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市域产教融合路径探究——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昊威
《现代农机》
202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文章探讨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的创新实践,针对装备制造领域的“小企业大集群”模式,创建“多元合作、实体运行”的产教融合机制,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并构建产科教一体化服务模式以...
文章探讨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的创新实践,针对装备制造领域的“小企业大集群”模式,创建“多元合作、实体运行”的产教融合机制,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并构建产科教一体化服务模式以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搭建校企共享科研平台、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服务、提供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区域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
产教联合体
现场工程师
产科教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EDEM的机采茶鲜叶振动式分级机分级参数优化
被引量:
11
2
作者
吕昊威
武传宇
+4 位作者
涂政
陈建能
贾江鸣
陈之威
叶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针对目前机采茶鲜叶分级设备存在的分级效率低、对鲜叶损伤大等问题。以振动式机采茶鲜叶分级机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种茶鲜叶粘弹性物料建模方法,并以振动频率、振动方向角、振幅为自变量,以筛分率、优质茶筛分率为目标优化值,基于EDEM...
针对目前机采茶鲜叶分级设备存在的分级效率低、对鲜叶损伤大等问题。以振动式机采茶鲜叶分级机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种茶鲜叶粘弹性物料建模方法,并以振动频率、振动方向角、振幅为自变量,以筛分率、优质茶筛分率为目标优化值,基于EDE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试验,运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到优化参数为振动频率29.0 Hz、振幅9.0 mm、振动方向角34.7°。在此参数下,仿真试验得到的筛分率为75.38%,优质茶筛分率为95.65%。根据最优参数组合开展仿真与样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样机验证试验得到的筛分率为71.07%,优质茶筛分率为93.26%。结合仿真试验和样机试验结果,筛分率的准确性达到93.9%,而优质茶筛分率的准确性达到97.4%。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仿真优化参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此最优参数下,分级机具有较好的分级效果。本研究可以为机采茶鲜叶分级设备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茶鲜叶
振动分级机
鲜叶物料建模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光萎凋对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7
3
作者
林家正
涂政
+6 位作者
陈琳
叶阳
刘飞
王玉婉
杨云飞
伍洵
吕昊威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405,共13页
红光萎凋有助于茶叶香气的形成,然而,不同红光光质对萎凋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有待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无光、红光(630 nm,1000 lx、3000 lx)、自然光(260~325 lx)等光照处理萎凋叶的挥发...
红光萎凋有助于茶叶香气的形成,然而,不同红光光质对萎凋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有待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无光、红光(630 nm,1000 lx、3000 lx)、自然光(260~325 lx)等光照处理萎凋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光照处理下萎凋叶挥发性成分及红光萎凋差异性挥发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萎凋叶中共检出挥发性成分130种,其中醇类26种、酯类33种、烃类29种、醛类12种、酮类13种以及其他类17种。对比不同光照萎凋方法发现,红光3000 lx组在萎凋前中期(8 h前)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红光强度增加,酯类物质总量显著提升(P<0.05),酮类物质总量显著下降(P<0.05)。按照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大于1,联合变异系数大于50%,筛选出受红光照射响应程度较大的挥发性成分5个,包含1,2-二甲基丙基-2-甲基丁酸酯、1-异氰基-3-甲苯、癸醛、2-甲基-2-癸醇和亚油酸乙酯,其中癸醛在红光1000 lx组变异系数最高,达133.34%。研究结果可为红茶香气品质提升和定向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红光
萎凋
多元统计分析
差异性挥发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市域产教融合路径探究——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昊威
机构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出处
《现代农机》
202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基金
金华市社科联2023年度一般立项课题项目“搭建市域产教融合体,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YB202321)。
文摘
文章探讨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的创新实践,针对装备制造领域的“小企业大集群”模式,创建“多元合作、实体运行”的产教融合机制,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并构建产科教一体化服务模式以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搭建校企共享科研平台、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服务、提供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区域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
装备制造
产教联合体
现场工程师
产科教一体化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EDEM的机采茶鲜叶振动式分级机分级参数优化
被引量:
11
2
作者
吕昊威
武传宇
涂政
陈建能
贾江鸣
陈之威
叶阳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基金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9)
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0XTTGCY02-03)。
文摘
针对目前机采茶鲜叶分级设备存在的分级效率低、对鲜叶损伤大等问题。以振动式机采茶鲜叶分级机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种茶鲜叶粘弹性物料建模方法,并以振动频率、振动方向角、振幅为自变量,以筛分率、优质茶筛分率为目标优化值,基于EDE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试验,运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到优化参数为振动频率29.0 Hz、振幅9.0 mm、振动方向角34.7°。在此参数下,仿真试验得到的筛分率为75.38%,优质茶筛分率为95.65%。根据最优参数组合开展仿真与样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样机验证试验得到的筛分率为71.07%,优质茶筛分率为93.26%。结合仿真试验和样机试验结果,筛分率的准确性达到93.9%,而优质茶筛分率的准确性达到97.4%。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仿真优化参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此最优参数下,分级机具有较好的分级效果。本研究可以为机采茶鲜叶分级设备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采茶鲜叶
振动分级机
鲜叶物料建模
响应面优化
Keywords
machine-picked fresh tea leaves
vibration classifier
fresh leaves material modeling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3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光萎凋对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7
3
作者
林家正
涂政
陈琳
叶阳
刘飞
王玉婉
杨云飞
伍洵
吕昊威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405,共13页
基金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9)
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0XTTGCY02-03)
四川省农村领域省级重点研发计划(2018NZ0031)。
文摘
红光萎凋有助于茶叶香气的形成,然而,不同红光光质对萎凋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有待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无光、红光(630 nm,1000 lx、3000 lx)、自然光(260~325 lx)等光照处理萎凋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光照处理下萎凋叶挥发性成分及红光萎凋差异性挥发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萎凋叶中共检出挥发性成分130种,其中醇类26种、酯类33种、烃类29种、醛类12种、酮类13种以及其他类17种。对比不同光照萎凋方法发现,红光3000 lx组在萎凋前中期(8 h前)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红光强度增加,酯类物质总量显著提升(P<0.05),酮类物质总量显著下降(P<0.05)。按照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大于1,联合变异系数大于50%,筛选出受红光照射响应程度较大的挥发性成分5个,包含1,2-二甲基丙基-2-甲基丁酸酯、1-异氰基-3-甲苯、癸醛、2-甲基-2-癸醇和亚油酸乙酯,其中癸醛在红光1000 lx组变异系数最高,达133.34%。研究结果可为红茶香气品质提升和定向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茶
红光
萎凋
多元统计分析
差异性挥发物质
Keywords
tea
red light
wither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differential volatile substances
分类号
S571 [农业科学—作物学]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市域产教融合路径探究——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为例
吕昊威
《现代农机》
202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EDEM的机采茶鲜叶振动式分级机分级参数优化
吕昊威
武传宇
涂政
陈建能
贾江鸣
陈之威
叶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光萎凋对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
林家正
涂政
陈琳
叶阳
刘飞
王玉婉
杨云飞
伍洵
吕昊威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