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三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1
作者 吕晓玲 黄晶晶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近三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汉语方言学界全体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继续向前推进,在区域方言语法深度研究、多功能词及其语法化、参考语法、接触语言学、地理语言学、方言语法特征语料库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 近三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汉语方言学界全体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继续向前推进,在区域方言语法深度研究、多功能词及其语法化、参考语法、接触语言学、地理语言学、方言语法特征语料库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当前汉语方言语法领域呈现出的发展动态,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须重视汉语方言语法的系统性及方言语法内部的比较,要加强汉语方言语法调查工具书的编纂,推进海外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深入,促进方言语法研究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结合。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任重而道远,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语法 新动态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万历本潮州方言戏文《金花女》《苏六娘》处置式研究
2
作者 吕晓玲 何扬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明本潮腔戏文《金花女》和《苏六娘》是潮汕地区现存的两本完全用潮州方言写成的戏文。这两部戏文中有处置式35例,其中30例为处置介词“力”“掠”“将”介引的处置式,5例为宾语前置式处置句。与明代潮州方言相比,当代潮州方言口语中新... 明本潮腔戏文《金花女》和《苏六娘》是潮汕地区现存的两本完全用潮州方言写成的戏文。这两部戏文中有处置式35例,其中30例为处置介词“力”“掠”“将”介引的处置式,5例为宾语前置式处置句。与明代潮州方言相比,当代潮州方言口语中新增了处置介词“对[tui5]”,且在处置义的表达上更倾向于使用说起来更为简洁方便的无标记处置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本潮腔戏文 潮州方言 处置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78
3
作者 吕晓玲 朱惠丽 +2 位作者 姜平平 姚秀玲 周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5期22-25,共4页
紫苏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唇形科植物 ,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 ,其中的迷迭香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本文研究了紫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该提取物的还原力、对由亚铁离子引发的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 紫苏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唇形科植物 ,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 ,其中的迷迭香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本文研究了紫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该提取物的还原力、对由亚铁离子引发的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脱氧核糖氧化损伤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提取物中迷迭香酸含量为 37.4 9± 0 .2 4 % (质量比 ) ,并具有较强的还原力、抗氧化性和对脱氧核糖氧化损伤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制备方法 迷迭香酸 测定 脂质过氧化 功能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总皂苷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初步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吕晓玲 邱松山 +1 位作者 孙晓侠 李肇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90,共5页
本文对所提取的油茶总皂苷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其含量,研究了对由亚铁离子引发的卵磷脂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清除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的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对脱氧核糖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油茶总皂苷... 本文对所提取的油茶总皂苷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其含量,研究了对由亚铁离子引发的卵磷脂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清除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的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对脱氧核糖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油茶总皂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和对脱氧核糖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对化学反应生成的的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总皂苷 脂质过氧化 活性氧自由基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荧光化学发光法分析紫甘薯花色苷产品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吕晓玲 孙晓侠 姚秀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55,共3页
采用荧光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紫甘薯花色苷产品对活性氧(O-2·、·OH和H2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该产品对O2-·、·OH和H2O2等活性氧(ROS)均具有清除和抑制作用,尤其对·OH的清除能力强于抗坏血酸,且清除作用与浓度... 采用荧光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紫甘薯花色苷产品对活性氧(O-2·、·OH和H2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该产品对O2-·、·OH和H2O2等活性氧(ROS)均具有清除和抑制作用,尤其对·OH的清除能力强于抗坏血酸,且清除作用与浓度呈剂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花色苷产品 活性氧 荧光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花色苷 紫甘薯 抗氧化作用 产品 荧光 清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萝卜红色素的抗脂质过氧化功能 被引量:43
6
作者 吕晓玲 曹东旭 +1 位作者 张泽生 刘忠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1,共3页
采用硫氰酸铁(FTC)法测定了萝卜红色素对亚油酸过氧化反应(40℃)的抑制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对芥菜籽油过氧化反应中(93℃)氧的吸收的抑制作用。天然萝卜红色素的抗氧化能力与同浓度的BHT相近,0.01%的添加量即可达到93%以上... 采用硫氰酸铁(FTC)法测定了萝卜红色素对亚油酸过氧化反应(40℃)的抑制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对芥菜籽油过氧化反应中(93℃)氧的吸收的抑制作用。天然萝卜红色素的抗氧化能力与同浓度的BHT相近,0.01%的添加量即可达到93%以上的抑制率。萝卜红色素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天然食用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红色素 抗氧化功能 硫氰酸法 气相色谱法 亚油酸 芥菜籽油 食用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红色素主要成分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26
7
作者 吕晓玲 王玉平 +2 位作者 周平 侯建春 周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3,共5页
