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的二重性存在:荀子道德教化的发生逻辑及其可能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之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65,共8页
“人”是儒家道德教化的对象,但与孔孟从“天人合一”的理路来认识人不同,荀子一方面主张“明于天人之分”,重新发现人的自然生命存在与确立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提出“人生不能无群”的命题,从“群”的视界来阐析人的社会性存在与人之...
“人”是儒家道德教化的对象,但与孔孟从“天人合一”的理路来认识人不同,荀子一方面主张“明于天人之分”,重新发现人的自然生命存在与确立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提出“人生不能无群”的命题,从“群”的视界来阐析人的社会性存在与人之为人的本质。在荀子看来,人的存在具有二重属性,社会群性是人之本质的体现,并具有善的价值,自然情性因情欲的不确定性而具有趋恶倾向。二者之间的张力以及人的后天道德践履之“伪”对这种张力的化调,构成了道德教化的发生逻辑及其可能性。荀子的道德教化重视对人之存在的现实考察,突出人类历史文化与道德践履在人和社会的德性形成中之重要作用,开辟了儒家教化的新模式,对我国传统教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道德教化
人的存在
化性起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遭遇现代性:从荀子看传统道德教化的当代境遇及其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之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2,共10页
作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道德教化思想在传统与近现代社会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伴随现代化的发展,与传统相对的“现代性”在制度结构、价值理念与个体精神气质上引起的整体变化和秩序转型给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了新...
作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道德教化思想在传统与近现代社会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伴随现代化的发展,与传统相对的“现代性”在制度结构、价值理念与个体精神气质上引起的整体变化和秩序转型给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具体表现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裂、个体与共同体的疏离、规训与教化的悖反。但现代性的发展及其弊端的破解离不开其所植根的文化传统。荀子从重构社会秩序的现实出发来考察人与社会的存在,其教化思想内蕴着理性与情感互渗、个体与群体统一、规范与德性融合的价值特质,可以为当今社会的人格重塑、人与社会的秩序关系重构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道德教化
现代性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梦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鹏
吴之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61-64,共4页
中国梦是当前凝聚国人力量、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旗帜,也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科实践在每一门学科的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高职思政课,其中国梦的教育更应该借...
中国梦是当前凝聚国人力量、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旗帜,也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科实践在每一门学科的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高职思政课,其中国梦的教育更应该借力于学科实践。要着眼于高职思政课学科实践中的课堂教学实践、校园活动实践、社会生活实践,强调教师要在课堂情境中融入中国梦内涵,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认同中国梦精神和在社会生活中践行中国梦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实践在高职思政课中国梦教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课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建构之维”及其逻辑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萍
吴之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2,177,共8页
人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常聚焦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但事实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超越了纯意识界域,触涉意识形态“幻象”背后的社会关系“真实”,从而使意识形态批判具有了启蒙与建构的维度。这体现为: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
人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常聚焦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但事实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超越了纯意识界域,触涉意识形态“幻象”背后的社会关系“真实”,从而使意识形态批判具有了启蒙与建构的维度。这体现为: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实践的先行澄明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起点,并基于此在意识形态批判中呈现人作为主体在意识形态中的生成、隐没与重生的过程,指向使世界革命化、实现人的解放的价值旨趣。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建构之维”及其逻辑,对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实践
主体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的二重性存在:荀子道德教化的发生逻辑及其可能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之声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6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思想史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研究”(20AZD00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传统文化向度与构建逻辑研究”(GD22YMK04)
广东省社科联扶持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研究”(GD2023SKFC2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是儒家道德教化的对象,但与孔孟从“天人合一”的理路来认识人不同,荀子一方面主张“明于天人之分”,重新发现人的自然生命存在与确立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提出“人生不能无群”的命题,从“群”的视界来阐析人的社会性存在与人之为人的本质。在荀子看来,人的存在具有二重属性,社会群性是人之本质的体现,并具有善的价值,自然情性因情欲的不确定性而具有趋恶倾向。二者之间的张力以及人的后天道德践履之“伪”对这种张力的化调,构成了道德教化的发生逻辑及其可能性。荀子的道德教化重视对人之存在的现实考察,突出人类历史文化与道德践履在人和社会的德性形成中之重要作用,开辟了儒家教化的新模式,对我国传统教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之影响。
关键词
荀子
道德教化
人的存在
化性起伪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遭遇现代性:从荀子看传统道德教化的当代境遇及其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之声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思想史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研究”(项目号20AZD00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传统文化向度与构建逻辑研究”(项目号GD22YMK04)
+2 种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研究”(项目号GD24WH01)
广东省社科联扶持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研究”(项目号GD2023SKFC27)
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人的存在与秩序建构:先秦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项目号22qntd6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道德教化思想在传统与近现代社会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伴随现代化的发展,与传统相对的“现代性”在制度结构、价值理念与个体精神气质上引起的整体变化和秩序转型给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具体表现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裂、个体与共同体的疏离、规训与教化的悖反。但现代性的发展及其弊端的破解离不开其所植根的文化传统。荀子从重构社会秩序的现实出发来考察人与社会的存在,其教化思想内蕴着理性与情感互渗、个体与群体统一、规范与德性融合的价值特质,可以为当今社会的人格重塑、人与社会的秩序关系重构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
关键词
荀子
道德教化
现代性
传统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梦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鹏
吴之声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团委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61-64,共4页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民教育视域下粤港高校学生社团比较研究”(12YJC710064)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民素质教育视角下粤港澳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比较研究”(14BKS119)
2015年广东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香港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研究:基于国家认同感教育的视角(1997-2014)”(2014WT043),主持人:王鹏
文摘
中国梦是当前凝聚国人力量、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旗帜,也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科实践在每一门学科的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高职思政课,其中国梦的教育更应该借力于学科实践。要着眼于高职思政课学科实践中的课堂教学实践、校园活动实践、社会生活实践,强调教师要在课堂情境中融入中国梦内涵,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认同中国梦精神和在社会生活中践行中国梦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实践在高职思政课中国梦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梦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课
实践路径
Keywords
China Drea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path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建构之维”及其逻辑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萍
吴之声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2,177,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16JJD71001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常聚焦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但事实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超越了纯意识界域,触涉意识形态“幻象”背后的社会关系“真实”,从而使意识形态批判具有了启蒙与建构的维度。这体现为: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实践的先行澄明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起点,并基于此在意识形态批判中呈现人作为主体在意识形态中的生成、隐没与重生的过程,指向使世界革命化、实现人的解放的价值旨趣。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建构之维”及其逻辑,对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实践
主体
人的解放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的二重性存在:荀子道德教化的发生逻辑及其可能性
吴之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遭遇现代性:从荀子看传统道德教化的当代境遇及其价值
吴之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梦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王鹏
吴之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建构之维”及其逻辑
李萍
吴之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