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渗透阻垢剂阻硅酸钙垢静态评价方法研究
1
作者 樊利华 吴东霞 +4 位作者 陈冲 徐旭 陆铭 尹建华 王维珍 《盐科学与化工》 2025年第6期18-21,共4页
反渗透系统中,膜元件表面一旦形成致密的硅垢则对系统产水量产生很大影响,而且污染物很难通过化学清洗恢复,因此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硅垢的预防尤为重要。针对反渗透阻垢剂,文章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阻硅酸钙垢实验室评价方法。根据硅酸... 反渗透系统中,膜元件表面一旦形成致密的硅垢则对系统产水量产生很大影响,而且污染物很难通过化学清洗恢复,因此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硅垢的预防尤为重要。针对反渗透阻垢剂,文章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阻硅酸钙垢实验室评价方法。根据硅酸钙溶度积计算,设计配制水中主要成垢离子的浓度及比例,研究了Ca^(2+)浓度、SiO^(2-)_(3)浓度、pH值等对CaSiO_(3)垢阻垢率测定的影响,并通过不同类型阻垢剂阻垢性能的测定进行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硅酸钙沉积法可以有效区分不同阻垢剂的阻垢性能,且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方法适用于反渗透系统阻垢剂阻CaSiO_(3)垢性能的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阻垢剂 硅酸钙垢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程 吴淑玉 +4 位作者 郭艳苏 吴东霞 李向印 李春岩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并探讨其功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侧脑室壁室管膜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边形 ,可见纤毛及微绒毛 ,偶见分泌泡。脉络丛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及分泌泡丰...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并探讨其功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侧脑室壁室管膜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边形 ,可见纤毛及微绒毛 ,偶见分泌泡。脉络丛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及分泌泡丰富 ,纤毛少见 ,可见“丛上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侧脑室壁及脉络丛上皮均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 ,但二类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有别。室管膜上皮表面可见纤毛及微绒毛 ,分泌泡少见 ;脉络丛上皮游离端微绒毛丰富 ,常吻合成迷路样网 ,微绒毛的顶端膨大 ,形成微顶浆分泌小泡 ,胞浆内细胞器丰富。大鼠侧脑室壁及脉络丛上皮超微结构的差异反映二者功能的不同。本研究认为侧脑室脑脊液分泌的主要部位是脉络丛 ,其分泌的方式除脉络丛上皮细胞的主动运输功能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超微结构 室管膜 电子显微镜 大鼠 脉络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病理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郭艳苏 刘亚玲 +4 位作者 许蕾 杨程 吴东霞 吴淑玉 李春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90-593,共4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显示: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胞浆基质及细胞器致密化;有髓神经纤维内神经丝局部积...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显示: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胞浆基质及细胞器致密化;有髓神经纤维内神经丝局部积聚、大量线粒体及溶酶体聚集;前根及坐骨神经大的有髓神经纤维轴索萎缩,髓鞘结构保存相对较好。以上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机制能诱导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轴浆转运异常可能参与其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超微结构 自身免疫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在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亚玲 郭艳苏 +3 位作者 许蕾 吴书玉 吴东霞 李春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69,共3页
目的: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猪的脊髓前角匀浆免疫Lewis大鼠,通过透射电镜对Lewis大鼠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突起进行观察。结果:Lewis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异... 目的: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猪的脊髓前角匀浆免疫Lewis大鼠,通过透射电镜对Lewis大鼠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突起进行观察。结果:Lewis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异常的线粒体及神经丝的异常聚集、Golgi器及内质网扩张,基质水合过度或基质脱水,核及核仁相对正常。结论:免疫介导的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线粒体可能是抗体攻击的目标,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继发神经元变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线粒体 神经元损伤 免疫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中神经丝异常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亚玲 郭艳苏 +3 位作者 许蕾 吴书玉 吴东霞 李春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9-243,共5页
