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谷登堡星汉”到“电子星汉”:学会在媒介环境中更好地生活 |
吕林海
|
《教育视界》
|
2025 |
0 |
|
2
|
深思媒介时代下的语文教与学 |
吕林海
|
《教育视界》
|
2025 |
0 |
|
3
|
情绪驱动下的拔尖潜能:深度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成长机制 |
李文烨
吕林海
|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科学家精神的范式意义和人性意义 |
吕林海
|
《江苏教育》
|
2024 |
1
|
|
5
|
何谓“生活力”?——走向“学科实践”的深处 |
吕林海
|
《江苏教育》
|
2024 |
1
|
|
6
|
关于“数学体验性学习”之断想 |
吕林海
|
《江苏教育》
|
2024 |
1
|
|
7
|
儿童的“大观念”是如何诞生的?——基于对贲友林《比的认识》课例之解析 |
吕林海
|
《教育视界》
|
2024 |
0 |
|
8
|
词、陌生感与对话:思辨性阅读的理论意蕴 |
吕林海
|
《教育视界》
|
2024 |
0 |
|
9
|
在研究儿童中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
吕林海
|
《江苏教育》
|
2024 |
0 |
|
10
|
“活力课堂”:让教育走向儿童的生命深处 |
吕林海
|
《江苏教育》
|
2024 |
0 |
|
11
|
基于围岩应力变化率确定盾构隧道竖向荷载的等效荷载高度取值方法 |
何林根
黄钟晖
康潇月
刘昊
吕林海
姚超凡
王士民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大学“金课”——历史逻辑、考量标准与实现路径之审思 |
吕林海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91
|
|
13
|
论教学设计的设计定位及其决策循环特征 |
吕林海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4
|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文化自觉 |
吕林海
|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5
|
新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理念与模型——基于对国外IDNT模型及其思想的引介与解读 |
吕林海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0 |
5
|
|
16
|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习”设计:走向深度的实现——基于意向、卷入与素养的三维度审视 |
吕林海
|
《江苏教育》
|
2019 |
23
|
|
17
|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 |
吕林海
马丽娟
崔永斌
|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2 |
1
|
|
18
|
课程变革视野下的教师信念转变 |
吕林海
|
《江苏教育》
|
2008 |
6
|
|
19
|
审思数学新课标:“三个回归”及其实践要义 |
吕林海
|
《江苏教育》
|
2022 |
3
|
|
20
|
拨动“思之隐线”:儿童问学课堂的理论审思 |
吕林海
|
《江苏教育》
|
202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