线测量,并将粒径分布测量结果与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测量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在20~350μm粒径范围内,全息实验系统的测量结果与激光粒度仪的测量结果一致,中位径Dv50测量误差小于6%,能够满足对异常磨损颗粒的监测需求。此外,数字全息技术不仅能够准确测量磨损颗粒大小,还能够同步获取颗粒的形貌特征,以辅助分析齿轮箱的磨损程度和磨损部位,在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领域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润滑油 磨损颗粒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参数影响气流床煤气化的模型研究(Ⅰ)——模型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43
3
作者 吴学成 王勤辉 +2 位作者 骆仲泱 方梦祥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61-1365,1386,共6页
为评价和优化气流床煤气化中的气化方案和气化参数,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并结合化学平衡,依据气流床特性建立了气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煤热解和气化所经历的各反应过程,如C-O2、C-H2O、C-CO2、C-H2等异相反应以及挥发分燃烧、水煤气平... 为评价和优化气流床煤气化中的气化方案和气化参数,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并结合化学平衡,依据气流床特性建立了气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煤热解和气化所经历的各反应过程,如C-O2、C-H2O、C-CO2、C-H2等异相反应以及挥发分燃烧、水煤气平衡、甲烷蒸汽重整等均相反应.模型对三个工况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同时对气流床煤气化整个气化过程(氧化、还原和平衡三阶段)的模拟合理、正确,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气化参数对气流床煤气化的影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 煤气化 煤热解 气化动力学 挥发分 水煤气 反应过程 吻合 合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参数影响气流床煤气化的模型研究(Ⅱ)——模型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学成 王勤辉 +2 位作者 骆仲泱 方梦祥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83-1489,共7页
为评价和优化气流床煤气化中的气化方案和气化参数,利用已建立的气流床煤气化动力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气化剂、气化剂质量比率、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和停留时间等参数对气化过程和煤气组分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 为评价和优化气流床煤气化中的气化方案和气化参数,利用已建立的气流床煤气化动力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气化剂、气化剂质量比率、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和停留时间等参数对气化过程和煤气组分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2/H2O和O2/CO2两种气化方案各有特点,O2/H2O气化剂方案反应速度快,煤气中H2体积分数高,而O2/CO2气化剂方案可以降低未分解的水煤气,并回收利用CO2.气化温度是影响气化进程和煤气组分的最关键因素,气化压力对气化反应进程影响较大,但对接近平衡时的煤气组分影响却较小;对给定的气化反应系统,存在最佳气化剂质量比率和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剂 气流床 煤气化 气化压力 气化反应 组分 气化温度 影响 分析 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图像的煤粉颗粒速度和粒径测量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学成 王怀 +4 位作者 胡倩 吴迎春 陈玲红 周昊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58-1462,共5页
为了开发管道煤粉参数的实时在线测量技术,研究基于粒子轨迹图像的煤粉速度和粒径的测量方法.实验研究煤粉颗粒的光散射特性,获得煤粉颗粒在激光照射下不同方向和不同曝光时间下的成像特点,表明在较长曝光时间下的煤粉轨迹图像清晰可辨... 为了开发管道煤粉参数的实时在线测量技术,研究基于粒子轨迹图像的煤粉速度和粒径的测量方法.实验研究煤粉颗粒的光散射特性,获得煤粉颗粒在激光照射下不同方向和不同曝光时间下的成像特点,表明在较长曝光时间下的煤粉轨迹图像清晰可辨,弥补由于煤粉强吸收特性引起的瞬态图像偏暗和模糊的不足,并提出利用煤粉颗粒轨迹图像同时测量煤粉颗粒速度和粒径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对实验拍摄的大量煤粉轨迹图像进行识别和计算,获得煤粉颗粒的速度和粒径分布,并与商用PIV系统和Malvern粒度仪所得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粒子轨迹图像的煤粉颗粒测量方法切实可行,为开发廉价实用的煤粉颗粒在线测量系统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颗粒 速度测量 粒径测量 轨迹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共轴全息中颗粒识别与定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学成 王怀 +4 位作者 浦世亮 浦兴国 袁镇福 陈玲红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5-770,共6页
研究从全息重建颗粒图像中进行颗粒识别和定位的方法.利用小波函数重建颗粒全息图,采用灰度阈值自动判定方法对所重建的三维颗粒场图像进行颗粒图像与背景的分离和颗粒判定.根据重建颗粒图像灰度的空间分布特点,采用灰度和颗粒面积双判... 研究从全息重建颗粒图像中进行颗粒识别和定位的方法.利用小波函数重建颗粒全息图,采用灰度阈值自动判定方法对所重建的三维颗粒场图像进行颗粒图像与背景的分离和颗粒判定.根据重建颗粒图像灰度的空间分布特点,采用灰度和颗粒面积双判据方法实现颗粒空间位置,特别是流场深度方向的准确定位.对已知记录距离的理想模拟颗粒群全息图进行重建测试,同时在共轴全息试验台上对已知记录距离的颗粒试验片进行颗粒识别和定位算法的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灰度阈值自动判定方法准确、有效,最大灰度和颗粒面积双判据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颗粒空间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共轴全息 小波变换 颗粒识别 颗粒定位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PT-PCA-GMHMM的输气管道泄漏源特征识别研究
7
