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出土的吴越国钱俶造铜阿育王塔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天跃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98-105,共8页
五代吴越国(907~978年)国王钱俶所造铜阿育王塔在东亚诸国的传播,是10世纪佛教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形制、图像、意义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日本出土的钱俶造乙卯岁(955年)铜阿育王塔和镰仓时代的金铜... 五代吴越国(907~978年)国王钱俶所造铜阿育王塔在东亚诸国的传播,是10世纪佛教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形制、图像、意义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日本出土的钱俶造乙卯岁(955年)铜阿育王塔和镰仓时代的金铜宝箧印塔等实物考察所得的第一手材料,对钱俶造塔流传日本的历史过程,抵达日本之后如何与本土信仰结合,如何纳藏和供养作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日本镰仓时代金铜宝箧印塔的形制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钱傲 铜阿育王塔 镰仓时代 金铜宝箧印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北宋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所见五代至宋江南舍利装藏之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天跃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2期54-62,共9页
2008年南京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铁函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是目前存世金属造阿育王塔中体形最大、制作工艺最精美复杂的一座,且有详尽的铭文,甫一出土即受到学界和佛教界的广泛关注。五代至两宋时期,吴越国阿育王塔形制逐渐被以北宋长干... 2008年南京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铁函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是目前存世金属造阿育王塔中体形最大、制作工艺最精美复杂的一座,且有详尽的铭文,甫一出土即受到学界和佛教界的广泛关注。五代至两宋时期,吴越国阿育王塔形制逐渐被以北宋长干寺为代表的民间僧俗借用为舍利装藏容器,并流行一时,反映了宋人对阿育王塔的普遍认知与信仰。阿育王塔之塔形和内涵本身即具有佛教传说的神圣性,阿育王塔与舍利容器的合二为一,正体现了五代至宋江南地区阿育王塔供养与舍利装藏在信仰观念、形制和仪轨实践上逐渐融为一体,以及对复古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干寺真身塔地宫 七宝阿育王塔 舍利装藏 供奉仪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阿育王塔图像之演变——以南宋大足宝顶山“释迦舍利宝塔禁中应现之图”碑和雷峰塔塔砖藏“王承益塔图”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天跃 《美育学刊》 2020年第4期106-114,共9页
作为中国古代佛塔样式之一的“阿育王塔”,在宋代同时出现了两种衍生的平面图像形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一南宋大足宝顶山石刻之宝塔图碑,乃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即鄮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宝塔在南宋宁宗禁庭供奉时显灵之图,可... 作为中国古代佛塔样式之一的“阿育王塔”,在宋代同时出现了两种衍生的平面图像形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一南宋大足宝顶山石刻之宝塔图碑,乃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即鄮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宝塔在南宋宁宗禁庭供奉时显灵之图,可视为表现同时代鄮县阿育王塔形态的例证。宝塔图碑属于“四面开龛作佛像式”阿育王塔图像的复杂变体,反映了南宋皇室对鄮县阿育王塔的再次供养和利用,从而制作了神异感应图像,经由皇室颁赐给地方。其二是五代末宋初佛教徒王承益刻印的“阿育王塔图”,属于“四舍本生图式”阿育王塔图像,它开启了以塔图供养代替实物小塔的新模式。阿育王塔图像与政权意识形态和法舍利观念密切结合,作为“神圣图像”进一步符号化和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育王塔 大足宝顶山宝塔图碑 雷峰塔 王承益塔图 法舍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剑父南亚壁画临摹与绘画创作看20世纪30年代中印艺术交流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天跃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96-104,共9页
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剑父在南亚壮游期间的壁画临摹与绘画创作问题,近年来越发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在20世纪30年代中印艺术交流的宏大背景下,考察高剑父是如何在古代南亚佛教壁画临摹和学习印度现代派艺术先驱贾米尼·罗伊(Jamini R... 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剑父在南亚壮游期间的壁画临摹与绘画创作问题,近年来越发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在20世纪30年代中印艺术交流的宏大背景下,考察高剑父是如何在古代南亚佛教壁画临摹和学习印度现代派艺术先驱贾米尼·罗伊(Jamini Roy)的风格中,逐步借鉴印度传统与现代艺术资源,以“折衷中西”、融汇东方精神。高剑父这场负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南亚壮游,潜在地串联起20世纪30年代中国和印度本土艺术传统如何走向现代的共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剑父 壁画临摹 孟加拉画派 贾米尼·罗伊 迦梨卡特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