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藻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栾翠荣 温南华 +6 位作者 李致瑜 覃亮卓 蒋璇靓 刘淑集 杨贞标 杨杰 吴一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9-267,共9页
马尾藻(Sargassum)是我国常见的褐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马尾藻多糖的条件,同时利用配备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多角度激光散射仪(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ic... 马尾藻(Sargassum)是我国常见的褐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马尾藻多糖的条件,同时利用配备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多角度激光散射仪(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with 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and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SEC-MALLS-RI)、离子色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对最优条件得到的马尾藻多糖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超声频率28 kHz、料液比1∶60(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80 min,在该条件下马尾藻多糖的提取率为9.73%。马尾藻多糖主要由果糖、糖醛酸、岩藻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其摩尔比为56.6∶16.2∶8.4∶8.3∶6.8。SEC-MALLS-RI表明多糖样品重均分子质量为1.18×10^(7)(±3.13%)g/mol,并在溶液中高度分散。1H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马尾藻多糖中糖苷键以β-型糖苷键为主。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马尾藻多糖是一种半晶聚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多糖链倾向于聚合成纳米级片层状的均相结构。此外,马尾藻多糖具有较好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该项研究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能显著提高马尾藻多糖的得率,对马尾藻的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多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2
作者 吴一晶 林艺芬 +3 位作者 林河通 陈艺晖 陈梦茵 姜萍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2年第6期49-52,共4页
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真菌与细菌的能力,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是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的微生物。本文对近年来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应用、功能成分提取与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生防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保鲜 果蔬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荔枝果实安全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碧敏 林育钊 +2 位作者 吴一晶 林丽娟 林河通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7年第2期56-60,共5页
荔枝果实在采后贮藏和运输中极易发生病原菌侵染、褐变及腐败而导致品质劣变。目前常用的物理保鲜方法成本高,而人工合成化学杀菌剂处理可能会有一定残留且病原菌容易产生抗药性,故使用无毒害、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安全保鲜... 荔枝果实在采后贮藏和运输中极易发生病原菌侵染、褐变及腐败而导致品质劣变。目前常用的物理保鲜方法成本高,而人工合成化学杀菌剂处理可能会有一定残留且病原菌容易产生抗药性,故使用无毒害、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安全保鲜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对国内外壳寡糖涂膜保鲜技术、植物提取物保鲜技术和生物拮抗菌保鲜技术等安全保鲜技术在采后荔枝果实保鲜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维持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延长荔枝果实贮藏期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实 品质劣变 果皮褐变 保鲜技术 食品安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电解水处理对余甘子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璇靓 赵迅 +5 位作者 陈洪彬 吴一晶 陈军 黄晓滨 程永强 蔡英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68-173,共6页
该研究以“蓝丰”余甘子果实为试验材料,探究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EW)处理对余甘子果实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将余甘子果实分别置于30、60、90和120 mg/L有效氯浓度(available chlorine concentrations,ACC)的AEW中浸... 该研究以“蓝丰”余甘子果实为试验材料,探究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EW)处理对余甘子果实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将余甘子果实分别置于30、60、90和120 mg/L有效氯浓度(available chlorine concentrations,ACC)的AEW中浸泡20 min,对照组果实则用蒸馏水浸泡20 min,取出晾干后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装,而后置于(25±1)℃、相对湿度(90±1)%的恒温箱中贮藏,每3 d取样测定果实的商品率、感病指数、呼吸强度、失重率、色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AEW处理可降低余甘子果实的感病指数、呼吸速率和失重率,维持较高的商品率;且经AEW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余甘子果实表面颜色和质地的劣化也比对照缓慢。其中120 mg/L ACC的AEW处理对延缓病害发生和提高贮藏品质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酸性电解水 有效氯浓度 感病指数 耐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氧化白藜芦醇处理对荔枝果实品质与耐贮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姜雪 蒋璇靓 +3 位作者 陈洪彬 吴一晶 郑宗平 林河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139,共7页
为研究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ol,OXY)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作用,该试验以“岵山晚荔”荔枝果实为试材,采用0.05、0.1、0.2、0.3 g/L 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OXY溶液和去离子水(对照组)对采后荔枝果实进行浸泡5 min的处理,通过测定贮藏期... 为研究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ol,OXY)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作用,该试验以“岵山晚荔”荔枝果实为试材,采用0.05、0.1、0.2、0.3 g/L 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OXY溶液和去离子水(对照组)对采后荔枝果实进行浸泡5 min的处理,通过测定贮藏期间OXY处理组和对照处理组对荔枝果实褐变指数、感病指数和商品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OXY处理浓度为0.2 g/L。而后以0.2 g/L OXY溶液和去离子水(对照组)处理采后荔枝果实,进一步探究OXY对荔枝果实采后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 g/L OXY处理可保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延缓采后荔枝果皮L^(*)值和a^(*)值的下降,较好地保持荔枝果实的外观色泽;抑制贮藏后期呼吸强度和失重率的增加,有效控制采后荔枝果实褐变指数和感病指数的升高,显著提高采后荔枝果实的商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氧化白藜芦醇 耐贮性 抗褐变 商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孔保鲜袋包装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效应 被引量:6
6
作者 蒋璇靓 王南 +4 位作者 陈洪彬 刘誉隆 吴一晶 郭凤仙 郑宗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24-130,共7页
为研究激光微孔保鲜袋包装处理对采后常温贮藏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以“岵山晚荔”品种荔枝为试材,对采后荔枝果实进行普通聚乙烯(polyethylene,PE)薄膜袋(对照组)和激光微孔保鲜袋包装处理,而后置于(25±1)℃、相对湿度85%~90%的恒... 为研究激光微孔保鲜袋包装处理对采后常温贮藏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以“岵山晚荔”品种荔枝为试材,对采后荔枝果实进行普通聚乙烯(polyethylene,PE)薄膜袋(对照组)和激光微孔保鲜袋包装处理,而后置于(25±1)℃、相对湿度85%~90%的恒温箱中,定期测定荔枝果实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PE包装相比,激光微孔保鲜袋包装能延缓荔枝果皮褐变指数和果实感病指数的上升,保持较高的商品率,抑制采后荔枝果实呼吸强度、失重率和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维持荔枝果实良好的外观色泽。采用激光微孔保鲜袋包装的荔枝果实采后贮藏品质显著优于普通PE薄膜袋包装,研究结果可为荔枝采后常温贮藏保鲜提供便捷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激光微孔膜 包装 品质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