为了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变特征,将新鲜的猪脊髓前角匀浆加佐剂注入Lewis大鼠的背部皮下,每月一次,连续四个月。在最后一次免疫后2个月,灌注固定取材,制作超薄切片,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脊... 为了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变特征,将新鲜的猪脊髓前角匀浆加佐剂注入Lewis大鼠的背部皮下,每月一次,连续四个月。在最后一次免疫后2个月,灌注固定取材,制作超薄切片,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突起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神经元的核周体内有排列紊乱的神经丝异常聚集,构成有界膜包绕的球形或类圆形包涵体,其突起内还有大量线粒体和溶酶体聚集。其次,尚可见线粒体变性及高尔基复合体扁囊和粗面内质网池的扩张。因此认为,在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神经丝的异常聚集可能与神经元的变性、丢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神经元 电镜 神经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抑制剂诱导脊髓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损伤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娟 郭艳苏 +5 位作者 吴淑玉 吴东霞 杨程 肖向建 刘卫刚 李春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7,167,i004,共5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苏羟天冬氨酸(THA)对器官型培养的脊髓片的影响。方法:取出生后8d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THA,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神经元计数,测定培养液中谷氨酸的含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苏羟天冬氨酸(THA)对器官型培养的脊髓片的影响。方法:取出生后8d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THA,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神经元计数,测定培养液中谷氨酸的含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THA组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谷氨酸含量增高,α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而脊髓背角的中间神经元的数目无显著变化,超微结构损伤相对较轻。结论:谷氨酸转运异常可以诱导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运动神经元 抑制剂 运动神经元损伤 器官型培养 谷氨酸转运体 免疫组化染色 超微结构改变 结构损伤 神经元计数 神经元数目 中间神经元 天冬氨酸 组织切片 腰段脊髓 电镜观察 培养时间 脊髓背角 THA 培养液 脊髓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水管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春岩 吴淑玉 +4 位作者 郭艳苏 杨程 吴东霞 李向印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7-529,共3页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大鼠中脑水管室管膜的超微结构特征。发现中脑水管壁具有平行走向的纵嵴,腔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大量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内细胞器分布具有明...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大鼠中脑水管室管膜的超微结构特征。发现中脑水管壁具有平行走向的纵嵴,腔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大量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内细胞器分布具有明显的极性特点。通过超微结构研究,认为大鼠中脑水管不仅单纯是脑脊液引流的通路,而且还具有主动参与脑脊液分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大鼠 室管膜 上皮 超微结构特征 分泌 观察 细胞器 细胞核 微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吸收的超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淑玉 郭艳苏 +4 位作者 杨程 吴东霞 李向印 李春岩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在分泌和吸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与脑脊液循环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主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柱形细胞游离端具有纤毛和微绒毛,因其多寡不...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在分泌和吸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与脑脊液循环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主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柱形细胞游离端具有纤毛和微绒毛,因其多寡不同,又分为纤毛上皮细胞和无纤毛上皮细胞,其中纤毛上皮细胞数量相对较少,但二者游离面皆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微顶浆分泌现象及吞饮小泡。以上结果提示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可能在脑脊液的分泌和重吸收过程中,发挥积极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 室管膜 微顶浆分泌 吞饮作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放水浓缩规律及制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焦春联 成国辰 +4 位作者 徐旭 吴东霞 吴芸芳 尹建华 侯纯扬 《盐业与化工》 CAS 2013年第2期33-36,共4页
文章研究了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放浓海水在室内自然蒸发过程中,CaSO4、NaCl的析出规律、主要离子的浓度变化规律以及日晒盐的化学组成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放浓海水的CaSO4析出点为13.89°Be',NaCl析出点为25... 文章研究了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放浓海水在室内自然蒸发过程中,CaSO4、NaCl的析出规律、主要离子的浓度变化规律以及日晒盐的化学组成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放浓海水的CaSO4析出点为13.89°Be',NaCl析出点为25.76°Be',此时CaSO4的析出率为90.32%;实验制得的日晒盐化学组成符合制盐业一级品标准,并属实际无毒。因此,利用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放浓海水制盐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海水 自然蒸发 制盐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海水阻垢剂IA/AMPS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樊利华 吴东霞 +1 位作者 成国辰 尹建华 《盐业与化工》 CAS 2016年第6期24-27,共4页