为研究甜菜红色素主要抗氧化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分离甜菜红色素,收集红色部分和黄色部分,用HPLC法检验分离效果。采用ABTS、DPPH、FRAP3种方法评价甜菜红色素各部分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红色部分与甜菜红色素差异不显著(P>0.0... 为研究甜菜红色素主要抗氧化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分离甜菜红色素,收集红色部分和黄色部分,用HPLC法检验分离效果。采用ABTS、DPPH、FRAP3种方法评价甜菜红色素各部分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红色部分与甜菜红色素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红色部分与甜菜红色素抗氧化能力接近;黄色部分与甜菜红色素差异显著(P<0.05),说明黄色部分的抗氧化能力不及甜菜红色素。表明甜菜红色素主要抗氧化成分为红色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红色素 抗氧化性 ABTS DPPH F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吕晓玲 佘永新 +1 位作者 王荣艳 王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75-880,共6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类除草剂。随着该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以及对后茬作物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关注。由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存在,且其化... 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类除草剂。随着该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以及对后茬作物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关注。由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存在,且其化学和热不稳定,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以及最大残留限量值日益严格,使其残留分析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在线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该类除草剂检测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为今后分析检测各类样品基质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残留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提取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吕晓玲 朱惠丽 +1 位作者 姜平平 张亮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5年第C00期67-70,共4页
紫苏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中药之一,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的迷迭香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本文研究了紫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该提取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结... 紫苏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中药之一,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的迷迭香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本文研究了紫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该提取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提取物中迷迭香酸含量为37.49±0.24%(质量比),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较抗坏血酸强,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不如抗坏血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自由基 紫苏提取物 能力 清除 实验研究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体外 抗氧化性 抗坏血酸 化学成分 生理活性 迷迭香酸 制备方法 测定方法 羟自由基 酸含量 质量比 食品 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辅助提取紫苏中迷迭香酸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吕晓玲 姚慧 +1 位作者 张琳琳 周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紫苏是一种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唇形科植物,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的迷迭香酸是一种含量较高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本文对从紫苏中酶法辅助提取迷迭香酸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加酶量、料液比、提取... 紫苏是一种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唇形科植物,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的迷迭香酸是一种含量较高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本文对从紫苏中酶法辅助提取迷迭香酸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加酶量、料液比、提取温度、酶反应时间、粉碎度、溶剂pH对迷迭香酸得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L9(34)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迷迭香酸得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25U/g紫苏,料液比为1∶40(w/v),提取温度为50℃,酶反应时间为5min,迷迭香酸的得率为0.625%,比热水浸提法提高26.26%。此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从紫苏中提取迷迭香酸的新型工艺,迷迭香酸的得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且更为绿色环保,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迷迭香酸 酶法辅助提取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层析法精制栀子黄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吕晓玲 姚中铭 姜平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2,共4页
研究了凝胶层析法精制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条件。其较佳的工艺条件是 :以葡聚糖凝胶为支持剂 ,双柱串联层析 (联洗 ) ,单柱高 30cm ,柱径 2cm ,洗脱流速 4mL/min ,以蒸馏水为洗脱剂 ,加样量 1 8mL ,精制得率 4 8 9%
关键词 凝胶层析法 栀子黄色素 精制 工艺条件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萃取油茶皂苷的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吕晓玲 李肇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研究了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油茶皂苷的工艺 ,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2 5MPa、温度 5 0℃、体积分数6 5 %乙醇为夹带剂 ,CO2 流量 2 5~ 30L/h ,萃取时间 3h。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油茶皂苷的收率为 15 2 3% ,纯度78 6 5 %。与乙醇浸提法... 研究了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油茶皂苷的工艺 ,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2 5MPa、温度 5 0℃、体积分数6 5 %乙醇为夹带剂 ,CO2 流量 2 5~ 30L/h ,萃取时间 3h。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油茶皂苷的收率为 15 2 3% ,纯度78 6 5 %。与乙醇浸提法相比较 ,超临界萃取皂苷的纯度比乙醇浸提法高 5 4 % ,且工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苷 CO2超临界萃取 MP 乙醇浸提法 萃取条件 研究 压力 工艺 纯度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荧光化学发光法研究甜菜红色素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晓玲 孔德莉 +1 位作者 姚秀玲 张佳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73,共4页
