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银川平原段河道演变的遥感监测与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加敏 王润生 姚建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4期36-39,共4页
在遥感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第四纪地质资料,对黄河银川平原段的河道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主要的河流改道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黄河银川平原段在早更新世初期形成,此后,自西向东不断迁移;在中晚更新世发展壮大,到全新世形... 在遥感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第四纪地质资料,对黄河银川平原段的河道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主要的河流改道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黄河银川平原段在早更新世初期形成,此后,自西向东不断迁移;在中晚更新世发展壮大,到全新世形成了银川平原的主体,并留下了明显的古河道遗迹;到了现代,河道逐步变窄,向东迁移的趋势未变且速度依然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道 演变 遥感监测 银川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北地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史晓杰 万力 +1 位作者 张永庭 吴加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120,共5页
银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导致本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引黄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逐渐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由于银北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利用地下水灌溉可能引起... 银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导致本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引黄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逐渐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由于银北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利用地下水灌溉可能引起次生土壤盐渍化。本文运用PHREEQC模型软件模拟灌溉水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机理。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是解决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关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混合比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蒸发浓缩叠代在2-4次,说明存在轻微蒸发。(3)INVERSE模拟结果说明,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轻微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溶解,Na^+、Ca^2+和Mg^2+吸附交换,渠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非灌水期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强烈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沉淀,Na^+、Ca^2+和Mg^2+解吸附,使有害盐分氯化物、硫酸盐存留在土壤层中,形成土壤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REEQC模型 土壤盐渍化 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银北地区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史晓杰 张永庭 吴加敏 《农业科学研究》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宁夏银北地区位于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下游.由于黄河水量逐年减少,引黄灌溉已不能足量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干渠平行排列,渠系过长,渠道分级不明显,不适应现代灌区管理和调度的要求.输水渗漏损失严重,导致引黄灌区下游灌期灌溉水量的严重短... 宁夏银北地区位于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下游.由于黄河水量逐年减少,引黄灌溉已不能足量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干渠平行排列,渠系过长,渠道分级不明显,不适应现代灌区管理和调度的要求.输水渗漏损失严重,导致引黄灌区下游灌期灌溉水量的严重短缺.银北地区为盆地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量丰富,但水质较差,矿化度(TDS)较高,不能单独用于农田灌溉.因此,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确定他们合适的混合比例,以满足银北地区农田灌溉水的需求,意义重大.运用Phreeqc模型软件的Mix模块进行模拟,提出利用地表水(黄河水)、地下水,确定合理的混合比例,以满足银北地区灌水需求及适合农田灌溉的需要,又不引起土壤盐渍化,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质 PHREEQC Mix模型 混合比例 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卫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珂 刘开瑜 +2 位作者 吴加敏 杨景春 蔡剑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5-473,共9页
地表及钻孔资料分析表明 :约在上新世 ,香山山地沿香山—天景山断裂带向东北强烈逆冲上升 ,山前挤压下陷形成南深北浅、剖面上呈楔形的中卫盆地。伴随挤压作用的进行 ,盆地南缘部分早期沉积沿一系列南倾叠瓦式断层从南向北逆冲抬升 ,后... 地表及钻孔资料分析表明 :约在上新世 ,香山山地沿香山—天景山断裂带向东北强烈逆冲上升 ,山前挤压下陷形成南深北浅、剖面上呈楔形的中卫盆地。伴随挤压作用的进行 ,盆地南缘部分早期沉积沿一系列南倾叠瓦式断层从南向北逆冲抬升 ,后期沉积则伴随其南部逆冲而不断北迁 ,穿越盆地的古黄河也不断北移 ,使盆地沉积具穿时性。约在中更新世末期 ,中卫盆地因其北东侧烟筒山断裂强烈活动而抬升 ,黄河下切 ,盆地消亡。上述过程可能反映青藏高原东北缘强烈挤压变形的北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新构造运动 黄河 中卫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变化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光平 陈楠 +2 位作者 杨建玲 李艳春 吴加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7-484,i002,共9页
利用TM遥感资料 ,结合 8大类土地详查资料 ,基本查清了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具有代表性的沙尘暴高发区盐池县 2 0世纪 90年代年际变迁量化特征。分析表明 ,盐池县 90年代初期的生态状况明显好于末期。气候干旱是导致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 利用TM遥感资料 ,结合 8大类土地详查资料 ,基本查清了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具有代表性的沙尘暴高发区盐池县 2 0世纪 90年代年际变迁量化特征。分析表明 ,盐池县 90年代初期的生态状况明显好于末期。气候干旱是导致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但人为活动如大量开垦耕地、过牧及滥挖甘草等也是重要因子。依据沙尘暴的成因 ,通过对近 30年盐池县沙尘暴个例多源资料综合分析 ,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生态现状导致了沙尘暴起暴阈值的明显下降 ,即近 30年来沙尘暴在宁夏中部的干旱地带发生机率已显著提高。由于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气候、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超载等因素在可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将难以得到较大的改善 ,且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易损性、难复性等特点 ,该文通过较全面客观的量化分析 ,初次提出今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发生机率应处在上升的态势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沙尘暴 演变趋势 遥感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数据可视化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加敏 孙连英 张德政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5-88,共4页
随着3S技术的融合和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以及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空间分析、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已经发展成为空间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可视化方法已由数据的空间展现逐步发展成为可以表现数... 随着3S技术的融合和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以及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空间分析、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已经发展成为空间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可视化方法已由数据的空间展现逐步发展成为可以表现数据的内在复杂结构、关系和规律的技术。由静态空间关系的可视化发展到表示系统演变过程的可视化。可视化方法不仅用于数据的理解,而且用于空间知识的呈现。可视化技术充分利用了人对于色彩和空间的敏锐的感知能力使人机有机地融合,在空间信息和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空间分析中可视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给出了可视化方法的分类。从认知和空间数据所表征的客观对象的复杂性及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分析了其发展演化规律的可视化方法,并对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 可视化 知识发现 复杂性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银川土地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群 吴加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312-314,317,共4页
为了了解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对其土地盐渍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在分析和处理2000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后,通过缨帽变换与RVI方法,结合GIS有效地提取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信息,并对其数量... 为了了解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对其土地盐渍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在分析和处理2000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后,通过缨帽变换与RVI方法,结合GIS有效地提取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80年代后期有所增加,9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北部地区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非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多,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盐碱荒地面积减少,耕地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南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盐渍化 动态监测 宁夏银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信QoS聚类的遥感服务发现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建华 吴加敏 +1 位作者 牛温佳 童恩栋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7-591,共5页
Web服务技术已经在遥感领域被用于增强遥感资源的动态性和可扩展性,然而遥感服务底层的遥感数据具有大跨度频率变化的特性,服务提供商给出的服务质量(QoS)属性值也属于开放不可信,这两点都降低了遥感服务发现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此,提出... Web服务技术已经在遥感领域被用于增强遥感资源的动态性和可扩展性,然而遥感服务底层的遥感数据具有大跨度频率变化的特性,服务提供商给出的服务质量(QoS)属性值也属于开放不可信,这两点都降低了遥感服务发现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可信QoS聚类的遥感服务发现机制,采用底层服务响应时间、更新频率和上层服务评价等标准综合衡量QoS,进而设计更新频率自适应的QoS探测和更新机制,并通过聚类方法提高了所发现遥感服务的QoS可信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遥感服务发现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 可信计算 遥感服务 服务发现 近邻传播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