研究通过自由基引发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IA/AMPS共聚物,测定其作为海水冷却阻垢剂的最佳分子量、浓度、阻垢率、生物降解性,并采用SEM分析测试手段揭示其在海水体系中的阻垢机理。结果表明,IA/AMPS共聚物作为海水冷却阻垢剂的最佳分子... 研究通过自由基引发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IA/AMPS共聚物,测定其作为海水冷却阻垢剂的最佳分子量、浓度、阻垢率、生物降解性,并采用SEM分析测试手段揭示其在海水体系中的阻垢机理。结果表明,IA/AMPS共聚物作为海水冷却阻垢剂的最佳分子量在2 400~3 200之间,浓度为6 mg/kg时,阻垢率在90%以上;阻垢性能与市售阻垢剂TS-604A相近,优于PESA;IA/AMPS共聚物28 d的生物降解率达33.52%;其阻垢机理是通过促使碳酸钙垢晶格发生畸变的方式抑制垢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海水阻垢剂 IA/AMPS共聚物 阻垢率 阻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囊虫病4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瑞春 李彬 +2 位作者 贾丽景 吴东霞 陈浩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00-802,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囊虫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折线开槽滚筒的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引婧 胡军旺 吴东霞 《石油矿场机械》 2015年第9期22-25,共4页
双折线开槽滚筒因可以有效降低钢丝绳的磨损而被广泛应用在石油钻井绞车和重型起重机械中。以工程实践为基础,介绍了双折线滚筒的设计原理与原则;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下滚筒爬坡段的绳槽结构,推导出该段主要结构参数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双... 双折线开槽滚筒因可以有效降低钢丝绳的磨损而被广泛应用在石油钻井绞车和重型起重机械中。以工程实践为基础,介绍了双折线滚筒的设计原理与原则;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下滚筒爬坡段的绳槽结构,推导出该段主要结构参数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双折线滚筒的全参数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折线 滚筒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优化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鹤 郭效孟 吴东霞 《中国信用卡》 2017年第6期56-57,共2页
为了应对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支付方式的不断创新,支付业务量的不断增长,人民银行于2013年建成第二代支付系统,改进了资金清算模式与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第二代支付系统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从资... 为了应对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支付方式的不断创新,支付业务量的不断增长,人民银行于2013年建成第二代支付系统,改进了资金清算模式与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第二代支付系统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从资金清算模式、流动性风险管理、法律制度安排及定价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系统 现代化 风险管理模式 优化 资金清算 支付方式 人民银行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脊髓不同部位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14
作者 吴淑玉 郭艳苏 +4 位作者 杨程 吴东霞 李向印 雷建章 李春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脑和脊髓不同部位室管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区域性差异 ,并探讨其相应的功能。方法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法。结果 :室管膜上皮衬于脑室、中脑水管和脊髓中央管的内表面 ,不同部位可见单层扁平、立方或假复层柱状各型上皮。细... 目的 :研究大鼠脑和脊髓不同部位室管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区域性差异 ,并探讨其相应的功能。方法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法。结果 :室管膜上皮衬于脑室、中脑水管和脊髓中央管的内表面 ,不同部位可见单层扁平、立方或假复层柱状各型上皮。细胞游离缘均具有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 ,但其形态数量因部位而不同。结论 :室管膜是脑脊髓腔面具有复杂功能的一层衬里 ,在脑脊液的跨越质膜转运及参与驱动脑脊液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 上皮 大鼠 脑脊髓 脑室 髓腔 脑脊液循环 超微结构特征 质膜 不同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睫状体超微结构特征
15
作者 杨程 郭艳苏 +5 位作者 吴淑玉 吴东霞 刘瑞春 李向印 李春岩 雷建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研究兔眼睫状体的超微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功能。方法: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镜观察兔眼睫状体。结果:睫状突的游离面隆起呈袢状,上皮细胞游离面具有大量粗而短的微绒毛及散在的微顶浆分泌小泡。睫状环游离面也存在纵行的微嵴,该处上皮... 目的:研究兔眼睫状体的超微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功能。方法: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镜观察兔眼睫状体。结果:睫状突的游离面隆起呈袢状,上皮细胞游离面具有大量粗而短的微绒毛及散在的微顶浆分泌小泡。睫状环游离面也存在纵行的微嵴,该处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及分泌泡数量均较睫状突上皮者少。睫状上皮由两层立方形上皮细胞构成。表层(即腔面)为非色素细胞,内含丰富的细胞器,面向后房的细胞质膜呈高度褶叠,并可见微绒毛及分泌泡;深层的色素上皮细胞面向睫状体基质面的细胞质膜也有褶叠。睫状体基质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可见大量有窗孔的毛细血管。结论:睫状体与房水的选择性通透分泌有关,构成“血——房水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眼 睫状体 超微结构 透射电子镜观察 房水 选择性通透 “血-房水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磷酸酶在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
16
