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 被引量:43
1
作者 吕红彬 张勤修 罗清礼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比较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46例,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67例。结果1a后泪道冲洗通畅者41例(89.13%),5例通畅... 目的比较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46例,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67例。结果1a后泪道冲洗通畅者41例(89.13%),5例通畅度不满意(10.87%)。传统组:1a后泪道冲洗通畅者62例(92.5%),5例通畅度不满意(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较多优点,其手术效果接近于传统手术,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避免了面部疤痕,满足了患者美容的需求。正确选择病例,并与眼科医生密切合作可以提高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国内文献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吕红彬 罗清礼 +1 位作者 张勤修 邹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时机对视神经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关于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文章14篇,共155例159眼选择不同时机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病例的术后疗效。结果:155例159眼中外伤后3d以内手术组58眼有效...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时机对视神经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关于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文章14篇,共155例159眼选择不同时机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病例的术后疗效。结果:155例159眼中外伤后3d以内手术组58眼有效,手术有效率87.9%;3~7d手术组38眼有效,手术有效率82.6%;大于7d手术组14眼有效,手术有效率29.8%,与前两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越早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效果越好。应尽可能在外伤后7d以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减压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青光眼模型中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及其作用(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吕红彬 袁援生 +2 位作者 罗清礼 李燕 刘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64-270,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鼠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中的表达以及眼压对抗HSP27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使用SPSS12.0软件将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眼压组(25只鼠)、sham对照(假手术)组(25只鼠)及正常对照组(5只鼠)。...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鼠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中的表达以及眼压对抗HSP27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使用SPSS12.0软件将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眼压组(25只鼠)、sham对照(假手术)组(25只鼠)及正常对照组(5只鼠)。采用电凝鼠巩膜表面至少3组静脉及角膜缘周围血管,建立鼠青光眼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检测术后1,2,3,4及8wk视网膜中RGCs以及神经纤维层(RNFL)HSP27的表达、分布以及血清中抗HSP27抗体水平。结果:随着眼压升高及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高眼压组右眼RGCs中HSP27表达逐渐增强,与其左眼、sham对照组右、左眼和正常对照组右、左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RNFL中也出现HSP27的表达。高眼压组血清中抗HSP27抗体水平在术后1wk轻度升高(P>0.05),随着眼压升高及高眼压持续至术后8wk,血清中HSP27抗体水平逐渐升高并稳定于较高水平,与sham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性HSP27表达增强可能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热休克蛋白27(HSP27)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甲状腺素受体在BALB/c小鼠主要组织和器官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吕红彬 闫乃红 +3 位作者 罗清礼 夏庆杰 曹桂群 张发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7-560,620,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BALB/c小鼠体内各主要组织、器官的促甲状腺素受体(thyrotrophin receptor,TSHR) mRNA的分布,为Graves病(GD)或/和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ALB/c小鼠甲状腺... 目的:研究正常BALB/c小鼠体内各主要组织、器官的促甲状腺素受体(thyrotrophin receptor,TSHR) mRNA的分布,为Graves病(GD)或/和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ALB/c小鼠甲状腺及腺外部分组织、器官中TSHR mRNA表达水平。结果:以甲状腺组织TSHR mRNA表达水平为标准1,呈相对高表达组织依次为肾上腺、胸腺、睾丸、卵巢及眼外肌,呈相对低表达的组织依次为肾脏、脑组织、腹壁脂肪、下颌下腺、肺脏、腹壁皮肤、眼眶脂肪、肝脏直至脾脏,胰腺、心脏及腹直肌中未见TSHR mRNA表达。结论:BALB/c小鼠体内,TSHR除了在甲状腺中表达外,还广泛存在于甲状腺外组织,且全身各处的TSHR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素受体 组织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27在实验性青光眼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吕红彬 袁援生 +1 位作者 李燕 罗清礼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眼压升高后热休克蛋白 2 7(HSP2 7)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5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眼压组和sham对照 (假手术 )组。采用电凝鼠巩膜表面至少3组静脉及角膜缘周围血管 ,减少房水静脉回流升高眼压。观察手术后 1、2、3... 目的 观察大鼠眼压升高后热休克蛋白 2 7(HSP2 7)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5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眼压组和sham对照 (假手术 )组。采用电凝鼠巩膜表面至少3组静脉及角膜缘周围血管 ,减少房水静脉回流升高眼压。观察手术后 1、2、3、4及 8周大鼠眼压 ,同时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中HSP2 7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高眼压组右眼术后眼压明显升高。术后 1周眼压 :(30 .12± 5 .18)mmHg(1kPa =7.5mmHg) ,1周后眼压基本稳定。术后各时间点高眼压组右眼眼压与术前、左眼及sham对照组右、左眼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视网膜中HSP2 7阳性表达主要表现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内及神经纤维层中 ,HSP2 7阳性表达率在术后 1、2、3、4及 8周 ,高眼压组右眼与左眼、sham对照组右、左眼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同时发现视网膜中HSP2 7阳性表达随着眼压升高及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逐渐增强。结论 内源性HSP2 7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表达增强可能在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保护 热休克蛋白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间叶性软骨肉瘤--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吕红彬 杨于力 +1 位作者 罗清礼 何为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眼眶间叶性软骨肉瘤,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详细报告1例眼眶间叶性软骨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检索迄今国内所有该病例报道,结合国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病例非常罕见,迄今国外报道仅18...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眼眶间叶性软骨肉瘤,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详细报告1例眼眶间叶性软骨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检索迄今国内所有该病例报道,结合国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病例非常罕见,迄今国外报道仅18例,国内报道仅8例。