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液乙醇发酵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吕济敏 孙清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53,共3页
利用从4组混合乙醇酵母中筛选出的优势混合酵母,对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液的乙醇发酵工艺过程进行了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管囊酵母和酿酒酵母组成的混合酵母具有较高的乙醇发酵能力,经60 h发酵,乙醇浓度最高可达12.55 g/L,乙醇产率为最... 利用从4组混合乙醇酵母中筛选出的优势混合酵母,对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液的乙醇发酵工艺过程进行了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管囊酵母和酿酒酵母组成的混合酵母具有较高的乙醇发酵能力,经60 h发酵,乙醇浓度最高可达12.55 g/L,乙醇产率为最大理论值的68.63%。根据对糖化液乙醇发酵的二次回归正交组合优化试验,当发酵温度为28.0℃,初始pH为5.2,接种量为8.1%时,实际乙醇浓度最高可达13.03g/L,乙醇产率为0.36 g/g,为最大理论值的70.59%,与所得乙醇发酵回归方程预测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液 乙醇发酵 混合酵母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化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清 吕济敏 刘庆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以温度、pH值、底物浓度、加酶量和酶解糖化时间5个因素为变量,研究各因素在不同试验水平下对膨化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温度为50℃,pH值为4.8,底物浓度为95g/L...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以温度、pH值、底物浓度、加酶量和酶解糖化时间5个因素为变量,研究各因素在不同试验水平下对膨化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温度为50℃,pH值为4.8,底物浓度为95g/L,加酶量为40U/g底物,酶解糖化时间为60h,膨化玉米秸秆酶解效果最佳,该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达到2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 玉米秸秆 酶解糖化 优化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紫外诱变绿色木霉对玉米秸秆进行酶解糖化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晗旸 孙清 +1 位作者 吕济敏 葛竟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40,共4页
以绿色木霉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筛选出纤维素酶产量高且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菌株Z;在经稀硫酸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中加入菌株Z进行酶解糖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线强度15W,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60s的条件下,绿色木霉的致死率为94... 以绿色木霉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筛选出纤维素酶产量高且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菌株Z;在经稀硫酸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中加入菌株Z进行酶解糖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线强度15W,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60s的条件下,绿色木霉的致死率为94.1%,在此条件下选取菌株Z,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酶活为37U.mL-1,比诱变前酶活提高12%。利用该菌株,在酶解糖化时间60h、加酶量45U.g-1底物、底物浓度105g.L-1、温度37℃、初始pH值4.8时,还原糖得率为30.02%,说明绿色木霉经过诱变产纤维素酶具有较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紫外诱变 绿色木霉 酶解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对膨化玉米秸秆糖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晗旸 孙清 +3 位作者 孙亮 吕济敏 胡艳清 霍然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8,共4页
以膨化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绿色木霉对膨化玉米秸秆进行糖化处理,研究吐温-80添加量、发酵温度、底物浓度、加酶量、MgSO4添加量对糖化过程的影响。运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确定出最佳的糖化条件。结果表明,吐温-80添加量为1%(体... 以膨化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绿色木霉对膨化玉米秸秆进行糖化处理,研究吐温-80添加量、发酵温度、底物浓度、加酶量、MgSO4添加量对糖化过程的影响。运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确定出最佳的糖化条件。结果表明,吐温-80添加量为1%(体积分数),温度为36℃,底物浓度为80 g/L,加酶量为每克底物40U,MgSO4添加量为0.4%时,膨化玉米秸秆的糖化效果最佳,糖化率为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玉米秸秆 绿色木霉 糖化条件 二次回归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