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酸螯合盐对鱼生长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景才 赵元凤 赵睿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8-9,12,共3页
关键词 氨基酸螯合盐 微量元素 饲料添加剂 鱼类 生长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鲤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景才 赵元凤 +4 位作者 杨越 由学策 白燕 李晓鸣 程毅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81-185,共5页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盐、螯合盐、麦饭石、麦饭石稀土 ,对比养鲤结果表明 :麦饭石稀土 (Ⅰ )组鲤生长最快 ,其次是螯合盐组、麦饭石稀土 (Ⅱ )组、麦饭石组、无机盐组。未添加微量元素的基础组生长最慢。方差分析表明 ,添加麦饭石...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盐、螯合盐、麦饭石、麦饭石稀土 ,对比养鲤结果表明 :麦饭石稀土 (Ⅰ )组鲤生长最快 ,其次是螯合盐组、麦饭石稀土 (Ⅱ )组、麦饭石组、无机盐组。未添加微量元素的基础组生长最慢。方差分析表明 ,添加麦饭石的 3个试验组及螯合盐组鱼平均增重率与无机盐组差异显著 (P <0 0 5) ,与基础组差异极显著(P <0 0 1 ) ;麦饭石稀土 (Ⅰ )组与麦饭石组、无机盐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与麦饭石稀土 (Ⅱ )组、螯合盐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对鲤的肌肉营养分析表明 ,螯合盐组及添加麦饭石的 3个试验组鱼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都略高于基础组和无机盐组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饭石 稀土 鲤鱼 微量元素 螯合盐 促生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几种淡水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吕景才 沈成钢 杨景华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65-68,共4页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NO_2^-—N对鲤鱼,白鲢,花鲢,草鱼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NO_2^-—N对鲤鱼,白鲢,花鲢,草鱼鱼苗24h的LC_(50)分别为180.84,54.40,38.50和35.55mg/L;48h的LC_(50)分别为66.51,26.5,35.92和28.53mg/L;72h的LC_(...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NO_2^-—N对鲤鱼,白鲢,花鲢,草鱼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NO_2^-—N对鲤鱼,白鲢,花鲢,草鱼鱼苗24h的LC_(50)分别为180.84,54.40,38.50和35.55mg/L;48h的LC_(50)分别为66.51,26.5,35.92和28.53mg/L;72h的LC_(50)分别为35.83,22.56,22.85和14.92mg/L;96h的LC_(50)分别为30.93,20.38,19.91和3.50mg/L。96h鱼苗对NO_2^-—N的耐受能力为:鲤鱼>白鲢≥花鲢>草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试验 鱼苗 亚硝酸盐 淡水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铅在刺参组织的蓄积、分配、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元凤 吴益春 +4 位作者 吕景才 蒋子龙 刘陆洋 程振远 常亚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7-1680,共4页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铅在刺参内脏、纵肌、体壁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铅浓度为0.5mg·L-1时,在不投喂的情况下,各组织中铅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2d达到吸收平衡,此时铅蓄积量(mg·kg-1干重...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铅在刺参内脏、纵肌、体壁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铅浓度为0.5mg·L-1时,在不投喂的情况下,各组织中铅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2d达到吸收平衡,此时铅蓄积量(mg·kg-1干重)为内脏(162.76)>纵肌(138.61)>体壁(71.14)。蓄积速率为内脏团>纵肌>体壁,这表明内脏是铅蓄积的主要部位。染毒18d后将刺参分为两组均移入清洁海水中,分别在投喂普通饵料和投喂添加海藻多糖的普通饵料的条件下,进行排放实验,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铅蓄积量明显下降,第24d时各组织中铅大部分排出。未添加多糖一组排放率为纵肌(59.12%)>内脏团(52.02%)>体壁(47.86%),添加多糖组各组织铅排放率要高于未添加多糖组,为内脏团(80.29%)>纵肌(67.85%)>体壁(51.41%)。表明,受铅污染的刺参在清洁海水暂养一段时间后,各组织器官均能排放出一部分重金属,其中可食用部分体壁可排出大约50%,饵料中添加海藻多糖对重金属铅的排放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蓄积 排放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对扇贝肌肉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凡 李法松 +2 位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刘长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109-6110,6112,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栉孔扇贝肌肉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CATS、OD、GSH-PX的活性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但CAT整体...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栉孔扇贝肌肉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CATS、OD、GSH-PX的活性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但CAT整体仍是抑制的特性。扇贝肌肉组织CAT、GSH-PXS、OD对海洋铜的早期污染均具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指标是GSH-PX,其次是SOD和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 栉孔扇贝 肌肉 CAT SOD GSH-P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尼罗罗非鱼的毒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元凤 祝国芹 吕景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62-65,共4页