作者 喻可 张宏南 +5 位作者 金建新 曾磊 林志明 金其文 吴迎春 吴学成 《能源工程》 2024年第2期56-66,共11页
为了克服压力波动下输气管道泄漏信号变化幅度大导致孔径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PT-PCAGMHMM的泄漏源特征识别模型。开展了压力波动下管道泄漏的声发射检测实验,通过小波包变换(WPT)提取了不同工况下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包能量... 为了克服压力波动下输气管道泄漏信号变化幅度大导致孔径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PT-PCAGMHMM的泄漏源特征识别模型。开展了压力波动下管道泄漏的声发射检测实验,通过小波包变换(WPT)提取了不同工况下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包能量谱,随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频带能量进行去相关性与降维。最后将数据及标签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采用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GMHMM)实现了对管道压力与泄漏孔径的分类识别。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整体准确率最高达到95.20%,泄漏孔径准确率达到99.95%,显著泄漏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在充足样本及小样本的环境下相比BPNN、SVM均有优秀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泄漏 声发射 小波包变换(WPT) 主成分分析(PCA) 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GMH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氢气泄漏遥测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斯昀 胡艳 +5 位作者 黎念 司部 金其文 林志明 吴迎春 吴学成 《能源工程》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氢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然而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在氢气的生产、存储和应用等环节对其浓度进行检测都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加氢站、载氢管道等对氢气检测有大范围、远距离要求的场景,提出了... 氢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然而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在氢气的生产、存储和应用等环节对其浓度进行检测都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加氢站、载氢管道等对氢气检测有大范围、远距离要求的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氢气泄漏遥测实验装置,同时测量氢气和空气中氮气的拉曼散射信号,可以在1m的距离处最低检测到浓度为1%的氢气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泄漏 拉曼光谱 遥感测量 噪声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景区客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学成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5期159-162,共4页
针对当前方法无法描述景区客流量变化特点的难题,为了提高景区客流量预测精度,提出了数据挖掘的景区客流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互联网收集景区客流量历史数据,根据嵌入维和延迟时间构建景区客流量预测训练集合;然后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景... 针对当前方法无法描述景区客流量变化特点的难题,为了提高景区客流量预测精度,提出了数据挖掘的景区客流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互联网收集景区客流量历史数据,根据嵌入维和延迟时间构建景区客流量预测训练集合;然后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景区客流量训练集合进行学习,建立景区客流量预测模型;最后采用景区客流量预测实例分析该模型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基于数据挖掘的景区客流量平均预测精度超过90%,能够满足景区客流量管理预测精度要求,而且预测效果要优于当前经典的景区客流量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景区客流量 数据挖掘 性能对比 客流量预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变型多孔介质中预混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恩宇 程乐鸣 +2 位作者 吴学成 骆仲泱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5-689,712,共6页
提出了渐变型多孔介质(GVPM)中燃烧的设想,使多孔介质中流动及传热特性与燃烧规律相匹配,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污染物排放的结合.对天然气在渐变孔径的多孔介质中预混燃烧进行了试验,得出了燃烧室温度分布和污染物排放结果,并与两种单孔径... 提出了渐变型多孔介质(GVPM)中燃烧的设想,使多孔介质中流动及传热特性与燃烧规律相匹配,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污染物排放的结合.对天然气在渐变孔径的多孔介质中预混燃烧进行了试验,得出了燃烧室温度分布和污染物排放结果,并与两种单孔径的均匀型多孔介质(HPM)中燃烧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渐变孔径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可以使燃烧室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燃烧更加稳定,对于当量比的变化有更大的调节范围,CO和NOx等污染物排放更低.渐变型多孔介质结合了不同孔径的均匀型多孔介质的流动及传热特性,对燃烧室上下游热量分布进行合理调配,使得最高燃烧温度有所降低;由于孔径的变化,使火焰的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试验 预混燃烧 燃烧器 渐变型多孔介质 传热特性 燃烧规律 燃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循环流化床煤燃烧污染物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毛玉如 方梦祥 +4 位作者 王勤辉 吴学成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1-415,共5页
