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侏罗系断裂发育差异及其形成演化机理——以准噶尔盆地莫南地区为例
1
作者 李天然 吴孔友 +3 位作者 刘海磊 卞保力 李周冰 许宁宁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6-414,521,共10页
文中基于北天山断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莫南地区精细地震解释,剖析了莫南地区断裂空间发育形态、类型及规模,划分了断裂体系,落实了构造叠加关系,恢复了构造演化过程,揭示了盆-山演化对研究区构造样式发育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其断裂发育及... 文中基于北天山断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莫南地区精细地震解释,剖析了莫南地区断裂空间发育形态、类型及规模,划分了断裂体系,落实了构造叠加关系,恢复了构造演化过程,揭示了盆-山演化对研究区构造样式发育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其断裂发育及差异性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莫南地区西部与东部侏罗系断层发育差异明显,以北北东向由山至盆延伸的走滑断裂为界,划分为2套断裂体系,其中西部以压扭走滑为主,东部则以挤压滑脱为主;2)研究区侏罗纪开始差异演化,经历了逆冲、走滑、西扭东滑、沉降、掀斜5个阶段,其中西部压扭走滑受控于侏罗纪车莫古隆起的旋扭,东部挤压滑脱受控于北天山燕山期强烈推挤;3)莫南地区西部走滑断层断至中上侏罗统,直接沟通烃源岩及储层,但因断面陡、封闭性差,主要形成地层油气藏,东部发育低角度滑脱断层,形成断层相关褶皱,以背斜或断鼻油气藏为主。该研究有利于预测勘探目标,认为西部不整合之下的侏罗系砂岩层与东部第四排背斜带为未来勘探方向,推进了该区中深层油气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形成机理 成藏模式 莫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部隆起带断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2
作者 何小胡 杜彦男 +5 位作者 欧阳杰 任丽娟 李彦颖 吴孔友 季芬 杨富财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琼东南盆地中部隆起带断块圈闭中天然气成藏的有效性评价和控制因素分析是制约该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根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测、录井资料数据,选取研究区3个典型含气构造区,开展断裂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改进了原... 琼东南盆地中部隆起带断块圈闭中天然气成藏的有效性评价和控制因素分析是制约该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根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测、录井资料数据,选取研究区3个典型含气构造区,开展断裂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改进了原有断裂封闭性评价方法,计算了断面正应力、泥岩削刮比、断面紧闭指数和断裂泥质充填率等参数,并利用加权赋值的数学模型确立了断裂侧向封闭指数和垂向封闭指数,明确了各含气构造区断裂封堵天然气的界限值,揭示了断裂控藏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研究区断裂封堵天然气的界限值存在差异,其中崖城A地区断裂更易形成天然气的侧向封堵,而松涛C地区断裂垂向封闭性更好;NE向断裂侧向和垂向封闭性优于NW向和近EW向断裂,反向断块封闭性优于顺向断块;砂泥厚度比与断裂侧向、垂向封闭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且与垂向封闭指数相关性更大。该研究结果对于预测含气区和含气区勘探潜力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发育特征 侧向封闭指数 垂向封闭指数 断裂控藏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及周缘地质特征与形成演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卞保力 吴孔友 +4 位作者 刘海磊 周培兴 李天然 王韬 赵世豪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0-579,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油气资源丰富,2019年在高泉东背斜白垩系单井喜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表明该凹陷具有巨大勘探潜力。为了揭示四棵树凹陷控藏构造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开展了四棵树凹陷及周缘野外露头实测、覆盖区地震资料解释与平衡...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油气资源丰富,2019年在高泉东背斜白垩系单井喜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表明该凹陷具有巨大勘探潜力。为了揭示四棵树凹陷控藏构造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开展了四棵树凹陷及周缘野外露头实测、覆盖区地震资料解释与平衡剖面恢复,对四棵树凹陷及周缘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露头区主要发育3排褶皱及相关断裂,第2排构造样式较为复杂,3排构造东侧收敛,西侧撒开,自东向西呈帚状分布;覆盖区主要发育深层挤压逆冲、中层压扭走滑和浅层挤压滑脱叠加构造体系;该地区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等3期演化阶段;四棵树凹陷山前变形强烈,断裂向盆地方向位移量减小,南北构造变形差异明显;特殊的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应力和多期次构造活动共同控制了凹陷的形成演化。该研究成果对于明确四棵树凹陷的构造演化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构造样式 构造差异 构造演化 四棵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褶皱—冲断带构造分带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姜颜良 孙文洁 +3 位作者 马文彧 张冠杰 吴孔友 孔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2,I0003,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发育受基底卷入与顺层滑脱联合与差异控制下的空间断褶体系,褶皱发育受断层控制,褶皱与断层相互叠加形成构造楔、双重构造、突发构造等复合构造样式,表现为多期活动特征。