作者 王维平 刘建华 +5 位作者 吴东霞 郭艳苏 杨程 吴淑玉 刘惠苗 吴丽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研究大鼠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ase)的超微结构分布。取成年SD大鼠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组织,按硝酸铅法进行酸性磷酸酶电镜酶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透射电镜下ACPase阳性反应物仅见于脉络丛... 研究大鼠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ase)的超微结构分布。取成年SD大鼠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组织,按硝酸铅法进行酸性磷酸酶电镜酶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透射电镜下ACPase阳性反应物仅见于脉络丛上皮细胞内的初级和次级溶酶体上。通过延长孵育时间和改变固定条件(戊二醛浓度为0.5%)在脉络丛上皮细胞内的高尔基复合体扁囊和囊泡中也观察到了ACPase阳性反应物。各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酸性磷酸酶的分布未见明显差异。文中讨论了脉络丛上皮细胞内ACPase的分布特征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酶 脉络丛上皮 大鼠 电镜 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介导豚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超微结构及钙稳衡改变
17
作者 李春岩 郭艳苏 +5 位作者 田新英 刘亚玲 许蕾 杨程 吴东霞 吴淑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应用常规透射电镜及草酸盐-焦亚锑酸盐技术原位固定细胞内钙,对豚鼠脊髓前角细胞内的钙分布进行超微定位,探讨钙稳衡改变在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模型组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 应用常规透射电镜及草酸盐-焦亚锑酸盐技术原位固定细胞内钙,对豚鼠脊髓前角细胞内的钙分布进行超微定位,探讨钙稳衡改变在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模型组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等。神经元周围胶质细胞增生。在运动神经元扩张的粗面内质网池和线粒体内室可见数量不等颗粒状电子致密的钙沉积物。线粒体内室内钙沉积颗粒与线粒体肿胀的程度相关。星形胶质细胞内肿胀的线粒体内室及扩张的粗面内质网池内也可见电子致密钙沉积颗粒。因此认为,钙稳衡失调参与了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运动神经元损伤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第三脑室室管膜上巨噬细胞迁移过程的电镜观察
18
作者 郭艳苏 杨程 +5 位作者 吴淑玉 吴东霞 王丽 李春岩 李向印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12-415,共4页
对第三脑室室管膜上巨噬细胞迁移过程进行不同时相的扫描电镜观察,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其细胞类型及相应功能。结果示第三脑室内存在室管膜上巨噬细胞,此类细胞胞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伸出多个舌状和指状伪足,其迁移的全过程是首先在室管膜... 对第三脑室室管膜上巨噬细胞迁移过程进行不同时相的扫描电镜观察,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其细胞类型及相应功能。结果示第三脑室内存在室管膜上巨噬细胞,此类细胞胞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伸出多个舌状和指状伪足,其迁移的全过程是首先在室管膜表面形成穹窿样隆起,继而推开室管膜上皮细胞间隙,露出胞体,继续向外游走,最后完全游离在脑室腔内。透射电镜下该细胞呈长卵圆形,核大,异染色质多,细胞器较少,具有单核吞噬细胞的形态特征。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清晰地观察到第三脑室室管膜上巨噬细胞迁移过程的不同时相,并为进一步探讨其功能提供了超微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室管膜上巨噬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材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分析
19
作者 岳立 吴东霞 《居业》 2017年第1期146-148,共3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问题,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目前我国建材业发展所面临的建筑材料有效供给不足与高库存并存,水泥等大宗建材产业利润额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问题,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目前我国建材业发展所面临的建筑材料有效供给不足与高库存并存,水泥等大宗建材产业利润额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等问题大都根源于供给侧,因此要让一切知识、劳动、资本、资源等创新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找中国建材业经济增长动力源和动力转换问题,使建材业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材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有效供给 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絮体结构调控的絮凝减缓超滤膜污染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燕 孟小莉 吴东霞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30-135,共6页
采用自制的聚合氯化铝-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处理受污染河水,研究了无机-有机组分复合比例、初始pH、慢速搅拌等最佳絮凝反应条件,并系统分析了絮凝过程中絮体分形维数、絮凝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絮凝预处理减... 采用自制的聚合氯化铝-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处理受污染河水,研究了无机-有机组分复合比例、初始pH、慢速搅拌等最佳絮凝反应条件,并系统分析了絮凝过程中絮体分形维数、絮凝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絮凝预处理减缓超滤膜污染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在PAC与PDMDAAC质量比为5∶1、初始pH值为5.0、慢搅速度为80 r/min时絮凝效果最佳,其对浑浊度、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6%、45.8%。复合絮凝剂能有效去除腐植酸类和蛋白类有机物,降低后续超滤处理的负荷;通过调控絮体结构,生成尺寸大、密实且抗剪切力强的絮体,能有效改善滤饼层的渗透性,使归一化膜比通量的衰减速度明显变缓,达到延缓膜污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絮凝指数 分形维数 膜污染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