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正面碰撞下轿车后排乘员伤害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吴云腾
葛如海
杨工作
朱文婷
-
机构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出处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1年第3期22-25,35,共5页
-
文摘
为了研究后排乘员在正面碰撞中受到的伤害,使用MADYMO碰撞软件建立了包括车体、安全带系统和5%假人的某轿车后排正面碰撞约束系统模型.通过把仿真结果与样车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安全带形式、安全带刚度、卷收器锁止特性等参数对乘员的HIC、T3MS、胸部压缩量和左右大腿力等损伤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后排位置乘员需要佩戴3点式安全带;安全带刚度比原设计值增大7%~10%,HIC值可以从初始的989下降到800左右;卷收器锁止特性与原设计值相比减小15 mm,能有效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
关键词
轿车
正面碰撞
轿车后排乘员伤害
约束系统
安全带参数
-
Keywords
car
front impact
injury to rear seat passenger
restraint system
seat belt parameters
-
分类号
U461.9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TP391.7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基于正面碰撞的坐垫倾角的选择和约束系统的改进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葛如海
吴云腾
洪亮
张学荣
-
机构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出处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2-505,共4页
-
文摘
利用碰撞仿真分析软件MADYMO建立了某轿车驾驶员约束系统正面碰撞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坐垫倾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坐垫倾角为25°时,对乘员有着较好的保护。对影响HIC值的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对材料特性和结构尺寸进行修改,改进后的头部损伤指标下降达43.4%。
-
关键词
正面碰撞
MADYMO
坐垫倾角
头部伤害指标
-
Keywords
frontal crash
MADYMO
seat cushion angle
HIC
-
分类号
U467.1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正面碰撞时轿车后排乘员的保护
被引量:7
- 3
-
-
作者
田金鑫
吴云腾
何新
-
机构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出处
《汽车工程师》
2012年第2期35-38,共4页
-
文摘
为提高轿车后排乘员在发生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文章利用碰撞仿真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某轿车车体、安全带和假人的乘员约束系统正面碰撞模型,并与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安全带形式和座垫角度对乘员的HIC、胸部3ms加速度和左右大腿力等损伤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表明使用3点式安全带同时匹配座垫倾角25°的方法,能使头部损伤下降59%,胸部伤害下降20%,腿部损伤下降70%,有效提高后排乘员的安全性。
-
关键词
轿车后排
正面碰撞
乘员伤害
MADYMO
-
Keywords
Rear seat
Frontal crash
Passenger injury
MADYMO
-
分类号
U467.1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单点渐进无模成型的回弹特性
- 4
-
-
作者
吴云腾
魏晨雯
洪坤
马俊杰
-
机构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出处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11期82-86,共5页
-
文摘
针对数字化单点渐进成型过程的板料回弹问题,建立标准回弹验证模型,并以内角间距尺寸作为评价标准,找到影响回弹特性的四大工艺参数,运用六西格玛设计思维使用正交方法优化试验,通过信号噪声比分析,找到回弹特性最优的工艺参数卡片。回弹特性最优参数工艺包为最大层间距1.2 mm,单向等高路径成型轨迹,进给速度选择最大速度模式8000 mm/min。使用优化后的参数包发现,回弹量从5 mm降低至1 mm,回弹率从1.9%降低至0.5%,回弹量降低了4 mm,效果明显。
-
关键词
单点渐进无模成型
回弹特性
正交试验
工艺参数优化
-
Keywords
Single point progressive mouldless forming
Resilience properties
Combin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
分类号
U461.99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低成本车身精益试制方案及工艺方法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魏晨雯
吴云腾
李锋
-
机构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出处
《汽车工程师》
2021年第6期46-49,共4页
-
文摘
文章介绍了车身精益化试制轴距加长的工艺改制方案,阐述了改制中的技术难点及有效的切割改制方案。不仅满足外观尺寸要求,并保留车身原有强度,在后续拼接中进一步加强车身强度。同时,为保证车身尺寸设计,采用轴距加长试制夹具,实现切割定位-加长拼接一体化的定位方式。该方案在节约大量改制周期、物料成本前提下,保证精度、强度和刚度完成改制工作,为后续改制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
关键词
精益化试制
车身改制
轴距加长
改制工艺方案
-
Keywords
Lean trial production
BIW reform
Wheelbase lengthening
Transformation process scheme
-
分类号
U463.8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