研究区按构造变形性质及变形差异可划分为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3个构造带;其中,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与第一排断褶带重合,受控于基底卷入型断裂体系,发育基底卷入式大型构造楔、背形堆垛式双重构造与前倾双重构造,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高;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包括第二和第三排断褶带,受控于顺层滑脱型断裂体系,发育断展褶皱,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低,构造垂向上具有分层差异,构造变形程度自南向北表现为由强至弱。挤压应力作用的时期和强度、滑脱断层的向北滑脱、构造楔的楔入长度及推挤距离、滑脱层的厚度和上覆地层厚度,以及沉积时代、沉积速率和岩性差异等因素是引起研究区构造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原因。该结果对明确研究区构造发育及下一步油气地质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 山前带 逆冲推覆构造带 褶皱—冲断带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 分带特征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及其油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138
5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柳广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7,共5页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存在的多个不整合面对于油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运移及油气的富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显示,二叠系不整合面共分4种类型: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规律受不整合...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存在的多个不整合面对于油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运移及油气的富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显示,二叠系不整合面共分4种类型: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规律受不整合类型控制。在测井曲线组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将不整合面上、下分为三段式结构:底砾岩、风化黏土层、风化淋滤带。这种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它把不同时代的储集层、断裂等连接起来,组成区域性的运移通道网络。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不整合面之上形成地层超覆岩性油气藏。图8参13(吴孔友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 不整合面 油气运聚 特征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评价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北部断层封闭性
6
作者 赵世豪 张奎华 +1 位作者 吴孔友 李彦颖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9期120-126,132,共8页
车莫古隆起北部地区在侏罗系中相继发现了一系列断块油气藏,断层封闭性的好坏控制了研究区油气的生成和聚集。为了研究多类型断层封闭能力,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采用断面正应力、断面紧闭指数、泥质含量和泥岩削刮比等参数,针对不同性... 车莫古隆起北部地区在侏罗系中相继发现了一系列断块油气藏,断层封闭性的好坏控制了研究区油气的生成和聚集。为了研究多类型断层封闭能力,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采用断面正应力、断面紧闭指数、泥质含量和泥岩削刮比等参数,针对不同性质的断裂优选多种参数组合方式,开展断层封闭性评价,结合3Dmove软件虚拟井法进行封闭性分析,最后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得到综合评价指标,总结影响断层封闭能力的各种因素,预测有利断层。研究结果表明,车莫古隆起北部地区断层封闭性中等偏差,其中,现今封闭性好于成藏期。断层封闭能力主要受走向、规模以及泥岩与砂岩的厚度影响,与断面正压力无明显关系。沙窝地地区断层封闭性好于莫西庄地区,庄北地区断层封闭性最差。通过多种方法综合研究车莫古隆起北部断层封闭性,对预测有利断层、寻找油气富集的断块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莫古隆起北部 断层封闭性 定量参数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预测有利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结构的地球物理响应及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57
7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洪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准噶尔盆地自成盆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数个不整合。这些不整合在剖面上可分为5种类型,它们在地震上具有明显的反射特征。在纵向上,不整合分为3层结构,每层结构发育着多种岩石类型,它们在测井曲线组合上具各自不同的响应。... 准噶尔盆地自成盆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数个不整合。这些不整合在剖面上可分为5种类型,它们在地震上具有明显的反射特征。在纵向上,不整合分为3层结构,每层结构发育着多种岩石类型,它们在测井曲线组合上具各自不同的响应。不整合纵向的分层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同时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圈闭条件。尽管不整合的成藏条件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形成各类不整合时的应力强度、应力作用方式及地层变形程度等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不整合还具有各自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通道 成藏模式 地球物理响应 不整合结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山隆升对北三台地区构造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1 位作者 曲江秀 田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对博格达山前北三台地区大量二、三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北三台凸起是研究区的主体 ,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一核、二坡、三鼻、四断和多条环形地层尖灭线。