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条件对重稠油加氢裂化的影响
1
作者 汪亚斌 高伟 +3 位作者 康徐伟 方玉虎 郭彦新 吴升潇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263-265,共3页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对重稠油加氢裂化反应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65℃,反应压力为20 MPa,氢油比为1500 L/kg,体积空速为0.5 h^(-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的优化条件下,大于525℃渣油组分转化...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对重稠油加氢裂化反应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65℃,反应压力为20 MPa,氢油比为1500 L/kg,体积空速为0.5 h^(-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的优化条件下,大于525℃渣油组分转化率为85.37%,液体收率为84.04%,脱硫率为6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稠油 加氢裂化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空速 脱硫率 液体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升潇 杨会民 张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6年第6期33-36,共4页
介绍了当前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状况;重点论述和分析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SCR/SNCR联合脱硝法、合成气再燃脱硝法、超细煤粉再燃脱硝法、生物质再燃脱硝法等工艺的脱硝原理、... 介绍了当前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状况;重点论述和分析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SCR/SNCR联合脱硝法、合成气再燃脱硝法、超细煤粉再燃脱硝法、生物质再燃脱硝法等工艺的脱硝原理、优缺点、脱除率和经济性;提出应以开发适合于我国能源格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硝技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氮氧化物 脱硝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吸附的炭基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靳皎 杨会民 +2 位作者 权亚文 王维 吴升潇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8期74-78,共5页
开发安全、高效、经济的储氢技术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介绍了现有的储氢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分析和综述了几种基于物理吸附的炭基储氢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研究进展,包括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和碳气凝胶,总结并展... 开发安全、高效、经济的储氢技术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介绍了现有的储氢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分析和综述了几种基于物理吸附的炭基储氢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研究进展,包括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和碳气凝胶,总结并展望了基于物理吸附的炭基储氢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吸附 储氢材料 炭基材料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化床气化飞灰清洁排放研究
4
作者 汪亚斌 吴升潇 任烨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0年第10期65-67,I0001,共3页
针对双流化床气化装置采用干法排灰,气化飞灰直接下排至车厢内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问题。提出通过化学法对粉煤灰表面改性,使其以灰泥方式排放,降低污染的技术途径,并对排灰系统进行改造。现场排灰实验结果表明,由质量分数为0.5%的表面... 针对双流化床气化装置采用干法排灰,气化飞灰直接下排至车厢内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问题。提出通过化学法对粉煤灰表面改性,使其以灰泥方式排放,降低污染的技术途径,并对排灰系统进行改造。现场排灰实验结果表明,由质量分数为0.5%的表面活性剂与水混合配制成飞灰润湿剂,润湿剂阀门开度为25%、给料器频率为5%时,装置稳定排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化床 气化飞灰 排灰 表面活性剂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