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92年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姚平
曹远银
贾显禄
周灶建
吴友三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室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8,共3页
-
文摘
1992年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32个点的72个品种上,采集小麦秆锈病标样105份,从中分离到256个菌株,鉴定出21C3、34C2和34 3个生理小种,包括21C3—CKH、21C3—CKR、34C2—MKH、34C2—MKR、34C2—MKK、34C2—MFK、34-MKG、34-MKR和34-MFR9个致病类型。生理小种21C3出现频率居首位为85.2%,其中21C3-CKR为50.4%、21C3-CKH为34.8%。利用256个菌株对42个SR单基因系进行了毒为频律测定,其中SR5、10、15、26、30、31、33、35、37和38的毒力频率为2%-22%;SR22、SR22、23、24、32、GT和Wd-1的毒力频率为22%-50%;SR12、13、14、18、19、27、28、和29为50%-80%,而SR9e、11、21无毒力。
-
关键词
小麦
秆锈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麦根腐长蠕孢毒素对小麦超氧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高必达
吴畏
程晖
吴友三
-
机构
湖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
出处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62-170,共9页
-
文摘
感病品种沈免85-14黄化苗用根腐毒素处理6,12,24h 后,相对酶活随毒素浓度升高而明显下降;抗病品种Jup73Atd“S”用中等浓度毒素处理的,除处理3h 之外,其余的相对酶活性均升高.以处理12h 达高峰,处理24h 后高浓度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有激活作用。旗叶圆片、无细胞提取液和线粒体试验呈现了类似的规律.电泳结果表明,根腐毒素对感病品种黄化苗的3条酶带(a,b,c)均有抑制作用,而对抗病品种Jup73Atd“S”这3条酶带均有激活作用,a,c 带的变化大于b 带.旗叶接菌后3d,Jup73Atd“S”5条带均激活,其中a,b_2,b_3,c 带更明显;中间型品种龙辐3号各带均受抑制,而以b_3带受抑最重.
-
关键词
小麦
根腐病
毒素
超氧物歧化酶
-
Keywords
Triticum aestivum
root rot
toxi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小麦超氧物歧化酶的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高必达
吴畏
程晖
吴友三
-
机构
湖南农学院农学系
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
出处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06-111,共6页
-
文摘
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研究了5个小麦品种(系)叶、根,线粒体中超氧物歧化酶(SOD)的类型。不同品种黄化苗的叶和根中都可检测出3条酶活带,其中迁移率最低的是锰SOD,活性占总活性的2.20%~7.20%,铜锌SOD有2条带,居中的带活性占71.1%~81.2%,迁移得最快的带占12.5%~23.7%;旗叶中都可检测出5条带,即在相对于黄化苗SOD电泳图谱上居中的酶活区可分辨3条带;线粒体SOD以锰SOD为主,胞浆中能检测出铜锌SOD。c带相对活性与叶绿体含量有关。将旗叶SOD的5条酶带分别指定为a。b_l,b_2,b_3和c带。
-
关键词
小麦
分布
超氧化物歧化酶
类型
-
Keywords
Triticum aestivum
superoxide dismutase
types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小麦秆锈菌主要生理小种生化差异研究
- 4
-
-
作者
贾显禄
刘维志
高增贵
常乃滔
吴友三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8-429,共2页
-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96 0 30 2 )
-
-
关键词
小麦
秆锈菌
生理小种
生化差异
-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