发育的断裂多为区域性的 ,由于受造山带隆升的影响 ... 对博格达山前北三台地区大量二、三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北三台凸起是研究区的主体 ,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一核、二坡、三鼻、四断和多条环形地层尖灭线。发育的断裂多为区域性的 ,由于受造山带隆升的影响 ,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地层的沉积及岩相的展布。对地震剖面和古地质图的分析表明 ,北三台地区的构造形成与演化受博格达造山带隆升产生的压陷挠曲作用控制。依据造山带隆升过程 ,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分为造山期压陷挠曲盆地发育阶段、弱挤压挠曲性质的陆内坳陷发育阶段、陆内坳陷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其中海西运动晚期和燕山运动中期 (Ⅱ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北三台地区 隆升 地质构造 压陷-挠曲作用 地震剖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纵向结构及其成藏作用物理模拟 被引量:26
9
作者 吴孔友 李林林 查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1,共5页
不整合是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地层缺失所呈现出的一种不协调的接触关系。在纵向上可划分为3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岩石、风化粘土层及半风化岩石。它不仅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能形成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模拟实验表明,油气沿不... 不整合是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地层缺失所呈现出的一种不协调的接触关系。在纵向上可划分为3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岩石、风化粘土层及半风化岩石。它不仅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能形成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模拟实验表明,油气沿不整合纵向结构运移受控于岩石物性、坡度,容易在风化粘土层薄弱环节突破,进行窜层运移;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圈闭较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遮挡圈闭(潜山)更有利于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纵向结构 成藏机理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夏红北断裂带结构及其封闭差异性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孔友 李思远 +2 位作者 裴仰文 郭文建 刘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6-912,共7页
断裂不仅是一个面,有时能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体,可划分为多个单元,不同结构单元封闭机理不同,评价方法也应存在差异。在大量岩心观察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红北断裂在平面上划分为东、西两段,剖面上划分为滑动... 断裂不仅是一个面,有时能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体,可划分为多个单元,不同结构单元封闭机理不同,评价方法也应存在差异。在大量岩心观察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红北断裂在平面上划分为东、西两段,剖面上划分为滑动破碎带与诱导裂缝带两个结构单元。滑动破碎带受挤压、扭动、研磨强烈,岩石碎裂化、岩粉化严重,故采用断面应力、涂抹作用、充填作用定量评价其封闭性;诱导裂缝带岩石破碎较弱,裂缝发育,致密性差,孔渗性好,易受后期流体作用,故利用薄片与扫描电镜分析技术,采用成岩胶结作用或原油稠化作用评价其封闭性。结果表明:夏红北断裂滑动破碎带封闭性西段好于东段;诱导裂缝带西段为矿物胶结封闭,而东段为原油稠化充填,封闭较晚。镜下鉴定及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表明:夏红北断裂至少发生3期大规模的流体活动,其中第一期为地层水活动,第二期、第三期流体活动伴随油气运移作用。故断裂带的封闭性是多期流体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破碎带 诱导裂缝带 断层封闭性 夏红北断裂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夏断裂带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孔友 洪梅 +2 位作者 聂振荣 张礼刚 郑志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436,共3页
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一个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发育起来的大型逆掩断裂带,断层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以下层位,侏罗系以上近于单斜形态。目前已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发现油气藏,其中侏罗系含油层位主要集中在八道湾组,油藏类型以地层和岩... 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一个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发育起来的大型逆掩断裂带,断层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以下层位,侏罗系以上近于单斜形态。目前已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发现油气藏,其中侏罗系含油层位主要集中在八道湾组,油藏类型以地层和岩性油气藏为主,原油遭受次生改造作用较强。通过对该区侏罗系典型油气藏的解剖证实,油气是沿断裂运移至侏罗系底部不整合后发生侧向运移,上倾方向遇稠油遮挡在底砾岩或水进砂体中成藏。这一认识已得到勘探实践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 不整合 稠油 油气藏形成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黑—埕北断阶区古岩溶测井相与演化模式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孔友 洪梅 刘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24,共4页
