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汞离子适配体亲和柱的制备及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1
作者 陆明慧 郑文秀 +2 位作者 吴世嘉 王周平 段诺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202,共6页
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因其污染来源广、残毒时间长,而且具有生物富集及难降解等特点,对农业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该文以汞离子(Hg^(2+))为模式分析物,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特... 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因其污染来源广、残毒时间长,而且具有生物富集及难降解等特点,对农业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该文以汞离子(Hg^(2+))为模式分析物,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特异性结合作用,将Hg^(2+)核酸适配体固定于琼脂糖凝胶上填柱制成Hg^(2+)核酸适配体亲和柱。利用核酸适配体针对Hg^(2+)的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结合,实现对食品中Hg^(2+)的高效富集和脱除。结果显示所制备适配体亲和柱对的最大柱容量为0.025 mg,且对Hg^(2+)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可循环利用12次。可实现对鱼露样品中Hg^(2+)的高效脱除且对其营养成分没有影响。此方法实现稳定高效脱除的同时兼具了造价成本低廉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亲和柱 重金属 汞离子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MOF模拟酶比色检测bPAG9
2
作者 卢春霞 刘长彬 +2 位作者 张振良 卢守亮 吴世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721,共8页
该研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Fe-MIL-101和双适配体夹心原理建立了一种比色检测牛妊娠相关糖蛋白9(bPAG9)的新方法。将生物素化适配体1固定在微孔板上作为捕获探针,Fe-MIL-101功能化的适配体2作为信号探针,当测试样品中含有bPAG9时,适配体1... 该研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Fe-MIL-101和双适配体夹心原理建立了一种比色检测牛妊娠相关糖蛋白9(bPAG9)的新方法。将生物素化适配体1固定在微孔板上作为捕获探针,Fe-MIL-101功能化的适配体2作为信号探针,当测试样品中含有bPAG9时,适配体1和适配体2与bPAG9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形成双适配体夹心结构,随后适配体2偶联的Fe-MIL-101催化无色过氧化物酶底物产生比色输出信号,通过比色信号的变化即可实现对bPAG9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bPAG9在缓冲液中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5~50 ng/mL(r=0.996),检出限为0.13 ng/mL。bPAG9在空白血清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9.4%~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将该方法应用于人工受精28 d的奶牛血清检测,妊娠诊断结果显示,该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5%、90.0%和91.5%。所建方法具有无创、简便、经济等特点,在奶牛早孕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糖蛋白 适配体 金属有机框架 妊娠诊断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同时测定白酒中6种微量甜味剂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吴世嘉 王洪新 陶冠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0-675,共6页
为了检测白酒中6种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建立了一种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新方法。样品预处理后,通过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ESI负离子模... 为了检测白酒中6种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建立了一种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新方法。样品预处理后,通过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ESI负离子模式下检测,一次进样分析仅需10 min。以优化后的条件进行测定,6种甜味剂线性范围均在0.05-5.0 mg/L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 5。得到安赛蜜检出限为0.05 mg/L、糖精钠、甜蜜素、纽甜检出限为0.01 mg/L、三氯蔗糖、阿斯巴甜检出限为0.1 mg/L。加标水平为0.5 mg/L和1.0 mg/L时,回收率在86.48%-116.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2%-3.90%。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可达到同时检测6种甜味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甜味剂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分离-上转换荧光标记的副溶血性弧菌免疫检测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世嘉 王艳 +1 位作者 段诺 王周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2-689,共8页
将上转换荧光标记与磁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通过免疫识别成功构建了一种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新方法.首先通过水/溶剂热法合成NaY0.78F4:Yb0.20,Er0.02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并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功能化修饰,同时... 将上转换荧光标记与磁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通过免疫识别成功构建了一种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新方法.首先通过水/溶剂热法合成NaY0.78F4:Yb0.20,Er0.02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并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功能化修饰,同时一步法合成了氨基化Fe304磁性纳米颗粒.分别将副溶血性弧菌全菌抗体与磁性纳米颗粒连接作为捕获探针,将副溶血性弧菌的鞭毛蛋白A抗体与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连接作为信号探针.通过免疫识别形成捕获探针-目标菌-显示探针的“三明治”结构复合物,利用980 nm激光诱导荧光进行检测.在实验优化条件下,上转换荧光强度与副溶血性弧菌浓度在5×103~5×105 cfu/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03 cfu/mL.用鲫鱼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上转换荧光 磁分离 Fla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增敏鲁米诺-KMnO_4化学发光对间苯二酚的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世嘉 王周平 +1 位作者 段诺 缪婷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4-598,共5页