亚硝酸盐对鱼类是一种有毒物质,养鱼池塘内,由于经常投饵,施肥及残渣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鲑科(Salmonidae)、鮰科(Amieiurdae)及其它鱼类的毒害报道较多,本文探讨了亚硝酸盐对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a)的毒性,... 亚硝酸盐对鱼类是一种有毒物质,养鱼池塘内,由于经常投饵,施肥及残渣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鲑科(Salmonidae)、鮰科(Amieiurdae)及其它鱼类的毒害报道较多,本文探讨了亚硝酸盐对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a)的毒性,以及氯化物对其毒性的影响,为尼罗罗非鱼的养殖池水质标准及减毒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毒性 机理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对海水中铜的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元凤 吴益春 +5 位作者 宋晓阳 王凡 吕景才 刘长发 赵冲 郑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6,共6页
研究了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对海水中Cu的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和不同种类配体对Cu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Cu浓度为0 5mg/L时,各组织内Cu蓄积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第13d... 研究了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对海水中Cu的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和不同种类配体对Cu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Cu浓度为0 5mg/L时,各组织内Cu蓄积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第13d均达到吸收平衡,各组织Cu蓄积量为内脏(971 89mg/kg干重)>肌肉(204 99mg/kg干重)>鳃(90 04mg/kg干重)。试验进行13d后,将牙鲆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着排放时间的增加,各组织Cu蓄积量下降,第8d接近排放平衡,各组织Cu排出率为肌肉(89%)>鳃(86 5%)>内脏(83 7%)。海水中TOC浓度及不同种类的配体对牙鲆吸收、蓄积Cu有明显影响,当TOC浓度相同时,孔石莼Ulvapertusa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Cu的生物有效性;当配体相同时,随着TOC浓度的升高,各组织Cu蓄积量均明显下降,表明海水中TOC能降低Cu的生物有效性;海水中Cu2+的表观络合容量(ACu)随着TOC浓度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与TOC浓度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蓄积量 总有机碳(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污染对牙鲆GSH-PX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凡 赵元凤 +1 位作者 吕景才 刘长发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将牙鲆置于浓度为0.5mg/L的Pb溶液中18d,测定其鳃、肌肉、全部内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最初8d,各组织的GSH-PX的酶活性表现为抑制,随后各组织GSH-PX的酶活性表现为诱导;10d时,诱导幅度最大,而后表现为抑制。... 将牙鲆置于浓度为0.5mg/L的Pb溶液中18d,测定其鳃、肌肉、全部内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最初8d,各组织的GSH-PX的酶活性表现为抑制,随后各组织GSH-PX的酶活性表现为诱导;10d时,诱导幅度最大,而后表现为抑制。紧接着放入清洁海水,各组织的酶活性又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结果提示,对于低浓度铅的长期暴露,GSH-PX能明显指示牙鲆受海洋铅的早期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牙鲆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苗运输过程中的水质情况研究
9
作者 吕景才 方宝山 《水利渔业》 1992年第5期22-24,共3页
用聚乙烯袋密封充氧运输鱼苗。内文介绍了运输过程中水质的变化,并发现在氧含量充足的聚乙烯袋内,影响鱼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 CO_2含量.在运输前将运输用水加入一定量的 NaCl 和 NaOH 处理,使运输鱼苗18h 后,水中 CO_2含量由82mg/L 降... 用聚乙烯袋密封充氧运输鱼苗。内文介绍了运输过程中水质的变化,并发现在氧含量充足的聚乙烯袋内,影响鱼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 CO_2含量.在运输前将运输用水加入一定量的 NaCl 和 NaOH 处理,使运输鱼苗18h 后,水中 CO_2含量由82mg/L 降至64mg/l,鱼苗死亡率由6.0‰降至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充氧 鱼苗 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在栉孔扇贝组织蓄积、分配、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凡 赵元凤 +1 位作者 吕景才 刘长发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7,共4页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铜离子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铜浓度为0.05 mg/L时,各组织内铜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3天均达吸收平衡,此时铜蓄积量(mg/kg干重)为:鳃...