测井曲线是对所钻遇地层物性特征的直接反映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 ,有利于预测和识别古岩溶发育带。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 ,依据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 ,利用曲线组合对比方法 ,对岩溶地层进行了测井相分析 ,得出“四低二高”的古岩... 测井曲线是对所钻遇地层物性特征的直接反映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 ,有利于预测和识别古岩溶发育带。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 ,依据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 ,利用曲线组合对比方法 ,对岩溶地层进行了测井相分析 ,得出“四低二高”的古岩溶识别标志。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史提出岩溶演化模式 ,指出多期的构造旋回 ,复杂的断块掀斜作用和长期的化学活动性流体的溶蚀是研究区古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古岩洞 测井相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地区措勤盆地它日错深凹陷主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孔友 陈清华 洪梅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13-15,共3页
它日错深凹陷位于青藏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中,其内发育有主含油气系统和子含油气系统。主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为下白垩统郎山组,储层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盖层为下第三系牛堡组。该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距今54Ma,有效圈闭主要是燕... 它日错深凹陷位于青藏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中,其内发育有主含油气系统和子含油气系统。主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为下白垩统郎山组,储层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盖层为下第三系牛堡组。该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距今54Ma,有效圈闭主要是燕山运动晚期和喜山运动早期形成的构造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地区 措勤盆地 它日错深凹陷 烃源岩 油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南坡中生界顶部不整合结构特征及成藏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孔友 白森 崔世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中生界顶部不整合共发育3种类型: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并在纵向上分为3层结构:底砾岩或水进砂体、风化粘土层和风化淋滤带,不整合的每层结构都具有各自的测井响应特征和识别标志。由于每...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中生界顶部不整合共发育3种类型: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并在纵向上分为3层结构:底砾岩或水进砂体、风化粘土层和风化淋滤带,不整合的每层结构都具有各自的测井响应特征和识别标志。由于每层结构的岩性不同,可形成7种配置关系。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分析,曲堤地区不整合风化淋滤带次生孔隙发育。不整合对于研究区内的油气起到了运移和聚集成藏双重作用,因此,开展不整合控藏作用研究,对惠民凹陷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类型 纵向结构 风化淋滤带 油气藏 惠民凹陷南坡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结构特征及油气藏类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孔友 臧明峰 +1 位作者 崔永谦 杜维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3,116,共7页
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在冀中坳陷油气成藏和潜山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地震资料将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划分为断层-超覆不整合、削截-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等5种类型,其中断层-超覆不整合分布于陡坡... 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在冀中坳陷油气成藏和潜山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地震资料将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划分为断层-超覆不整合、削截-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等5种类型,其中断层-超覆不整合分布于陡坡带,削截-超覆不整合分布于缓坡带,断褶不整合多分布于中央隆起带,削截不整合多分布在凸起上,平行不整合则分布在生烃区.通过野外踏勘、岩心观察、录井与测井综合解释以及钻井泥浆漏失统计,将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纵向上划分为底砾岩、风化黏土层及风化淋滤带3层结构,其中风化淋滤带溶蚀孔、洞、缝十分发育,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良好场所.目前已发现削截-超覆型油气藏、侵蚀潜山型油气藏和断褶不整合型油气藏等3类与不整合相关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前第三系 不整合结构 油气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措勤盆地它日错深凹陷子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孔友 洪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它日错深凹陷位于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中,总体为挤压背景下的构造复合盆地。其内发育两套含油气系统:主含油气系统和子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烃源岩生油门限深度为3 000~4 200 m,生油窗温度为100℃~140℃,子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是... 它日错深凹陷位于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中,总体为挤压背景下的构造复合盆地。其内发育两套含油气系统:主含油气系统和子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烃源岩生油门限深度为3 000~4 200 m,生油窗温度为100℃~140℃,子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是距今65 Ma. 由于复杂的构造运动,研究区缺乏形成大规模油气藏必要的保存条件,勘探有利区是新生代地层保存较完整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措勤盆地 生油 坳陷 构造运动 烃源岩 油气藏 凹陷 复合盆地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孔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3,共6页