碱性介质中,CdTe量子点能够强烈地增强鲁米诺-KMnO4体系的化学发光,间苯二酚对该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文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法,建立了测定间苯二酚的新方法,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间苯... 碱性介质中,CdTe量子点能够强烈地增强鲁米诺-KMnO4体系的化学发光,间苯二酚对该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文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法,建立了测定间苯二酚的新方法,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间苯二酚在1.0×10^-9-5.0×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8.0×10^-10mol/L。对于1.0×10^-7mol/L间苯二酚,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将该体系用于水样中间苯二酚的测定,回收率为96%-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鲁米诺-KMnO4体系 流动注射 间苯二酚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GdF_4:Dy^(3+)纳米材料检测土霉素的生物传感新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世嘉 聂雨 +2 位作者 张辉 段诺 王周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68,101,共6页
土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剂,该研究对其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生物传感分析方法。以KGd F4:Dy3+纳米粒子为荧光能量供体,氧化石墨烯为荧光能量受体,基于氧化石墨烯对单链DNA的π-π共轭作用,使得适配体功能化的KGd F4:Dy3+纳... 土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剂,该研究对其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生物传感分析方法。以KGd F4:Dy3+纳米粒子为荧光能量供体,氧化石墨烯为荧光能量受体,基于氧化石墨烯对单链DNA的π-π共轭作用,使得适配体功能化的KGd F4:Dy3+纳米粒子与氧化石墨烯足够靠近,从而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KGd F4:Dy3+纳米粒子的荧光被淬灭。当体系中存在土霉素时,土霉素优先与其适配体特异结合形成复合物,与氧化石墨烯结合能力减弱,使得KGd F4:Dy3+纳米粒子的荧光淬灭程度降低,据此可实现对土霉素的定量检测。该方法在土霉素浓度1~120 ng/m L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最低检出限为0.59 ng/m L;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土霉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KGD F4:Dy3+纳米粒子 氧化石墨烯 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食品添加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1
7
作者 张辉 贾敬敦 +4 位作者 王文月 陈秀娟 吴世嘉 王洪新 王静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33,共9页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国内外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广泛关注,合理开发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营养安全,已经成为当下的重大课题。但长期以...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国内外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广泛关注,合理开发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营养安全,已经成为当下的重大课题。但长期以来,有关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没有将"食品添加剂"与"其他化学添加物"准确区分,使得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严重的误解。据此,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全面综述,并结合多年的相关研发背景对发展重点等提出建议。对于指导食品添加剂产业持续稳健发展,尤其对推动食品工业营养健康产业格局形成,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安全健康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辉 叶华 +1 位作者 吴世嘉 王周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4-199,共6页
文章对适配体的本质、作用机理、特点等进行了介绍,同时从固定对象及库的构成角度分类介绍了四大类适配体筛选技术,最后,就适配体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作一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筛选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分离结合CdTe发光量子点标记黄曲霉毒素B1免疫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响 李向丽 +2 位作者 谭贵良 吴世嘉 王周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4,共7页