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铜离子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铜浓度为0.05 mg/L时,各组织内铜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3天均达吸收平衡,此时铜蓄积量(mg/kg干重)为:鳃79.65>内脏58.40>肌肉15.99;蓄积速率(mg/kg.d)为:鳃4.830>内脏4.800>肌肉1.000。将达到吸收平衡后的栉孔扇贝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铜离子蓄积量明显下降,第17天时各组织铜排出率为:鳃97.68%>内脏96.50%>肌肉73.60%;排出速率为(mg/kg.d)为:鳃3.820>内脏3.210>肌肉0.740。海水中铜浓度对铜蓄积量有明显影响,随着铜浓度升高,各组织内铜蓄积量明显上升,其中内脏团的蓄积量最大;表明栉孔扇贝的内脏团具有较高的蓄积重金属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积累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凡 赵元凤 +1 位作者 吕景才 刘长发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综述了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体内吸收与排放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影响重金属离子在水生生物体内吸收、积累与排出的因素;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解决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金属 水生生物 吸收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螯合盐在鲤鱼饲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中国饲料》 1994年第3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鲤鱼 饲养 氨基酸螯合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皱纹盘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3 位作者 张晓晨 程毅 张弼 宋大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微量元素 生长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钛合金溴化物对直链烷烃异构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14
作者 宋德瑛 闫德意 +4 位作者 朱怀勇 张维 吕景才 桂明德 汪根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1246-1250,共5页
首次研究了铝铁合金溴化物的合成及其对直链烷烃异构化反应的催化作用,讨论了正戊烷的异构化反应,得到其动力学方程为1nC/C_0=-0.50t,表观活化能为26.3 kJ/moJ,测定了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在不同溶剂中、不同温度下催化异构化反应的... 首次研究了铝铁合金溴化物的合成及其对直链烷烃异构化反应的催化作用,讨论了正戊烷的异构化反应,得到其动力学方程为1nC/C_0=-0.50t,表观活化能为26.3 kJ/moJ,测定了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在不同溶剂中、不同温度下催化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曲线,为铝铁合金溴化物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 烷烃 异构化 催化剂 铝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Zr_2(PO_4)_3的水热晶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勇 周凤岐 +1 位作者 吕景才 庞文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85-586,共2页
NaZr2(PO4)3是一种具有典型骨架结构的离子导体化合物。它的制备一般都采用高温固相反应的方法。这种方法反应温度高,容易产生杂晶,特别是有其它聚合态的磷酸盐生成。Clearfield等曾报道,在水热条件下从α-ZrP(Zr(HPO4)2·H2O... NaZr2(PO4)3是一种具有典型骨架结构的离子导体化合物。它的制备一般都采用高温固相反应的方法。这种方法反应温度高,容易产生杂晶,特别是有其它聚合态的磷酸盐生成。Clearfield等曾报道,在水热条件下从α-ZrP(Zr(HPO4)2·H2O)可间接制备NaZr2(PO4)3,但所得产物也不是完全的纯相。我们在水热条件下,直接晶化却得到完全纯的NaZr2(PO4)3相及其单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Zr2(PO4)3 水热法 晶化 磷酸盐
全文增补中
海水及水溶液中镉在麦饭石上的吸附作用
16
作者 吕景才 赵元凤 +1 位作者 王家骧 包富久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62-68,共7页
本文报道了在海水及水溶液中麦饭石对Cd(Ⅱ)的吸附特性,以及Cd(Ⅱ)浓度、溶液的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在海水及水溶液中麦饭石对Cd(Ⅱ)的饱和吸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溶液的温度、pH值一定时,麦饭石对Cd... 本文报道了在海水及水溶液中麦饭石对Cd(Ⅱ)的吸附特性,以及Cd(Ⅱ)浓度、溶液的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在海水及水溶液中麦饭石对Cd(Ⅱ)的饱和吸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溶液的温度、pH值一定时,麦饭石对Cd(Ⅱ)的吸附量随Cd(Ⅱ)平衡浓度的变化规律服从Freundich方程。百分吸附量随pH变化曲线呈正S型。在pH值为8.0的海水及水溶液中,麦饭石对Cd(Ⅱ)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28mg/8和5.30mg/g。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饭石 吸附量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