富氧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进行了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的循环流化床煤燃烧试验,重点分析了煤燃烧生成的污染物NOX、SO2的排放规律... 富氧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进行了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的循环流化床煤燃烧试验,重点分析了煤燃烧生成的污染物NOX、SO2的排放规律及石灰石脱硫效率,进行了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系统的平衡分析并得到了相关试验的证实,为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工业应用做了基础和重要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 O2/CO2气氛 富氧燃烧 SO2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中的颗粒团形成、结构及其运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勤辉 高琼 +3 位作者 石惠娴 吴学成 骆仲泱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为了获得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的行为特性,利用高速数字摄像与激光相结合的图像拍摄系统,以玻璃珠为床料,在一截面为200 mm×200 mm、高为4 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获得了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形成、运动及破碎过程的动态连续图像... 为了获得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的行为特性,利用高速数字摄像与激光相结合的图像拍摄系统,以玻璃珠为床料,在一截面为200 mm×200 mm、高为4 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获得了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形成、运动及破碎过程的动态连续图像。通过对数字图像的分析,床内颗粒团可以依据结构形态分成抛物体状、U形颗粒团、松散型颗粒团、致密型颗粒团、贴壁带状颗粒团以及小颗粒团等几类,并获得了不同位置上这些颗粒团的一些特性参数如:形状、大小和存在时间等.在分析床内颗粒团的形成及破碎过程的同时发现颗粒团在过渡区和稀相区内具有不同的运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颗粒团 气固两相流 高速摄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棚开口受限空间油池火火焰振荡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迎春 吴学成 +4 位作者 陆守香 黎昌海 陈兵 康泉胜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31,共7页
用火焰序列图像分析方法,对具有顶棚开口的受限空间内的油池火火焰振荡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顶棚开口受限空间内油池火的火焰具有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振荡模式.在第1种火焰振荡模式下,根部火焰周期性膨胀与收缩,产生向上传播的... 用火焰序列图像分析方法,对具有顶棚开口的受限空间内的油池火火焰振荡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顶棚开口受限空间内油池火的火焰具有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振荡模式.在第1种火焰振荡模式下,根部火焰周期性膨胀与收缩,产生向上传播的蘑菇状火焰和较大的火焰高度波动;第2种火焰振荡模式根部火焰平稳,上部火焰会弯曲并左右摆动.火焰图像相关系数能定量地区分这两种振荡模式.第1种火焰振荡模式下火焰振荡频率比第2种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受限空间 油池火 火焰振荡 开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激光诱导辐射确定湍流火焰烟黑粒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玲红 吴法 +3 位作者 王勇 吴学成 周昊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69-2172,共4页
对非稳态丙烷湍流火焰中的烟黑粒径进行在线测量.高能脉冲激光直接照射火焰中的烟黑微粒,其受热辐射光谱信号由光电倍增管检测.为降低信号噪音,采用分段平均方法拟合获得烟黑等亚微米量级固体颗粒粒径.所得结果与透射电镜测量结果吻合.... 对非稳态丙烷湍流火焰中的烟黑粒径进行在线测量.高能脉冲激光直接照射火焰中的烟黑微粒,其受热辐射光谱信号由光电倍增管检测.为降低信号噪音,采用分段平均方法拟合获得烟黑等亚微米量级固体颗粒粒径.所得结果与透射电镜测量结果吻合.通过统计多个激光脉冲下颗粒各粒径值,获得了不同空燃比下丙烷湍流火焰中烟黑粒径分布的变化规律.本方法为非稳态燃烧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尺寸分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在线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火焰 激光诱导辐射 分段平均拟合 粒径 在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全息测量超高速撞击碎片云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志亮 朱有琦 +3 位作者 谢爱民 吴迎春 周永刚 吴学成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66-1472,共7页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超高速碰撞中心(HIRC)7.6 mm超高速碰撞设备的基础上,搭建纳秒级脉冲激光数字全息系统。提出滤波片和衰减片组合布置,减弱超高速碰撞等离子体自发光、提高信噪比的方法。实验获得了2.25 mm铝球弹丸...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超高速碰撞中心(HIRC)7.6 mm超高速碰撞设备的基础上,搭建纳秒级脉冲激光数字全息系统。提出滤波片和衰减片组合布置,减弱超高速碰撞等离子体自发光、提高信噪比的方法。实验获得了2.25 mm铝球弹丸以4.0 km/s的速度撞击0.5 mm厚铝板形成碎片云的全息图。采用小波变换算法对碎片云全息图进行重建,得到超高速撞击碎片云的三维结构和碎片大小。碎片云的轮廓呈椭球型,分为碎片云的前端、核心和外壳,碎片主要分布在弹丸破碎形成的碎片云核心,存在大碎片,且分布较集中,对后板的损伤也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撞击 碎片云 数字全息 三维结构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多组分混合气体产物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玲红 吴学成 +1 位作者 周昊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9-1583,共5页