本文报告的1例36岁女性患者,2次手术,1次误诊为血管外皮瘤,2a后因复发行2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组织由未分化的间叶瘤细胞及岛状的软骨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Vimentin(++),S-100(+),病理报告为右眼眶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间叶性软骨肉瘤是发生于有成软骨潜能的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于眼眶者罕见,综合治疗(手术、化学治疗以及放射治疗)可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叶性软骨肉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作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一种新方法——水下电凝巩膜表面静脉法(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吕红彬 李燕 +1 位作者 袁援生 罗清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选择20只健康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高眼压组(10只)和sham对照(假手术)组(10只)。高眼压组采用电凝鼠巩膜表面至少三组静脉及角膜缘周围血管,减少房水静脉回流升高眼压,而sham对... 目的:研究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选择20只健康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高眼压组(10只)和sham对照(假手术)组(10只)。高眼压组采用电凝鼠巩膜表面至少三组静脉及角膜缘周围血管,减少房水静脉回流升高眼压,而sham对照组只剪开球结膜,未进行巩膜表面静脉以及角膜缘周围血管电凝。分别干术后1,2,3,4及8WK测大鼠双眼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眼压组右眼术后眼压明显升高。术后1 Wk眼压:(30.35±4.98)mmHg(1 kPa=7.5mmHg),术后1-8wk间眼压基本稳定。术后各时间点高眼压组右眼眼压与术前、左眼及sham对照组右、左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电凝鼠巩膜表面至少三组静脉及角膜缘周围血管,减少房水静脉回流能成功复制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高眼压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被引量:9
8
作者 吕红彬 邹剑 +1 位作者 张勤修 安会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3-424,共2页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视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谢明捷 吕红彬 +1 位作者 何跃 赵春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0-993,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20~70岁人群首要的致盲性眼病,是目前眼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症因子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这为研究DR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为临床利用抗细胞因子药物防治DR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20~70岁人群首要的致盲性眼病,是目前眼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症因子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这为研究DR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为临床利用抗细胞因子药物防治DR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目前炎症因子与D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核因子-Κ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3
10
作者 杨宇 田敏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DR正成为我国面临的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DR成为眼科研究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DR正成为我国面临的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DR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DR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勤修 吕红彬 +1 位作者 杨慧 刘世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33例共40侧手术资料。结果33例患者共行40侧手术,术后6个月后冲洗泪道通畅者36侧(90%),1a后冲洗通畅者35侧(87.5%),5侧通畅度不满意(12.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33例共40侧手术资料。结果33例患者共行40侧手术,术后6个月后冲洗泪道通畅者36侧(90%),1a后冲洗通畅者35侧(87.5%),5侧通畅度不满意(12.5%)。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及与眼科医生的密切合作可以提高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跃 陈洁 +4 位作者 欧阳科 吕红彬 毛丽 徐梅 张熙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9-681,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逆行性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患者163例191眼,年龄26~73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a,观察术后溢泪情况及泪道的通畅... 目的评价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逆行性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患者163例191眼,年龄26~73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a,观察术后溢泪情况及泪道的通畅性。结果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后155例(182眼)患者溢泪症状完全缓解。随访期间,138例(166眼)患者人工鼻泪管保持通畅,25例(15眼)发生阻塞;随访过程中人工鼻泪管植入有效率为86.91%。术中有17例(17眼)患者出现疼痛,5例(5眼)出现眼睑水肿,所有患者均有少量鼻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不愿意接受或不能耐受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患者也能进行人工鼻泪管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泪 人工鼻泪管 慢性泪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在大鼠晶状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康刚劲 李平华 +3 位作者 徐梅 喻应贵 吕红彬 张熙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63-1565,共3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和ERβ在大鼠晶状体的分布特点,探讨雌激素受体在晶状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及雌激素对晶状体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大鼠10只(20眼),雌雄各5只,制作由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眼球切片。应用免...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和ERβ在大鼠晶状体的分布特点,探讨雌激素受体在晶状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及雌激素对晶状体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大鼠10只(20眼),雌雄各5只,制作由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眼球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种属特异性抗体(兔抗大鼠ERα和羊抗大鼠ERβ抗体),分别观察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在雌、雄大鼠晶状体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ERα和ERβ免疫阳性反应物存在于大鼠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和部分较新形成的晶状体纤维的细胞核及少量胞质中,而中央部和周边部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囊膜及老化晶状体纤维内未见有阳性反应物。相同部位两种受体阳性细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大鼠间两种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性大鼠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和部分较新形成的晶状体纤维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提示雌激素参与两性晶状体生理活动的调节,直接的受体介导可能是雌激素发挥晶状体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晶艳 周琦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微血管发生损害前,视网膜神经元即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提示DR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DR患者很快发生的视功能减退。