用精制后生产出的甜菜红色素粉末进行抗氧化性研究,用荧光化学发光法测定了色素对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清除作用。实验中,采用Vc作对照,结果表明,甜菜红色素能显著清除机体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并... 用精制后生产出的甜菜红色素粉末进行抗氧化性研究,用荧光化学发光法测定了色素对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清除作用。实验中,采用Vc作对照,结果表明,甜菜红色素能显著清除机体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并呈现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化学发光法 甜菜红色素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精制萝卜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晓玲 龚鹏飞 +1 位作者 王冀 王朝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3-155,共3页
以萝卜红色素为原料,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萝卜红色素精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150 min和萃取温度55℃可以达到精制萝卜红色素的效果。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萝卜红色素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玉米芯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吕晓玲 王冀 龚鹏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78,共3页
以紫玉米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紫玉米芯色素提取效率的诸多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紫玉米芯内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提液酸度>浸提温度>料液配比>浸提时间。确定了紫玉米芯中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 以紫玉米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紫玉米芯色素提取效率的诸多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紫玉米芯内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提液酸度>浸提温度>料液配比>浸提时间。确定了紫玉米芯中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液酸度pH1、浸提温度80℃、料液比1:50、浸泡时间1.5h、提取级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玉米芯 色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红色素的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晓玲 周岩 +1 位作者 王玉平 吴姗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7,131,共3页
研究了红花红色素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及过氧化氢的抗氧化能力,以此来评价红花红色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花红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化学发光法证明红花红色素有较强的清除O2-·,H2O2和·OH的能力。
关键词 红花红色素 抗氧化 超氧阴离子 羟自由基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红色素微胶囊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晓玲 齐浩 +1 位作者 陈泽芳 张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4-317,共4页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作为复合壁材,对甜菜红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埋温度30℃,包埋时间1h,壁材/芯材(W/W)比2:1,复合壁材中阿拉伯胶质量分数为60%,此时微胶囊效率为92.5%。微胶囊化后的甜菜红色素...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作为复合壁材,对甜菜红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埋温度30℃,包埋时间1h,壁材/芯材(W/W)比2:1,复合壁材中阿拉伯胶质量分数为60%,此时微胶囊效率为92.5%。微胶囊化后的甜菜红色素对热、光、氧等的稳定性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甜菜红色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薯叶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晓玲 陶东川 +3 位作者 马天娇 刘迎旺 温娟 张新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1-372,375,共3页
通过腹腔注射7%的CCl4制备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紫甘薯叶总黄酮(FPSPL)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肝脏指数(LI),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通过腹腔注射7%的CCl4制备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紫甘薯叶总黄酮(FPSPL)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肝脏指数(LI),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FPSPL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FPSPL能显著降低小鼠LI,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提高血清ALB和TP含量,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FPSPL对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叶总黄酮 CCL4 慢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挥发油的酶法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晓玲 张琳琳 +1 位作者 马立强 周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3-234,238,共3页
利用纤维素酶酶解迷迭香干叶,对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酶用量为0·2%、pH为3、酶解温度30℃、酶解2h。在此条件下,迷迭香干叶经纤维素酶预处理... 利用纤维素酶酶解迷迭香干叶,对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酶用量为0·2%、pH为3、酶解温度30℃、酶解2h。在此条件下,迷迭香干叶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与未经过酶处理直接提取挥发油相比,出油率提高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挥发油 提取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及其环糊精包合物对高血脂小鼠降血脂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晓玲 温娟 +2 位作者 陶东川 刘迎旺 孙晶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93-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植物甾醇经过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对高血脂症小鼠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植物甾醇组、β-环糊精/植物甾醇包合物组和羟丙基-β-环糊精/植物甾醇包合物组,建... 目的:评价植物甾醇经过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对高血脂症小鼠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植物甾醇组、β-环糊精/植物甾醇包合物组和羟丙基-β-环糊精/植物甾醇包合物组,建模给药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给予不同药后,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三个实验组均能显著降低TC、LDL-C和AI水平,提高HDL-C水平,且三个实验组之间各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植物甾醇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而且经过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不影响其降血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包合作用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