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多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齐文勇 党友 +1 位作者 王普育 吴召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12-2016,共5页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多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医院接受多指切除术治疗的109例患儿纳入研究,按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5例)。均接受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其中接受罗哌...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多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医院接受多指切除术治疗的109例患儿纳入研究,按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5例)。均接受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其中接受罗哌卡因麻醉的纳入对照组,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的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及麻醉情况。以术前(T_(0))、切皮时(T_(1))、切皮后10 min(T_(0))、20 min(T_(3))、30 min(T_(4))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前和术后3、6、12、24 h)儿童疼痛行为(FLACC)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综合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T_(2)~T_(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6、12、24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6.36%(53/55)]高于对照组[81.48%(44/54)](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45%(3/55)]与对照组[9.26%(5/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多指手术中的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稳定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且安全性可靠,患儿家属对其整体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艾司氯胺酮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小儿多指切除手术 血流动力学水平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联合罗哌卡因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齐文勇 党友 +1 位作者 王普育 吴召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777-1780,共4页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联合罗哌卡因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医院接受断指再植术的159例患者,按麻醉方案分为参照组(79例)、研究组(80例)。其中接受罗哌卡因麻醉的纳入参照组,接受瑞马唑仑联合罗...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联合罗哌卡因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医院接受断指再植术的159例患者,按麻醉方案分为参照组(79例)、研究组(80例)。其中接受罗哌卡因麻醉的纳入参照组,接受瑞马唑仑联合罗哌卡因麻醉的纳入研究组。以术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开始后1 h(T_(2))、术毕时(T_(3))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镇静效果[改良警觉/镇静量表(MOAA/S)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_(1)~T_(3)时MAP、HR、MOAA/S、BIS值的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 SOD水平高于参照组,MDA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4/80)]与参照组[7.59%(6/7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瑞马唑仑联合罗哌卡因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且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罗哌卡因 断指再植术 镇静效果 氧化应激反应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