将发光量子点标记技术与磁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基于竞争免疫分析,成功构建了黄曲霉毒素B1(AFB1)免疫检测新方法。首先合成了巯基丙酸包覆的CdTe发光量子点,同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通过TEM成像、荧光光谱、XRD、... 将发光量子点标记技术与磁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基于竞争免疫分析,成功构建了黄曲霉毒素B1(AFB1)免疫检测新方法。首先合成了巯基丙酸包覆的CdTe发光量子点,同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通过TEM成像、荧光光谱、XRD、红外光谱等分别对其进行了表征。随后以AFB1人工抗原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捕获探针,以发光量子点标记免疫球蛋白C(二抗)作为信号探针,基于磁性纳米粒子表面AFB1人工抗原和样品中AFBl与AFB1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竞争免疫结合,建立了AFB1新型检测方法。实验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黄曲霉毒素B。质量浓度在0.1~1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3ng/mL。实际样品中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准确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量子点 磁分离 竞争免疫分析 黄曲霉毒素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转换荧光标记和磁分离技术的沙门氏菌DNA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小媛 李双 +2 位作者 吴世嘉 段诺 王周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03-1310,共8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NaYF4:Yb^3+Er^3+荧光纳米颗粒,表面氨基化修饰后与探针核酸单链共价偶联,形成荧光标记显示探针。再将氨基化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与捕获核酸单链进行共价偶联,制备磁分离捕获探针,基于DNA杂交互补反应.加入体系... 利用水热法制备NaYF4:Yb^3+Er^3+荧光纳米颗粒,表面氨基化修饰后与探针核酸单链共价偶联,形成荧光标记显示探针。再将氨基化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与捕获核酸单链进行共价偶联,制备磁分离捕获探针,基于DNA杂交互补反应.加入体系中的目标DNA链分别与两端互补的荧光显示探针和磁分离捕获探针形成三明治夹心结构,通过外加磁场收集分离、加入的目标DNA链浓度越大,体系荧光强度越大。结果表明,复合结构的荧光强度与目标DNA链浓度成正比.在0.01~10p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3f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 磁性纳米材料 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适配体筛选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诺 张田力 +1 位作者 吴世嘉 王周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4803-4809,共7页
目的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巨大威胁,其中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常见。因此发展快速、准确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应用Whole bacteria-SELEX(指... 目的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巨大威胁,其中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常见。因此发展快速、准确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应用Whole bacteria-SELEX(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以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为靶标,经过15轮的筛选富集,将所得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结合荧光分析考察所得序列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根据解离常数值分析比较序列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最终得到2条(Seq.1和Seq.28)与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高特异性结合的适配体。结果适配体Seq.1和Seq.28均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表现出了相对良好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对其他菌的相对亲和力均低于15%),解离常数分别为45.06±6.797和32.31±6.002 nmol/L。结论本文利用SELEX技术筛选特异性识别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适配体,具有稳定性高、合成方便、易标记等特点,可进一步应用于食品中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适配体 WHOLE bacteria-SELEX技术 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GdF_4:Tb^(3+)纳米材料检测四环素的生物传感新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诺 吴世嘉 王周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0-1167,共8页
构建了一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生物传感系统检测四环素的方法。以KGd F4:Tb3+纳米粒子为荧光能量供体,氧化石墨烯为荧光能量受体,基于氧化石墨烯对单链DNA的π-π共轭作用,使得适配体功能化的KGd F4:Tb3+纳米粒子与氧化石墨烯足够靠近,从... 构建了一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生物传感系统检测四环素的方法。以KGd F4:Tb3+纳米粒子为荧光能量供体,氧化石墨烯为荧光能量受体,基于氧化石墨烯对单链DNA的π-π共轭作用,使得适配体功能化的KGd F4:Tb3+纳米粒子与氧化石墨烯足够靠近,从而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KGd F4:Tb3+纳米粒子的荧光被淬灭。当体系中存在四环素时,四环素优先与其适配体特异结合形成复合物,与氧化石墨烯结合能力减弱,使得KGd F4:Tb3+纳米粒子的荧光淬灭程度降低,据此可实现对四环素的定量检测。该方法在四环素质量浓度0.5~100 ng/m L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最低检出限为0.25 ng/m L。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四环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KGdF4∶Tb^3+纳米粒子 氧化石墨烯 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制导混合信号分选及编码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邵晓东 姚龙海 +3 位作者 张少坤 吴世嘉 陆海翔 王竞天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8-651,655,共5页
