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嘎拉勒夕卡岩型金(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锆石的LA-ICP-MS定年及意义 被引量:41
1
作者 吕立娜 崔玉斌 +3 位作者 宋亮 赵元艺 曲晓明 王江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4-242,共19页
嘎拉勒金(铜)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西段,为夕卡岩型金(大型)铜(小型)矿床。矿区主要岩石为巨斑状石英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与闪长玢岩。该矿床岩石样品的REE分异程度较高,Eu呈弱负异常,w(Al2O3)为14.45%~15.84%,铝过... 嘎拉勒金(铜)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西段,为夕卡岩型金(大型)铜(小型)矿床。矿区主要岩石为巨斑状石英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与闪长玢岩。该矿床岩石样品的REE分异程度较高,Eu呈弱负异常,w(Al2O3)为14.45%~15.84%,铝过饱和指数A/CNK为1.33~1.46,均大于1,表明为S型花岗岩。经微量元素的相关分析,该矿岩体为板内花岗岩,形成期接近于同碰撞期。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巨斑状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131±17)Ma,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为(86.52±0.41)Ma,两个闪长玢岩的年龄分别为(88.59±0.45)和(88.09±0.41)Ma,其中巨斑状石英闪长岩为非成矿岩体,其测年数据代表了成岩时代下限;矿体只产在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岩体与灰岩和粉砂岩夹硅质岩的接触带,为燕山期成矿。由测年结果可将该矿床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白垩世非成矿岩体巨斑状石英闪长岩岩体的侵入和晚白垩世成矿岩体的形成,发生在白垩纪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第4个阶段弧-陆碰撞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嘎拉勒 LA-ICP-MS 夕卡岩型金(铜)矿床 燕山期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富铁矿与铜(金)矿C、Si、O、S和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2
作者 吕立娜 赵元艺 +2 位作者 宋亮 田毅 辛洪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1-1304,共14页
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4个典型矿床———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床、弗野矽卡岩型铁矿床、尕尔穷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和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C、Si、O、S和Pb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δ30Si、... 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4个典型矿床———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床、弗野矽卡岩型铁矿床、尕尔穷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和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C、Si、O、S和Pb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δ30Si、δ18O的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主要为岩浆热液成因,δ13C、δ18O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矽卡岩、磁铁矿大理岩中的碳除部分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外,主要来源于地幔,多不杂矿区的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流体。多不杂和尕尔穷矿区岩石样品中的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其属于造山带构造环境,部分接近下地壳。因此,尕尔穷和多不杂矿区的铅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在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区域成矿模式初步总结为早白垩世深源岩浆流体与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的外接触带形成了矽卡岩型矿体,在与中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砂岩、粉砂岩接触处的内外接触带形成了斑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 C-Si-O-S-Pb同位素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Si、O、S和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吕立娜 赵元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89-490,共2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呈北西向横亘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南北两侧分别是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潘桂棠等,2004),其形成与其南侧拉萨地块和北侧羌塘-三江地块之间的怒江洋盆在侏罗纪—白垩纪的碰撞闭合有关,是由多个洋盆俯冲形...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呈北西向横亘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南北两侧分别是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潘桂棠等,2004),其形成与其南侧拉萨地块和北侧羌塘-三江地块之间的怒江洋盆在侏罗纪—白垩纪的碰撞闭合有关,是由多个洋盆俯冲形成(Dunlap et al.,2002)。多不杂矿区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富金斑岩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金矿床 黄铁矿 羌塘地块 拉萨地块 矿区 黄铜矿 青藏高原 冈瓦纳大陆 斑岩铜矿床 怒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铋矿化带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35
4
作者 赵元艺 刘妍 +4 位作者 王瑞江 崔玉斌 宋亮 吕立娜 曲晓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全世界铋资源绝大部分赋存在中国,我国的铋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柿竹园。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室内ICP-MS与扫描电镜及电镜能谱方法分析,确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2个矿床(点)单件样...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全世界铋资源绝大部分赋存在中国,我国的铋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柿竹园。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室内ICP-MS与扫描电镜及电镜能谱方法分析,确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2个矿床(点)单件样品铋含量达到边界品位的要求,9个矿床(点)单件样品达到工业品位的要求,最高达到9575×10?6。铋含量高的地质体东西向呈带状展布,为一铋的成矿带。确定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尕尔穷矽卡岩型铜矿、舍索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社样多金属矿-更乃矽卡岩型铜铁矿、拉屋矽卡岩型铜矿-尤卡浪脉状铅矿共4个铋矿找矿远景区。铋矿物种类为硫铜铋矿、自然铋、硫铋铜铅矿、硫铋银矿共4种。铋含量较高的样品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型矿床中,斑岩型矿床的铋含量较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铋的矿化时代应为燕山期,为班公湖-怒江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的。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其矿石含有较高的铋含量,由于铋的单位价值远远大于正在开采的铜与铅锌等资源,因此,该矿床开采时需加强铋资源的评价,以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矿化 铋矿物 拉屋 舍索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邻区铟矿化带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赵元艺 刘妍 +3 位作者 崔玉斌 吕立娜 宋亮 曲晓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铟是稀散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0-6。