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动力学发展的前沿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日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化学动力学作为物理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已有很久的历史,并概括为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与速率的科学。化学动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现象的观察到理论的分析,从宏观的测量到微观的探索,因而它又分为宏观化学动力学和微观反应动力学,后者又称分... 化学动力学作为物理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已有很久的历史,并概括为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与速率的科学。化学动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现象的观察到理论的分析,从宏观的测量到微观的探索,因而它又分为宏观化学动力学和微观反应动力学,后者又称分子反应动力学。1928年M. Polanyi研究Na_2+Cl_2反应的机理,相继建立了多维势能面来研究反应的进程,被誉为微观反应动力学诞生的里程碑。七十年代以来,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并在动力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促使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得到长足进步。1986年诺贝尔化等奖授予这个领域的三位著名化学家D. R. Herschbach,Y. T. Lee和J. C. Polanyi,标志着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和达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 物理化学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分子在Ni(100)、(110)、(111)单晶表面吸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鲁 孙本繁 吕日昌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9-53,共5页
本文来用改进模型势方法,计算了H2分子在Ni(10O)、(110)、(111)单晶表面解离吸附的反应途径与位能面.通过对比研究,讨论了氢分子在镍三种单晶表面解离吸附的反应途径和位能面的一般规律与趋势.
关键词 催化 氢分子 单晶 表面吸附 多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COS-Ⅲ在运动控制网络中实时与同步的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日昌 葛万成 《信息技术》 2009年第4期8-11,共4页
对实时以太网SERCOS-Ⅲ(SErial Real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Ⅲ)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重对其在工业生产复杂环境下实现数控机床间实时性和同步性通讯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模型再现。研究结果表明SERCOS-Ⅲ的软硬件机制可以... 对实时以太网SERCOS-Ⅲ(SErial Real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Ⅲ)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重对其在工业生产复杂环境下实现数控机床间实时性和同步性通讯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模型再现。研究结果表明SERCOS-Ⅲ的软硬件机制可以保证数控机床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环境下实时性和同步性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COS—Ⅲ 实时性通讯 同步性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超短脉冲离子源
4
作者 王利 李海洋 +4 位作者 白吉玲 吕日昌 王理德 邢恒 魏希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1-265,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超短脉冲离子源.把聚焦后的激光照射到不锈钢板上,产生超短脉冲的光发射电子束.在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上,利用这种电子束来轰击超音速射流气体,给出了这些气体离子的飞行时间质谱.这种离子源可作为飞行... 介绍了一种新型超短脉冲离子源.把聚焦后的激光照射到不锈钢板上,产生超短脉冲的光发射电子束.在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上,利用这种电子束来轰击超音速射流气体,给出了这些气体离子的飞行时间质谱.这种离子源可作为飞行时间质谱仪的一种理想的“软电离”离子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离子源 飞行时间质谱仪 超短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生惰性气体高价离子的新方法
5
作者 王利 李海洋 +2 位作者 戴东旭 白吉玲 吕日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77-282,共6页
此文介绍了一种产生惰性气体高价离子的新方法。在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上,把聚焦后的308nm激光掠射到不锈钢栅网上,产生超短脉冲的电子束,利用这种电子束来轰击惰性气体(He,Ne,Ar,Kr,Xe),产生高价... 此文介绍了一种产生惰性气体高价离子的新方法。在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上,把聚焦后的308nm激光掠射到不锈钢栅网上,产生超短脉冲的电子束,利用这种电子束来轰击惰性气体(He,Ne,Ar,Kr,Xe),产生高价离子,并给出了这些离子的飞行时间质谱。这些高价离子可能是电子逐次电离气体原子产生的。这种方法可作为飞行时间质谱的一种理想的“软电离”的“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质谱 惰性气体 高价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H_5N-(NH_3)_n氢键团簇的多光子电离与从头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月 胡勇军 +1 位作者 吕日昌 王秀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10-817,共8页
