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吕登宇 郝西 +6 位作者 苗利娟 于海秋 王玉龙 张俊 董文召 黄冰艳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5-391,共7页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的萌发差异成因,为花生耐低温种植及抗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耐低温品种豫花22号和中间耐性品种漯花16号以及低温敏感型品种泉花6号、鲁花1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萌发相关的生理指标。...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的萌发差异成因,为花生耐低温种植及抗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耐低温品种豫花22号和中间耐性品种漯花16号以及低温敏感型品种泉花6号、鲁花1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萌发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CK相比,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各花生品种的露白率、发芽率、相对发芽率,不同抗性品种存在较大差异,耐低温花生品种下降幅度小于10%,而中间型和敏感型品种降幅为30%~100%。低温胁迫24 h后,敏感型品种电导率值显著高于耐低温型及中间型品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品种SOD、POD活性上升,CAT活性下降。2℃胁迫48 h,各品种可溶性糖(Ss)含量均高于CK,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低于CK。敏感型品种MDA含量大幅增加,耐低温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耐低温品种SOD活性高于中间型及敏感型品种,CAT活性较中间型及敏感型品种下降幅度更大。恢复期中,各品种MDA含量均低于CK,SP积累量均高于CK,耐低温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Ss积累量高于敏感型品种。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抗冷性越强的花生品种其酶活性越高。各指标差异均较好地反映了不同花生品种的低温耐性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防御花生低温冷害的农艺措施和进行耐低温花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萌发期 低温胁迫 耐低温 生理生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子脂肪含量的直接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冰艳 胡京枝 +12 位作者 张新友 苗利娟 石磊 吕登宇 柴芃沛 冯素萍 刘华 韩锁义 汪晓 齐飞艳 孙子淇 秦利 董文召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2-589,共8页
种子脂肪含量是花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花生脂肪含量遗传的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高脂肪含量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及基因组选择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选用不同脂肪含量的中间型花生品种豫花9326及潍花6号,龙生型农... 种子脂肪含量是花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花生脂肪含量遗传的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高脂肪含量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及基因组选择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选用不同脂肪含量的中间型花生品种豫花9326及潍花6号,龙生型农家品种永城小麻壳,珍珠豆型品种湛油62及泉花6号,配置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索氏残渣法分析5个亲本、20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等3个世代种子的脂肪含量,利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脂肪含量遗传的种子胚基因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及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双亲之一具有较高脂肪含量,另一亲本具有中等以上脂肪含量,则F1的脂肪含量较高;双亲脂肪含量中等,或者亲本之一脂肪含量较低,则后代脂肪含量较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方差最大,其次为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的方差较小,种子脂肪含量无细胞质效应。种子直接效应的遗传力大于母体效应。高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正值较大,低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的负值较大,中间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数值基本居中,方向有正有负。本研究表明脂肪含量的遗传主要受种子自身基因型的加性效应控制,其次是母体加性效应,无细胞质效应。高脂肪含量花生品种豫花9326和永城小麻壳是优良的高脂肪含量供体亲本。挖掘种子脂肪含量关键调控基因应该兼顾荚果皮中表达基因对种子脂肪含量的调控作用。杂交后代选择及分子标记开发应注重基因的累加效应和优良单倍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脂肪含量 双列杂交 直接效应 母体效应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品种脂肪及脂肪酸积累动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高伟 吕登宇 +8 位作者 苗利娟 石磊 黄冰艳 张毛宁 房元瑾 王娟 齐飞艳 董文召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9-636,共8页
籽仁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是决定花生及其加工产品营养保健价值、加工特性与效率、耐储藏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探寻高油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不同脂肪酸组分的积累规律,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花生不同发育时期... 籽仁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是决定花生及其加工产品营养保健价值、加工特性与效率、耐储藏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探寻高油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不同脂肪酸组分的积累规律,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花生不同发育时期荚果和籽仁的取样技术,测定了花生籽仁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的积累动态,对同一品种脂肪酸组分间的相关性和基于脂肪组分的品种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和油酸含量随发育进程而逐渐升高,硬脂酸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其他脂肪酸含量呈现随发育进程下降、基本不变或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荚果发育的早期脂肪酸含量变化剧烈,从果针入土30 d开始高油酸品种籽仁的脂肪酸组分主要是油酸,普通品种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高度负相关;高油酸品种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品种的亲缘关系越近,基于脂肪酸的相关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脂肪酸 积累规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