为了定量分析热反应过程中连续或彼此重叠产生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产物,提出依据气体混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谱带强度时间分布确定热重-红外联用中多组分气体产物逸出体积流量的定量计算方法.以氧气气氛中炭黑固体样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 为了定量分析热反应过程中连续或彼此重叠产生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产物,提出依据气体混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谱带强度时间分布确定热重-红外联用中多组分气体产物逸出体积流量的定量计算方法.以氧气气氛中炭黑固体样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热重-红外联用实验为例,重点讨论载气流速的选择对多组分气体产物定量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载气流速下,可忽略反应气体的消耗以及微量气体产物的析出对多组分气体产物逸出体积流量定量计算的影响.当热反应过程中逸出的混合气体存在弱吸收红外、甚至不吸收红外的气体时,可采取近似定量方法实现多组分气体产物逸出体积流量快速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 多组分气体产物 逸出体积流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离轴全息可视化方法的Al/AP/HTPB推进剂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迎春 卓著 +5 位作者 吴世曦 周重洋 秦钊 杨燕京 赵凤起 吴学成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4,I0010,共7页
为了探究金属颗粒燃烧的复杂变化过程,搭建了25kHz高速数字离轴全息成像系统,对Al/AP/HTPB推进剂燃烧过程中颗粒的典型现象进行了时间分辨三维可视化研究;通过三维可视化研究分析了推进剂燃烧中金属铝颗粒燃烧典型现象,其中包括燃烧过... 为了探究金属颗粒燃烧的复杂变化过程,搭建了25kHz高速数字离轴全息成像系统,对Al/AP/HTPB推进剂燃烧过程中颗粒的典型现象进行了时间分辨三维可视化研究;通过三维可视化研究分析了推进剂燃烧中金属铝颗粒燃烧典型现象,其中包括燃烧过程中推进剂燃面颗粒的剥落现象、颗粒/颗粒团的微爆炸现象、以及燃烧颗粒存在的尾流与火焰面现象,并且通过数字离轴全息技术对观测到的铝颗粒进行了时间分辨的三维重建。结果表明,离轴全息技术消除了孪生像的干扰,可以获得清晰的颗粒重建图像,并且其独立配置的参考光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火焰对光传播的影响,有效地抑制了颗粒周围折射率急剧变化所带来的像差。表明高速数字离轴全息三维成像技术在固体推进剂燃烧可视化诊断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体推进剂 离轴全息技术 铝粉 燃烧性能 微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毛玉如 方梦祥 +2 位作者 骆仲泱 吴学成 岑可法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31,共5页
富氧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简要介绍了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不同氧含量的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的循环流... 富氧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简要介绍了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不同氧含量的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的循环流化床煤燃烧试验研究,比较了其燃烧特性及SO2、NOx排放特点,为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做了基础和重要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气氛 富氧燃烧 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级并行架构的颗粒全息图快速重建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浦世亮 金其文 +2 位作者 陈晓锋 毛慧 吴学成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6-810,共5页
为了加快颗粒全息图的重建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线程编译框架(OpenMP)和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并行技术的二级并行架构颗粒全息图快速重建方法。第1级并行针对重建截面,第2级并行针对像素,同时在这两个维度进行并行重建,利用OpenMP实... 为了加快颗粒全息图的重建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线程编译框架(OpenMP)和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并行技术的二级并行架构颗粒全息图快速重建方法。第1级并行针对重建截面,第2级并行针对像素,同时在这两个维度进行并行重建,利用OpenMP实现图片级并行,利用CUDA实现像素级并行。以煤粉颗粒全息图为测试对象,同时采用单线程重建程序和二级并行重建程序进行全息重建,比较了两种计算方式的重建结果和计算耗时。结果表明,二级并行重建结果与单线程重建结果是一致的,且可大大缩短重建耗时;对于分辨率为5000×5000的全息图,在重建截面数为40时,可实现48.3倍的加速比。此计算架构在数字全息的颗粒场实时在线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并行 重建 图像处理 颗粒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气体产物光谱信号定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玲红 吴学成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32-1336,共5页
针对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中确定气体产物的释放速率对了解热分解过程、气固反应的重要性,通过关联热重分析仪中测得的固体样品质量损失速率,提出了依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得的非对称性气体产物响应光谱信号强度时间变化,获得该气体逸出速... 针对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中确定气体产物的释放速率对了解热分解过程、气固反应的重要性,通过关联热重分析仪中测得的固体样品质量损失速率,提出了依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得的非对称性气体产物响应光谱信号强度时间变化,获得该气体逸出速率的定量校正分析方法.并以热重-红外联用碳酸钙样品热分解过程为例,重点讨论了载气流速、样品质量等参数对逸出气体光谱信号滞后、形变的影响.结果发现,气体传输滞留时间、扩散逆混合时间主要取决于载气流速,而与样品质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 气体逸出速率 定量校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