我国铟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广西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产铟基地。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等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查明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的铟含... 铟是稀散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0-6。我国铟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广西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产铟基地。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等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查明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的铟含量与赋存状态。在铟含量较高的13个矿床(点)中,5个矿床(点)样品铟的平均品位达到伴生工业品位的要求。铟含量高的地质体呈带状展布,为我国一个新的铟矿化带,铟矿物种类为羟铟石、自然铟两种。铟含量较高的样品全部位于矽卡岩型矿床中。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铟的矿化时代应为班公湖—怒江洋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当雄县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其铟含量平均为45.44×10-6,最高为166×10-6,需加强铟资源的评价,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矿化 羟铟石 自然铟 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戈县多巴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含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定立 赵元艺 +2 位作者 杨永强 崔玉斌 吕立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9-496,共18页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梭沙地区主要矿化岩体为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再阿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77.37±0.55 Ma和79.78±0.99 Ma,均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花岗岩的A/CNK值变化于0.78~1.29之间,A/NK值变化在0.88~1.51之间,为准铝质系列。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贫Nb,总体与班公湖成矿带的同期花岗岩相一致,∑REE=199.82×10^-6-274.64×10^-6,LREE/HREE=3.552-7.199,δEu=0.20~0.82,Eu呈中等负异常,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梭沙和再阿岩体的成矿作用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结束后的碰撞闭合作用有关,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之后岩浆活动及相关热液作用的产物。梭沙和再阿地区具有良好的铁铋等多金属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应加强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 梭沙 再阿 西藏班戈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戈地区重要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与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江朋 赵元艺 +2 位作者 崔玉斌 吕立娜 许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35-1450,共16页
选择班戈县雪如、查朗拉2个重要的小型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岩矿鉴定、分析测试工作的的基础上,开展了2个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与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方法测定的锆石U-Pb年... 选择班戈县雪如、查朗拉2个重要的小型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岩矿鉴定、分析测试工作的的基础上,开展了2个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与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方法测定的锆石U-Pb年龄显示,雪如、查朗拉地区成矿岩体年龄分别为79.72Ma±0.50Ma和76.10Ma±0.40Ma,证明班戈地区存在晚白垩世的岩浆活动。2个岩体的SiO2含量介于70.45%~72.64%之间,K2O(4.62%~5.69%)的含量均高于Na2O(3.05%~3.75%)的含量,CaO的含量偏低(1.32%~2.03%),富K。A/CNK均小于1.0,A/NK范围为1.03~1.30,为准铝质类型。显示富K特征。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a、Th、U、Nd,贫Nb。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属于右倾型,∑REE=199.08×10-6~268.41×10-6,LREE/HREE=4.71~7.68,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岩体为同碰撞期花岗岩类,具有良好的铁铜铟铋等多金属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显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矽卡岩型矿床 西藏班戈县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舍索铜多金属矿床岩相学、矿相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妍 赵元艺 +2 位作者 崔玉斌 吕立娜 聂凤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09-2131,共23页
舍索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境内,为小型矽卡岩型富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查明其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舍索矿床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磁铁矿+辉砷钴矿... 舍索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境内,为小型矽卡岩型富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查明其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舍索矿床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磁铁矿+辉砷钴矿+自然铋+大量石榴石+少量透辉石,形成温度达到800℃;(2)硫铜钴矿+辉钼矿+硫铜铋矿+硫银铋矿+针硫铋铅矿+透辉石;(3)硫铋铜矿+含铋斑铜矿+绿帘石+次闪石+黑云母;(4)黄铜矿+不含铋斑铜矿+闪锌矿+绿帘石+绿泥石,形成温度约228℃;(5)低温磁铁矿+菱铁矿+碲银矿+低温石英+燧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铜、蓝辉铜矿、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自然铋、硫铋铜矿、硫铜铋矿、硫银铋矿、硫铜(银)铋矿、针硫铋铅矿、硫铜钴矿、镍黄铁矿、辉砷钴矿和含钴斜方砷铁矿。主要的有用金属元素为铜、铅、锌、铋、铟等,它们的含量均达到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该矿床为典型的双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区域上应重视对该类型矿床的找矿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床 矽卡岩 岩、矿相学 西藏舍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德新 赵元艺 +6 位作者 吕立娜 许虹 郭硕 刘妍 朱小云 王增科 水新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690,共14页
