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爱松 李爱红 +2 位作者 陈鑫 蔡俊燕 吴勤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PSD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电针、氟西汀、电针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根据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副反应量表(TESS...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PSD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电针、氟西汀、电针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前后根据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评定其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三组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ES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C组优于A组及B组(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氟西汀能更好地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症 氟西汀 电针 哈密顿抑郁量表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向哲 李惠芬 +2 位作者 梅娜 周伟 吴勤峰 《安徽医学》 2020年第5期603-605,共3页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因肢体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仅有约1/3的患者可重获步行能力,大多数患者仍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障碍,极易引发跌倒,严重限制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目...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因肢体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仅有约1/3的患者可重获步行能力,大多数患者仍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障碍,极易引发跌倒,严重限制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目前针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功能性电刺激、虚拟现实、全身震动疗法、平板训练及机器人辅助训练等,但多需要昂贵的设备及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限制其广泛应用[2]。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是一种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便携等优点,目前已有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3-4]。本文就下肢MT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脑卒中后下肢功能康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疗法 平衡功能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