乌-夏地区发育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3套烃源岩,它们的热演化程度和排烃高峰期具有明显差异。由于多期的构造运动,使得该区断裂发育。以侏罗系底界为限,纵向上可划分为深、浅两套断裂体系,其中深层断裂的持续活动为油气的垂向运... 乌-夏地区发育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3套烃源岩,它们的热演化程度和排烃高峰期具有明显差异。由于多期的构造运动,使得该区断裂发育。以侏罗系底界为限,纵向上可划分为深、浅两套断裂体系,其中深层断裂的持续活动为油气的垂向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依据地化特征,可将乌-夏地区的原油分为Ⅰ~Ⅳ类,不同类型的原油分布在不同层系和区域。多套烃源岩、不同的排烃期、持续的断裂活动和多种类型的原油显示该区油气成藏过程复杂。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三叠系具有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两期油气成藏,而二叠系具有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3期油气成藏。多期的油气充注,预示着乌-夏地区乃至西北缘二叠系仍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夏地区 原油类型 断裂体系 成藏期次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孔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0,共6页
乌夏地区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3个层系的10个层组发现了油气,依据成因和遮挡条件,将油气藏分为背斜型、断块型、不整合型、稠油封堵型、岩性尖灭型和断层-岩性型6种类型。多期的构造运动,在该区形成了多期断裂体系、多个不整合及多... 乌夏地区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3个层系的10个层组发现了油气,依据成因和遮挡条件,将油气藏分为背斜型、断块型、不整合型、稠油封堵型、岩性尖灭型和断层-岩性型6种类型。多期的构造运动,在该区形成了多期断裂体系、多个不整合及多套连通砂体,构成了立体网状输导体系。其中,中、下三叠统砂体发育广泛,连通性最好;侏罗系底部不整合分层结构明显,是油气运聚的良好场所;印支期断层活动与烃源岩排烃相匹配,构成垂向运移通道,印支期后活动减弱,油气被阻挡在断裂下盘成藏。根据油气来源、运移通道与方向、成藏期次等,将乌夏地区划分为"一"字型成藏模式、"Y"字型成藏模式、"Z"字型成藏模式和"多"字型成藏模式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气分布 油藏类型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索湾地区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孔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9,共4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目前已在侏罗系发现了大量油气。依据物化特征可将侏罗系原油分为Ⅰ、Ⅱ、Ⅲ类。Ⅰ类原油密度低,成熟度高,生物降解程度弱;Ⅲ类原油密度高,黏度大,生物降解严重;Ⅱ类原油密度中等,成分...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目前已在侏罗系发现了大量油气。依据物化特征可将侏罗系原油分为Ⅰ、Ⅱ、Ⅲ类。Ⅰ类原油密度低,成熟度高,生物降解程度弱;Ⅲ类原油密度高,黏度大,生物降解严重;Ⅱ类原油密度中等,成分复杂,具混源特点。断裂性质对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具重要影响,莫索湾凸起断裂属张扭性质,断距小,封闭性差,未能有效封堵油气;而莫北凸起断裂以伸展为主,断距大,逆牵引构造明显,封闭性好,控油作用强。异常压力分析表明该区超压发育,封隔层位于侏罗系三工河组三段,实测压力系数大于1.96,由于地层压力过高,八道湾组难以形成规模油气聚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证实侏罗系油气藏有三次充注事件,第一次成藏的油气遭受生物降解,第二、三次成藏保存条件较好。总之,多旋回的构造运动、不同的断层性质和封闭强度、过高的异常压力及多期的成藏过程是控制莫索湾地区侏罗系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索湾地区 侏罗纪 油气藏形成 断裂 特征 异常压力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断层的构造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孔友 郭志强 +1 位作者 田辉 郭亚俊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6-20,30,共6页
宝饶构造带位于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中部,是凹陷的主力含油构造带。宝饶断层是控制该构造带油气纵、横向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地震剖面追踪解释显示,宝饶断层顺走向断面形态由平面式到铲状最后到坡坪式变化,上盘在反向调节断层作用下... 宝饶构造带位于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中部,是凹陷的主力含油构造带。宝饶断层是控制该构造带油气纵、横向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地震剖面追踪解释显示,宝饶断层顺走向断面形态由平面式到铲状最后到坡坪式变化,上盘在反向调节断层作用下形成铲式扇正断层连锁系统,下盘在地层掀斜作用下形成一个大型鼻状构造。该断层形成于腾一段沉积早期,主要活动期为腾一段、腾二段沉积期,赛汉塔拉组沉积以后,由于区域挤压发生了正反转,第三系沉积早期,再次活动,多期的活动造成了宝饶断层断面形态的多样性。宝饶断层控制了宝饶构造带的油气运移与聚集,断层活动期与油气运移期的匹配是其控油的前提,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是其控油的基础,断面所受的应力状态是其控油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嘎朗图凹陷 宝饶断层 构造特征 控油作用 形成 演化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