在355和532nm激光波长下用TOF质谱仪研究了C4H5N-(NH3)n系列氢键团簇体系的多光子电离.实验发现,两波长下除了得到一系列团簇离子外,还观测到一系列质子化产物C4H5N-(NH3)n-H+.这些质子化产物来自于光电离过程中团簇内部的质子转移反... 在355和532nm激光波长下用TOF质谱仪研究了C4H5N-(NH3)n系列氢键团簇体系的多光子电离.实验发现,两波长下除了得到一系列团簇离子外,还观测到一系列质子化产物C4H5N-(NH3)n-H+.这些质子化产物来自于光电离过程中团簇内部的质子转移反应;系列离子出现反常强度变化,即离子强度较离子明显减小;从头计算结果表明,上述现象是由于中性团簇稳定性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电离 吡咯 二元团簇 从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态和亚稳态的Ca、Ba原子与CIO_2化学发光反应的动态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海生 李健 +4 位作者 彭连顺 李芙萼 吕日昌 何国钟 楼南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37-444,共8页
在束-气装置上的单次碰撞条件下,利用低压直流放电选择性地激发碱土金属到亚稳态,观察了Ca(~1S)、Ca(~1S’~3P)、Ba(~1S)、Ba(~1S,~3D)+ClO_2。反应的化学发光.通过测量化学发光总包光强的空间分布,得到这些反应的总碰撞截面为:Ca(~1S)+... 在束-气装置上的单次碰撞条件下,利用低压直流放电选择性地激发碱土金属到亚稳态,观察了Ca(~1S)、Ca(~1S’~3P)、Ba(~1S)、Ba(~1S,~3D)+ClO_2。反应的化学发光.通过测量化学发光总包光强的空间分布,得到这些反应的总碰撞截面为:Ca(~1S)+ClO_2,97(A^2);Ca(~3P)+ClO_2,138(A^2);Ba(~1S)+ClO_2,136(A);Ba(~3D)+ClO_2,239(A^2),计算机模拟化学发光光谱,发现新生产物MO(M=Ca,Ba)的电子激发态A^1П态的相对振动布居分布是非玻尔兹曼分布的,求出反应Ba(~3D)+ClO_2和Ca(~3P)+ClO_2产生的MClC~П→X^2 ∑^+跃迁的化学发光截面分别为51(A^2)和31(A^2),计算光谱中不同成份的光强,得到了反应产生MO、MCl的产物分支比.最后,讨论了这类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2 化学发光反应 动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Ag(111)表面散射经典轨道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本繁 赵洪滨 吕日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三体简化模型及刚性转子近似,模拟计算了同核双原子分子O2小角度入射Ag(111)表面,分子碰撞诱导解离几率,结果与实验规律一致。同时也获得了入射分子取向效应及散射分子的角分布对碰撞能的依赖关系...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三体简化模型及刚性转子近似,模拟计算了同核双原子分子O2小角度入射Ag(111)表面,分子碰撞诱导解离几率,结果与实验规律一致。同时也获得了入射分子取向效应及散射分子的角分布对碰撞能的依赖关系等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氧分子 表面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束-气装置上研究Sr(~1S),Sr(~3P)+Cl_2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
9
作者 李芙萼 王志宇 +4 位作者 彭连顺 刘海生 吕日昌 何国钟 楼南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2-437,共6页
本文在束-气条件下研究了Sr(~1S),Sr(~3P)+Cl_2的化学发光反应。实验压力为10^(-5)~10^(-4)Torr,金属束炉温1000K左右。同时,观测和分析了Sr,Sr~*+Cl_2反应产物Sr(A,B)、SrCl_2~*的发光光谱。发现Cl_2压力(pcl_2)较低时,主要生成SrCl~*... 本文在束-气条件下研究了Sr(~1S),Sr(~3P)+Cl_2的化学发光反应。实验压力为10^(-5)~10^(-4)Torr,金属束炉温1000K左右。同时,观测和分析了Sr,Sr~*+Cl_2反应产物Sr(A,B)、SrCl_2~*的发光光谱。发现Cl_2压力(pcl_2)较低时,主要生成SrCl~*;而pcl_2增高时(>2×10^(-4)Torr),SrCl_2~*的发射光谱逐渐增强。实验结果表明,SrCl~*是单次碰撞的直接产物,其发光强度(I_(SrCl)~*)与pcl_2、Sr的原子密度均为直线关系,而I_(SrCl_2)~*与pCl_2成二次关系,表明SrCl_2~*是SrCl~*和Cl_2碰撞的产物,与BaCl_2~*的生成机理相同。由实验结果计算而得到的亚稳态Sr~*原子及基态Sr原子在Cl_2中的总消除截面分别为97±5(?)~2及58±5(?)~2。由此估计由亚稳态Sr~*及基态Sr与Cl_2反应生成SrCl(A)的相对光子产率为φ~*/φ~0=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反应 束一气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线性升温系统的温度测量与采集
10
作者 娄淑琴 张梅峰 +2 位作者 曲利深 张林虎 吕日昌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介绍了快速线性升温系统的温度测量与采集.该系统采用带有集成温度补偿电路的热电偶作温度传感器,快速A/D转换芯片AD1674作数据采集,实现了温度的快速实时监测.该系统升温速度快(150℃/s),测量精度达0.5级,通... 介绍了快速线性升温系统的温度测量与采集.该系统采用带有集成温度补偿电路的热电偶作温度传感器,快速A/D转换芯片AD1674作数据采集,实现了温度的快速实时监测.该系统升温速度快(150℃/s),测量精度达0.5级,通用性强,可同时测量多路信号,适合其他温度测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升温系统 温度测量 补偿电路 采集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