现将国内外关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发现有效的视网膜神经元保护策略,从而减缓DR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元退行性病变 兴奋性毒性代谢产物 氧化应激 神经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田敏 李友谊 +3 位作者 吕红彬 段成霞 周琦 董敏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检查患者的眼底疾病构成,以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行FF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565例(1063只眼),诊断患者视网膜病变情...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检查患者的眼底疾病构成,以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行FF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565例(1063只眼),诊断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和分级,并根据诊断结果指导治疗。结果 565例糖尿病患者1063只眼中DR 697只眼(65.6%)、老年黄斑病变37只眼(3.5%)、视网膜静脉阻塞20只眼(1.9%)、高度近视眼底改变10只眼(0.9%)、视神经炎9只眼(0.8%)、视网膜色素变性6只眼(0.6%)、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只眼(0.3%)、其他3只眼(0.3%),未发生DR 366只眼(34.4%),正常眼底278只眼(26.1%);除外视网膜其他病变,共计975只眼,其中无明显视网膜病变(28.5%)、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16.7%)、中度NPDR(14.4%)、重度NPDR(22.1%)、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18.3%);局限性黄斑水肿(33.1%)、弥漫性黄斑水肿(35.1%)、囊样黄斑水肿(23.1%)、缺血性黄斑水肿(3.8%)、增生性黄斑水肿(4.9%);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DR的发病率逐渐增加(χ2=54.927 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DR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χ2=11.798 P<0.05);随着DR严重程度的增加,黄斑水肿的程度增加(χ2=63.15 P<0.05)。结论FFA能够及早发现程度不同的DR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改变以及是否伴随其它的视网膜病变,可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增加糖尿病患者对DR的认知能力,对预防患者视力下降及失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醇通路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燕 吕红彬 +1 位作者 蒋玲 廖红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35-337,共3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发生视力进行性损害的糖尿病并发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研究表明多元醇通路是组织细胞葡萄糖代谢的重要途径,其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多元醇通...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发生视力进行性损害的糖尿病并发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研究表明多元醇通路是组织细胞葡萄糖代谢的重要途径,其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多元醇通路的生物化学特点、代谢机制、致视网膜损伤机制及其药物干预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醇通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醛糖还原酶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位眼内异物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新文 吕红彬 +1 位作者 兰永树 龙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评估眼部X线、B超、CT及MRI对边界位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边界位眼内异物患者的X线、B超、CT和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边界位眼内异物患者51例行X线平片检查35例,检出率74%,定位准确率6... 目的:评估眼部X线、B超、CT及MRI对边界位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边界位眼内异物患者的X线、B超、CT和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边界位眼内异物患者51例行X线平片检查35例,检出率74%,定位准确率69%;行B超检查40例,检出率92%,定位准确率89%;行CT检查31例,检出率100%,定位准确率100%;行MRI检查4例,检出率100%,定位准确率100%。结论:在边界位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中,X线、B超、CT与MRI四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手术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异物 诊断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娟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发达国家工作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广泛用于DR的治疗,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发达国家工作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广泛用于DR的治疗,并取得不错的效果。Pegaptanib氉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玻璃体内注射的药物,其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减轻视网膜水肿以维持DR患者视力,但不能提高DR患者视力;Bevacizumab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优势;Ranibizumab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在药物通透性上具有优势;Aflibercept主要作用于VEGF受体系统;Bevasiranib是一种小分子干扰RNA,主要干扰mRNA产生VEGF基因的表达。现就几种抗VEGF药物在DR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VEGF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田敏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氧化应激和抗氧化治疗对DR的作用。了解氧化应激与DR的关系将有助于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氧化应激和抗氧化治疗对DR的作用。了解氧化应激与DR的关系将有助于DR治疗手段的更新。本文就有关氧化应激与DR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抗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苟文军 欧阳科 +1 位作者 吕红彬 李青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4-828,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上核因子-κB(nucle...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进而从分子学水平上阐明PPAR-γ激动剂对DR的保护作用,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选择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0~200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DR+罗格列酮组和DR组,每组大鼠各30只。进一步将每组大鼠分为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各10只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自DM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DR+罗格列酮组大鼠每天给予罗格列酮3mg·kg-1灌胃,C组和DR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前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然后摘除眼球,剔除角膜和晶状体制成眼杯,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视网膜上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DR组和DR+罗格列酮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1);DR组和DR+罗格列酮组大鼠的体质量均较C组降低(P<0.01或P<0.05)。C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无表达或弱表达;DR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分别是35.62±2.99、67.59±2.23和85.62±3.55,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1);DR+罗格列酮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表达的IOD值分别是33.94±2.40、59.58±1.06和73·74±2·32,亦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1);在给药后8周和12周时,DR+罗格列酮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p65的表达均较DR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降低视网膜上NF-κB的表达从而延缓DR的发生发展,对早期DR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有望成为DR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