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的制导信号大多采用脉冲时间间隔调制技术进行编码,但现有识别方法存在大量的重复计算和冗余数据,识别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基于最小周期识别技术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信号分选及识别算法。该算法根据脉冲间... 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的制导信号大多采用脉冲时间间隔调制技术进行编码,但现有识别方法存在大量的重复计算和冗余数据,识别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基于最小周期识别技术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信号分选及识别算法。该算法根据脉冲间隔调制编码存在最小周期的特性,利用上次计算的积累条件作为当前计算的初始条件,减少了重复计算量,从而准确识别信号的编码类型和骨架周期,缩短了编码识别的时间,为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实时准确的编码识别提供了可能。通过理论分析,介绍了算法的原理,并结合实验对信号分选及识别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识别效率高且用时较短,能够解决大部分的编码识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码元周期 编码识别 骨架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标记-适配体识别的伏马菌素B_1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文凤 吴世嘉 +2 位作者 马小媛 夏雨 王周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1-508,共8页
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和纳米金变色效应构建了伏马菌素B1(FB1)的可视化检测新方法。实验以纳米金为载体,首先在纳米金表面组装巯基化的适配体互补短链DNA1/FB1-适配体复合物;当加入目标物时,适配体链与目标物结合,与互补短链DNA1发生解离... 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和纳米金变色效应构建了伏马菌素B1(FB1)的可视化检测新方法。实验以纳米金为载体,首先在纳米金表面组装巯基化的适配体互补短链DNA1/FB1-适配体复合物;当加入目标物时,适配体链与目标物结合,与互补短链DNA1发生解离;此时再加入纳米金标记的与适配体互补短链1互补的短链DNA2,二者杂交可导致纳米金粒子的聚集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进而实现目标物的可视化检测。通过条件优化,有效避免了由于盐浓度过高使纳米金发生聚集所产生的误差。同时在纳米金与短链DNA孵化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使NaCl浓度达到了500 mmol/L而纳米金颜色仍不发生改变,打破了以往熟化NaCl浓度100 mmol/L就使纳米金颜色发生变化的界限,使附着在纳米金上的DNA量扩大了3倍。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125~1 500 ng/L,检测限为125 ng/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啤酒中FB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识别 纳米金变色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镉离子可视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旭 吴世嘉 +1 位作者 乐琳 王周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38,共4页
利用适配体对镉离子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以镉离子适配体及互补链为生物识别单元,建立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镉离子可视化检测方法,实现对自来水中镉离子痕量检测。该方法将镉离子适配体固定在微孔板上,再与适配体互补链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利用适配体对镉离子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以镉离子适配体及互补链为生物识别单元,建立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镉离子可视化检测方法,实现对自来水中镉离子痕量检测。该方法将镉离子适配体固定在微孔板上,再与适配体互补链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复合物进行竞争性结合,通过HRP对底物的催化水解反应引起450nm处特征峰的变化来定量检测镉离子。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在0.1~5.0ng/mL时具有线性关系(R^2=0.995 8),检测限低至0.5ng/mL。该方法选择性良好、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用于食品安全分析和环境监测中金属离子镉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辣根过氧化物酶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SYBR GreenⅠ快速检测金刚烷胺的荧光传感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辰 李钰金 +3 位作者 宋明燕 吴世嘉 段诺 王周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9-253,共5页
基于核酸适配体技术,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染料为信号指示分子,构建了无标记快速检测金刚烷胺的荧光传感技术,可实现对动物源食品中金刚烷胺残留的痕量检测。通过适配体与金刚烷胺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分析适配体-SYBR Green Ⅰ染料... 基于核酸适配体技术,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染料为信号指示分子,构建了无标记快速检测金刚烷胺的荧光传感技术,可实现对动物源食品中金刚烷胺残留的痕量检测。通过适配体与金刚烷胺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分析适配体-SYBR Green Ⅰ染料在结合金刚烷胺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实现对金刚烷胺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1~100 n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 5),检测限为0.84 ng/mL。将该方法应用于牛奶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93.22%~104.86%,表现出较好的实用性。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性高,特异性强,为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胺 适配体 SYBR GreenⅠ 荧光传感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SiO_2信号放大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靓婧 马小媛 +2 位作者 段诺 吴世嘉 王周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56,共7页