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 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富液型包裹体、富气型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型和固液两相型);相比铜厂整体成矿温度略低,盐度略高;由成矿流体压力47.27~184.47MPa,推导出成矿深度达2~4km,以及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流体中含有CO2、H2S和CH4等挥成份气体,它们可能与Au等元素的运移成矿有关。因此,从包裹体性质推测朱砂红铜矿不只是斑岩铜矿,可能是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此外,朱砂红矿区成矿流体来源至少有两种:高温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伴随流体演化期次大致可以划分出3个成矿阶段: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即主成矿阶段,温度:200~340℃,盐度:2.0%~15%NaCl)、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阶段。同时,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等暗示在流体演化和成矿过程中岩浆流体发生过沸腾或不混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 朱砂红 斑岩铜矿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屋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碳、氢、氧、硫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玉斌 赵元艺 吕立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23-424,共2页
西藏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结合部位,可以分出班公湖-怒江成矿区与南部的冈底斯成矿区带。冈底斯成矿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①班戈-那曲Cu、Cr、Ag、Pb、Zn成矿带;②申扎-旁多Cu、Ag、Pb、Zn、Au成矿带;③谢通... 西藏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结合部位,可以分出班公湖-怒江成矿区与南部的冈底斯成矿区带。冈底斯成矿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①班戈-那曲Cu、Cr、Ag、Pb、Zn成矿带;②申扎-旁多Cu、Ag、Pb、Zn、Au成矿带;③谢通门-墨竹工卡Cu、Fe、Pb、Zn、Au成矿带。其中,拉屋矿床位于申扎-旁多Cu、Ag、Pb、Zn、Au成矿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成矿带 成矿区带 冈底斯 西藏 磁黄铁矿 构造位置 黄铜矿 闪锌矿 石炭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元艺 汪傲 +2 位作者 卢伟 吕立娜 刘妍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79-1080,共2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我国19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也是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地质勘查与专项研究成果均显示该成矿带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论述其中段与西段成矿系列,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我国19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也是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地质勘查与专项研究成果均显示该成矿带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论述其中段与西段成矿系列,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 超基性岩 早侏罗世 岩体 矿物 火成岩 侏罗纪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灰岩 矽卡岩型铁矿 花岗闪长斑岩 镍磁铁矿 镍矿 早白垩世 白垩纪 闪长岩 闪长玢岩 闪长斑岩 辉石橄榄岩 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矿集区侏罗系地层中电气石的发现及意义初探
12
作者 郭硕 赵元艺 +2 位作者 刘妍 张德 吕立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23-1024,共2页
多不杂矿集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境内,为近几年发现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斑岩型铜金矿。本文在多不杂矿集区的钻孔17106中侏罗纪地层中存在大量的电气石,部分存在于后期的石英脉中,主要富集于斑点板岩的斑点中,均为细小颗粒。本... 多不杂矿集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境内,为近几年发现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斑岩型铜金矿。本文在多不杂矿集区的钻孔17106中侏罗纪地层中存在大量的电气石,部分存在于后期的石英脉中,主要富集于斑点板岩的斑点中,均为细小颗粒。本文通过电气石的显微镜下特征和扫描电镜与电镜分析结果,初步探讨电气石发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 显微镜下 电气石 宝石 矿集区 地层 粉砂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岩成矿年代及黑柱石出现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立娜 赵元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51-1052,共2页
1地质背景材玛矽卡岩型铁矿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矽卡岩型铁矿是班公湖-怒江矿带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特提斯洋陆转换与板内盆山耦合和构造转折时期(谢国刚等,2009)。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铁矿床 黑柱石 矽卡岩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舍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14
作者 赵元艺 崔玉斌 +1 位作者 吕立娜 石登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32-2142,共11页
舍索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北部,属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为小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矿鉴定基础上开展了锆石LA-ICP-MSU-Pb法测年、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H-O、C、S和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包裹体... 舍索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北部,属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为小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矿鉴定基础上开展了锆石LA-ICP-MSU-Pb法测年、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H-O、C、S和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包裹体温度与盐度分析。矿区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16Ma,A/CNK值在1·0附近,A/NK值在1·62~1·88之间,为准铝质与过铝质的过渡类型。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Th、Pb、Ti,贫Nb。稀土配分模式属于右倾型,重稀土部分的曲线形态平缓,∑REE=89·89×10-6~97·92×10-6,∑LREE/∑HREE=7·47~9·31,δEu=0·75~0·89,具有不明显的负Eu异常。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碰撞闭合之前的岛弧环境。石英包裹体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方解石的δ13CV-PDB(‰)=-3·6^-2·0;δ34SV-CDT(‰)=-10·3~2·7,以负值为主,出现-8·5‰与-3·5‰两个峰值,辉钼矿的δ34S出现较大的负值。花岗闪长岩的锶钕同位素显示其源区为幔源,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下地壳物质的影响。包裹体均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有少量的N2与CH4。气液比(%)为5~45,大小为3×6~33×20μm。测试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30~290℃,主要介于180~260℃,盐度主要介于3%~6%NaCleqv和10%~18%NaCleqv,总体显示为低温低盐度特点。成矿物质由岩浆与地层共同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构造环境 物质来源 舍索铜多金属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