目的:基于Au/SiO2信号放大,通过循环伏安法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将与沙门氏菌靶基因DNA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捕捉DNA和显示DNA),分别修饰于导电玻璃电极(indium tin oxide,ITO)及Au/SiO2纳米颗粒表面... 目的:基于Au/SiO2信号放大,通过循环伏安法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将与沙门氏菌靶基因DNA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捕捉DNA和显示DNA),分别修饰于导电玻璃电极(indium tin oxide,ITO)及Au/SiO2纳米颗粒表面,构建捕获探针和显示探针,当在体系中加入沙门氏菌靶DNA后,会形成捕捉DNA-靶DNA-显示DNA构成的“三明治夹心”结构.由于Au/SiO2的含量与靶DNA浓度呈正相关,因此靶DNA浓度的变化可导致ITO峰电流值相应变化,从而达到检测目的.结果: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检测沙门氏菌靶DNA时,浓度在10-11~10-7 mol/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 3x+0.000 1(R2=0.998 9),最低检测限为6 pmol/L;检测沙门氏菌时,线性范围为50~7 910 CFU/mL,线性回归方程为y=-1.6×10-7x+0.003 2(R2=0.994 0),最低检测限为35 CFU/mL.结论:经特异性及实验加标回收实验证明本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 沙门氏菌 纳米金 二氧化硅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SiO_2信号放大的人免疫球蛋白G电化学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郦丽 宋靓婧 +3 位作者 马小媛 吴世嘉 段诺 王周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3,共7页
将人免疫球蛋白G(人IgG)固定到导电玻璃ITO表面,利用抗原抗体有特异性结合制备出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导电玻璃ITO表面进行氨基化戊二醛修饰处理后,链接羊抗人IgG;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进行氨基戊二醛化,2~5nm纳米金通过静电吸附在... 将人免疫球蛋白G(人IgG)固定到导电玻璃ITO表面,利用抗原抗体有特异性结合制备出一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导电玻璃ITO表面进行氨基化戊二醛修饰处理后,链接羊抗人IgG;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进行氨基戊二醛化,2~5nm纳米金通过静电吸附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利用H2O2进一步将纳米金还原后粒径变大,链接羊抗人IgG。基于Au/SiO2信号放大效应,利用人IgG对羊抗人IgG的特异性结合作用,人IgG分别与导电玻璃端和纳米材料端相结合,形成三明治夹心结构,建立了一种检测人IgG的电化学免疫新方法。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值与人IgG的浓度在1~200n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5326x+409.2567,相关系数R2=0.9948,检测限为0.6ng/mL。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人免疫球蛋白G低成本、超灵敏的检测,有望应用于人体血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验 二氧化硅 人免疫球蛋白G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酶联适配体可视化检测玉米赤霉烯酮
19
作者 韦丽婷 谭贵良 +2 位作者 乐琳 吴世嘉 王周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1,共6页
建立一种基于竞争性酶联适配体检测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玉米赤霉烯酮适配体通过生物素-亲和素连接固定在微孔板上,玉米赤霉烯酮适配体的互补链(cDN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连接形成cDNA-HRP信号探针,cDN... 建立一种基于竞争性酶联适配体检测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玉米赤霉烯酮适配体通过生物素-亲和素连接固定在微孔板上,玉米赤霉烯酮适配体的互补链(cDN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连接形成cDNA-HRP信号探针,cDNA-HRP信号探针和靶标竞争与适配体结合,加入TMB显色液和硫酸终止液后,即可实现玉米赤霉烯酮的可视化检测。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7 ng/mL,在1~100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13),与类似的真菌毒素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啤酒和玉米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57%~102.14%和91.43%~106.43%。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检测成本低,适用于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可视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酶联适配体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理念的食品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
作者 段诺 吴世嘉 王周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I0017-I0018,共2页
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云课堂开展线上教学,是积极应对高校教学新变化、研究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推荐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该... 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云课堂开展线上教学,是积极应对高校教学新变化、研究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推荐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该书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以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链为主线,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物的来源、危害、污染途径以及防控管理措施等。该书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为线上线下融合理念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有助于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业出版社 实践应用能力 线上教学 云课堂 食品科学与工程 物理性污染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加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